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正是由于老师的无私奉献,所以才造就了无数莘莘学子的明天,如果没有老师的谆谆教导与督促管理,青春期的孩子便不能严以律己、一心向学。古语有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现实中有些孩子对于的勤劳育人的老师非但没有感激之情,反而还十分厌恶老师的教学管理方式,认为老师是“太平洋的警察——管得宽”。
就读初三的然然周末放学回家后一脸地不高兴,刚进入家门就和妈妈告起了班主任老师的“罪状”。
然然说:“妈妈,昨天晚自习老师巡查课堂时,竟然要翻查我们的书包,不就是从我书包里查出了一本故事小说和几张明星海报吗?他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怎么了,然然”,妈妈一脸迷惑不解地问道。
然然情绪激动地接着说:“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我,问我‘为什么上课要带着与学习无关的书籍,还说我上次月考没有考好是因为这个原因。’老师生气,其实我比他更生气,我不就觉得晚自习无聊才想看小说打发时间嘛,他这样批评我,让我觉得很没面子。都怪他,关他什么儿事呀!”
听完然然的“告状”后,妈妈沉思了一会儿,语重心长地对然然说了这样一番话:“儿子,上自习的目的就是要你好好复习和巩固白天所学的知识内容,可你在自习的时间来看小说,这当然是不对的,再说你的成绩也只是中等水平,老师批评你,也是希望你能好好学习考试时取得好成绩啊。其实这是老师对你的关爱呢,可你却认为老师是多管闲事,竟然不领情!”
听完妈妈的开导和劝解后,然然忏愧地低下了头,觉得自己的想法太过于狭隘了,深感愧疚的他对一旁的妈妈说:“我明白了,您放心,今后我会认真聆听老师的教诲,不会再产生这样的想法了……”。
青春期,孩子的生理与心理逐渐成熟,不喜欢他人干预自己的事情,所以对老师的善意批评与教诲会出现强烈的抵触情绪。案例中然然就是这种情形,好在妈妈的做法很明智,在儿子把老师当作“敌人”来评判时,妈妈充满耐心地与儿子进行了沟通和交流,也让孩子明白了老师是他们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引路人”,而非充满坏意的“敌人”。
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在控诉老师的“恶行与罪状”时,不妨先耐心倾听孩子讲明事情的原委,让孩子觉得你是值得信任与依赖的,任由他们宣泄内心的不满与愤怒;之后,你再通过分析与对比,来帮助孩子正确看待老师的批评与教育,这样也有助于解开双方之间的误会。
青春期的孩子,其个性发展正处在一个自我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对老师产生了厌烦与反感的情绪,一定要对孩子进行耐心的劝解与安慰,让孩子明白老师对他们的良苦用心,学会尊重老师,并心怀感恩。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解开与老师之间的这种误会呢?以下四种建议,值得一试:
1.告诉孩子,老师的批评和指导是对他们的负责与期许
给孩子分析事实讲道理,让孩子明白如果没有了老师的督促、批评和教育,任由其自由飞翔、无节制地放纵,那才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行为。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反叛、贪玩、淘气,在校期间如果脱离老师的管教,势必会引起孩子早恋、逃课等一系列荒唐行为,同时老师对孩子严厉的批评与管束也是对他们的未来负责,更是对孩子未来成功的期许。
2.让孩子明白老师的批评指责是对孩子的一种雕琢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老师最有话语权,教书育人不仅要教书更担负着育人的职责。现在的孩子大多娇生惯养、自私自利,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傲慢无礼,而家庭成员的过分溺爱,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但在学校,老师却不会包容你的这些缺点,本着教书育人的原则,对孩子负责任,老师当然要高标准、严要求。如果孩子对老师的批评指责不愿接受,家长应该告诉孩子“爱之深责之切”的道理,让孩子明白老师对他们的爱心雕琢,从而帮助其更好的成长。
3.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正确地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最重要是犯了错误后,有接受批评的度量和改正错误的勇气,这才是最难得可贵的品质。
当孩子犯了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时,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来客观公正地对待老师的批评与教育,从批评中汲取经验,逐步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行与为人处事之道。
4.指导孩子主动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
每逢节假日,例如教师节、春节、感恩节等,家长可以指导孩子亲手制作手工纪念品来感谢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与付出。有的孩子由于害羞,不善于当面表达,家长也可以指导孩子以书面形式向老师写出自己的心声与想法,这样也有助于老师与孩子进行良好地沟通与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是良好的?我想,应该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相处亦师亦友。在青春期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老师的赞赏与鼓励、批评与指导,一点一滴都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对孩子的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家长应该引导孩子,让孩子从“敌人”的错误认知上转变过来,把老师当作学习里程中的“引路人”,去尊重和理解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