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房玄龄是唐朝名相,唐太宗李世民的得力谋士,曾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助李世民夺得皇位。李世民论功行赏,房玄龄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并功第一”。
到了唐玄宗时代,他们房家又出了一个宰相,名叫房琯。
据《旧唐书·房琯传》记载,“琯少好学,风仪沉整,以门荫补弘文生。性好隐遁,与东平吕向于陆浑伊阳山中读书为事,凡十余岁”。
可是,这个“生性淡薄”,把功名利禄置之度外,隐居在陆浑山(在今洛阳)潜心读了十多年书,知识渊博的学霸,最终还是未能经受住功名利禄的**。当他听说唐玄宗打算到泰山封禅,就马上写了一篇“马屁文”献给皇帝。这个马屁,可谓拍对了地方。不但皇帝舒服极了,连中书令张说也被他的文采打动了:“皇上啊,这人有才啊,臣推荐他到秘书省去当个校书郎吧。”
张说不但是开元时期的名相,还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的眼光当然是没错的。经他推荐,房琯顺利地当上了校书郎,不久后调任冯翊县尉。这个官职,相当于如今的县公安局长。不知是嫌这个官儿小,还是干不了,房琯不久就辞了职。对他来说,也许当县令更合适,于是便参加了“堪任县令科”的考试,并且顺利地考上了,被任命为卢氏县令。
事实证明,房琯还真是当县令的料。任职期间他做了很多实事,政绩突出,是个深受老百姓爱戴的好官。但是这人很有意思,仿佛只能做地方官,不能到中央,否则必干蠢事,必遭贬谪。比如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因政绩突出而升任监察御史的房琯,上任没多久就获罪,被贬为睦州司户(管理户籍的官员)。
而他获罪是因为错判了案子。这也许可以解释当初他为什么不想当那个公安局长,原来他不擅长判案啊。他擅长什么呢?可能有关部门想起了他当卢氏县令时的政绩,决定还是继续让他当县令。这一当就一发不可收拾,陆续当了慈溪、宋城和济源的县令。在每个地方他都干得挺好。
02
也许是他的政绩越来越好,名气越来越大,不升他的官儿不行了,于是又把他往中央调,先是让他担任主客员外郎,天宝三载(公元744年)又升他为主客郎中,天宝五载升任给事中,赐爵漳南县男。
没想到又出事了。唐玄宗想把温泉宫改为华清宫,就把主持修缮的工作交给了房琯。不料还没完工,房琯就受了牵连,继续遭贬。牵连他的,是李适之、韦坚等人。
话说这个李适之,那可真是个蠢货,虽然当了宰相,却愚不可及,偏偏又想和李林甫争权。你想李林甫是什么人,那是史上著名的奸相啊,“口蜜腹剑”这个成语,说的就是他。和他斗,不输才怪。李林甫略施小计,就让李适之入了套。李林甫对他说:“据可靠消息,华山发现了金矿,开采这个金矿,可以让国家变富。这事儿皇上还不知道呢。”李适之居然信以为真,第二天上朝时,把这个好消息禀告了唐玄宗,请皇上组织人力早日进行开采,为国家经济做贡献。
那时唐玄宗最信任的,只有李林甫,所以他要问问李林甫,这事儿是真是假。李林甫说是真的就是真的,李林甫说是假的就是假的。李林甫说:“这事儿也许是真的,但臣早就知道,华山是陛下的本命山,是王气所在之地,千万不能在那里动土。基于这个考虑,臣才没有向您提起这个金矿。”
要说李适之建议开采那个金矿的目的是想破坏王气,那倒不至于,他也没有这个胆,唐玄宗也不会这么想。但是李林甫那番话,至少使唐玄宗觉得,你李适之身为宰相,怎么如此虑事不周?你那脑袋,是当宰相的脑袋吗?从此开始疏远李适之。
