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进而不可御①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注释
① 御:防御。
译文
进攻时对方无法防御,是因为冲击了敌人的虚隙;撤退时对方无法追击,是因为迅速得让敌人赶不上。
历史故事
舒鸠之战
春秋时期,吴楚之间发生过很多次战役,前文里的许多例子都是出自这两国,舒鸠之战也是其中之一。
舒鸠原是楚国的一个属国。晋国联合诸侯国伐齐的时候,吴国是晋国的盟友,而楚国是齐国的盟友,所以吴国就教唆舒鸠背叛楚国。后来,楚国质问舒鸠为何背叛。舒鸠的公子说,自己的国家并没有背叛,为表示诚意,还希望能与楚国结盟。但楚王不相信他,仍要攻打舒鸠,被令尹劝阻道:“舒鸠要跟我们结盟,我们如果讨伐它,就是讨伐无罪之人,不如暂且放过它,看他们以后的表现。如果他们还背叛,我们也师出有名。”楚王接纳了建议,没有惩罚舒鸠,可舒鸠却真的再一次背叛了楚国。这次,楚国打定主意要消灭舒鸠了。
楚国要消灭舒鸠,吴国就要救援舒鸠,两国军队在离场相遇。当时,楚国是分左右两军前进,但这两军被吴国切断了联系,无法互相支援。不久,楚国右军被吴国歼灭,左军也受到吴军的压制。左军将领子强为了挽回劣势,将左军主力放在部队的后面,自己则率少数部队在前面,诱击吴军。吴军登高望之,发现楚军人少,又没有大部队殿后,便贸然发动了攻击。结果陷入楚军的埋伏,遭左军主力伏击,大败而归,楚军随后便攻灭了舒鸠国。
楚国
春秋战国时期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先秦时代,长江流域被看作蛮夷之地,楚国也国力贫弱。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楚国在楚成王在位时开始崛起。经过吴起变法后,又进一步壮大,在楚宣王、楚威王时达到鼎盛,疆域辽阔,是争夺霸主之位的有力强国。
华杉详解
曹操对孙子这句话的注解是:“卒往而冲其虚懈,退又疾也。”他本人在战斗生涯中,就演绎过这一句兵法,而且一仗就把正反案例都示范了,那就是征张绣之战。这场战斗,我们后文还会详讲。
撤退是一个大战术,一定是辎重在先,精兵在后。不过宋朝有个将领毕再遇,他在撤军时想出了一个超级创意,叫“悬羊击鼓”。他撤退前,在军营里把羊吊起来,两只前蹄放在战鼓鼓面上,羊难受挣扎时,前蹄一个劲地刨,就会击出鼓声。对垒的金兵天天听见宋军营里鼓声震天,但越来越弱,稀稀拉拉,奇怪怎么回事,摸过来侦察,才发现军营里只剩羊,宋军早就撤走了。
追击也是个大战术,我军在战争时期的“三猛战术”就是一种追击战术,即猛打、猛冲、猛追。集中一点,聚实击虚,猛打猛冲。只要看见敌人退,就猛追,这时候不要等命令,也不要再做什么准备;也不要怕己方人少,不要怕情况不清楚,不要怕对方有没有埋伏,追就是。甚至也不要先报告上级,先追,一边追,一边再派人回来报告。但这种战术是建立在战前准备充分的基础上,也就是孙子说的“先胜后战”。因为有了“先胜”的条件,所以才敢猛打、猛冲、猛追。
我们在生活中,很少遇到需要穷追猛打的情况,但见好就收,懂得在合适的时候撤退则值得学习一番。因为失误往往就是在贪图太多、不懂停手的过程中产生的。吴军本来已经占有很大优势,但它贸然追击,转胜为败,这值得我们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