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合理的方式给孩子零花钱(1 / 1)

家长在给予孩子零花钱的过程中,除了要对零花钱的数额有精准把控外,给孩子零花钱的方式也同样值得重视。选择合理的方式给孩子零花钱,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孩子在接受零花钱时出现的负面心理,同时还对日后家长与孩子在零花钱问题上有效地良性循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如若不然,则极有可能使孩子对零花钱产生依赖、忽视等负面情绪,甚至因为零花钱问题影响到其他诸多领域。

◆不要将零花钱和鼓励捆绑在一起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可以茁壮成长,当看到孩子表现优异时,会想要给予孩子鼓励,让他们坚持下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家长不应该将多给零花钱作为奖励,那样一来,孩子会很容易认为自己的零花钱和自己的优异表现相关。那么日后一旦失去了更多零花钱的来源,孩子就很有可能停止优秀。

早上,芳芳收拾好书包准备出门前,妈妈急匆匆地叫住她,“芳芳,来,帮妈妈把这两袋垃圾给顺路带下去。”“10块钱。”芳芳笑嘻嘻地说道。妈妈见状立马板起了脸:“这孩子,妈妈让你扔个垃圾怎么还管我要钱?怎么这么不懂事啊?”“怎么啦?明明说好的,我帮忙做家务就有奖励,现在这是明码标价!”芳芳狡辩道。听着女儿越来越大的声音,妈妈无奈地拿出10块钱,和垃圾袋一起交给了她,心中不免感叹:原来的女儿多好,现在怎么成了这个样子。

原本,芳芳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帮家里做家务,虽然笨手笨脚,但是爸爸妈妈看到女儿这么懂事都很开心,于是决定给孩子5块钱作为奖励。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芳芳偶尔会帮家里洗碗、拖地等,爸爸都会给她5块、10块钱作为奖励并夸她懂事。可是慢慢地,芳芳开始不主动做家务了,每次就算是被要求去擦桌子、洗碗,也会和爸爸妈妈提前要钱。一开始夫妻二人还只是觉得好笑,这小妮子倒是知道往钱眼里钻。可是发展到后面,芳芳变得斤斤计较,没有钱是绝对不会做家务的,弄得夫妻二人是既气愤又无奈,但是自己给孩子养成的坏毛病,只能自己忍着。

案例中,小时候的芳芳试着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但因为爸爸妈妈一时欣喜,就决定给她零花钱作为奖励。这种行为无形当中使得孩子认为这些钱是做家务得来的,而不再考虑它的鼓励作用,久而久之,干脆将二者等同起来,所以发展成最后的没有“酬劳”就不做家务。除了她自己的错误认知外,父母的错误引导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优秀的表现是孩子的主观能动表现,而接受零花钱则是被动行为。如果家长见到孩子的优秀表现就奖励给孩子零花钱,那么很容易使年纪尚小、对事物尚且不具备完整认知的孩子把自己的主动优秀行为变成被动。换言之,原本对优秀行为很向往的孩子,会因为零花钱有没有变多而决定自己是否继续保持优秀。这样一来,事情的发展和家长的初衷背道而驰。

◆不要让零花钱扼杀了孩子的热爱

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成绩优异时会选择奖励他们零花钱,这种做法是否正确有待商榷。孩子之所以可以在学校取得优异成绩,源于他们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从他们认真的态度可以看出,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爱。如果家长在这种热爱换来的优异成绩中强加入物质元素,那么孩子原本纯真的好学之心很有可能畸形发展,最终发展成为了零花钱而读书。

小琴是大家眼中的“好学生”,在校表现优异、尊师重道、团结同学。在前两天刚刚结束的期末考试中,小琴通过自己的努力再次获得了年级第一的好成绩。

听到这个消息,妈妈十分激动,决定给小琴100元作为奖励,让她自己支配。给完钱的妈妈完全没有注意到拿着现金手足无措的小琴,夸完小琴后,妈妈拿起电话打给远在外地出差的小琴爸爸:“老公,小琴这次期末考试又拿了年级第一名,看我们的女儿多厉害,我还特地给了她100元钱作为奖励呢!”爸爸本来还喜笑颜开,听到后面脸色不禁沉了下来,急忙说:“你怎么回事?给孩子钱干吗?小琴学习好是因为她本身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你这样一搞,让她怎么想?难道自己好好学习就为了拿奖金吗?你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等我回去再说吧!”妈妈被爸爸突如其来的大发雷霆弄得不知所措,只能悻悻地挂掉电话。

