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最大的实力派军阀是怎样炼成的?(1 / 1)

形势对孙策越发有利。

刘繇死后不久,自称皇帝的袁术也在落魄中死去。曹操与袁绍在北方兵戈相向,大战一触即发。荆州牧刘表虽未直接参战,却也紧盯着中原的棋盘。一时间,扬州被忽视了。袁术死后,堂弟袁胤拉着部众前往皖城,投奔庐江太守刘勋。原本默默无闻的刘勋,收编袁术旧部后,居然崛起为东南一大势力。

不过,人多有人多的麻烦。

人都是要吃饭的。袁术从来没有认真对待经济问题,这是他走向灭亡的一大因素。曹操的兵会屯田,袁术的兵却不事农业生产,只顾吃饭。刘勋收了人,却供应不上饭。没有粮食,只能四处征收。

刘勋把征粮的任务交给堂弟刘偕。上缭是相对富庶之地,自然成了刘偕的首要目标。然而上缭人却不愿把白花花的大米拱手让出,他们组织起来,抵制刘偕的征粮。眼看完成不了任务,刘偕气急败坏,写了一封急信送到刘勋手中,请求出兵袭击上缭,以武力弹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孙策就是那只冷眼旁观、伺机偷袭的小黄雀。刘勋接管袁术旧部,兵力猛增,已隐然成为一大威胁。若是坐等刘勋有了足够的粮食,刘勋就会成为难啃的硬骨头。事不宜迟,须得及早动手,以免后患。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孙策不是莽汉子,为了迷惑对手,他先送上了一顶大高帽。自仲家皇帝袁术、扬州牧刘繇死后,袁氏余部归刘勋,刘氏余部归孙策,两人都占尽便宜,但谁才是扬州的最强者呢?孙策放低身价,表示愿意顺服,并送上大量珍宝给刘勋。看到孙策的“服软”,刘勋不禁飘飘然,觉得自己已稳坐扬州地界的第一把金交椅了。

表面上谦卑恭顺,暗地里磨刀霍霍,我们不能怪孙策阴险狡诈,“兵圣”孙子早就说过:“兵者,诡道也。”刘勋没意识到这点,只能怪自己读书不精了。若要硬打硬拼,孙策固然也有胜算,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算高明。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才是兵学的真谛。

刘勋打算出兵教训拒绝交粮的上缭,这让孙策有了出兵的借口。他写了一封信给刘勋,先是以谦恭的语气大拍马屁,最后写道:“上缭人多次侵犯我的地盘,我早就想教训他们了,只是路远不便。上缭是富实之地,您进兵讨伐,我愿意出兵相助。”

这封信令刘勋十分得意。他把书信递给众人传阅,众人皆不失时宜地吹捧他英明神武,连名震江东的小霸王孙策都乖乖顺服。

在一片肉麻的吹捧声中,刘勋听到一个冷冷的声音:“这件事不值得祝贺,反倒值得担忧。”

谁这么大胆?

刘勋愤怒的眼光投向声音发出的方向,当他看到一张熟悉的脸庞时,绷紧的肌肉渐渐松弛下来。因为说话的人,不是一个寻常的人。

说话的人是刘晔。他有两个身份,一是皇族,二是当世名流。与孔融等文化名流有所不同,刘晔博学多才,却不是书呆子,他才思敏捷,还有文人不多见的决断力。正因为刘晔不一般,刘勋不能不给他面子,便收起怒气,虚心请教。

刘晔摊开地图,手指上缭城道:“上缭虽小,城池却坚固,易守难攻,想要在十天之内攻克,恐怕十分困难。我军在前方疲以作战,后方空虚,倘若孙策乘虚而入,势必无法坚守。到时将军进不得,退也不得,恐怕就大祸临头了。”

看来孙策骗得过刘勋,却骗不过刘晔。然而对于刘晔的警告,刘勋只是一笑置之。很多人都容易高估自己,刘勋亦然。他想:袁术的旧部都归顺于我了,孙策前来归顺,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很快,刘勋就将刘晔的那些话抛诸脑后,忘得一干二净了。

孙策继续施放烟幕弹,他挥师进攻黄祖去了。

黄祖是孙策的杀父仇人,孙策此举可谓师出有名。这下子刘勋更加放心,全力讨伐上缭。刘勋一路进军,敌人望风而逃。

正当刘勋得意扬扬之时,忽然从后方传来一个天大的噩耗:老巢皖城被孙策端了!

