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六败(二)(1 / 1)

原文

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①,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②,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注释

① 陈兵纵横:出兵列阵横冲直撞。

② 兵无选锋:没有挑选精锐部队。

译文

主将软弱又缺乏威严,训练管教不善,士兵没有规矩,布阵杂乱无章而导致失败的,叫“乱”。主将不能正确判断敌情,以劣势去攻打优势,以弱击强,使用部队不会选择精锐而导致失败的,叫“北”。以上六种情况,必然导致作战失败,这是将帅的重大责任,不可不认真研究。

历史故事

北府军

又名北府兵,是东晋时谢玄主持创立的一支军队,随后发展成了南朝军队主力。

北府军最初是在东晋时建立的。当时,东晋面临前秦强大的军事压力,朝廷就任命谢玄为将军,负责长江下游地区的军事防御。谢玄镇守的地方主要是广陵和京口,而这里聚居着大量逃避北方战乱而来的流民。这些流民曾长期与北方外族作战,战力强劲。谢玄到任后,就在这些人中选拔骁勇之士,建立了一支军队。因为广陵和京口俗称“北府”,所以谢玄的这支军队就叫北府军。像刘牢之这样的东晋名将,最开始就是北府军的一员。

淝水之战中,谢玄以不足十万的北府兵,大破苻坚百万之众,一战成名。随着东晋后期的内斗,这支曾经为对付外敌而建立的强军,却被拿来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北府军的将领,有的改换了阵营,有的被撤换杀害,北府军也就此瓦解。直到刘裕改朝换代时,因为刘裕曾做过北府军参军,所以北府军才重新成为国家的军事力量支柱。

谢玄

东晋名将,东晋名臣谢安的侄子。谢安推荐谢玄负责长江以北的军事活动,以抵御前秦。谢玄招募骁勇之士组建训练了北府军,这支军队后来成为了东晋的精锐部队,在淝水之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华杉详解

5.乱

将领懦弱,管理不严格,教导不明确,则吏卒没有规矩章法,出兵列阵纵横不整,横冲直撞,这叫“乱”。

具体来说,“将领懦弱”,是没有威德;“教道不明”,是没有方法;“横冲直撞”,是没有人节制士卒;“吏卒无常”,是军中没有任职时间长的老兵。比如班级的班长不是由一个人担任,而是今天选一位,明天又换一位,谁也干不长,那班级能管理好吗?

这就是乱军了。

6.北

将领不能判断敌情,用少数去打多数,用弱兵去打强敌,用兵也不懂得选择精锐,这就叫“北”。

“北”失败的关键是不“选锋”。用兵一定要“选锋”,把最精锐的士卒选拔出来,组成先锋队,像一把尖刀插向敌人。可以说,没有选锋的军队,是缺乏战斗力的。

春秋时,齐威王问孙膑:“地平卒齐,合而北者何?”战场是平的,人数也差不多,为什么一方会战败。孙膑回答说,失败的一方必然是因为“其阵无锋也”。

因为士卒的能力是参差不齐的,如果大家混在一起,能力高的士兵就不容易得到重视,从而没有荣誉感,没有战斗欲。能力低的士兵呢,天塌下来有别人顶着,上了战场,他躲在强者后面,根本不出力。所以打仗一定要选出先锋队、敢死队这类组织,这就是兵锋。

“选锋”怎么选?一般,部队动员集结后,大将首先选各营精锐之士,大约十人选一人,万人选千人。这些选出来的人,一是用来做将领的亲兵;二是用来当先锋;三是用于出奇设伏之类。他们,是战胜的关键力量。

从历史上看,各朝代都很重视“选锋”军的建设,而且还有专门的命名。从这些名字中,我们就不难看出选锋军的意义。比如春秋时,晋国的先锋军叫“前行”,秦国叫“锐士”“陷阵”;战国时,齐国叫“伎击”“诀命”,魏国叫“武卒”;东晋时,叫“北府军”;唐朝时,叫“战锋”“跳**”。

可以说,用兵首先是用锋,而在生活中,这样的选拔也随处可见。我们开运动会,要选赛手;开辩论会,要选辩论手;新进入一个班级,要选班长、课代表和组长。选出了合适的带头人,以身作则供其他人学习和跟随,一个集体就能顺利运转。

名家注解

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

张预注:“将弱不严,谓将帅无威德也。教道不明,谓教阅无古法也。吏卒无常,谓将臣无久任也。陈兵纵横,谓士卒无节制也。为将若此,自乱之道。”

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

何氏注:“夫士卒疲勇,不可混同为一,一则勇士不劝,疲兵因有所容,出而不战,自败也。故《兵法》曰:‘兵无选锋,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