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好胜心和表现欲,特别是当他们取得一点成绩后,就会很容易产生自负的情绪。
相比自卑而言,自负的孩子会更偏执,更难开导。因为自负的孩子不仅有很强的虚荣心,而且他们总是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更不喜欢自我反省。所以他们只愿意接受表扬和夸奖,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假如自负的孩子在比赛中不能取得好的成绩,就会失去心理平衡,产生很强的挫败感。
现如今,青春期孩子自负已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有些孩子觉得自己高高在上,总是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以至于不能和朋友和平相处;有些孩子经常对家长提出无理的要求,父母不答应就决不罢休,以至于不能接受他人的拒绝;有些孩子不尊敬长辈,傲慢无礼,瞧不起父母,觉得他们跟不上时代,以至于他们习惯了目无尊长;有些孩子心胸狭窄,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后就骄傲自满,以至于他们止步不前。
那么,青春期孩子究竟是怎样产生自负心理的呢?
(1)家长不恰当评价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评价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假如家长从小过于溺爱孩子,对孩子只表扬,不批评,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完美的,是没有缺点的。一旦这些孩子在学校取得了一点好成绩时,就会骄傲自满,瞧不起他人,也会进一步加重其自负的心理。
(2)生活中缺少挫折和磨砺。一般情况下,在生活中遭受过挫折和磨砺的人,不容易产生自负心理,而在生活中总是一帆风顺,没有经历过风雨的人,就很容易形成自负的性格。这种情况在独生子女家庭中表现的尤为明显,这些孩子从小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几乎所有的要求家长都会满足,长期在这种顺境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没有受到过阻碍,更别提挫折和磨砺了,因此他们就形成了狂妄自大、无所畏惧的性格
(3)情感上的偏颇。有些孩子由于自尊心特别强,为了保护其自尊心不受伤害,就产生两种不同又相通的自我保护心理。一种是自卑心理,通过封闭自己的内心,避免自尊心受到伤害;而另外一种就是自负心理,通过放大自己的情感需求,满足心理需要。例如:有一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害怕自己被其他同学瞧不起,就做出满不在乎的样子,其实这是由于其自尊心过度敏感导致的。
家长要知道,自负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如果青春期的孩子长期在自负的心理下成长,势必会影响孩子社会性格的形成。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走出自负的泥潭呢?
1.让青春期孩子认识到骄傲自满的危害
一直以来付伟的学习成绩都比较优秀,总是名列前茅。最近的一次模拟考试中,他取得了全班第一的好成绩。对此,付伟很是得意,总是在亲戚朋友面前炫耀自己的成绩,同学向他请教经验时,他也是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由于骄傲自满,他无心学习,结果到期末考试时,他的成绩毫无悬念的倒退了十几名。
付伟看着成绩单黯然失神,他的父亲顺势对他说:“你知道你这次的成绩为什么会下滑吗?因为最近你骄傲了,自从上次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后,为了得到夸奖,到处炫耀自己的成绩,不再像以前那样踏踏实实地学习了,所以这次的成绩才会下滑地这么厉害。”
看着默不作声的付伟,父亲接着说:“这次没考好没关系,只要你以后不再骄傲自满,保持谦虚,还是可以取得进步的。”付伟听完父亲的话点了点头说:“我知道了,以后我不会再这样。”
骄傲自满也是自负心理的一种,即使对成年人来说,要想控制好自己的骄傲情绪也并不容易,何况是青春期的孩子呢?家长要让孩子充分认识到骄傲自满的危害,让孩子明白只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不让骄傲自满在心中蔓延。
2.客观评价孩子,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
青春期的孩子能否正确认识自己,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评价。许多家长因为疼爱孩子,会对孩子过分溺爱,这样会让家长只看到孩子的优点,看不到孩子的缺点。对于优点,他们会赞不绝口,而对缺点他们选择了视而不见。这种不正确的评价方式会使孩子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相当“了不起”,所以家长只有对孩子做出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孩子认识自己缺点和不足之处。
3.引导孩子学会欣赏他人
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学会欣赏他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发现欣赏的目标,教孩子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他人的优点,这样孩子才可以找到自身的不足。比如,家长可以在孩子的班级里找出两位品学兼优的同学,然后和孩子一起分析这两位同学各自的优点,引导孩子学会欣赏他人。当孩子拥有欣赏他人的气度时,就会更好地认识自己,有利于孩子消除自负心理。
4.适当进行“挫折教育”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自负表现,给孩子设置有难度的任务,比如:有挑战的课外活动、有难度的课后习题等,让孩子体会到挫折的滋味。从而促使孩子面对失败,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会谦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