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掌握发动的时机和距离(1 / 1)

原文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①之疾,至于毁折者,节②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弩③,节如发机④。

注释

① 鸷鸟:一种凶猛的鹰隼。

② 节:距离,指在越短的距离发动攻击,冲击越迅速和突然。

③ 弩:弓弩。

④ 发机:发射箭矢。

译文

湍急之水能将巨石冲走,是靠飞快地奔流,这就叫“势”。鸷鸟迅飞猛扑,以至能将鸟雀捕杀,这就叫“节”。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他发动的态势是惊险的,他的行动节奏是短促的。惊险的势就像张满的弓弩,短促的节奏就像击发弩机(把箭忽然射出一般)。

历史故事

马陵之战

马陵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伏击战,发生在战国时期的魏国与齐国之间。

魏国曾经是战国七雄中非常强大的诸侯国之一,时不时就想要吞并其他国家。这一年,魏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没有直接去救韩国,而是准备攻击魏国都城大梁。魏国便派主帅太子申、主将庞涓率领十万精锐迎击齐军。

齐军的主帅是孙膑,面对魏军的追击,他采用了“减灶”的计谋引诱魏军。庞涓以为齐军溃逃,便扔掉了大量物资,轻装急行,企图一举击溃齐军。而孙膑则在魏军的必经之路设置伏兵,等庞涓携带少量部队追到的时候,齐军万箭齐发,庞涓兵败自杀。随后,孙膑又回师猛攻后方的魏军,最终全歼魏国精锐部队。魏国从此失去了争霸的资格。

孙膑

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家。孙膑是孙子的后代,他曾受人迫害,遭受膑刑,导致身体残疾。孙膑投奔齐国后,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先后帮助齐国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华杉详解

这段话的关键是“其势险,其节短”。“势险”,是积累的势能最大,力量最大;“节短”,是释放能量的距离最短、时间最短,那就能准确命中而且有最大杀伤力。

这就像射箭,如果我射箭的力量不够大,箭速不够快,我就射不远。但是,如果我离目标不够近,我就射不中!很多人一定都听过百步穿杨的故事,但兵法告诉我们,不要指望百步穿杨,要争取在十步之外射垃圾桶,那样才能射中、射穿。我们看猎豹妈妈教小猎豹猎羚羊,就不会从百步之外发动追击,而是悄悄地摸到猎物五步之内,然后从草丛中一跃而起,一下把猎物扑倒,这也是一个道理。

在前文里,孙子说了“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胜于易胜者也”。善战者都没有智慧的名气,没有赫赫战功,因为他打的仗都容易打。所以,善射者也没有百步穿杨的美名,因为他都是摸到猎物眼皮底下再射。孙膑就是这样的一个善战者,他先是制造假象让庞涓追上来,然后在他必经之路上,就在他的眼皮底下设下埋伏,等着魏军送上门来,一网打尽。

战,要一战而定;击,要一发而中。所有的功夫都放在研究这一击上,蓄积能量,打磨箭头,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把这些都准备好了,其势险、其节短的一击就一定能射中。这就是《孙子兵法》的一贯思想。

势险和节短,也是我们工作和学习的基本原则。我们做事也要能“致命一击”,不过这需要充分的前期准备和积累。如果我们动手做一件事,发现好长时间还没弄完,那就赶紧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前期准备没做好,或者方向不对。因为这时已经不能“一击必中”了,而是“乱箭齐发”,不仅射不中,还要浪费大量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