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咱们先来看一段古文:“引所犯以手捽断其耳,大嚼,卮酒下之。”
什么意思?就是把犯人叫来,揪下他们的耳朵,放在嘴里咀嚼,下酒。
干这种事的可不是什么穷凶极恶之徒,而是北宋的一个守边大将。这人叫王彦升,四川人,后迁居洛阳,是北宋的开国功臣。
王彦升干革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后唐。他最初在骠骑大将军孟汉琼(宦官)手下听用,相当于球队的板凳队员,有机会上就叫他上,没机会就坐在一边候场。
王彦升虽然没文化,但有一股子猛劲,打仗又不怕死,所以孟汉琼就把他推荐给了唐明宗李嗣源,李嗣源让他当了个东班承旨,虽然只是个九品武官,但好歹也是个官儿。
后来他“以功迁护圣指挥使”,不过不是在后唐,而是在后晋。后晋开运之初,晋少帝石重贵视察澶州的时候,契丹人把他包围了,王彦升与一个叫罗彦环的人护送石重贵突围,突围成功后得了这个官职。
再后来就是后周的时候了。赵匡胤在陈桥“黄袍加身”,王彦升率领所部人马第一个进入京城,路上遇到打算抵抗赵匡胤的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便一路猛追,一直追到韩通家里,把他全家杀得一个不剩。王彦升被赵匡胤提升为铁骑左厢都指挥使,拜恩州团练使,后任京城巡检,没多久就因向司空王溥索贿而被外放为唐州刺史。
多年以后,王彦升又先后调任为申州、防州和原州的军事主官。
02
他把人家耳朵揪下来下酒,就发生在担任原州(今宁夏南部)防御使期间,被他揪掉耳朵的是党项人。
说起党项人与中原人的渊源,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们最初起源于青藏高原,后来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就开始排挤他们。
大唐慈悲,收留了他们,让他们迁徙到黄土高原一带定居。所以党项人很感激唐朝,也懂得报恩。安史之乱爆发时他们的头领还把自己的军队带来帮唐朝平叛。
然而到了北宋,两家因各种原因成了仇人,党项人经常对北宋搞偷袭,到北宋边境城镇烧杀抢掠,给当地百姓造成极大损失,当地官员对此却束手无策。
王彦升来后,局面很快发生了变化。
03
前面说了,王彦升是个武将,而且剑法很好,大号“王剑儿”——《宋史·王彦升传》:“善击剑,号王剑儿。”
《宋史·王彦升传》还说了,王彦升这人“性残忍多力”,做事情喜欢简单粗暴,快刀斩乱麻。
于是,越境祸害百姓的党项人倒霉了,被抓到后接受的不是宋朝法律的制裁,而是王彦升的“私刑”——每次和部下喝酒的时候,王彦升就让人提来几个被抓到的党项人,抓住耳朵一揪,对方还没来得及喊声“哎哟”,耳朵就被揪下来了。王彦升把揪下来的耳朵往嘴里一丢,嚼得嘎嘣嘎嘣响。
也许,那些被揪掉耳朵的人应该感谢老王,因为他们虽然失去了耳朵,却保住了性命——每一个被揪掉耳朵的人,都能立即“无罪释放”。
可以想象,要不了几天,王彦升的大名就会毫无悬念地在党项人部落中传遍,然后就是类似的情景——小儿夜哭不止,大人来一句“再哭,再哭王彦升来了”,一秒前还哭得欢天喜地的小儿,立马变得鸦雀无声。
于是“西人畏之,不敢犯塞”。咱还是老实点儿吧,否则王彦升能把咱们的耳朵揪下来下酒,能把咱们的脑袋拧下来当球踢。
于是,边境“瞬间”安宁。王彦升驻守边关的日子里,党项人再也不敢造次。
不知王彦升是否学过法律,心中是否有法治观念,但他一定明白,简单粗暴才是此刻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何况——这是以革命的暴力对付反革命的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