在美国两所学校进行了一次调查,一所学校的孩子学习认真、成绩优良,大部分孩子都考上了中学;而另一所学校的孩子经常出问题,大部分毕业生都“光顾”过少年管教所。为什么会出现后一种情况呢?原来孩子们认为自己经常受到训斥,今后还会受到训斥,反正早晚要进少年管教所。也就是说,抛开能力和性格的因素,孩子不学好主要是因为“反正会怎么怎么样”的“失败体验”。作为父母,为了根治孩子厌学,重要的是如何帮助孩子从“我不行”的失败体验的泥潭中走出来,培养孩子“我能行”的成功体验。因为“我能行”,才会爱学习。
常常听人说,无论一名专业棒球投手的经验多么丰富,季度比赛首场“领先”胜过任何灵丹妙药,只要有了“领先”的“成功体验”,其后无论击球手如何击打,投手的投球都会让人刮目相看。因为“成功”的体验使投手的精神面貌发生了180 ?的转变。
“成功体验”可以说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不二法门。厌学的孩子往往很自卑,常常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所以一旦出现了突破口,让他们有了“成功体验”,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就会改观。
诀窍一 让孩子做一道以前会做的题
当父母问孩子“这道题你会不会”,孩子说“不会”,当父母又问“这个公式你懂不懂”,孩子回答“不懂”的时候,没有一个家长不焦急万分,希望孩子把“不会”“不懂”的问题全都“弄会”“弄懂”。家长们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这种做法却加强了孩子“不会”“不懂”的感觉,让孩子越来越没有自信,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恶性循环。需要想办法从某个地方入手,打破恶性循环的链接。例如,在孩子不注意的情况下,偷偷从不久前才做过的题当中,找出孩子最有把握做出的题让孩子去做。这些题既可以是一学期前学过的完全掌握的东西,也可以是一年前记住的东西。孩子通过做这些题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会”的感觉,有一种获得成功的快感,并通过“成功体验”来恢复自信,同时还可以加强自以为完全掌握而实际没有掌握的薄弱之处,打败学习路上的拦路虎。
有一个小学教师,他出题考孩子光是打分就打个没完。他针对每个孩子做错的地方反复去考,直到孩子取得满分为止。哪怕是对最差的孩子他也十分耐心,直到孩子得了满分,他才会放他们回家。如果问孩子讨厌不讨厌这种方式,孩子们回答这种方式能让他们有成功的感觉,回家时心情舒畅。
这个老师的做法实在是发人深省。学习不好的孩子得了100分,这100分给了他们成功的体验。
诀窍二 把学习集中到一门功课上
把从某种体验得到的心情向后延,甚至扩散到其他体验,这在心理学上叫“泛化”。成功体验之所以具有治疗厌学的效果,这是因为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即,一个孩子哪怕只在一门功课上成绩出众,他的自信也会“泛化”到其他功课中去。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某一特定的时间里让孩子放弃别的功课,全力以赴学习一门功课一定会产生好的效果。如果他哪一门功课测验取得了100分,那么他从“满分体验”获得的好心情也会“泛化”到其他的功课中去,从而进一步燃起孩子的学习热情。这就是所谓“一点突破,全面开花”的构想。此外,这种方法还有一个优点,它可以让孩子自己有这样一种预想:“既然在这门功课上花力气会取得好成绩,那么在其他功课上花同样力气的话,想必也能取得好成绩。”
诀窍三 让孩子感受学习之外的成功喜悦
当高尔夫选手尾崎打算由专业垒球选手改行做专业高尔夫球选手时,下决心3年内通过专业考试,3年内不去见家人,并决心戒掉烟酒,这一切他都做到了。戒掉烟酒还好说,可对刚刚做爸爸的尾崎选手来说,和家人分开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啊!然而尾崎选手始终信守他的誓言,并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尾崎说过一句话:“如此痛苦的事我都能做到,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这是一种自信。如果说是什么使尾崎活跃在今天的球场上的话,便是这种自信。
无论做什么事,3年很难坚持下来。但是如果3天的话,谁都不会觉得难。能不能让孩子尝试3天不去做他最喜欢的事,比如说不看漫画呢?孩子能坚持3天,是一件好事。“瞧瞧,只要做哪能做不到呢?”如果父母让孩子亲身体会并确信自己“能做到”,那么孩子就一定会变得自信。这种自信是可以转移到孩子的学习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