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从叛逆的“泥沼”里爬出来(1 / 1)

相信做父母的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小的时候一般都非常听话,可是慢慢长大点后,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受教”“不听话”,总是喜欢和自己对着干,你让他往东他偏往西。而且,你越是耳提面命、谆谆教导,孩子越会对着干,不管你说什么,也不管对自己有多大好处,一律先否定再说。

玮玮原本是个很听话的孩子,学习成绩也很优异,爸爸妈妈一直为有这样一个女儿而骄傲,所以一直以来对她十分放心。但最近情况悄悄发生了变化。玮玮的爸爸妈妈发觉,以前很乖的女儿现在十分情绪化,动不动就发一些莫名火,有时候爸爸妈妈多说两句,她就会表现出满脸的不耐烦。

周末的早上,妈妈叫玮玮起床吃饭。等了半天,玮玮都没有出来。妈妈催促了几句,玮玮却用被子蒙住了头:“好啦,不要叫了,你们先吃。”

好不容易等玮玮洗漱好,妈妈赶紧给她端上早餐,一边夹菜,一边嘱咐:“来,多吃点蔬菜,对身体好。”谁知,玮玮大叫着“我不要”,并把菜扔回了菜盘。

看到这种场景,妈妈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说趁着周末一起去乡下的奶奶家看看。玮玮以前最喜欢去奶奶家,现在却撇撇嘴说道:“没有什么好玩的,我不想去,我要在家看电视,要去你们去。”后来还是爸爸参与进来,好说歹说,玮玮才跟着去了。但一路上她一直嘀嘀咕咕的,十分不高兴。

“玮玮,在车上要坐好。”

玮玮把左腿伸了回去,谁知立即又将右腿搭了上来。

“玮玮,一会儿见到长辈要问好。”

“我知道了,真烦人。”

……

明明孩子近在眼前,却仿佛远在天边。为什么会这样呢?孩子的种种表现看似不可理喻,实际上就是所谓的逆反心理。叛逆,顾名思义就是反叛的思想、行为……比如孩子违背父母的本意行事,常常故意做一些父母反对的事情,哪个父母遇上这样的孩子都会苦恼不已、不知所措。

为了让叛逆的孩子听话,不少父母会生气发火,但是粗暴的训斥不仅不会发挥预期的作用,很有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有时候也会激起他故意反叛的心理。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叛逆的表现呢?

其实,叛逆是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阶段。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随之逐步增强,总希望做些自己喜欢的事,也希望遵从自己的意愿,不喜欢听从爸爸妈妈的安排及要求。再加上孩子爱表现,希望引起大人的注意等心理特征,就会产生一些叛逆行为。

换一句话说,叛逆的过程就是孩子逐步走向独立和成熟的过程。

我一直提倡父母要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面对叛逆的孩子更是如此。当孩子“对着干”的时候,父母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大发雷霆,应该站在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孩子的叛逆表现实际上是证明了他的心理在成长,为此最好是采取示范、讲道理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循循善诱。

即便在有些事情上,孩子的想法不尽合理,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意见,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帮他指出不足之处。这样,孩子就会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被重视的,以后他也会愿意对你坦诚他的想法。当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或者要求是不当的时候,自然也会纠正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在《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上,有一项“对爸爸妈妈哪些地方不够满意”的调查。统计显示,孩子对爸妈不够满意的地方有58项之多,比如动不动就发脾气,不了解我的心;要求太严,标准太高;不接受我的意见;说话不算数;当我想做自己的事时,他们总不让;总在骂我的时候夸奖别人等。

看了这样的结果,作为父母,你是怎么想的呢?

没错,孩子在父母面前的叛逆,原因其实不全在孩子身上,父母身上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就是教育方式的问题。有些父母对自己要求松懈,却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孩子又怎么会服从管教?有些父母总把孩子当小孩子对待,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做,孩子感到被束缚,岂能不反抗?

换一个角度来说,为什么我们喜欢听话的孩子?说到底,我们只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这显然是一种省时省力还省心的教育方法,但这样对待一个自我意识萌发,独立性、自主性正蓬勃发展的孩子,不仅会让孩子丧失判断对错的能力,甚至失去解决事情的能力,未免过于自私。

孩子为什么会和你“对着干”?好好想一想,是不是你平时给孩子压力过大?自己的唠叨是不是过多?是不是没有尊重孩子的想法?

这段时间,明轩妈妈因为孩子的学习问题大伤脑筋。明轩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妈妈一直督促明轩要好好复习,可他非但不听,反而回到家就玩游戏。说过、打过、骂过,可是没有任何效果,还差点把明轩逼得离家出走。“打骂都不听,对于这个儿子,我失望透顶。”明轩妈妈抱怨道。

我问:“你们每天跟他说话的内容该不会只有说教和责骂吧?”

“不然还能说什么?”明轩妈妈回道,“我们每天的工作那么忙,那么累,还要抽出时间监督他学习,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他吗?可他倒好,对学习一点也不上心。明明做过的题目也不长记性,这次做错的题下次依然错……照这样下去将来怎么办?我们就这一个儿子,以后就指望他了。”

“你们有没有想过,也许正是你们的一些言行举止欠妥,才导致孩子叛逆,甚至想要逃离这个家呢?”我追问。

看到明轩妈妈若有所思的样子,我继续说道:“你们总是逼着他学习,想让他考个好成绩,把自己的意愿,甚至未来的希望,都强加在他的身上,有没有想过他的感受呢?不要总是一味地责骂,不妨静下心来和孩子好好谈谈,了解一下他的想法,发掘他身上好的方面,把责骂换成鼓励和表扬。”

从那天和我聊完天后,明轩妈妈开始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每天抽出半小时与明轩沟通交流。起初明轩并不愿意说什么,一直保持沉默,后来渐渐感受到妈妈的诚意,他才敞开心扉说看到妈妈对自己寄予厚望,每天监督自己学习,他感到心理压力很大,便产生了厌学情绪,越让学越不想学。

“孩子,你不必有太大压力,学习不是为了考个好分数,而是学习知识,掌握本领,这些都是你将来谋生的手段。你尽力就好,如果累了,就歇歇……”明轩妈妈说。

这番发自肺腑的话语,令明轩的眼眶泛红,之后也不再抗拒学习了。

身为父母,我们不该让孩子一切都听从自己的安排。如果孩子的想法和要求合情合理的话,父母应该给予一定的理解和尊重,并且适当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亲身的实践和感受,不仅可以提高孩子做事的能力,加深认识,积累经验,也可以有效引导他们从叛逆的行为中解脱出来。

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然后积极解决问题。当你学会善待孩子的叛逆心理,你的孩子才更容易顺利度过这段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