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①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注释
① 月在箕、壁、翼、轸:中国古代天文学家认为天空有二十八星宿,箕、壁、翼、轸就是其中的四个。这句指当月亮运行经过箕、壁、翼、轸的日子。
译文
实施火攻必须具备条件,火攻器材必须时刻预备着。放火要选择有利的天时,起火要看有利的日子。天时,指的是天气干燥;日子,是指月亮运行到箕、壁、翼、轸四个星宿的位置时,这时是多风的日子。
历史故事
火烧连营
东吴夺回荆州后,关羽败走麦城,被吴将吕蒙所杀。刘备为给他报仇,亲率大军攻吴。
负责迎战刘备的,是吴将陆逊。他为避其锋芒,坚守不战,战争就这样拖到了夏天。由于天气炎热,蜀汉军士气渐渐低落,刘备就把营寨安在山林之中,然而这正好让陆逊可以使用火攻。
陆逊命令士兵带着茅草和火种,夜袭蜀汉军营,逼近敌营后就放火猛攻。火势迅速蔓延,连烧四十余营。蜀汉军无法抵抗,刘备只好仓皇逃走。
陆逊
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陆逊出身江东大族,孙权接掌东吴、招贤纳士之时,陆逊成为了孙权的幕僚。他武能安邦,文能治国,深受孙权的赞赏和器重,称他是和周瑜一样的“王佐之资”。
华杉详解
施行火攻必须具备条件。这个条件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要有内应,一种是指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是哪些呢?比如天气要干燥,敌方营房都是竹子茅草等易燃材料,积聚的粮食草料比较集中,或附近多有草丛灌木,那就顺风烧它。
陆逊火烧连营破刘备,就是陆逊发现了蜀汉军“营舍毛竹,积刍聚粮,居近草莽”这些可以火攻的条件。前一篇讲的朱温和朱宣、朱瑾兄弟作战,双方都在草莽中列阵,结果风向条件变了,朱温就马上纵火。
这两个战例,都不需要奸人内应,所以“行火必有因”,主要是指要具备条件,不一定是内应。需要内应的情况,通常是攻城。内应在城中放火,引起混乱,然后乘乱打开城门。所以守城的如果遇上火灾,先别忙着救火,守住城门是第一,因为那火,就是敌军奸细为了引开我军注意力而放的。
火攻的器材则有很多种,杜牧就列举火箭、火镰、火杏、火兵、火兽、火禽、火盗、火弩等物。
火箭,是包一小瓢油在箭头上,射上敌军城楼或战船。箭一撞上去,瓢撞破了,油溅出来,之后再射火箭点燃它。
火镰是一种取火器物,由于形状像弯弯的镰刀,所以叫这个名字。
火杏也是古代火攻的一种战具。攻城时将点燃的艾草置于杏核内,系在鸟足上。等鸟飞到了屋檐下,杏核烧破了,房子也点着了,敌城火焰四起。火杏里面的艾草,就是咱们艾灸用的艾草,点燃了就缓慢地燃烧,烧尽前一直不会熄灭。军队要搞火攻,艾草是必备之物。
火禽和火杏是配套使用的,火禽就是利用禽鸟携带火种进行火攻。
火兽跟火禽一样。前篇田单的火牛阵就是火兽的一种用法。
火盗,就是派进去放火的奸细。
火兵是执行放火任务的骑兵部队,他们带着易燃之物和火种,直抵敌营放火。
火弩就是火矢。在箭头点火,数百箭齐射敌营,焚烧它的粮草积聚,待它军乱,乘乱便攻。
第一篇《计篇》就讲过,作战要看天时,火攻就是非常依赖天时的一种战法。它不是想放就放,一定要条件完备,才可火攻。
这个天时就是干燥的时候,而且还要有风,否则火烧不大。《三国演义》里很精彩的一章“诸葛亮借东风”讲的就是“天时”。
古代没有现在这么准确的天气预报,所以怎么知道哪天有风呢?这就要用到古代的天象研究了。中国古代观测天空,以二十八宿为方位的标准,这二十八颗星都在赤道附近。其中箕、壁、翼、轸都是星宿名,古人认为当月亮行经箕、壁、翼、轸四宿时多风,所以叫“四星好风”。风起的时候,就是放火的好日子。
名家注解
行火必有因
张预注:“凡火攻,皆因天时燥旱,营舍毛竹,积刍聚粮,居近草莽,因风而焚之。”
烟火必素具
杜牧注:“艾蒿、荻苇、薪刍、膏油之属,先需修事以备用。兵法有火箭、火镰、火杏、火兵、火兽、火禽、火盗、火弩,凡此者皆可用也。”
发火有时,起火有日
张预注:“不可偶然,当伺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