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960年,掌握了后周军队实权的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和他的几个同伙合谋,编造了契丹人入侵中原的弥天大谎。小皇帝周恭帝上当受骗,命赵匡胤率诸军抵御敌人。赵匡胤把军队带到陈桥就不走了,当天晚上玩了一场黄袍加身的把戏,然后把军队往回开进,迫使孤立无援的周恭帝让位。
一年后的961年,赵匡胤害怕自己的手下也对他玩这一套,就把兵权在握的宿将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人请来喝酒,以允许他们腐败为条件,把他们手中的兵权“收归国有”。
实际上,早在此之前,出于同样的考虑,赵匡胤就有了解除武将兵权的想法,而且当即付诸了行动。
这个首先被赵匡胤拿来开刀的倒霉蛋,名叫慕容延钊。
02
据《宋史》记载,慕容延钊(一作慕容延诏)是山西太原人,开州刺史慕容章之子。
早在后汉初期,慕容延钊就已从军,成为枢密使郭威的部下。郭威称帝建立后周后,慕容延钊已官至西头供奉官,历任尚食副使、铁骑都虞候。那时的赵匡胤,任东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挥使。
郭威去世后,周世宗柴荣继位,慕容延钊改任殿前散指挥使都校、领溪州刺史。
柴荣屁股还没坐热,北汉就想浑水摸鱼,他们联合辽国大举进攻后周,想趁郭威去世、柴荣初立之机捡个便宜,企图一举灭了后周。一代战将柴荣怎么可能怕他们,亲自率兵反击,在高平之战中大败北汉军。契丹人还算聪明,见后周军骁勇异常,救都不敢救,在主将杨兖的率领下跑了。
这场大战的左先锋,就是慕容延钊。
在这场敌强我弱、实力悬殊的较量中,作为左先锋的慕容延钊冲锋陷阵,奋力拼杀,为高平之战的胜利立下首功,战后被授为虎捷左厢都指挥使兼任本州团练使,不久升任为殿前都虞侯兼任睦州防御使(《宋史·卷二百五十一·列传第十》:高平之战,督左先锋,以功授虎捷左厢都指挥使、领本州团练使;迁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御使)。
显德二年(955),周世宗柴荣再一次御驾亲征,这一次是攻打南唐,他很快就攻占了泗、濠、楚等州,南唐军一触即溃,其主力淮河水军全军覆没。南唐中主李璟被迫上表柴荣,请求划江而治,南唐情愿把江北之地(包括淮南十四州及鄂州在江北的两县)全部献给后周,并奉后周为正朔,他自己也不当皇帝了,把位子传给了太子弘冀。
这次攻打南唐,自然又少不了慕容延钊,改任龙捷左厢都校、沿江马军都部署的他,与右神武统军宋延渥奉柴荣之命,首先攻击南唐停泊在东洲的数百艘船只。两人水陆并进——慕容延钊率陆军,宋延渥率水军,两人密切配合,以大败南唐水师的方式旗开得胜。因战功卓著,淮南平定后,慕容延钊升任为殿前副都指挥使兼淮南节度(《宋史·卷二百五十一·列传第十》:显德五年,世宗在迎銮江口,闻吴人舟数艘泊东?洲,即命延钊与右神武统军宋延渥讨之。延钊以骁骑由陆进,延渥督舟师沿江继进,大破之。淮南平,迁殿前副都指挥使、领淮南节度)。
03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篡夺后周政权,建立北宋。手握重兵、驻扎在今河北正定的慕容延钊与韩令坤一起,成了河北边境的“守护神”。有这二位巡治边境,北汉和辽国再也不敢犯之前的错误,不敢趁北宋初建而轻举妄动,所以边境一直平安无事。这份功劳不小,赵匡胤很高兴,授任慕容延钊为殿前都点检,成为中央禁军的最高统帅。
这个职位,正是赵匡胤当初在后周担任的职位。而赵匡胤之所以能轻而易举地发动陈桥兵变,兵不血刃地黄袍加身,正是拜这个职位所赐。
虽然赵匡胤很信任慕容延钊,他们的私人关系也很不错,赵匡胤还称他为“兄”,但他最怕的,也是这个“兄”。
所以,当慕容延钊与石守信、高怀德、王全斌等大将平定昭义军节度使李筠的叛乱,被加官为侍中、奉诏回到澶州(今河南濮阳)后,赵匡胤毫无征兆地罢了他的殿前都点检之职,迁任为山南东道(治所设于今湖北襄阳,管辖今湖北长江以北、河南西南部及重庆东部的万州地区)节度使、西南面兵马都部署。
赵匡胤最终完成解除高级军官兵权的计划,是在三年后的963年,而在此之前的960年,也就是赵匡胤坐上龙椅的当年,慕容延钊就被夺了兵权,可谓是被赵匡胤“开刀”的第一人。
04
解除慕容延钊的兵权,调他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后,赵匡胤并没有忘了这位老部下(后周显德末年,赵匡胤任殿前都点检,慕容延钊任副都点检)和老兄。963年正月,赵匡胤想攻打荆湘,想起了能征善战的慕容延钊,便任命他为湖南道行营前军都部署、枢密副使,担任此次作战的总指挥。
当时的慕容延钊生病了,床都起不来,但赵匡胤毫不心疼,下令用轿子抬着他赶赴前线指挥——不知道慕容延钊的心里是什么滋味。
荆湘平定后没多久,慕容延钊就病逝了,终年5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