正所谓上兵伐谋,孙策西击黄祖,不过是虚晃一枪,目的是给刘勋制造自己无意染指庐江郡的假象。刘勋前脚离开皖城,孙策后脚就到了。显然,孙策是有备而来,为了夺取皖城,他与亲密战友周瑜率领两万精兵,昼夜疾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扑到城下。

表面上看,皖城的守备不弱,城内还有三万守军。人数是不少,可是有两大问题:其一,守军长期缺粮,士卒有一顿没一顿,饥肠辘辘,没气力如何舞刀弄枪?其二,袁术余部刚刚前来,与刘勋部队还不能磨合,主将又出征去了,群龙无首,形同散沙。

一群饥肠辘辘、形同散沙的士兵,如何与孙策的虎狼之师较量?皖城只是象征性地抵抗一下便沦陷了。三万士兵放下武器当了俘虏,刘勋的家眷们也悉数成为阶下之囚。一支庞大的武装就这样灰飞烟灭。孙策把三万俘虏迁往江东,留下部将李术统领三千人马镇守皖城,堂兄孙贲、孙辅二人率八千兵马驻扎彭泽,截杀刘勋。

老巢被端,自己的妻子儿女统统被俘,刘勋气急败坏,急忙回师,欲夺回皖城。行至彭泽时,孙贲、孙辅的伏兵突然杀出,刘勋大败。

原本刘勋握有数万人马,算得上是实力派军阀,如今耗光了家底,几乎成了一名光杆司令。他既悔且恨,咬牙切齿,可是他还有实力挑战孙策吗?

刘勋左思右想,想到了一个人,只有这个人会帮他。这个人就是孙策的杀父仇人、荆州牧刘表麾下大将黄祖。

刘勋派人快马加鞭去找黄祖求援。

黄祖不得不出手。

孙策的崛起令黄祖深忧,甚至恐惧。孙策不是一个记仇的人,但有一大仇他不能不记;他不是一个嗜杀的人,但有一个人不能不杀。这个不能忘的仇,是杀父之仇;这个不能赦的人,是杀父仇人黄祖。因此对黄祖来说,与其坐等仇家前来讨命,不如联合刘勋,共同对抗孙策。

来自荆州的五千兵马沿水路东进,救援刘勋,主将是黄祖的儿子黄射。仇人也来蹚这浑水,孙策杀机毕露,整军再战。江东男儿奋勇作战,大破刘勋、黄射联军,刘勋麾下两千多人投降。此时刘勋心灰意冷,向北逃窜,投奔曹操去了。黄射损兵折将,见势不妙,亦不敢恋战,撤回荆州。

孙策一不做,二不休,打算挟胜利之威,干掉杀父仇人。他集结数万精兵以及一千艘战船,从水路进军,直扑黄祖老巢。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十二月八日,孙策的江东兵团进抵沙羡(今湖北武昌),摆开与黄祖决战的架势。黄祖是荆州牧刘表最为倚重的大将,刘表深恐有失,急遣侄子刘虎、大将韩晞率五千精锐长矛兵火速增援。

三天后,即十二月十一日,双方的会战开始了。

当初正是黄祖一箭射死孙坚(公元191年),才彻底扭转荆州的战局。正因为孙坚之死,袁术在荆州混不下去,不得不辗转到了扬州。不过刘表万万没想到,八年后,孙坚的儿子又杀回来了,而且兵力更加强大。

孙策是出色的兵法家,或者说,他是军事天才。曹操也是天才,但常吃败仗,孙策却总是无往不利。沙羡之战是孙策出道以来最大的一场决战,他将再一次令敌人蒙羞,令世人震惊。

前来增援的五千名精锐长矛兵未能顶住江东兵团狂风暴雨般的进攻,阵前指挥韩晞被孙军击毙。韩晞一死,荆州兵为之丧胆,纷纷夺路而逃。黄祖怎么也没料到自己会兵败如山倒,他逃得太匆忙,甚至没来得及给家人安排一条退路,其妻儿糊里糊涂地沦为战俘。刘表引以为傲的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死于战场及溺水而亡的荆州士兵多达数万,六千艘战船落入孙策之手!孙策仅凭一千艘船,缴获敌船六千艘,战果惊人。

孙策很想**,擒杀黄祖以报父仇。可他是个头脑冷静之人,刘表虽遭此重创,但荆州兵力、财力都颇为雄厚,这块硬骨头一时间是啃不动的,不如见好就收。自己还年轻,要报仇时间还多的是。

比复仇更重要的事,是夺取豫章。

打从听了太史慈对豫章郡守华歆的评价,孙策便有了窥视豫章之志。华歆虽说品德无缺,但值此乱世,光靠品德的力量显然不够。说到底,华歆毕竟是知识分子,土匪割据他都没办法,如何能抵挡孙策大军呢?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策不想大打出手。对于华歆这样品格高尚的人,他不忍心动粗,能和平接收城池是最理想的结果。不是所有的战争都要流血,战争还有另一种不流血的形式叫作外交,一张嘴的作用,有时胜过千军万马。

他派了一名特使前往求见华歆,此人是前会稽郡守王朗的下属虞翻。当时华歆与王朗齐名,都是名重一时的名士,孙策夺取会稽,非但没有杀王朗,还将其引为上宾。如今孙策派虞翻去做说客,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要向华歆传递一个信息:只要华歆献城投降,势必能像王朗那样受到厚待。

虞翻入豫章郡拜见太守华歆,先吹捧了他一番:“您与我的老上司王朗都盛名远扬,受到海内人士的一致尊崇。我虽偏居东南,对您却仰慕许久了。”

华歆谦逊地说:“说到品德声望,我还是不如王朗。”

虞翻又道:“不知豫章郡的粮草储备、武器装备以及士民的果敢勇猛精神,比起会稽郡如何?”

