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第16届总统林肯说过:“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是这样,他的成就绝不会超过自己的信念。”这是因为越是远大、崇高的理想,越能激励人的斗志,越能使人执着地追求,做出不平凡的成就。对孩子来说,确定自己的理想,对于增加学习动力,克服厌学情绪有重要作用。
实际上几乎所有的人在孩提时都有美好的理想,当你去问上小学的中国孩子,不少孩子希望将来能成为科学家。但欧美国家的小学生常常会说自己的理想就是当商店售货员、街头艺人、人体模特、火车司机等。孩子的理想没有好坏,只有适不适合,孩子喜不喜欢,不应该以大人的标准要求孩子。
“小A,你的成绩在班上数一数二,将来考重点高中、上大学,很容易,而你却只想读一所中专学校,做个水管修理工,这不是浪费人才吗……”这是初三毕业班的几位教师教育小A同学的一幕。
而此时,小A同学孤立无援,任由老师们责难、告诫,只能淡淡地回答:“考中专学校有什么不好?我想学一门专业技术,做一个像徐虎那样的人。政治老师也说过,职业没有高低贵贱,没有等级差别……”
原来,离中考只有几个月了,为了激励孩子奋发向上,让他们珍惜时间、力争考上重点高中,该班班主任利用班会进行动员,为了进一步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还发放了调查问卷:中考填志愿时你最想填什么学校?将来你最想从事什么职业?没想到小A同学如此“不求上进”,令老师们大失所望,于是他们决定紧急动员。
诚然,“志当存高远”,“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的指路明灯,没有远大的理想将会使人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到头来一事无成。然而,是不是非得要考重点高中、上大学,才算是崇高的理想呢?
职业没有高低贵贱,各种正当的职业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都需要有人做。“行行出状元”,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都可以出人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同样可以有所作为。然而,由于世俗的偏见,加上学校教育不适当的引导,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往往认为只有读重点高中、上大学,将来才能“出人头地”,才是孩子应该树立的目标。一旦孩子的想法与这种价值观有悖,便会被指责为没有上进心。这种做法往往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产生抵触、厌学的情绪。
作为家长如何使孩子鼓起理想的风帆呢?
首先,应抓好对孩子的理想教育。在孩子生命的早晨,给孩子的心田播下理想的种子,是每个做父母的责任。
其次,应注意到,理想既是分层次的,又是具体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美好的理想。至于孩子将来干什么,家长当然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及家庭情况,及早进行定向培养,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孩子即使考不上大学,也会有许多出路。
“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应该是每一个青少年的正确选择。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只要早立大志,从现在踏踏实实地做起,人人都能成为可造之才。要让孩子永远记住,人生是海洋,理想是灯塔,有远大理想的光芒照射,才不会在暴风雨中迷失方向。
再次,要避免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些家长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用自己的意愿取代了孩子的意愿,在“自己理想中的孩子”与“孩子的理想”之间画上了等号。
仅从家长的主观愿望出发,不考虑孩子的个性、兴趣、爱好和特长,这种家庭教育无异于“强加”,无异于一种没有对象的教育,必定不会有好的结果。
如果孩子的志趣本在此,而家长硬要其乐彼,孩子不仅不会把这种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反而会形成一种思想压力,产生厌倦情绪。这既扭曲了孩子的兴趣,还会抑制孩子思维的正常发育。
理想是医治厌学的灵药,是孩子发奋学习的动力源泉,家长在强调孩子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孩子的理想教育,两者是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