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火攻的五种变化(1 / 1)

原文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①。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兵静者②,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③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注释

① 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因,依据。五火,就是火人、火积、火辎、火库、火队。应,策应配合。

② 火发兵静者:兵,敌军。火已燃起,但敌军依然表现镇静。

③ 数:规律、法则,文中指有风的征候。

译文

凡用火攻,要根据五种火攻的变化使用,并用兵势配合它。在敌人内部放火,就要及时派兵从外面策应。敌营起火而敌军非常镇静,这时候就不要进攻,应该等待一下,再加强火势,有机会就攻,没有机会就不进攻。如果从外面放火,则不需要内应,只需要适时放火就行。在上风放火,不可从下风进攻。白天风吹得久,晚上风就容易停。军队必须灵活运用五火之变,并根据观察,在出现起风的征候时使用火攻。

所以用火辅助进攻,很明显容易取胜。用水辅助进攻,攻势可以加强。但水可以断绝敌军,却不能夺取敌人积蓄。

历史故事

皇甫嵩平定黄巾军

东汉末年,黄巾军农民起义,皇甫嵩是镇压黄巾军的将领之一。他与黄巾军之间有三次比较大的战斗,均获得胜利,长社之战就是其中之一。

长社之战中,皇甫嵩与黄巾军的波才部作战。皇甫嵩驻守的长社被波才率大兵包围。当时城中兵少,官兵与黄巾军的兵力悬殊,不少部将都很恐慌。但皇甫嵩说:“用兵有奇变,而不在兵多兵少。现在贼人依草结营,容易因风起火,如果趁黑夜放火焚烧,他们一定惊恐散乱。”他就此决定仿效田单火牛阵,使用火攻。

天遂人愿,当晚大风骤起,皇甫嵩命令将士扎好火把,登上城墙。然后他又派精锐潜出包围网外,纵火大呼。同时,城上点燃火把,与城外呼应。皇甫嵩借此声势,鸣鼓冲出,黄巾军则惊乱败走。

皇甫嵩

东汉末年名将。皇甫嵩出身将门,父亲与叔叔都是优秀的将领,他也被朝廷征召为官。黄巾之乱爆发后,皇甫嵩领兵四处平叛,连连取胜,最后消灭了黄巾军主力,威名远扬。

华杉详解

凡用火攻,要根据五种火攻的变化,以兵势配合火势变化使用。那兵势和火势怎么配合呢?孙子分了五条来一一阐述。

1.在敌人内部放火,就要及时从外面派兵策应。

放火的目的,不是一定要烧死敌军,而在于引起敌军惊慌混乱,然后乘乱攻之。所以火一起,一听到乱军之声,要马上从外面攻进去。如果等火被人扑灭了,敌军也安定了,再发动进攻,就失去放火的意义了。所以要“早”应于外。

2.如果敌营起火后,敌军非常镇静,没有喧哗,没有慌乱,那就表明敌将治军严谨、训练有素,而且早有准备。这时候就不要进攻,等待一下,有机会就攻,没有机会就算了。

所以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打不可,不要觉得自己“白来一趟”。白来一趟,比大败而归强。可以打就打,不可以打就不打,见没有胜机,就要停止无用的行动。不甘心“白准备了”,没有认输的智慧,非要干一场,这是败将的性格。

3.如果从外面放火,则不需要内应,只需要适时放火就行。

如果敌人在草丛中,或军营栅栏有可烧的地方,就不必等待内应,要及时纵火。否则,他自己把营地周围的草丛先烧掉了,我们的火就烧不过去了。

黄巾军的波才部依草结营,没有及时把营地周围的草处理掉,才引火烧身。而汉朝李陵征讨匈奴时,匈奴于上风纵火,李陵赶紧自己放火先把周围的草烧掉,这样敌人放的火就烧不过来了。这也是我们现在碰到草原或树林火灾的救防方法之一。

4.在上风放火,不可从下风进攻。

火势是随风向变的,这在现在应该是个常识。所以在上风放火,不能从下风进攻,可以顺风进攻,也可以从左右击之。

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风向是会变化的,稍有不慎,可能反而烧了自己。

隋末天下大乱,刘元进是众多起兵的英雄之一,兵势强盛。隋炀帝派王世充讨伐他,王世充也打不过他。刘元进善用火攻,他的军队人人拿着茅草,随时就风放火。延陵一战,王世充被他烧得心惊胆战,正要弃营逃跑,风向突然转了,朝刘元进军烧过去,把刘元进军营全烧了。王世充乘机掩杀,大破刘元进军。

5.白天风吹的时间长了,晚上风就会停。

这是古代的经验之谈。老子《道德经》:“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就是暴风不会刮一个早上,暴雨不会下一整天,意思是来势凶猛的,不会长久。这不长久的不光是风雨,军队的士气、人的警惕性也不是无限的。兵法就是研究、把握、调配、运用敌我双方这些“数”的消长。

最后,孙子还额外比较了水攻与火攻的优劣,认为火攻可以直接取胜,而水攻只能加强攻势。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水可以淹没敌人的粮道,可以分割敌人,但不能把敌人的粮草辎重都冲走。而火的杀伤力往往大于水,很多人都会游水,可没听说有人能“游火”的。

和火攻一样,历史上水攻的故事也有很多,但都比较可疑。比如韩信水淹龙且,据说韩信让士兵拿一万多个沙袋,在上游先把水堵起来。等龙且军渡河走到河道中间,再把沙袋扒开,放水淹他。曾国藩专门研究了这个事,认为这不可能。修水坝可是个大工程,哪里是一人拿一袋沙就可以办到的。

《孙子兵法》永远讲究随机应变,大到战略的调整,小到具体的火攻实施,都要随时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这种灵活应用的思路,同样适用于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名家注解

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

杜牧注:“凡火,乃使敌人惊乱,因而击之,非谓空以火败敌人也。闻火初作即攻之,若火阑众定而攻之,当无益,故曰早也。”

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

杜牧注:“若敌居荒泽草秽,或营栅可焚之地,即须及时发火,不必更待内发作然后应之,恐敌人自烧野草,我起火无益。”

火发上风,无攻下风

杜牧注:“若是东,则焚敌之东,我亦随之以攻其东;若火发东面,攻其西,则与敌同受也。”

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曹操注:“水佐者,可以绝粮道,分敌军,不可以夺敌积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