遭李林甫整的,还有和李适之关系不错的哥们儿,比如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刑部尚书韦坚、户部尚书裴宽、京兆尹韩朝宗等人,这些人不是被贬官,就是被流放。李适之又惊又怕,时刻担心厄运降临到自己头上。为了避祸,他主动上疏请求改任散职——既然当宰相风险太大,我不当了总可以吧!他的请求得到批准,遂被罢去相位,改授太子少保。
离开了权力中心,李林甫仍不放过他,上疏朝廷,诬告李适之与韦坚等人结成朋党。上面降罪下来,韦坚被长期流放临封(在今广州),李适之被贬为宜春太守。后来李林甫将韦坚、裴敦复、李邕等人赶尽杀绝,派御史罗希奭将他们杀害于贬所。杀了韦坚,下一个可能就是李适之了。绝望的李适之心想,我也不劳你们动手了,未等罗希奭赶到宜春郡,他就服毒自杀了。
房琯是如何受到李适之、韦坚牵连的,有关史料未予提及,总之这个霉他是倒定了。被贬为宜春郡太守,后来又担任过琅邪、邺郡、扶风三郡太守。
03
大概在地方上干得不错,不升他的官儿又不行了,所以朝廷后来又把他调回中央,让他担任左庶子,后改任刑部侍郎。
正当人们不知他在中央又会闹出什么乱子时,安史之乱爆发了。作为一国之君、帝国的灵魂人物,唐玄宗首先想的不是组织军民打击叛军,而是逃跑。潼关刚一失守,他就借口御驾亲征,带着杨贵妃、皇子、皇孙、公主、妃子,以及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等人和近侍从延秋门出逃。朝中大臣惨遭抛弃,身为刑部侍郎的房琯也在被抛弃之列。
房琯蒙了,皇上啊皇上,您怎么能这样呢!多让人寒心啊!再寒心也得追啊,在这样的领导手下干活,总比落入叛军手里强。和房琯一起去追皇上的,还有张说的长子张均和次子张垍。可是刚出长安没多远,张均兄弟就打退堂鼓了:咱家眷还在城里,不能只顾自己逃命啊,那样还是人吗?房琯说那好吧,你们随便,我是要一追到底的。
当年七月,房琯终于在普安郡(位于今天的四川剑阁)追上唐玄宗。唐玄宗感动得热泪盈眶,房爱卿忠臣啊,这样的忠臣,怎么能不委以重任呢,干脆你来当宰相吧。君臣一起逃到成都后,房琯又被加银青光禄大夫。
有意思的是,那时的大唐出现了两个皇帝,一个自然是唐玄宗,一个是太子李亨,他在宁夏灵武被群臣拥立为帝,还派人到四川把这个消息通报给唐玄宗,意思不言而喻。唐玄宗便知趣地退了位,并派房琯与左相韦见素、门下侍郎崔涣到灵武履行一道正规程序,正式册封李亨为帝,是为唐肃宗。
04
见到唐肃宗后,房琯便留了下来,而且自以为了不起,既有才又有忠心,还产生了天降大任于他的幻觉——皇上您老人家省点儿心,把一切政务交给臣来处理就行。
于是,在强烈的责任感驱使下,房琯上表请求皇帝,让他亲自带兵收复两京。既然有这么一个人愿意出头,唐肃宗当然求之不得,也不管他是不是那块料,欣然任命他为持节、招讨西京兼防御蒲潼两关兵马节度等使,让他和郭子仪、李光弼等人并肩战斗,一同收拾叛军。
唐肃宗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同意他自己选择幕僚。房琯选择的幕僚都是些什么人呢?看看这些名字吧——邓景山、李揖、宋若思、贾至、魏少游、刘秩,这些人别说指挥打仗了,恐怕连打仗是什么样子都没见过!
当然了,唐肃宗还没傻到家,知道没有内行是万万不行的,所以把兵部尚书王思礼派给他做副手。房琯却让这个唯一的内行靠边站,将军务全部委托给李揖、刘秩这两个半吊子书生,还愚蠢地把刘秩捧上了天:“叛军的曳落河骑兵虽然厉害,但哪里是我的谋士刘秩的对手。刘大人一出马,肯定没有叛军的活路!”
