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谁,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大人如此,孩子也一样。只要有情绪,就需要一个宣泄口。令人遗憾的是,许多父母都没有学好这一课。在生活中,我经常看到有的父母为了纠正孩子的坏脾气,常常在孩子发泄情绪的时候强行打断,甚至以“武力”对待,这种做法非常不明智。
朋友刘姿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但是一提到自己的儿子烨烨她就会唉声叹气:“男孩子应该是刚强的、勇敢的,可烨烨遇到一点小事就哭,这使我十分忧虑。”
这天,我去刘姿家串门,刚一进门就听见烨烨在哭。原来烨烨最喜欢的恐龙玩偶坏了,他很难过,一直在闹情绪。“坏了就坏了,你哭什么,你再哭也好不了。改天再给你买个新的不就行了。”刘姿不耐烦地说道。
听到这话,烨烨不仅没有停止哭泣,反而哭得更大声了:“我就要这个。”
“你这个孩子怎么这样任性呢?”刘姿不耐烦地说道,“同样的玩偶有什么不一样的?”
可没想到,烨烨生气地大喊道:“不是你的,你当然不在乎了!”
“住嘴!你要是再哭,就不给你买了。”刘姿斥责道。
顿时,烨烨号啕大哭起来。
一直站在一旁观察的我,终于了解烨烨平时爱哭闹的原因了,于是对刘姿说道:“其实,烨烨今天之所以哭得这么伤心,并不完全是因为最喜欢的玩偶坏了,而是因为你拒绝让他发泄自己的情绪,没有体会到他内心的感受,对他难过的心情不予理解,所以才会让他情绪变得越来越激动。”
“不要再哭了,再哭大灰狼就把你叼走了。”
“不就是踢球输了吗?有什么可郁闷的。”
“一天到晚动不动就哭,真是烦人。”
……
多少父母说过诸如此类的话,殊不知,当孩子的情绪来了的时候,如果父母没有顾及孩子的情绪、没有理会孩子的感受,更没有真正解决孩子的问题,孩子会因此更加伤心难过,并且情绪变得更糟糕,甚至会哭闹、摔门、大发脾气。更糟糕的是,这很容易给孩子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许多父母抱怨现在的孩子脾气大,但坏情绪不是一下子爆发的,要么是长期压抑,要么是引导不当,等你看到的时候不过是从量变到了质变。
一位同事的女儿今年上幼儿园,提前几天她再三嘱咐:“到了幼儿园不要哭,不然老师会不喜欢你。”正式入园后,看见别的小朋友都在幼儿园门口哭,同事十分紧张,可是女儿却不哭不闹,自己走进了幼儿园。同事一开始还很高兴,觉得女儿乖巧又懂事,一点都不用自己担心和焦虑。可是幼儿园老师却反映说,女儿在幼儿园的状况不正常,不仅不爱说话,还经常尿裤子、啃指甲,很有可能是心理焦虑造成的,爸爸妈妈最好多关注一下。
孩子不哭不闹并不意味着没有情绪,很可能是孩子把情绪都积压在心里,不知道怎么表达、怎么释放,如此,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也无从培养。
所以,我的建议是当孩子出现不良情绪的时候,父母不要强行打断,而要耐心询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无论孩子说什么,父母都不要苛责,而要学着接受孩子的情绪,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并对其遭遇表示理解,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孩子合理地缓解不良情绪。
下面的这几个方法,父母们不妨试试看。
首先,多用“你现在有些难过,是吗”“你的心情,我想我明白的”等句子,这些句子虽然简单,却可以非常有效地帮助孩子。因为这些都是接纳孩子情绪的表达,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被认同、被理解,进而迅速地平复心情。等孩子的心情平静了,自然而然地就会说出自己的想法。
当烨烨开始号啕大哭时,我赶紧上前问道:“烨烨,你很喜欢这个玩偶,是吗?”
烨烨抹了一把眼泪,使劲地点了点头。
“心爱的玩偶坏了,这真是让人难过的事。”我继续说道。
烨烨变成了小声抽泣,并开始用目光和我交流。
“可不可以告诉阿姨,你为什么喜欢它呢?”我摸摸烨烨的头,询问道。
接下来,烨烨开始用稚嫩的语言讲起自己和玩偶的故事。
……
对于孩子的情绪反应,不管是悲伤、委屈还是愤怒,父母如果不能做到理解,那么其他任何言行都会遭到孩子拒绝。而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认可的眼神、一个关爱的动作,则可以让孩子与你的情感联系得以加强,孩子就会知道:自己的感受是可以被理解的。进而从中得到安慰和鼓励。
其次,无论孩子怎么哭闹,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静,这是非常必要的。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我们很有可能会受到来自孩子行为、言语上的刺激变得和孩子一样,激发出强烈的负面情绪。这时,对于孩子来说,他不仅要承受自己的负面情绪,还要承受父母的负面情绪。试想一下,孩子是不是很可怜?
父母保持心平气和,孩子才会用平和的态度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孩子的坏脾气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而父母的责任就是找到那个原因。
一次,儿子放学回家后闷闷不乐,连作业也不愿意写,一问得知是他上课走神被老师批评了几句。我本想质问儿子为什么上课走神,教训他课堂上要好好听课,但转念一想,我心平气和下来,问道:“你今天上课为什么走神?是因为有好玩的事情,还是你想到了什么,或者有些犯困?能跟妈妈谈一谈吗?”
儿子踌躇了一会儿,回答:“我有些犯困,所以精力不集中。”
“你知道为什么犯困吗?”我进一步说道,“因为你昨晚完成作业时有些晚,晚上没睡好觉,所以第二天没精神,以后我们争取早些完成作业,早些睡觉,晚上睡好了白天才有精神。而且老师批评你是因为关心你,想帮助你,并不是针对你,对吗?课堂45分钟,你专心听讲,成绩才会好。”
儿子沉默了一会儿,从书包里拿出作业本,乖乖地写作业去了。
情绪本身是没有对与错的,当负面情绪来的时候,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地发泄情绪才是关键。
情绪是通过表达发泄出来的,孩子年幼的时候不太擅长语言表达,一有情绪就会用大哭大闹来表达。为此,父母要教会孩子进行合理的情绪宣泄,比如和父母谈一谈、写写日记、放声高歌、吃好吃的、多多运动等,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疏导情绪,让孩子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
当然,情绪总归是需要管控的,为此父母不妨为孩子制定规则,可以适当地发脾气,但是必须要有规则。比如,每次生气不能超过3分钟,还可以把规则写下来,一旦孩子乱发脾气,不妨让他看看自己的承诺。孩子都是好面子的,不愿做一个不诚信的人,因此,孩子自然会适当地收敛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