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人世界里,奉行“吃亏是福”哲学的人非常多。所谓“吃亏是福”,其实是一个利益交换等式。吃亏者并不希望自己的利益白白受损,而是希望用“吃亏”换来“福”。至于是什么样的“福”,就见仁见智了。
事实上,真正意义的“吃亏是福”,是以眼前利益的暂时损失为代价去换取长远的利益。如果没有考虑任何回报就胡乱地付出,这叫作吃傻亏。帮助了别人,却让自己遭受了很大的损失,是很不划算的。帮助了别人后,即使获得不了物质利益上的好处,至少也要让自己获得心情上的愉悦啊。如果帮助了别人后,自己的心情变坏了,那还不如不帮忙呢。正因为如此,有位智者就指点我们说:“把亏吃在明处,才是真的有福。”
亏,要吃在明处,至少你应该让受益方心里有数。切记,只有明明白白地吃亏,让对方知道你是主动地吃亏,从而认同你的吃亏,感谢你的吃亏,这样你才有可能换取到对方的“知恩图报”。
吃亏吃在明处,就是要理性地吃亏,从吃亏中获得长远的利益。常言道:“好汉要吃眼前亏。”因为眼前亏不吃,往后可能要吃更大的亏。“吃眼前亏”的目的是换来其他的利益,或者是为了自己更长远的利益做打算。
有位商人做生意做得非常成功,所以慕名而来向他请教的人非常多。有一天,一位年轻人也前来向他请教。这位商人刚开始时并没有说什么,而是拿出了三块大小不一的西瓜,摆到了年轻人的面前。然后,他问年轻人:“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会选择哪一块?”
年轻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最大的那一块。商人微微一笑,然后又说道:“那好,请吧!”他把那块最大的西瓜递给了年轻人,自己则吃起了最小的那块。只见商人很快就把最小的那块西瓜吃完了。随后,他又拿起了桌上最后那块西瓜,然后大口地吃了起来。商人的选择让年轻人突然有了感悟:商人吃的西瓜虽然没有自己的西瓜大,却比自己吃得要多。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么商人占有的利益无疑要比自己多。
吃完西瓜后,商人对年轻人说道:“要想成功,就要学会选择,懂得放弃。知道什么时候该吃亏,如何去吃亏,这样你才能获取长远的更大的利益,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商人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吃亏是福,而且要善于吃亏。懂得把亏吃在明处,就一定会有很多的人愿意来和我们合作,帮助我们成就事业。
曾多年荣登“华人首富”宝座的李嘉诚就非常懂得“把亏吃在明处”、通过舍弃小利赢大利的道理。李嘉诚曾是香港十多家企业的董事长或董事,每年都可以从每一家公司里领到或多或少的袍金(袍金,即董事为公司工作的报酬,包括薪金、佣金、花红、车马费等),但他总是把所有的袍金都归入到长实公司的账上,自己全年只拿5000港元。以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水平,像长实系这样盈利状况甚佳的大公司的主席袍金,一家公司就该有数百万港元。5000港元还及不上公司里一名清洁工的年薪。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袍金更递增到了1000万港元上下,但李嘉诚坚持了20多年的袍金处理方式依旧维持不变。
每年放弃上千万元袍金的李嘉诚却获得了公司众股东的一致好感,爱屋及乌,他们自然也更信任长实系的股票了。甚至,当李嘉诚购入其他公司的股票时,那些投资者也都会紧随其后。李嘉诚是长实系的大股东,当长实系的股票被抬高后,长实股值大增,得大利的还是李嘉诚本人。而总是愿意吃亏却又懂得把亏吃在明处的李嘉诚,每次想借助公司的力量去办成什么大事时,总会很容易便得到股东大会的通过。于是,吃亏是福、把亏吃在明处的好处便体现出来了。
当有人问到李嘉诚的二儿子李泽楷“你父亲在生意上都传授了你哪些秘诀”这样的问题时,李泽楷的回答是,其实他父亲并没有传授给他什么赚钱的秘诀,只教了他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例如,李嘉诚曾对他说,在与别人合作时,假如拿7分合理,8分也可以,那么自己拿6分即可。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实很容易明白,虽然他只拿了6分,但是这样做以后,就会有更多的人前来找他合作,因为与他合作可以拿到更多。于是,本来只有一个合作对象的他,现在变成了有100个人前来找他合作。也就是说,李嘉诚拿了100个6分!假如拿8分的话,100个人就会变成5个人,剩余的95个人就会跑掉,不愿意和他合作了,结果他就只能赚5个人的8分。孰亏孰赚,一目了然。
由此可见,李嘉诚的做法是非常高明的,他真是一位善于吃亏、懂得什么叫“吃亏是福”的人。正因为他善于“把亏吃在明处”,因此他所吃的亏,都能为他带来好处。表面上看,他是吃亏了,但他争取到了更多人的心,让别人觉得这个人很值得信赖、合作。于是,那些赚钱的生意就源源不断地主动来找他。他的事业自然会做得越来越大,最后甚至成为“香港首富”“世界华人首富”。
什么叫“吃亏是福”?为什么“把亏吃在明处”值得提倡?李嘉诚用一辈子的成功告诉了我们答案。李嘉诚对“把亏吃在明处”的理解和做法,其实就是小利不取,大利不放,或者说是以小利为诱饵钓大鱼。在人生里,到底是只看到眼前的比较直接的“小利益”,还是能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发现更大但可能比较隐蔽的“大利益”呢?选择权就在每个人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