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神出鬼没(1 / 1)

原文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①,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②。

注释

① 微乎微乎:微妙莫测。

② 司命:文中指主宰。

译文

所以善于进攻者,敌人不知道怎样防守;善于防御者,敌人不知道该怎样进攻。(虚实之道)太微妙了,微妙到看不出一点儿形迹;(虚实之道)太神奇了,神奇到听不出一点儿声息,所以成为敌人的主宰。

历史故事

白马之战

白马之战是官渡之战中的一场战斗,而官渡之战又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战役。这一战结束后,曹操奠定了他统一北方的基础。

白马之战发生在曹操和袁绍之间,这两个人是当时北方最大的势力。为了争夺北方的统治权,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进攻曹操的根据地许都。曹操的很多下属都认为袁军太强大,无法抗衡。曹操却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刚愎自用,所以决定集中兵力抗击袁绍。

战争初期,袁绍为保障主力渡过黄河,首先派颜良进攻白马。白马是黄河的重要渡口,曹操为争取主动,求得初战的胜利,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这时,曹操的谋士荀攸认为袁绍兵多,建议曹军声东击西,分散其兵力——也就是先率兵至延津,伪装成渡河攻打袁绍后方的样子。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袁绍果然分兵,向西援助延津。此时,曹操便趁机率轻骑,并派张辽、关羽为前锋,向白马急行军。关羽迅速逼近颜良的部队,冲进万军之中杀死颜良并将其斩首,袁军溃败。

白马之战初胜后,曹操又计谋百出,最终在一系列胜利下击溃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荀攸

东汉末年的谋士。荀攸是曹操首席谋臣荀彧的侄子,在曹操征讨吕布、对战袁绍的过程中,他的计谋都起了很大的作用,深受曹操称赞。他还劝谏曹操接纳张郃等投降的将领,这些将领之后也都为曹魏立下功劳。

华杉详解

当我进攻的时候,敌人看不懂我要攻哪儿,所以不知道怎么安排防守。好不容易看懂了,安排下去了,又中了我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当我防守的时候,敌人看不懂我哪儿实哪儿虚,无法定计攻打,好不容易看到我的破绽了,攻上来,又中了我的埋伏。

这就是虚实之道。要获胜,就得避实击虚,让对方找不到我的虚。每当他确信找到了,却是我最实的地方。而当我进攻的时候,总能调动对方露出空当来,一下子冲散他。

做到这一步,我们就神了。

可是,如何做到别人声东击西的时候,我不上当;我声东击西的时候,敌人听我调度呢?这就是经验问题、感觉问题。用我国古代大学者王阳明的“心学”来解释,就是知行合一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三十六计里的“声东击西”,但真上了战场,东边冲啊杀呀铺天盖地来了,我怎么知道他要击西?万一他是装着声东击西的样子,实际就是要击东,或者击北击南呢?

所以兵法都读过,甚至都会背,但掌握多少是另一回事。就比如光会背公式和概念,这不算真学会了。每个人读书,都是读到自己能对应上的内容。对不上的,我们很容易不理解,而且意识不到自己的无知,还以为自己全知道。就像纸上谈兵的赵括,他不但不知道自己没掌握兵法,还以为自己全掌握了,结果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

所以我们知道声东击西吗?我们不知道!

因为光知道这个概念,不算知道。要上了战场,不管对方声东声西,我一眼就能看出他哪儿虚哪儿实,要奔哪儿去,我才真正知道声东击西。

这就是知行合一。

学习知行合一,首先就要明白,自己不是全知道了。

儒家说,圣人因为不知,所以知之;小人因为知之,所以不知。意思是,圣人因为知道自己的不足,所以注意警醒,观察学习提问,然后就能全知道了。小人因为不知道自己的不足,所以不观察,不学习,不提问,结果就永远不会知道。

学习兵法,也不能保证一定打胜仗,书里的内容要时时放到实践中去琢磨,才能提高。这就是知行合一,太微妙了,所以孙子说“微乎微乎,神乎神乎”,他也没法跟我们说清楚。

名家注解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曹操注:“情不泄也。”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

何氏注:“孙子论虚实之法,至于神微,而后见成功之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