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最牛外交官,令敌人都肃然起敬(1 / 1)

01

1162年六月,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身心俱疲,实在不想干了,便以需要休养为由,把帝位传给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

继位的第二个月,被誉为“南宋最强皇帝”的赵昚,就迫不及待地召主战派老将张浚入朝,共商恢复河山的大计。

随后,孝宗搞了一系列大动作,比如为岳飞平反昭雪,逐渐将被贬谪和罢免的主战派大臣平反复官,重用主战派,以陈康伯为左相、史浩为右相,以张浚为枢密使,都督建康、镇江、江州、池州和江阴的兵马,紧锣密鼓地为战争做着准备。

宋孝宗要北伐,要收复失地。

当时的金军已经屯兵安徽灵璧和虹县,准备大规模南侵。张浚想先发制人,向宋孝宗报告了他的想法,孝宗命他先拿下灵璧和虹县。

张浚立即行动,8万精兵很快到位,派主管殿前司李显忠和建康都统邵宏渊分两路出师。

这两位一直主张北伐,刚向张浚进献过攻城策略,接到命令后欣然从命。李显忠率军从濠州出发,直扑灵璧,邵宏渊率军从泗州出发,直扑虹县。

旗开得胜,宋军接连攻下灵璧、宿州等地。

没想到,大好形势很快被李显忠与邵宏渊的不和破坏殆尽,加上张浚统帅无方,金军攻打宿州时,本该出兵相救的邵宏渊却按兵不动,导致李显忠大败,宿州沦陷,北伐也宣告失败。南宋与金国签订屈辱的和约,史称“隆兴和议”。

和约的主要内容为:

一、宋金世为叔侄之国;

二、“岁贡”改为“岁币”,银绢各为二十万两、二十万匹;

三、南宋放弃所占海、泗、唐、邓、商、秦六州,双方疆界恢复绍兴和议时原状;

四、双方交换战俘,叛逃者不在其内。

02

对宋孝宗来说,和约的其他条款他都可以接受,唯独有一点他耿耿于怀,那就是对两国递交国书的礼仪问题。

因为在这个问题上,“隆兴和议”延续的还是20多年前“绍兴和议”的老一套:凡金使者至,捧书升殿,北面立榻前跪进,帝降榻受书,以授内侍(《续资治通鉴》)。

也就是说,每次金国使者来递交国书,南宋皇帝都得离开龙椅迎接,而这在宋孝宗看来简直是奇耻大辱——你一个小小的使者,凭什么这么大面子,竟然要我堂堂大宋皇帝屈尊迎接?

3年后,金国派完颜仲出使南宋,递交国书,宋孝宗说就别麻烦朕了,让合门使(负责朝参、宴饮、礼仪等事宜的官员)接受国书就行了。

还有这种操作?大宋皇帝是不是活得不耐烦了?

完颜仲被宋孝宗激怒,因为这对他和他们金国来说也是奇耻大辱!

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太上皇宋高宗吓坏了,大胆赵昚,吃了豹子胆还是咋的?你就不怕惹毛了金人,再挨他的打吗!

经赵构干预,宋孝宗只得忍气吞声,不再坚持。

然而,被迫妥协的结果反而激起了宋孝宗更大的反作用力,他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改变现状。

对这一切感到屈辱的,并非宋孝宗一人,至少还有大臣虞允文。

他和孝宗的看法一样,这不但是对皇帝个人的侮辱,更是有辱国格!

03

虞允文,四川仁寿人,唐朝名臣虞世南之后,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及第,曾于绍兴三十一年以一个文弱书生的身份,以1.8万兵力在采石矶大败15万金兵,取得著名的“采石大捷”。

“采石大捷”后,虞允文声名鹊起,在朝野上下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德高望重的虞允文与自己心意相通,宋孝宗信心大增。所以,当虞允文建议派使者到金国更改受书礼仪,并要求金国归还河南宋朝皇陵时,宋孝宗不假思索地决定“照办”。

当然也有人不愿生事,比如左相陈俊卿,他认为,即便想要恢复故土,也要等到国家强大之后,现在贸然行事,无异于以卵击石。

血气方刚的宋孝宗最见不得懦夫,一怒之下将陈俊卿罢相,让他当福州知州去了。然后任命虞允文为右相兼枢密使,命他负责搞定此事。

虞允文推荐了两个人担任使者,一个是李焘,一个是范成大。

对于范成大,人们并不陌生,他是赫赫有名的大文学家,尤工于诗,学习中、晚唐诗,自成一家,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时为处州知州。

对于李焘,知道的人不会很多,但他也非等闲之辈,也是个大才子。史学典籍《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编撰者。

遗憾的是,这人虽然才高八斗,却胆小如鼠。他知道要金国归还皇陵、更改受书礼,简直是“茅厕里打火把——找死”,金国人一怒之下,是会出人命的!

