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作战方法(三):圮地、围地(1 / 1)

原文

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①(……圮地则行)。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围地则谋)。

注释

① 圮地:水毁难行称“圮”。

译文

山林、险阻、水网、湖沼等难于通行的地区,就叫“圮地”(……在“圮地”,要迅速通过)。进去的道路很狭窄,退出的道路迂回曲折,敌人用很少的兵力就可以击败我们多数兵力的地区,就叫“围地”(……在“围地”,要运用计谋)。

历史故事

秦晋崤之战

秦穆公在位的时候,秦国国力日渐强大,秦穆公就有了图霸中原的念头。但秦国地处西部,想要进入中原,就要打败中原的各个诸侯国。

这一年,秦穆公听说郑国、晋国的国君新丧,就想先对实力较弱的郑国出手。攻打郑国,要先经过晋国,于是秦国偷越晋国,偷偷通过晋国的崤山隘道。可大军前进时,不巧遇到一个卖牛的郑国人弦高,孟明视担心军情会泄露,就不敢再进攻,决定回师。

秦军第一次过崤山隘道时,没有遇到晋军,所以疏于戒备。没想到晋军专门等着秦军回程时偷袭,秦军进入伏击地域后,晋军立即封锁峡谷两头,发起猛攻。秦军进退不能,结果全部被歼。

秦穆公

春秋时期的秦国国君。秦穆公继位后,任用了一批很有才干的大臣,击败强国晋国,逐渐灭掉诸多西戎国家。他极大地扩张了秦国的疆域,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华杉详解

7.圮地

山林、险阻、水网、湖沼等难于通行的地区,就叫圮地。

吴王问孙子:“我军进入圮地,山川地形险恶,道路难以行走。行军时间太长,士卒疲劳。前有强敌,后有伏兵,敌军再以轻车骁骑在隘道口截击我们,怎么办?”

孙子说:“先派出轻车,在我军前方十里左右,寻找险要的地方瞭望候敌,和他接战。后面的部队左右迂回,寻找敌人空隙突破,之后与前锋在合适的地方会合。到了疲倦的时候,就停止进攻,固守休整。因为圮地行动不便,消耗太大,要注意保存体力。”

所以圮地怎么办?“圮地则行”,下面都是水,没法固定,没法筑城,没法修筑工事,没法扎营,只能快速通过,不要停留。秦国因为第一次通过崤山时没有遭到攻击,疏忽大意,结果在归程时遭到全歼。

8.围地

围地的“围”,不是“十则围之”的围,不是敌军把我们包围了,是地形把我们包围了。困在这样的地形里,敌人用很少的兵力就可以击败我们,这就叫围地。

围地进得去,出不来,而且作战也施展不开。这怎么办呢?孙子的忠告是:“围地则谋。”就是说,要想办法!要靠奇谋诡计!

吴王问孙子:“我们被敌人困在围地了。前有强敌,后有险阻,敌人断绝了我军粮道,引诱我退军。他擂鼓呐喊,但是又不进攻,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孙子回答:“进了围地,首先先阻塞隘口,不让敌人攻进来,也显示我们并不准备冲出去。向敌我双方都展示出坚守的意志,这样我们的士卒也能以军为家,万众一心,安心御敌。一次把几天的饭做好,敌人看不见我们的炊烟,就以为我们没粮食了。

“故意装出混乱寡弱之形,这样敌人以为我们快不行了,他准备收取胜利果实了,心情就放松了,戒备也不严了。

“这时我们召开决战动员大会,激起对敌人的仇恨,令士兵人人奋勇,个个愤怒。依托左右险阻地形,精锐尽出,一鼓作气,冲锋前进。敌人如果来挡,即刻强攻,务必突围出去。前锋猛斗,后军扩大战果,左右两军策应,倾巢突围,一鼓而下。”

吴王又问:“如果敌人在围地,潜伏很深,计谋也很深,用小利来引诱我们,演戏给我们看。我方判断不了他们要干什么,也不知道我们该干什么,怎么办?”

孙子回答:“派出军队,多持旌旗,分别把守各个要道,显得到处都有很多兵力的样子。然后派出轻兵挑战,主力严阵以待,不和对方冲击交叉,稳住阵脚而不撤退。这时再看看他要干什么,然后想办法破解。”

名家注解

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

何氏注:“圮地者,少固之地,不可为城垒沟隍,宜速去之。”

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

杜牧注:“出入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