华歆答道:“远远比不上。”

虞翻笑着说:“您说品德声望比不上王朗,只是谦逊之言,但是兵力不及会稽郡,却是事实。讨逆将军(孙策)智略超群,用兵如神,以扬州刺史刘繇的实力,都不是他的对手,这是您亲眼看到的;会稽郡兵精马壮,也被轻而易举扫平,这您也是知道的。如今您要固守孤城,别的不说,光粮食物资就不够,如何抵挡?若不早做打算,恐怕就要追悔莫及了。孙将军已率大军到了椒丘,我也要回去交差了。倘若明日中午前,您还没有作出迎接孙将军的决定,那么我与您怕是再无见面的机会了。”

这是给华歆下的一道最后通牒,期限是次日中午。

华歆沉默片刻后,叹道:“我在江南待的日子很久了,十分想念北方老家(华歆系平原高唐人)。你放心,孙将军一到,我就会离去的。”

虞翻走了。这天晚上,华歆没有睡觉,他连夜写了一纸公告,宣布献城投降。

次日,晨光初现,一夜没合眼的华歆派人把投降书交到孙策营中。孙策大喜,当即驱车前往,直抵城下。这时华歆已带着城内百官,立于城门下迎接,他头裹葛巾,似乎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

孙策远远望见华歆,当即停马下车,上前行礼道:“先生德高望重,远近所归。孙策乃是晚辈,宜用弟子礼拜见先生。”他没有显出征服者的傲慢,而是以后辈自居,推华歆为上宾与师长。虽然不免有作秀之嫌,但也可衬出其非凡的胸襟。

至此,孙策已崛起为江南最大的实力派军阀。

令人惊叹的是,此时的孙策只有二十五岁。

他还是那么年轻、俊逸,充满朝气与生命力,他有曹操的远大志向,有刘备的坚忍意志,有父亲孙坚的剽悍性格。他独具人格魅力,其德量汪然若千顷之波,海纳百川,胸襟之宽广有王者风范。他高举仁义旗帜,对待曾经的对手及敌人,充满人性的温情。王朗、华歆被他引为上宾师长,曾与他拼死相杀的祖郎、太史慈都化敌为友;他对百姓秋毫不犯,对俘虏亦以人道主义待之。

即便是敌人,也不能不承认孙策的仁慈与高尚。

孙策攻陷皖城后,对袁术的妻子儿女善待有加;攻入豫章后,妥善安置刘繇的家眷,还派人运送刘繇灵柩北返。袁术与刘繇是孙策最大的两个敌人,他们死后,孙策不念旧仇,抚孤恤寡,可谓有情有义矣。比起曹操在徐州大开杀戒及官渡之战后屠杀战俘的恶行,孙策的所作所为更显其仁义之美名。

当然,孙策也是人,握有生杀大权的人。

权力不受约束的人都是危险而可怕的。

有一个人得罪了孙策,他就是会稽郡功曹魏腾。那一天,孙策失控了,他在盛怒之下下令处死魏腾。打从经营江东以来,孙策还未曾擅杀一个臣属,对此,所有人都不由得心中大震,但谁也无法阻止他的一意孤行。大家一商量,觉得只有孙策的母亲吴夫人才能阻止这件事。

吴夫人急急赶来,她没到厅堂,而是站在一口深井边,倚着护栏,瞅着儿子说:“如今江南方定,百事待兴,正是礼贤下士、舍过录功的时候。魏功曹虽曾冒犯你,可是在公事上一向尽职尽责。今天你杀了他,明天大家都要背叛你。我不忍心看到你大祸临头,我还是先投井自尽吧。”

为了保护一个本不该杀的人,孙母以死相逼。孙策大惊失色,马上下令释放魏腾。权力之刀锋,在即将砍向头颅的那刻,又被硬生生地收回去了。

魏腾事件总算没有酿成一次冤杀,仁义的传统依然得到延续,这将成为江东集团争雄天下的核心竞争力。

可惜的是,命运又跟孙氏开了个大玩笑。

就在孙策初定江南,事业有了大发展之际,厄运再一次不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