隔天,爸爸匆匆回到家里,看到正在客厅画画的小琴,上前说道:“听说女儿考试又拿了第一,真厉害!”“爸爸回来了,这次的题目都很简单,我就考了满分。”小琴笑嘻嘻地说道。爸爸接着说:“小琴为什么学习这么好啊?是不是自己对学习很感兴趣?”小琴说:“对啊,老师讲课讲得可好了,我能算出题目就很有成就感。”爸爸说:“小琴好样的,听说妈妈为此还奖励了你100块钱?小琴学习好可不是为了拿奖金吧?是不是拿了也不知道该买什么?”小琴挠挠头说:“对啊,我能拿第一就很开心了。”说着就把钱拿出来交给爸爸,爸爸微笑着收起来说道:“小琴真懂事,爸爸就喜欢热爱学习的孩子,改天带你去游乐园,一学期结束了要放松放松呀。”小琴兴高采烈地回应:“好呀,好呀,等我这两天把作业写完,我们就一起去。”说着,便放下画板,跑回自己的房间去写假期作业了。

案例中,在妈妈拿出钱奖励小琴之后,爸爸及时站出来对小琴进行了正确的引导,成功地让小琴的注意力从钱身上转移出来,保留了孩子最原始的好学之心。爸爸的这种行为非常值得每位家长学习。

对于孩子热爱并擅长的事情,家长无需用钱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赞赏,孩子对认可的需求要远远大于金钱。有时候,一句简单温馨的鼓励所能带给孩子的兴奋往往比金钱要多得多。

◆定时定量地给孩子零花钱

家长在给予孩子零花钱时,应当做到定期、定量,让孩子不会因为零花钱的不稳定而胡乱猜想。除此之外,定期、定量给孩子零花钱就意味着一定时间内可供孩子支配的个人财产是固定的,这样有助于孩子提升消费周期意识,也可以帮助孩子快速养成合理消费的好习惯。

梁先生的儿子过5周岁生日的时候,梁先生和太太就决定开始给儿子零花钱,让他从小就学习、了解如何花钱。

最开始的时候,他们就给儿子一块、两块钱,后来儿子慢慢长大,需要的零花钱多了,梁先生就和太太商量决定多给儿子一些零花钱,但是要控制在一个范围内,同时给儿子零花钱的时间也要固定下来。儿子上学后每周一次,一次50元,是两人一致认为可行的方案。刚刚实施的时候,梁先生有几次看到儿子撒娇央求多给点零花钱的时候,差点就没忍住,但是一想到儿子可能就此习惯于毫无规律地索取零花钱,他就拒绝了。

在夫妻二人共同遵守约定的情况下,经过几年的坚持,效果十分显著。现在儿子不仅会按时领取定量的零花钱,尊重大家商议后共同确定的“零花钱条例”,还学会了做一个“理财小达人”。他平时除了买点零食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开销,于是便把花剩下的钱都存进储蓄罐,有大笔开支时用以“救急”。几年下来,儿子的储蓄罐越来越沉,每每看到儿子坐在**摆弄自己的储蓄罐和硬币时,夫妻俩就有满满的成就感。

案例中,梁先生夫妻二人在一开始决定给孩子零花钱的时候就制定好了相应的方案,让定期、定量的零花钱在孩子心中形成固定意识,加上几次撒娇无果,孩子便接受了这种规则。同时,在这种规则下慢慢学会经营自己的财富,日积月累,慢慢培养起财商意识。

充分了解了孩子的日常开销后,家长可以将零花钱周期化和定量化,这样一来,零花钱在孩子的世界里将只作为零花钱而存在。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孩子将激励与零花钱混淆,让孩子明白零花钱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非自己表现优异换来的奖品。既保证了零花钱处理上的稳定性,又不会打击孩子在其他感兴趣的领域上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