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龙一身是胆,逆转败局(1 / 1)

曹操未能在夺取汉中后进击西蜀,着实犯了严重错误,因为刘备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有韧性的对手。他把守备汉中的重任交给了自己信任的大将夏侯渊,这位名将在平定凉州之役中有精彩的表现,这次他能再立奇勋吗?

刘备要拓展生存空间,夺取汉中是不二选择。

法正献策道:“夏侯渊与张郃的才能,比不上我方将领,发兵攻打,定能夺取汉中。拿下汉中后,发展农业,囤积谷物,坐等时局变化。如此一来,进可消灭曹操,再造汉室;退可蚕食雍州、凉州之地,开疆拓土;最起码也可以恃险而守,长久抵抗。这是天赐良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这一番话,正中刘备下怀。

很快,刘备亲自统领大军出发,以张飞、马超、吴兰等将领为先锋,挺进汉中。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曹操的堂弟曹洪率一支军队,阻击西蜀兵团。当时吴兰屯兵于下辨,张飞、马超屯兵于固山,互为掎角之势,遥相呼应。

张飞、马超都是狠角色,相比之下,吴兰要弱得多。曹洪决定先攻吴兰,于是挥师进击下辨。张飞得悉消息后,放出风声,扬言曹洪若攻吴兰,他将袭其后路,断其归途。张飞的大名谁人不晓,他与关羽以“万人敌”之绰号名扬天下,令人闻风胆寒。

骑都尉曹休冷笑道:“张飞若想断我方后路,早就悄悄派兵出发了,现在他虚张声势,可见根本没这个能力。应该趁他军队尚未集结完毕之时,速速攻打吴兰,只要击破吴兰,张飞可不战而退。”

事实也是如此。

猛张飞心有余而力不足,光打雷不下雨。曹洪击破下辨,阵斩吴兰,张飞、马超独木难支,只得悻悻而撤。

尽管出师不利,但刘备夺取汉中的意志并未动摇。

此时刘备已抵达阳平关,与夏侯渊正面对峙。

刘备的进攻也很不顺利,他派部将陈式袭击马鸣阁道,被徐晃击破;他亲自率军攻打广石,又为张郃所阻,无法得胜。看来要夺取汉中并非易事,刘备需要更多的兵力,他紧急派人返回成都,要求留守的诸葛亮调拨更多兵力到前线。

诸葛亮询问从事杨洪的意见,杨洪说:“汉中乃是益州的门户,是咽喉之地,关系到蜀地的生死存亡。没有汉中,蜀地不能独存,家门口的祸害必须清除,发兵有什么可犹豫的呢?”诸葛亮遂举荐杨洪为蜀郡太守,负责征兵工作,以支援前线。

曹操知道刘备乃是劲敌,担心夏侯渊吃亏。

尽管夏侯渊在平凉州之战中有卓越表现,不过,在曹操看来,他虽然骁勇,却容易轻敌。曹操曾多次告诫夏侯渊,他说:“作为一名将领,不能仅仅凭恃勇气,也要有恐惧戒慎之心。勇气是根本,但行军作战时还得依赖智谋;只知任勇逞强,不过是一武夫罢了。”

他决意亲征刘备,于是带着大部队西进,岂料刚到长安,便听到了夏侯渊的死讯。

夏侯渊与刘备在阳平关一带对峙半年之久,双方势均力敌,互有胜负。在这段时间里,诸葛亮不断增兵前线,刘备在兵力上已经占有明显优势,是时候发动一轮新的进攻了。

由于正面攻打阳平关受阻,刘备便渡过沔水,沿着山路行进,抵达定军山。夏侯渊闻讯,亲率兵马出击,企图一战便把刘备赶回老巢。

夏侯渊是一名优秀的将领,只是刘备并非韩遂之流,这回夏侯渊倒了大霉了。入夜时分,刘备突然大举进攻曹营,四处放火焚烧敌营栅栏。夏侯渊令张郃守住东面,自己则防御南面。此时刘备猛攻张郃,张郃抵挡不住,夏侯渊急忙把自己的部队分出一半以救援张郃。他没想得到,这正中了刘备的诡计。

刘备早预留了一支奇兵,由讨虏将军黄忠统领,驻扎于定军山上。法正见夏侯渊中计,便喊道:“可击矣!”黄忠擂起战鼓,居高临下发起冲锋。兵力薄弱的夏侯渊被杀得大败,他自己也脑袋搬家,死了;同时被杀的曹军高级官员还有遥领益州刺史的赵颙。夏侯渊被杀,曹军上下心胆俱裂,张郃不敢恋战,带着残兵败将退回阳平关。

这是曹军继赤壁之战、江陵之战后的又一次大失败。

元帅夏侯渊死了,阳平关一片混乱,曹军士气低落,人心浮动。当务之急是安抚人心,推选新的统帅。督军杜袭与司马郭淮整饬军队,推举张郃为临时统帅,他们二人说:“张郃将军乃是帝国名将,刘备也惧他三分,如今事情紧急,非他出来主持局面不可。”

