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以乱势误导敌人(1 / 1)

原文

纷纷纭纭①,斗乱②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③而不可败也。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④;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故善动敌者,形之⑤,敌必从之;予之⑥,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注释

① 纷纷纭纭:纷纷,旌旗翻转的样子。纭纭,是士卒之貌。指杂乱而众多。

② 斗乱:于纷乱状态中战斗。

③ 形圆:部署军队如圆形,文中指能应付各种可能情况。

④ 治乱,数也:数,组织编制。治乱要看组织纪律。

⑤ 形之:形,暴露。把伪装暴露给敌人看。

⑥ 予之:给予敌方利益。

译文

在纷纷纭纭、乱糟糟一片中战斗,要使军队不混乱;在混混沌沌、不清晰的情况中打仗,要部署得可以对付各种可能情况而不被打败。混乱从严整中发生,怯懦从勇敢中发生,软弱从坚强中发生。是严整还是混乱,靠组织编制的好坏;是勇敢还是胆怯,靠态势的优劣;是强大还是弱小,是力量大小的表现。

所以,善于调动敌军的人,会用假象迷惑敌军,敌军就会(据此判断)跟从我方的调动;给予敌军一点儿利益,敌军必然趋利而来。用利益去调动敌人,用重兵来等待敌人。

历史故事

庸浦之战

庸浦之战是春秋时期吴国和楚国一系列战斗中的一战。在这一战里,楚国诱使吴国进入埋伏圈,大败吴军。

这一年,楚国的君主楚共王死了,吴国便打算趁机进攻楚国。楚国大夫养由基说:“吴国趁我们君王刚死的时候来攻击,一定是以为我们不能出兵,所以他们必然会掉以轻心。”于是,养由基向楚国司马子庚提出设下埋伏、诱敌深入的战略,子庚采纳了这个建议。

两军交战的时候,养由基先是率领部分楚军,进击已渡过长江的吴军,然后又诈败后撤。吴军不辨真假,尾随楚军追到了庸浦这个地方。早等在这里的子庚,就指挥埋伏于该地的三处伏兵猛攻吴军。吴军遭到突然袭击,无法组织抵抗,只能溃败而逃。

养由基

春秋时期楚国将领,是古代著名的神射手。养由基是小国养国人,养国被楚国灭亡后,养由基成为楚国大夫。据说他能在百步之外射中每一片柳叶的中心,成语“百发百中”“百步穿杨”就是根据养由基的故事而来。

华杉详解

孙子的这一段话,都是讲“动敌”:让敌人感觉我很混乱,很弱小,很胆怯,实际上我很齐整,很强大,很勇敢。

纷纷纭纭,只是看似乱糟糟一片;混混沌沌,只是看似混乱,而实际上法令严明,职责清晰,各有分数,扰而不乱。总之,就是为了欺骗敌人。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曹操注解说:“皆毁形匿情也。”所以这些也都是假装给敌人看,是为了隐藏我军实情的。让他看见乱,其实是治;让他看见怯,其实是勇;让他看见弱,其实是强。乱生于治,要军纪治理非常严明,才能做到表面乱糟糟,实际井井有条;怯生于勇,要有超出一般的勇敢,才能看上去假装败退,吸引敌人;弱生于强,要有超强的实力,才敢示弱让敌人倾巢来攻。

所以,“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治还是乱,是分数问题。分数在前文已经讲过了,是组织架构。勇还是怯,是兵势问题。比如韩信的置之死地而后生,不战就得死,在这个形势逼迫下,每个人就都必须拼命作战,胆小的也会变得勇敢。强弱,是一个示形的问题。前文也举过一个例子,就是“白登之围”。刘邦派使者去看匈奴冒顿。冒顿全给他看老弱病残,刘邦就上当了,以为匈奴只有老弱残兵,结果三十万大军在白登被冒顿包围,差点儿回不来。

楚国佯装败退吸引吴军,是对这一段的诠释,上一篇孙膑用“减灶”的计策,也是对这一段的诠释。实际上不止他们,历史上凡是想要**敌人的人,大多会采用这种方法:给予敌人一点儿小利,敌人就会来夺取;用小利去诱动敌人,再用强兵劲卒去对付它。如果我们遇到这么会装的“敌人”,该怎么办呢?那就必须擦亮眼睛,别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而冲昏了头脑,想想孙子始终提醒我们的“先胜后战”——先保证自己不会失败,再去考虑战胜的办法。

名家注解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曹操注:“旌旗乱也,示敌若乱,以金鼓齐之。车骑转而形圆者,出入有道,齐整也。”

王皙注:“将欲内明而外暗,内治而外混,所以示敌之轻己者也。”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曹操注:“皆毁形匿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