李焘自以为他的命很值钱,实在不值得冒险,便对虞允文说:丞相啊丞相,你这是想杀了我啊,我可没得罪您啊,您别借刀杀人啊!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虞允文和宋孝宗都明白,要想让李焘出使金国是不可能了。唯一的指望就剩下范成大了。

04

范成大当然也不傻,明白这一去的危险性,但他更明白,既然拿了国家俸禄,国家需要的时候,就应义无反顾地为国分忧,作为“国家干部”,如果连这点儿担当都没有,关键时刻当缩头乌龟,那就是禽兽不如了!

宋孝宗深受感动:“卿气宇不群,朕亲加选择。”

据《宋史》记载,乾道六年五月,宋孝宗任命范成大为起居郎、代理资政殿大学士、左太中大夫、醴泉观使兼侍读、丹阳郡开国公,出使金国,“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并请更定受书之仪”。

临行之时,宋孝宗再次关切地问范成大:对于这次出使,听说外面议论纷纷,官员们都很害怕,你真的不害怕?

范成大说:坦率地说吧皇上,这等于是无故遣使,金国人肯定会认为这是对他们的挑衅,可能轻则扣留,重则杀头。臣也是人,怎么能不害怕?不过请皇上放心,臣已经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好,做好了一去不回的心理准备,连遗书都写好了。

宋孝宗热泪盈眶,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说:放心去吧,这又不是朕败盟发兵,何至害卿!但是苦头是免不了要吃一些的,也有可能风餐露宿、啃雪食毡,成为第二个苏武……

果不其然,当范成大来到金国后,他先是递交请求归还北宋诸帝陵寝国书,之后突然提出“宋金两国既然为叔侄,那么受书的礼仪也得改改了”,金世宗完颜雍果然又气又恼,将他的奏章掷在地上:“大胆,这里岂是献国书的地方!”

金国群臣要他起来,范成大跪立不动,一定要把国书递上。

他不起来,那些人就用手板打他,想把他打起来。范成大依然跪立不动,非献上国书不可。

金国君臣无计可施,议论纷纷,太子完颜允恭气冲斗牛,唰地拔刀在手,打算一刀把他宰了。越王急忙阻止,才未酿成大祸。

05

范成大的英勇无畏,立即收获了一个粉丝。回到会同馆后,一个无比崇敬他的金国小吏悄悄告诉他,有大臣主张把他扣下,不放他回去,提醒他有个思想准备。

感谢了小吏的好意,范成大提笔挥毫,作《会同馆》一诗以明志:

万里孤臣致命秋,

此身何止上沤浮。

提携汉节同生死,

休问羝羊解乳不?

扣下就扣下,像苏武那样当个牧羊人,哪怕一辈子回不到故国又怎么样?老子不怕!

由于范成大坚持到底、宁死不屈,金世宗担心这样下去,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有再度兵戎相见的可能,只好同意归还宋钦宗梓宫、允许南宋奉迁河南皇陵,但对于对方更改受书礼的要求则毫不通融。

范成大此次出使,虽然未能百分百完成任务,但他的勇敢以及在敌国朝堂上表现出来的凛然不屈,让金国上下肃然起敬。

消息传开,范成大在金国顿时成了明星,以至于他回国时,负责陪送的金国使者请求他把他所戴巾帻的式样给他。

得知对方是想仿效他的巾帻做一顶,范成大开玩笑地说,你也仰慕“上国衣冠”吗?对方说不是,他只是崇拜英雄。

对于范成大此次出使,《宋史》主编脱脱的评价极高:成大致书北庭,几于见杀,卒不辱命。俱有古大臣风烈,孔子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者欤?

对于他的表现,宋孝宗自然非常满意,在范成大回去后立即任命他为中书舍人,后来他历任知静江府、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要职。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

1193年,范成大与世长辞,享年68岁,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