这不是中央任命,纯属民意选举。张郃临危受命,挑起重担,巡视诸军,安排守备,巩固阵地,严阵以待。

溃败后的曹军稍稍心安,只是危局未解,刘备随时会渡过汉水发动进攻。曹军将领们都认为刘备人多势众,不可与之争锋,必须在汉水沿岸建立坚固的防御阵地,方能勉强抵挡。司马郭淮不以为然,他力排众议,对张郃说:“单纯防御只会暴露我们的弱点,令敌人无所顾忌。不如稍稍后撤,诱使刘备渡河,等他半渡时出击,必可大破敌军。”半渡而击,已经被无数次的战争实践证明了是非常有效的战术。倘若把兵力部署在河的沿线,一旦某点被突破,防线将面临全线崩溃的危险。把防线后撤,与河岸保持一定距离,则有较强的机动性,判断清楚敌人主攻方向后再出击,胜算更大。

郭淮的主张得到张郃的支持,这一战术果然令刘备大伤脑筋。刘备身经百战,深知贸然渡河出击风险极大,他犹豫不决,下不了决心。就这样,双方在汉水两岸对峙,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与此同时,曹操正马不停蹄地从长安驰援汉中。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当年煮酒论英雄,曹操的这一番话深深印刻在刘备脑海中。自群雄逐鹿中原以来,有多少大大小小的草头王被曹操削平,当其盛时,一怒而天下战栗。但刘备偏不信邪,唯有打败曹操,他才能算得上真正的英雄。他风闻曹操已穿过斜谷直达汉中,不禁冷笑道:“即便曹操亲征,也无力挽回劣势了,我定要夺取汉中。”

英雄的志向,原本是动摇不得的。

曹操乃是一代名将,要打败他并不容易,与其取巧,不如守拙,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于是刘备据险扼要,只守不攻,坐等时机出现。

有一天,侦察兵发现,一支曹军运粮部队正在把一车车的粮食送到北山之下,刘备当即令黄忠率部出击。黄忠领命而去,这一去,去了好久,赵云深恐老将军有所闪失,便亲自带着数十名骑兵出营察看。岂料离开营地后,赵云竟然遭遇曹操的大部队,这次遭遇双方都不曾料到。赵云只有区区几十人,情形十分危险,若是换作其他人,恐怕早就魂飞魄散,乱了阵脚。但赵云的头脑却异常冷静:既然曹操部队尚未察觉虚实,何不先下手,杀他个措手不及呢?

果不其然,曹军遭到突袭,被打懵了,一时也不知敌方有多少人,有些士兵吓得拔脚就跑。不过混战一阵后,曹军看清了,所谓的敌人尚不足百人,何惧之有,于是开始反扑。赵云且战且退,曹军紧追不舍,一直追到营垒之前。营中士兵见将军被追杀,赶忙擂响战鼓助威,并打开大门,赵云等人疾驰而入。

按理说,赵云死里逃生,进了兵营后,肯定得关闭营门。不过,赵云却剑走偏锋,他偏偏不关营门,还下令停止击鼓,拔去营中令旗,整个大营敞开着,没有一丝声响,如死一般的沉寂。

曹操用兵尚诈,见赵云兵营不设防,不由满腹狐疑,暗忖赵云必是故意诱他前来,营内定有埋伏。曹操不敢贸然出击,没有必胜把握,不如撤退。其实赵云哪里有时间去设伏,只不过他知道曹操向来谨慎小心,索性洞开营门,赌上一把。曹操果然中计,非但没敢往里冲,还引兵退去。

曹军一退,赵云抓住机会,率全体将士一拥而上,攻击曹操的殿后部队。一时间,原本悄然无声的兵营鼓声大作,地动山摇,赵云的部下们持强弓劲弩,箭如雨下,曹军士兵纷纷倒地。

其实,曹军身经百战,撤退时也有相应的秩序章法,原本不该损失太重,可大家都没料到刚逃生生天的赵云竟然会发起反扑,一时间手足无措,导致阵形大乱。在一片惊慌中,连曹操都无法制止混乱的蔓延,曹军出现严重的踩踏事件,很多士兵被人马踩踏而死,还有些人被挤落到汉水中淹死了。

这次遭遇战,曹操本是优势在手,最后竟被赵云反败为胜,实在是不可思议的奇迹。第二天,得知喜讯的刘备赶到赵云营内,远远望见战场上曹军的累累尸骨,不禁喝彩道:“子龙一身都是胆!”

