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死,北宋亡(1 / 1)

靖康元年十一月,金兵兵临开封城下,第二年四月攻破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并以此为筹码,逼宋朝军民投降、贡献金银珍宝和美女,保障金兵退兵的安全。宋钦宗捶胸大哭:“当初没听他的话,才落到这个下场啊!”

宋钦宗说的这个他,名叫种师道。

01

据《宋史》《东都事略》等史料,种师道于1051年出生于河南洛阳,北宋大儒种放从曾孙、名将种世衡之孙,可谓世代忠良。

幼时,种师道成为思想家、哲学家张载的弟子,尽得其真传,后因祖上功勋,得了三班奉职的官职。

后来一考,考官觉得他更适合当文官,便改为文官,任命他为熙州推官,主管同谷县。

他的仕途貌似很顺,因为之后不久,他就升任为原州通判、提举秦凤常平,却因对役法发表了一点儿看法惹得权相蔡京很不高兴,改任他为庄宅使、知德顺军。

蔡京及其同党仍不罢休,接着诬陷他“诋毁先烈”,不但罢了他的官,还把他列入“元祐党人”行列。

这个“党”可谓阵容庞大,凡是反对蔡京勾结宦官专权的人都被划入其中,多达309人,名曰“元佑奸党”,其中不乏一些大名鼎鼎的牛人,比如司马光和苏轼。

被打为“元佑奸党”的人,“重者关押,轻者贬放远地,非经特许,不得内徒”。

种师道就这样被废掉了,一废就是10年,10年后才获重新起用,以武功大夫、忠州刺史、泾原都钤辖身份知怀德军。

02

据《宋史·卷三三五》,重获起用后,种师道的首次华丽亮相,是与西夏使者焦彦坚打交道,一句话说得对方无言以对,挫败了对方强索土地的图谋。

西夏派焦彦坚来的目的,是要求划分边界,而且态度很强硬,非得到“故地”不可。

种师道说,你要谈故地,那咱们就来好好算一算,所谓故地,当然应以汉、唐为正,如果那样的话,那么君家的疆土就会更少。

种师道这话够客气的了,实际上,如果真要算历史账,西夏的疆土岂止更少,还得滚出所在之地。

这是因为,西夏的祖先是党项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朝时迁居陕北,后来不断开疆拓土,陆续占了兰州与河西走廊等地。

看来焦彦坚还是懂得一点儿历史,所以听了种师道那话顿时哑口无言。

“软”的不行,就来硬的。西夏人把陕西西北部的定边作为进攻宋朝的第一站,在那里修筑佛口城,种师道奉命率军夷平。

然后就是,你筑城,我也筑城。

升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洺州防御使、渭州知州后,种师道指挥宋军修筑的,名叫席苇城。不料尚未竣工,西夏兵就打来了,他们驻扎在葫芦河畔。

种师道也在河边布阵,做出要和对方决战的样子,却暗中派偏将曲克径率军出山,扮作援军。

正当西夏兵真以为宋军来了大批援军时,种师道又命杨可世带兵绕到敌人后方,与姚平仲对其进行夹攻,随后大获全胜。

之后再也没有敌人捣乱,席苇城顺利筑成。

03

这一回合虽然赢了,但西夏的臧底城像扎在朝廷肉里的一根尖刺,必须拔掉。这个任务,又落到了种师道肩上。

朝廷虽然给了他不少人马,包括陕西、河东七路大军,都归他指挥,但给的时间却很少,仅有10天。

臧底城却异常坚固,守军也不少,打了几天未能拿下,官兵就倦怠了,开始消极怠工。

一个列校更“潇洒”,竟然坐在椅子上睡觉,口水流得那叫一个痛快,呼噜打得那叫一个舒服!

种师道立即命人将他拉到军门,斩首示众,然后下令:“今天若是拿不下臧底城,没说的,大家都和这位做伴去吧!”

坐在地上的人马上一跃而起,打瞌睡的人立即精神百倍,然后个个疯了一般,全然不顾阻碍重重,拼命登城。

与其被自己人砍脑袋,不如轰轰烈烈去死!

