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你的焦虑,让孩子活得不像孩子(1 / 1)

作为父母的你,有感到自己很焦虑吗?

有研究表明,中国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是存在焦虑情绪的,只不过有的焦虑明显,有的焦虑不明显。那么,是什么原因令父母感到焦虑呢?

工作会令父母感到焦虑。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父母,自然想给孩子最好的,而这些最好的,有许多都与金钱挂钩。所以,为了能赚到更多的钱,我们会拼命地工作,面对如此高的工作压力,又如何不感到焦虑!

日常生活会令父母感到焦虑。在没有生养孩子前,父母可以肆意地生活,但是生养孩子后,生活的重心落在了孩子的身上,一切以孩子为主,也正是因此,焦虑便产生了。说一个典型的例子,譬如有朋友约我们出去玩,但是因为孩子又走不开,想一想从前的潇洒、自由,当你叹息时,焦虑就已经出现了。

孩子的成长会令父母感到焦虑。我们既然选择生育孩子,自然希望孩子能品学兼优,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会担忧很多问题,比如孩子的身体健康,孩子的性格,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未来的感情生活,等等。这些担忧汇聚在一起,就是浓浓的焦虑感。

从心理学上来说,焦虑是个体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威胁或危险的情景所产生的紧张、焦虑、烦恼、恐惧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而焦虑作为情绪的一种,它像感冒一样,也有“传染”这一特性。所以,作为父母的你如果常常在孩子面前表现自我焦虑的一面,那么,会令孩子失去应有的天真和快乐,令孩子活得不像个孩子。

筱筱今年10岁了,从小到大,她就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令父母鲜少操心。自今年升入四年级后,她感觉学习上越来越吃力,并在期中考试中,考了一个非常差的成绩,令父母吃惊不已。

爸爸妈妈认为,筱筱没有考好,一定是因为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课下没有花时间去学习,因为在四年级之前,筱筱的成绩还是不错的。但筱筱却知道,她上课听得可认真了,课下也努力学习了。可是,在面对题目时,她就是做不出来。

为了帮助筱筱提升学习成绩,爸爸妈妈轮流盯着筱筱学习,并对她进行辅导。也正是因此,他们发现了一个不得不承认的问题:他们的女儿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面对这样一个事实,爸爸妈妈不禁焦虑起来,他们时常克制不住地在孩子面前唉声叹气,说一些焦虑的话,譬如“成绩这么差,以后肯定考不上好的大学了”“头脑不聪明,以后在职场上肯定吃大亏”等等。

每每看到爸爸妈妈焦虑的神情,听到他们说的焦虑的话语,筱筱的心里就止不住的难过。渐渐地,她开朗乐观的性格一去不复返,整个人变得孤僻内向起来,而她的身上也笼罩着一股浓浓的焦虑感。

父母的焦虑会给孩子带来哪些负面的影响呢?

首先,孩子会变得焦虑。情绪很神奇,它有感染人的魔力,当我们和心情愉悦的人在一起时,我们的心情也会变得愉悦;当我们和情绪低落的人在一起时,我们的情绪也会变得糟糕。所以,父母表现得很焦虑,孩子也会感到焦虑,从而变得不快乐。譬如,很多父母过于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当孩子的成绩不好时,会不自觉地在孩子的面前为其成绩而唉声叹气,孩子耳濡目染,也会跟着焦虑。

其次,焦虑会使父母教出低能儿。人会焦虑,是因为我们的过于看重,通常来说,父母在看重某件事时,也会存有较强的控制欲,喜欢控制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走。这样的控制欲除了令孩子丧失欢乐外,还会令孩子成为各方各面的低能儿。

最后,焦虑会导致孩子的性格往不好的方向发展。焦虑的父母在教导孩子时,通常都是严厉的,而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会批评、指责,并给予惩罚。缺乏温柔且没有鼓励的教育方式会令孩子的内心非常敏感,使性格越来越自卑、内向、孤僻等等,这些性格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是非常不利的。

作为父母,担忧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是,这不是令孩子生活在我们的焦虑情绪中的理由。每个孩子都应该是快乐的小天使,作为父母的我们更应该为孩子创造快乐,带去快乐。所以,父母该如何控制自己的焦虑呢?

焦虑作为一种情绪,是能够自我感知到的。当我们察觉到自己的情绪低落、彷徨、难过、恐惧等等时,就要意识到自己开始产生焦虑了。在这个时候,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即不要在孩子面前展露焦虑的言语,或是展现焦虑的行为。如果无法在孩子面前克制自己焦虑的言行,那么就要暂时地离开孩子,寻找控制焦虑的方法。

从心理学上来说,焦虑是无法消除的,因为人生的每个阶段无时无刻不在焦虑。所以,对于焦虑,我们只能去控制它。而最好的控制办法,就是找到令自己焦虑的源头,并解决这个源头。那么,这个阶段的焦虑就能被控制住。如何找到源头呢?可以冷静下来进行自省,想一想内心的不安、恐惧是什么。

孩子的世界是阳光的,他们就像一朵朵天真烂漫的花,作为父母,我们要守护孩子内心的阳光,令他们开心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