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高仙芝其实是个混蛋(1 / 1)

高仙芝是唐朝中期名将,高句丽人。这位也是个大帅哥,本来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本事,因为他很有本事。

高仙芝很小的时候就随父来到大唐的安西,当上将军那年只有二十岁。高仙芝先后在安西四镇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手下任职,均未获重用,后来夫蒙灵察担任节度使,发现了高仙芝的才干,一再提拔重用他。开元末年的时候,高仙芝已官至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

高仙芝最拿得出手的“得意之作”,是远征小勃律国。小勃律国位于今天的克什米尔西北部,唐朝时是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诸山地区)两个较大的国家之一,是吐蕃通往安西四镇的交通要道。小勃律国本来是唐的属国,自从吐蕃的老大也就是赞普把公主嫁给小勃律王做老婆之后,小勃律国就归附了吐蕃,吐蕃随后控制了西北各国,“西北二十余国皆臣吐蕃”,翅膀硬了,不再对大唐朝贡。大唐并不在乎那几个贡品,但丢不起那个面子,几任安西节度使如田仁琬、盖嘉运、夫蒙灵察等都多次派兵讨伐,皆因地势险要、吐蕃援助等原因无功而返,还搞得劳民伤财。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唐玄宗朝命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军万人就搞定了小勃律国,还把小勃律国王和吐蕃公主俘虏了。

征服小勃律国后,高仙芝的人生达到了顶峰。天宝八年(公元749年),高仙芝进入朝廷,官至最高级别,兼任左金吾卫大将军同正员,他的一个儿子也被授五品官。同年十一月,吐火罗国上表唐王朝,请求出兵征讨宿敌竭师国。这个艰巨的任务又历史性地落到了高仙芝身上。从安西到竭师国(今巴基斯坦奇特拉尔)的距离,比到小勃律国还远,但高仙芝有了第一次远征的经验,加上准备得更加充分,此次出兵更加顺利,很快就打败了竭师国的军队,也把其国王俘虏了。

经过这两次西征,高仙芝为自己赢得了极高的声誉,被吐蕃和大食誉为“山地之王”。春风得意之际,这个名将的弱点也慢慢地暴露了出来。他的弱点只有两个字:贪婪。这两个字不仅害了他自己,也害了大唐。大唐后来与西域各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以至于完全破裂,与高仙芝的贪婪以及胡作非为不无关系。

当时的西域各国中,大食(阿拉伯帝国)的实力最大,这个勃兴于西南亚地区的国家不断向东扩张,先后使中亚的安国、火寻、戊地、石国、吐火罗等国臣服。上述几个中亚国家,都要按时向大食缴纳沉重的税赋,否则就要吃不了兜着走。

大食的东扩,等于是在和大唐争夺西域的统治地位,遏制了大食东扩势头的大唐,不可避免地要与其发生矛盾。加上镇守西域的边帅作威作福,严重地损害了唐朝和西域各国的关系,结果就是边疆局势不稳。

当时的西域各国都比较富裕,而石国(都城在今乌孜别克斯坦塔什干)由于地处丝绸之路,不仅农业发达,而且人民都是经商的好手,比其他国家更富裕。石国雄厚的财富,引发了高仙芝的贪欲,他想据为己有。如何才能据为己有?当然不能明抢,得动点儿脑筋想个办法,至少要看起来合理合法。天宝九年,高仙芝诬告石国国王“无蕃臣礼”,朝廷说既然他无礼,那你就去揍他一顿吧,高仙芝便领兵前去讨伐。

实际上,石国与唐朝的关系非常不错,不仅一直没有中断对唐朝的朝贡,其国王还于天宝二年派女婿给唐朝进献土特产,天宝五年派使者进献骏马十五匹。该国副王也派使者进献土特产,天宝六年再次“遣使献马”,天宝八年石国国王又派太子入关朝觐……与西域其他国家相比,石国对唐朝的好,那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石国国王那俱车鼻施继位之后,由于对唐朝忠诚,还曾被唐玄宗册封为怀化王,并赐予铁券(优待和免罪的证明)。

既然与石国的关系这么好,皇帝就应该懂得珍惜,为什么听信高仙芝一面之词,派他去揍人家呢?只能说这件事情上当权者过于草率。而高仙芝的征讨,对石国来说无异于飞来横祸,郁闷至极的国王那俱车鼻施不敢鸡蛋碰石头,只好请求投降。一心想谋财害命的高仙芝口头答应“和好”,把那俱车鼻施骗到长安,然后趁石国不备,突然出兵袭击,血洗了石国城池,掳走男丁,杀掉老人、妇女和儿童,搜取财物。

此次背信弃义,高仙芝的收获很大,共获石国“瑟瑟十馀斛,黄金五六橐驼,其余口马杂货称是,皆入其家”。请注意这个“皆入其家”,这个“家”,相信不是国家的“家”。

然而他的贪欲并未就此止步。从石国回军途中,高仙芝又污蔑突骑施(当时一边远部落,属于西突厥,隶属于安西都护府管辖)反叛,顺便把突骑施揍了一顿,俘虏了人家的可汗,自然又抢了不少财物。而这个突骑施,也和石国一样,是当时西域各国中与唐朝关系最好的国家之一。

唐王朝连揍两个“好朋友”,连当地民众都怒了,纷纷起来反抗。这样一来,唐军自然要镇压,而且是大肆镇压,不少民众被杀。在石国做生意的昭武九姓的胡商被杀得更多,这使高仙芝在向朝廷报功时又多了一项——破九国胡。

立了这么大的功,高仙芝的奖赏自然少不了,“加授开府仪同三司(文武大臣的最高官阶)”。但是那以后不久,唐玄宗就识破了高仙芝西征的鬼把戏。不知为什么,他却没有对高仙芝进行任何处罚。

高仙芝的一系列错误举动,导致西域各国对唐王朝怨恨四起。唐王朝在西域的威望也大大降低,“由是西域不服”。石国王子逃走后,把高仙芝所做的混账事告诉了诸胡部落,诸胡部落大怒,暗中联合大食国,准备一起攻打安西四镇(龟兹、疏勒、于阗、焉耆)。大食国早有扩张计划,正好借机实施。

获知消息的高仙芝当然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他决定先发制人,于天宝十年四月亲率蕃、汉兵三万攻打大食,深入大食国境七百多里,于怛罗斯城(又作咀逻私,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南部江布尔城)与大食军遭遇,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怛罗斯战役”。

据阿拉伯史书《创世与历史》记载,大食国人得到高仙芝进攻的消息后,驻巴士拉的东方总督艾布·穆斯林立即命令部将塞义德·本·侯梅德带领部下数千人抢先驻守在怛逻斯城中,艾布·穆斯林则率领自己的一万人赶往撒马尔罕构筑工事;高仙芝率军赶到后,接连攻打了五天都没拿下,五天后大食国的援军赶到,从背后袭击高仙芝的军队。在外围警戒的葛逻禄部雇佣兵见事不妙突然逃跑,唐军阵脚顿时大乱。阿拉伯联军趁机出动重骑兵,突击唐军阵营的中心,高仙芝大败,几乎全军覆没,他本人乘夜逃跑,最后逃回安西的残兵败将仅有数千人。

“怛罗斯战役”之败,不仅是高仙芝个人的失败,更给国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局面,唐王朝从此再也无力染指西域,不得不退出对中亚霸权的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