从此之后,赵云勇猛善战之名传扬天下。

曹操是个极为自信的人,原本他以为亲自出马,必定可以摆平刘备。谁承想,刘备还没出马,一个赵云就把他打得落花流水了。当初曹操说天下英雄,除了自己外,就只有刘备。其实当时的曹操,不见得真的把刘备放在眼里,更多的只是一种试探罢了。到了这个时候,刘备才真正显示出巨大的能量——天下人都畏惧曹操,他却敢虎口拔牙,挑战这位神一般的人物。

一向多谋善断的曹操竟然对咄咄逼人的刘备毫无办法。自夏侯渊战死后,曹军的士气一直低落不振,连亲征的曹操都吃了赵云的亏,所有人脸上都阴云密布。

看来汉中是守不住了。

相持一个月后,曹操放弃了。他下令汉中守军全部撤走,把这块战略要地拱手让给刘备。

这不像曹操的风格,他不是那种知难而退的人。

但人总是会变的,因为人会老,岁月会侵蚀人的雄心。

十个月后,曹操病逝,我们可以猜想,此时的他已经有了力不从心的感觉。他削平群雄,一统北方,这是何等伟大的事业,然而一个人的事业再伟大,他也只是凡人,绝不是神。当死神的影子已隐约可见时,一个人的心态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刘备不再是寄人篱下的落水狗,他成了过江猛龙,夺取益州后再下汉中,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下一步必定是窥视关中。当然,刘备虽然雄心勃勃,力量还是不够的。但是,倘若他与骁勇的氐人联合,后果便不堪设想了。武都是氐人聚居区,有五万帐落,已经投降刘备的马超同氐人的关系很密切。若是刘备直取武都,策反氐人部落,便有足够的兵力进取关中了。为此曹操颇为忧虑,他唤来雍州刺史张既,询问其意见。

张既想了想,提出一个建议:以封官进赏为饵,诱劝武都氐人尽数迁徙到扶风、天水一带,不能让他们有机会与刘备联合。

曹操听罢大为赞赏,于是采纳张既的建议,尽迁氐人。

汉中一役,刘备大获全胜。

这是刘备入蜀后的重要一役。它解除了曹操进攻蜀地的风险,也让刘备拥有了进取关中的跳板,在战略上进可攻、退可守,蜀政权的安全得到极大的保障。这场战役足见刘备的韧性与斗志,反倒曹操给人一种江河日下的感觉,既没有显示出过人的智慧,也没有了以往的从容与自信。

曹操老矣,尚能饭否?天下江山,到底归于谁,犹未可知。倒了半辈子霉运的刘备有一种时来运转的感觉,自己不必再寄人篱下了,我的事情我可以做主了。

战场如牌局,手风顺的时候,怎么打怎么赢,借着这股运势,刘备趁机扩大战果。

很快,他指示宜都太守孟达攻打房陵(今湖北房县)。孟达本是刘璋部将,与法正是好朋友,两人归附刘备都比较早,故而颇受重用。孟达降了刘备后,一直渴望能建立功业,现在机会来了,他火速进兵,一鼓作气攻下房陵,杀死太守蒯祺。

孟达首战告捷,觉得自己手风不错,不如继续进兵上庸,再下一城。他给刘备上了一道书,请求攻打上庸。刘备对孟达的能力没底,毕竟这人是投降过来的,行军打仗的水平到底如何,还真不晓得,得派个精明强干的人去领导他才行。派谁去呢?刘备想到自己的养子刘封。

刘封是刘备在荆州时收养的义子,以勇猛著称。在益州之战中,刘封随同诸葛亮、赵云、张飞等人西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被刘备授予副军中郎将一职。刘封接到命令后,即从汉中启程,顺沔水而下,接管孟达的部队。刘封、孟达的军队直逼上庸,上庸太守申耽没信心了。自汉中战争爆发以来,曹军屡遭重创,征西名将夏侯渊授首,曹操亲征失利,紧接着房陵失守,眼看上庸就要遭殃,申耽不得不在战与降之间作出抉择。在一番内心交战后,申耽最终决定举城投降,毕竟保命要紧。宽宏大量的刘备保留了申耽的上庸太守之职,并授予他征北将军的头衔,其弟申仪也被授建信将军、西城太守。

房陵、上庸两战尽管算不上大战役,却也巩固了汉中根据地。在刘备的战略构想中,夺取汉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是进取中原的基础。当年汉高祖刘邦便是从经营汉中开始,最后席卷天下,开国称帝。先祖的辉煌,能否在自己身上重演呢?刘备踌躇满志,他要与先祖一样,以汉中为基地,夺取中原,再造汉室。

于是乎他自封为“汉中王”,煞有其事地写了一章奏折,等于是向遥远的汉献帝报告此事。为了体现出称王的严肃性,他在沔阳筑起一座高台,台下是排列整齐的部队,台上有众文武官员陪同,庄重肃穆。刘备高声宣读奏折,也不必等到皇帝的批准,就把王冠戴在头上了。这算哪门子程序呢?乱世就是这样,摆摆形式,走过场罢了。

称王仪式结束后,刘备派人把奏章送往长安,交给皇帝当备忘录,同时还把当年曹操授予他的左将军、宜城亭侯等印信全部送还,以示同曹贼一刀两断。

刘备在川蜀、汉中站稳脚跟,成为曹操、孙权之外的另一股强大的独立势力。在刘备开拓西南的同时,盘踞江东的孙权在干什么呢?我们把刘备的故事暂且搁置,来看看东吴都发生了哪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