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使用风险多,宝宝该用到多大(1 / 1)

孩子用奶瓶到底该用到多大?在很多妈妈的脑子里是模糊的,有的人不觉得需要戒,有的人想给孩子戒,但因困难重重也就放任自流了。

奶瓶戒除的时间,比你想象中早得多!口腔科大夫建议:“能正常接受勺子喂食后(一般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之后),越早让宝宝戒掉奶瓶越好。”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6个月之后的宝宝,就该逐渐减少奶瓶和安抚奶嘴的使用,开始慢慢学习使用学饮杯或杯子喝水了,到1岁之后就应该停止奶瓶的使用,最晚不应该超过18个月。

有妈妈会说:“用什么喝不都是喝?干吗非得逼孩子戒奶瓶?”因为奶瓶使用时间过长或过于频繁,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健康风险。

最常见的就是牙齿问题

1岁半以内的宝宝,过度使用奶瓶更容易造成“奶瓶性蛀牙”。奶瓶会让宝宝前部的牙齿长时间接触**,这个月龄的宝宝基本没有断奶,奶里的糖会被细菌分解为酸性,长时间接触更容易腐蚀牙齿。1岁半之后的宝宝,则容易造成牙齿咬合不齐。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下颌前伸,使下齿覆盖上齿,也就是常说的“地包天”。另一种是下颌后缩,使上齿覆盖下齿,俗称“天包地”。如果有含奶嘴睡觉的习惯,时间久了还可能造成牙齿和嘴唇变形。

1岁半之后如果不能尽快地帮宝宝戒掉奶瓶,就要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注意喂奶的姿势,不能把奶瓶竖得太高,这样会让宝宝不由自主地下颌前伸。用奶瓶喝完奶之后要及时刷牙,一定不要养成含着奶嘴入睡的习惯。

过度使用奶瓶有可能造成营养缺失

我们一直提及辅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多数的宝宝都能在6个月之后顺利地引入固体食物,1~2岁逐渐过渡为食物为主,奶为辅。1岁之后的宝宝,建议饮奶量400~500mL,但有研究表明,奶瓶会让宝宝不自觉地摄入更多的**,进而影响辅食等固体食物的摄入量。那么,从固体食物中摄取的营养成分就少了,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铁元素。

宝宝6个月之后铁元素的需求量会增加,而奶中的铁含量较低,7个月之后不管是母乳中的铁含量还是配方奶中的铁含量,都无法满足孩子的生长需求,所以需要添加丰富的膳食来补充。但宝宝的胃就那么大,如果用奶瓶摄入了过多的奶,那么过量的奶加上不足量的辅食,更容易导致缺铁,严重的还有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

影响宝宝口腔肌肉群的锻炼

当使用吸管杯或敞口杯的时候,口腔内各器官的运动模式是:舌尖顶住下牙齿后面,然后把**推到后面进行吞咽。但使用奶瓶的时候,奶瓶会阻碍舌尖提起的动作。

当吃食物时,口腔内各器官的运动模式是:初期添加辅食时上下唇闭住、抿入,用舌头往后推、用舌头抵住上腭上下碾压,之后用舌头翻转食物和旋转咀嚼,这一切的动作比用奶瓶喝奶要复杂百倍。

所以多让宝宝吃辅食,以及用吸管杯或敞口杯喝水,可以更大程度地调动嘴唇、脸颊肌肉、舌头和下腭的综合运动。如果过度使用奶瓶,宝宝就减少了这两种锻炼口腔肌肉群的机会。

可能有妈妈会问了:“锻炼这些有啥用呢?”这些不仅仅会影响宝宝今后更好地咀嚼和吞咽食物,更会影响他的发音处理。比如,用上下唇把食物抿进嘴巴的动作,可以锻炼宝宝控制上下唇的能力,那么将来他发唇发音节mo、wu等时,就可能更容易。

有可能养成不好的饮食习惯

我见过一个比较极端的案例:6个月需要添加辅食之后,这个宝宝什么都不吃。他越不吃,家人越担心他营养不够,越是想尽办法让他吃。不知道哪天家人想了个主意,把小米粥放进了奶瓶里,结果宝宝喝了。

但是在这之后,宝宝更不接受用其他容器和方式吃辅食了。为了让他多吃点、喂起来更方便些,大人开始直接把米粉、蛋黄,甚至鱼肉等辅食都做成流食,灌入奶瓶里,再把奶嘴剪大,把奶瓶当作“喂食器”。

表面看起来宝宝吃得多了,实际上这就丧失了添加辅食的意义。我们给宝宝添加辅食,补充营养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改变食物的性状,培养宝宝的吞咽和咀嚼能力,锻炼他的抓握和精细动作,让孩子的饮食习惯,从婴儿向成人过渡。所以,永远不要用奶瓶给宝宝喂流食,奶瓶里只装奶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