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状况往往比较复杂,追星的行为是一种正常表现,是源于他们的一种需要某种形式的自我确认的心理需求。追星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我建设不完善的表现,也是孩子通向成熟的必经之路。但在追星的过程中,孩子很容易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如盲目崇拜、模仿等,有的孩子甚至会做出后悔终生的事情。
15岁的娜娜喜欢歌星周杰伦已经有好几年了,对周杰伦的生日、星座、身高、爱好等了如指掌。为了能去看一场周杰伦的演唱会,娜娜省吃俭用,将零花钱一点点存起来。
娜娜的房间里满了周杰伦的海报,甚至要听着他的歌,看着他的照片才能入睡。娜娜的日记中更是满满地对周杰伦的爱。
不久前,娜娜在QQ上认识了一名头像酷似周杰伦的网友“阿杰”,该网友称自己长得很像周杰伦,而且唱歌也很像,并把照片发给了娜娜,娜娜呆住了——“天啊,这简直就是周杰伦的翻版!”其实她哪里知道,那“阿杰”发来的其实就是做过处理后的周杰伦的照片。
自从与“阿杰”在QQ上结识后,娜娜就经常被“阿杰”以各种借口借钱,而娜娜为了心中的“爱豆”,不惜偷父母的钱,先后给“阿杰”转了5000多元钱。不久,那个“酷似”周杰伦的男人告诉娜娜周杰伦要在北京开演唱会,让她去北京,娜娜毫不迟疑的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来到与“阿杰”约定的旅馆,娜娜敲开门后,看到的却是一个40多岁的男人,娜娜一脸呆滞,那个男人嬉皮笑脸地说:“你是娜娜吧,我是阿杰。”娜娜还没反应过来,就被阿杰一把拉进了房间……
12~13岁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这个时期也被心理学家成为“心理断乳期”。孩子在这个阶段很想摆脱父母的束缚,自己独立起来,但突然舍弃对父母的依赖后,感情没有归宿,他们很急切地想要找到一个可以依恋的对象来填补感情的空白,明星是他们认为最好的选择。对明星的崇拜和迷恋,能让他们找到离开父母“爱的锁链”后的新的情感归宿。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偶像崇拜是对幻想中杰出人物的依恋,但这种幻想常被过分地强化和理想化。
青春期是孩子自我意识确定和完善的重要阶段,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建设正处于进行时,并没有完善,此时他们心中并没有一个确定的自我形象,也并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是什么样。他们迫切的需要一个可见的具体的人物形象来作为自我的代表,孩子欣赏的、认可的某个或某群明星便成为了他们心中的自我形象。
其实,青春期的孩子崇拜偶像,与其说是“追星”,倒不如说是“追梦”,他们在耀眼的明星光环下,追逐自己未来的梦。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偶像也可以是一种榜样和楷模,在偶像身上他们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他们会有意无意地学习偶像身上的特点和好的品质。在学业沉重、竞争激励的青春期,追星无疑是孩子们认为的最为轻松浪漫的解压方式,明星们满足了这个阶段的孩子对美的全部追求。
诚然,追星能给孩子带来积极作用,但追星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追星要有度,过了这个度,就会让孩子走上歧路。因此,父母应该正确地看待并引导孩子追星。
1.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尊重、理解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对偶像崇拜的动机和价值取向是有迹可循的,从他们的教育背景就可以看出。比如,父母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积极向上,那么孩子也会受到正确价值取向的影响,理智地对待追星。
此外,父母应该尊重和理解孩子,告诉孩子追星没有问题,但是,不能让追星影响自己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2.不要粗暴否定孩子的偶像
担心孩子过度迷恋偶像,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甚至影响孩子价值观产生不好的影响,是大多数父母反对孩子追星的主要原因。很多父母往往直接了当地否定孩子的偶像,阻止他们追星,这样反而会把孩子推向自己的对立面,激化孩子与自己的矛盾。
有一位14岁的女孩这样诉说着对妈妈的不满:
我非常喜欢韩国明星宋仲基,不仅人长得帅,演技还特别棒,在看他演的电视剧《太阳的后裔》时,我可以忘记烦恼。可是我的妈妈却很不理解我,甚至数落我的偶像长得很一般,演技也不怎么样,认为我喜欢这样的人是没出息的表现。我很难过,非常讨厌妈妈,她凭什么否定我的偶像。
由此可见,父母即使不喜欢孩子追星,也不能粗暴否定他们心中的偶像,否则,只会激化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当孩子追星时,父母首先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尊重,然后再适当地对其进行提醒和教育,否则会激发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离你越来越远。父母不妨放手,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让他们追逐自己心中的“未来”。
3.借助偶像激励孩子
明星偶像同样有优点和缺点,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了解孩子的偶像,通过观察和判断,挖掘偶像身上的优点,将这些优点转化成激励孩子的动力,鼓励孩子向偶像学习。例如,很多明星都是通过不断地努力才获得今天的成就,他们的坚强、乐观、不屈不挠等等优秀品质是值得孩子学习的,也能激励孩子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