既然他认为刘秩那么厉害,那就放手让他干呗,但他却把指挥权牢牢控制在手里,亲自挥舞指挥棒。不会打仗不要紧,但是他会翻书啊,古人打仗的战例,都在书上记着呢!他一翻,就翻到了春秋时期的战例,便依样画葫芦,采用春秋时期的车战之法,准备了两千牛车,命令将士赶着牛车进攻,让马步军护卫。结果被叛军顺风放火,一阵猛烧,两千头牛被烧得不分敌我(它们本来也分不清敌我)地横冲直撞,撞死无数自己人,叛军乘机掩杀过来,又干掉唐军无数。这一战,唐军死伤四万多,逃出来的仅数千人。
这场豪赌下来,房琯输得太惨了,不把本儿捞回来太不甘心。没几天他又率军出战,结果更惨,把新朝廷能打仗的军队几乎全部葬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涛斜(今陕西咸阳东)之败,也是房琯留给世人最大的笑柄。
05
把新朝廷所有能召集起来的军队几乎葬送殆尽,这个罪比天还大,被贬官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即使千刀万剐也不过分。但是有一个人却不愿意了,要为他打抱不平,这个人就是大诗人杜甫,房琯的好友。
杜甫是于至德二载四月逃出长安投奔唐肃宗的,被肃宗授为左拾遗,这也是世称他为“杜拾遗”的原因。这位大诗人虽然很有才,但是命一直不好,仕途一直不顺,直到44岁那年才被任命为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如今好不容易又谋了个官职,他却凭单纯的个人友谊和书生意气,数次在唐肃宗面前为房琯求情,还振振有词:叛军步步进逼,无人敢于应战之际,是谁挺身而出?是房琯!万分危难之际,是谁主动站出来替皇上分忧?是房琯!不计个人得失,一颗忠心日月可鉴的是谁?是房琯!房琯虽然是文臣,不懂打仗,但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更显得难能可贵,所以他虽败犹荣,皇上您不但不能罢他的官,还应该给他奖赏!
唐肃宗一阵叹息。老杜啊老杜,你这个书呆子也太呆了吧,三岁小孩都明白姓房的犯了多大的罪,难道你不明白?他都快把国家的军队糟蹋完了,还虽败犹荣!世上有这样的虽败犹荣吗?若都这样虽败犹荣,那咱们都别在江湖上混了,把江山拱手让给叛军得了!干脆,连你也一起贬了吧!
杜甫为他的不识时务付出的代价,是被贬为华州(今陕西华县)司功参军,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务。
值得一提的是,因“疏救房琯”,杜甫还被抓了起来。若不是宰相张镐力救,估计得把牢底坐穿。后来他不再珍惜那个小官了,踏上了凄凉、穷苦的漂泊之路,做了史上最有诗才的流浪汉,直到大历五年穷死在由潭州开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
06
实际上,唐肃宗对房琯够宽宏大量了,甚至可以说是某种程度的偏袒、包庇。当他在陈涛斜惨败逃回、**着上身给唐肃宗请罪时,唐肃宗不但饶了他,仍像从前一样对待他,还让他招集散溃的士兵,“再图进取”。后来仅把他贬为太子少师。再后来因为其他事叠加,才把他贬为邠州刺史——
一、唐肃宗让房琯任命北海太守贺兰进明为南海太守,御史大夫,结果房琯却授了他一个代理御史大夫。唐肃宗问贺兰进明怎么回事,后者告诉唐肃宗他们两个不和,并趁机进言:“房琯这人生性虚浮,喜欢说大话,喜欢抬高自己,这样的人当宰相,会害了国家。西晋宰相王衍,就是一个这样的人,所以西晋很快就灭亡。还有一件事皇上您可能不知道,掌握军队的,都是房琯自己的党羽。”得知了这些“内幕”,唐肃宗能不对房琯心生厌恶吗?
二、至德二载,另一个宰相(唐朝的宰相真多)崔圆到扶风拜见唐肃宗。可能这个崔圆工作上出了点儿问题,唐肃宗找他谈话是要给他一点儿警告,却被房琯理解为这人要倒霉了,至少会被罢相。于是对他很不礼貌,傲慢至极。不料崔圆贿赂了权臣李辅国,李辅国为崔圆说好话,崔圆不但没倒霉,还颇受皇帝器重。这下房琯傻眼了,与崔圆的仇也结下了。
三、被罢相后,房琯经常装病不上班,却天天在家里大宴宾客。
四、房琯门客董庭兰借他的名义弄权谋利遭弹劾,他不但不加以约束,反而到唐肃宗面前替他辩解,遭唐肃宗痛斥。
五、指使亲党在朝中大肆宣扬:“房琯文武全才,应受重用。”
于是“数罪并罚”,房琯被贬为邠州刺史。还是那句话,这位只适合当地方官,一到地方就干得风生水起,成绩显著。广德元年,在做了晋州刺史和汉州刺史后,房琯又被调入中央当官。不料病死在赴京途中的四川阆中,要不真不知道他到了中央又会掀起什么风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