第8天,“固若金汤”的臧底城被拿下,宋徽宗闻报,脸笑成了一朵花,升种师道为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应道军承宣使。

然而,敌人好对付,自己人却不好对付,尤其是上级。种师道的这个上级就是权宦童贯。

在此之前,种师道就因为不肯像其他人一样给他跪拜,见面时只肯给他作长揖,而得罪过童贯一回。

这一回童贯要联金伐辽,命令升为保静军节度使的种师道掩护诸将,种师道却认为这种事干不得,再一次惹得童贯不高兴。

在种师道看来,辽国一旦被灭,稳固的三角关系就会失去平衡,宋朝今后就得自己扛起所有的问题,再说宋朝与辽国有约,如果联金伐辽,就是违约,首先在道义上就输了。

童贯才不管什么三角两角,更不管什么道义不道义,他只想立个大功,以便堵住人们的嘴,再也不想听到有人在背后说他只会吃干饭。

结果他不听劝告,一意孤行,军队到达白沟一带,与辽军一接战,宋军就被对方的鼓噪吓得慌了手脚,伤亡不小。

好在未酿成大败,而这个“成果”的取得,全拜种师道的先见之明所赐——他事先就命令每人手持一根巨棍,辽军一近身,就用巨棍使劲朝对方招呼。

坚固的铠甲也许刀枪不入,却扛不住巨棍的猛揍,那么大一根棍子扫过来,也是不好招架的。

04

这一仗,实际上双方都未占到便宜,但是辽人却很“委屈”,因为两国和平友好了那么多年,你怎么说毁约就毁约,突然搞什么“联金攻辽”呢?

辽国派来使者讲道理,指责宋朝为获一时之利而不惜弃百年之好、结豺狼之邻,必将给今后留下巨大祸患,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童贯却像个哑巴那样无言以对。

而保持和平正是种师道所希望的,他趁机进谏说,咱们应该答应辽使退兵的要求。

你这不是帮敌人说话吗?童贯抓住这个借口,弹劾种师道助贼。

宰相王黼(此人因善于巧言献媚曾连升八级)自然站在童贯一边,令种师道退休,让刘延庆(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刘光世之父)取而代之。

没想到,刘延庆却在卢沟打了败仗。

宋徽宗想,还是种师道靠得住啊,算了你复出吧,又起用他为宪州刺史、环州知州。

不料时间不长,当种师道归任保静军节度使后又被致仕退休,而这一次被退休的原因,连《宋史》都只字未提。

估计又是被挤兑走的,连史官都不好意思记录了。

种师道倒是想得开,到南山豹林谷隐居去了,没想到逍遥日子没过多久,就接到宋徽宗要他立即进京的命令。

原来敌人又来了。这一回来的不是辽人,是童贯与虎谋皮的金人。

宋徽宗的加封命令是同时到达的,加封种师道为检校少保、静难军节度使、京畿河北制置使,还给了他自行征兵征粮的权力。

在豹林谷隐居的种师道没有直接进京,而是立即启程往东,快马加鞭赶到姚平仲处,带上后者的7千步骑一齐北上。

05

区区7千人就想与金人的大军作对,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呢,还是“找死”呢?

有人劝他别去送死,何况完颜宗望(金太祖第二子)已经率军打到京城下,去也来不及了。他瞪了那人一眼,反而加快了前进的节奏。

谁说我才7千人?兵不厌诈都不懂,还打什么仗!

种师道命人沿途张贴告示:种少保率兵百万前来。

加上一到就毫不畏惧地直逼敌营,金军真以为来了百万大军,竟然吓得拔营而走,他们朝北迁移了一段距离,以避“百万”宋军锋芒。

那时的大老板已经换成了宋钦宗,他一听老种(种师道当时年纪不小了,人们管他叫老种)来了,高兴得一跃而起,感觉又有了希望。

尽管这一仗没有打成,但种师道吓得金兵北移的功劳并不亚于真刀真枪的大胜,不然都城早就完蛋了。所以宋钦宗拜他为检校少傅、同知枢密院、京畿两河宣抚使,诸道兵马全部由他统领。

据《宋史》记录,金国使者王汭在宋廷蛮横得不得了,既傲慢又强硬,但种师道来了之后,王汭见宋朝大臣都要对他乖乖地行跪拜礼,不敢有半点儿放肆。

宋钦宗指着种师道说,这都是因为你,言语中不乏醋意——我这个皇上的面子,也没你大哦。

种师道到来之前,宋钦宗就已与金人讲和,答应给金人巨额赔款。种师道建议他拖延交纳赔款,时间一长,金军肯定会懈怠,都想回北方老家,那时再阻其归路,将其消灭在黄河一带。

没想到这个正确建议却被主和的宰相李彦一口否决。主战派也不同意这个策略,他们想对金兵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搞定。

两边都不“讨好”,种师道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

06

当姚平仲父亲姚古率熙河兵入援,宋军实力增强后,宋钦宗也膨胀了,天天催种师道出战。

种师道倒是想出战,但此时出战胜算不大,无把握的仗,他是不会打的,等过了春分,他弟弟种师中率军赶到,再出战也不迟。

而那时距春分仅有8天,宋钦宗却连这几天都等不得,决定绕过种师道,与都统制姚平仲秘密商量半夜劫营。

宋钦宗想活捉金军主帅完颜宗望,抢回在金营做人质的康王赵构。

没想到姚平仲劫营失败,来了个一走了之,人影都不见了!

