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三纲五常”中有一条大家熟知的“父为子纲”,意思是要求孩子必须绝对地服从父亲,而父亲对孩子则拥有绝对的统治权。虽然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想观念的革新和教育的进步,但是这种腐朽的文化依然影响着一些家长,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物,自己可以对孩子随意的干涉、打骂,无论对孩子说什么都是可以的。正因为如此,这些家长经常会对青春期的孩子说一些带有羞辱性的语言,比如“没见过你这么笨的”“我看你这辈子也不会有多大出息了”等。特别是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这种羞辱性的语言更是层出不穷。
语言羞辱,是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大忌。当家长对孩子说出羞辱性的语言时,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击,从而影响孩子自我效能感、主导性动机和成就动机的发展,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一些家长认为自己的本意是为了孩子好,因此不需要在语言上做过多的“讲究”,殊不知,这种语言上的“不讲究”,会给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如果经常被自己最亲近、最依赖的亲人贬低、羞辱,会让孩子对自己产生怀疑,使孩子形成自卑、孤僻、敏感多疑的性格。长此以往,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所以,如果你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就请你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不要用羞辱性的语言去伤害孩子。特别是当孩子有不对的地方时,我们应该学会用爱的语言去替代羞辱性语言,让羞辱性语言消失在与孩子沟通的措辞中。
下面,我们总结了几句最不应该对青春期孩子说的羞辱性语言,请你试着回想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对孩子说过?如果有,你可以详细地看看这些语言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伤害,然后避免再次从你的口中说出这样的话;如果没有,那么恭喜你,你是一位会沟通的家长。
1.“你怎么这么笨”
当你给孩子辅导作业,反反复复讲了好多遍,可是孩子仍然没有完全理解时;当你让孩子做某件事,孩子没能按照你的要求顺利地完成时……那么,你是否会怒不可遏,对孩子大声地吼道“你怎么这么笨”。
瞧,你对孩子的语言羞辱是这么的直接。假如为青春期的孩子列一份禁语名单的话,“你怎么这么笨”这句话肯定位居榜首。这句话就像一把刀扎在孩子的心上,它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不亚于肉体上的伤害。
有时,青春期的孩子确实会做出一些让我们头疼不已的事,可是羞辱性的语言并不能使孩子变得更好,反而可能会让孩子真的变傻、变笨。因此,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应该摒弃羞辱性语言,以免孩子受到伤害。
我们要明白,就算是再差劲的孩子也有自己的优势,孩子需要一个善于发现自己优势的家长,一个鼓励自己的家长,一个尊重自己的家长,而不是只会给自己“泼冷水”的家长。当孩子某些事情做得不够好的时候,请你管好自己的嘴,尝试赞许孩子的优势,给予孩子期许,让孩子慢慢地进步,慢慢地成长。
2.“像你这样的孩子……”
也有不少人会感到奇怪,为什么有些家长会对自己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呢?其实,在中国这样的家长确实数不胜数,他们经常用带有羞辱性的语言说孩子,比如“早知这样,当初还不如不生你”“像你这样的孩子,以后是不可能有出息的”等。
或许你是因为生活的艰辛,或许你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说出的,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对孩子进行语言羞辱都是一种残忍,是一种精神虐待。这样的话不仅完全否定了孩子存在的价值,而且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心理阴影,甚至直接影响亲子关系。
如果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说了类似的话,请一定要及时地、真诚地给孩子道歉,请求孩子的原谅。要知道,有时候一句话对孩子心理带来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家长在与孩子进行沟通时,应尽量避免对孩子说类似这样的话,多用温柔的语言和方式向孩子表达自己的心声。
3.“我要是你,我就不会这样做”
有些家长经常对青春期的孩子说:“我要是你,我就不会这样做”。虽然你的初衷是想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对孩子做出指点,让孩子少走弯路,但是,这句话对孩子来说其实是一种谴责,是你对孩子想法和行为的谴责与不信任。
许多家长一味地强调自己的想法,没有倾听和尊重孩子的意见,这样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抗拒心理,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家长要学会鼓励和肯定孩子,在与孩子沟通时不要只想着“过嘴瘾”,而是要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想法,用一些让孩子比较容易接受的语言,向孩子表达自己的心声,比如:“我觉得这样做,好像也不错”“从你的角度,我觉得这样做会更好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