打脸来得这么快,宋钦宗顿时没了脾气,只好又听李彦的,决定割地赔款。金人得到正式赔款的承诺后,退兵北返。

种师道劝宋钦宗趁金兵渡黄河时发动袭击,定能取胜。宋钦宗似乎被上次的劫营失败吓破了胆,不同意这个提议。

大好时机就这样白白浪费,种师道长叹一声:“他日必为国患!”

这六个字害得他被立即解除兵权。

宋钦宗的所作所为,顿时激起公愤,下面的人也不管那么多了,纷纷“自行其是”——李纲下令军队以护送的名义追击,大臣们扣押了前来索取赔款的金国使臣……

但金兵并未撤走,而是去围攻太原。宋钦宗醒悟过来,觉得和约不可靠,只好决定又战。

可是种师道已被解除兵权,若让他复出,不是出尔反尔吗?

为难之际,御史中丞许翰(主战派)来见宋钦宗了,正是为种师道而来。宋钦宗求之不得,嘴上却说,种师道老了,不中用了,不过你可以去见见他。

宋钦宗让他们在殿门外见面,种师道知道许翰的来意,却一脸凝重,沉默不语。

许翰急了,如今国家到了危急关头,是皇上下诏让我来的,您不能什么都不说啊,不能见死不救啊,这不是您老的风格啊!

种师道这才说:“我众彼寡,但分兵结营,控守要地,使彼粮道不通,坐以持久,可破也。”

许翰深以为然,回去对宋钦宗说,种大人明明智虑未衰嘛,您怎么能说他老了呢?

07

种师道还能用,这就好,但愿他不计前嫌,继续出力!

于是,宋钦宗加封他为检校少师,进封太尉,换节镇洮军,担任河北、河东宣抚使,屯兵滑州。

倒霉的是,这时的宋钦宗已经乱了方寸,夹在主和派与主战派之间,不知道究竟该听谁的,但就是不采纳种师道请求集中关、河兵力在沧州、卫州、孟州、滑州一带设防,防止金兵再至的正确主张!

当朝廷误信假情报逼大军速战,导致援救太原的种师道之弟种师中战死、姚平仲之父姚古战败后,竟然又临阵换将,召回提出正确主张的种师道,命李纲接替,指挥宋军救援太原。

然而,救援太原的宋军却被朝廷遥控,指挥官李纲沦为摆设,以至于屡屡失利。

宋钦宗认为李纲不行,又想起了种师道,让种师道取而代之。没想到这一换人,种师道给自己背了一口黑锅——他在河阳遇到金国使者王汭,从他的言谈举止中察觉到金兵即将大举南下,不由得大吃一惊!

金兵若大举南下,东京必定不保,皇上和朝廷危矣!必须立即转移!

种师道立即上疏,谈了他与金使见面的情况,请求宋钦宗转移至长安,以避金军兵锋,而且事不宜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种大人,您这是怎么啦?怕啦?之前的勇气哪里去啦?这不是让皇上当逃兵吗?皇上若真的转移到长安,岂不是动摇军心民心吗?军心民心一动摇,国家不就完了吗?”——未能认识到问题严重性的大臣们,竟然认为种师道害怕了!

看来老种不但老了,胆子也小了,既然这样,你就别待在前线误事了,给我回来吧!

种师道被召回后,前线战事每况愈下,宋钦宗又把“希望”寄托在主和派身上。

在他看来,只要和谈谈得好,金兵自然就会退兵,就没必要西去长安了。

当太原沦陷,两路金兵浩浩****南下时,宋钦宗意识到必须立即议和,不然就来不及了!

为了不刺激金兵,给议和创造条件,主和派竟然命令各地宋军不许勤王,同时把主战派主要人物李纲贬出京城,为议和扫清一切障碍。

被召回京城的种师道得知消息,在路上就因悲愤交加而病倒,到达京城后已经病得相当严重,连皇帝都无法入见了。

没多久,种师道含恨去世,终年76岁。

种师道去世后不久,金兵攻破开封,这时的宋钦宗即使想逃也来不及了。

当宋钦宗、宋徽宗父子等人被劫入金营,悔不当初的宋钦宗捶胸大哭:“不用种师道言,以至于此!”

宋钦宗的痛悔,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未采纳种师道提出的,趁金兵撤退、渡黄河之机发动突袭,一举将其歼灭的主张;二是未采纳他提出的,转移至长安,暂避金军锋芒,寻机反攻的建议。

两个主张采纳其中任何一个,也不至于此!

靖康二年四月,“靖康之耻”发生,这个深深刺痛汉人内心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也是北宋灭亡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