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之丝[1](1 / 1)

一天,释迦世尊正独自在极乐净土的莲池边悠然漫步。池中绽放着朵朵莲花,全都洁白如玉,而从其金色的花蕊之中,又不断地向四周散发着无以名状的阵阵清香。其时,正值极乐净土之清晨。

不久,释迦世尊在莲池旁驻足而立,忽然从覆于水面的荷叶间隙处俯视起水下的情景来了。位于这座莲池下方的正是地狱的最底层,透过水晶一般的池水,三途冥河[2]与针山[3]的景色清晰可见,就跟看“西洋镜”[4]似的。

于是,一个名叫犍陀多[5]的男子与其他罪人一起蠕动着的场景便映入了释迦世尊的法眼。这个犍陀多原是个大盗,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不过,他倒也行过一件善事。那就是,有一次这家伙在林中经过时,看到一只蜘蛛正在路边缓慢地爬着,他立刻抬起了脚来,可就在他正要将蜘蛛踩死的当儿,一个善念闪过了他的心头:

“不可,不可。蜘蛛虽小,好歹也是一条性命。让它就这么死于非命,也实在太可怜了吧。”

于是他便放了那蜘蛛一条生路。

释迦世尊望着地狱中的景象,想起了犍陀多放生蜘蛛的善行,心想:作为如此善行之果报,如有可能,还是将他从地狱中拯救出来吧。恰巧,释迦世尊看到一旁的翡翠色荷叶上,有一只极乐净土的蜘蛛正口吐着美丽的银丝,搭建蛛网呢。释迦世尊便伸手轻轻地撩起一根蛛丝,从洁白如玉的莲花间笔直地放下去,直达深邃莫测的地狱底层。

地狱底层的血池中,犍陀多正和其他罪人一起载沉载浮着。在那里,无论朝哪边看去,全都是一片漆黑,偶尔发现黑暗中有什么东西隐隐约约地浮现出来,那也是可怕的针山上的针在闪光,只会令人心惊肉跳。并且,那儿还死寂无声,就跟墓穴中一般,偶尔能听到些许声响,那也是罪人们微弱的呻吟而已。堕入此间的罪人,早已饱受地狱的折磨,全都筋疲力尽,连哭泣的力气都没有了。因此,饶是大盗犍陀多,此刻也只是呛咽着血池中的血,如同濒死的青蛙一般,无力地挣扎而已。

恰在此时,犍陀多无意间抬头朝血池的上空一看,却发现寂然无声的黑暗之中,从无比遥远的天上,垂下了一根银色的蛛丝,它是那么细微,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像是怕被人发现似的,迅捷而准确地垂到了自己的上方。看到如此情景,犍陀多不禁拊掌大喜。因为他明白,要是能顺着这根蛛丝一直往上爬,一定能逃出地狱。不,走运的话,说不定还能进入极乐净土呢。要是真能这样的话,那以后就不会再被赶上针山,也不会再被沉入血池了。

想到此,他立刻就用双手紧紧地抓住蛛丝,开始拼着命往上爬了。他本是个大盗,这种活儿对他来说,可谓是轻车熟路。

可是,地狱与极乐净土之间,相距何止万里,故而不论他怎么心急火燎,也轻易到不了上面。爬了一阵子过后,犍陀多就累得筋疲力尽,想要再往上捯一把都不能了。没办法,他只得暂且休息一下。于是便吊在半空中,朝下方遥遥望去。

一望之下,犍陀多就发现自己的力气并未白费,自己刚才所在的血池,不知不觉间已隐没在黑暗的底层了。还有那座发着朦胧微光的针山,也处在自己的脚下了。照此情形,逃出地狱似乎也并不太难啊。犍陀多双手紧缠着蛛丝,哈哈大笑道:“妙极!妙极!”

他已经好多年没发出过如此爽朗的声音了。

然而,他又忽然发现,在蛛丝的下方,有数不清的罪人像一队蚂蚁似的,也跟在自己的后面,拼着命往上爬呢。见此情形,犍陀多惊恐万分,一时间他竟像个傻瓜似的大张着嘴发愣,只有眼珠子在骨碌碌乱转。这根蛛丝是如此之细,自己一个人拽着往上爬尚且岌岌可危,哪能承受得了这么多人呢?万一途中吧嗒一声断掉了岂不是前功尽弃,连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到这儿的自己也要重新跌入地狱吗?要真是那样,可就全完了。然而,就在他如此寻思的当儿,就有成百上千的罪人蠕动着身子,从那黑咕隆咚的血池底部拽着蛛丝排成一长串,一个劲儿地往上爬呢。不行!不马上采取措施的话,蛛丝定然从中断为两截,自己定然重新堕入地狱。

于是犍陀多便大喝了一声:

“呔!你们这些该死的罪人。这根蛛丝是我的!是谁允许你们爬上来的?还不给我滚回去?滚回去!”

突然,刚才还一直好好的蛛丝,此刻却从犍陀多拽着的地方吧嗒一声断掉了。这下可够犍陀多受的。只见他眨眼间就大头冲下,像个陀螺似的打着旋,嗖的一声掉到了漆黑一片的地狱最底层。

只剩下短短的半截蛛丝,闪烁着细微的光芒,垂挂在星月皆无的半空之中。

释迦世尊伫立在极乐净土的莲池旁,原原本本地看完了这一幕活剧。很快当犍陀多又像一块石头似的沉入血池底部后,他便带着一脸的痛苦,又开始无所事事地走来走去了。毫无慈悲之心,只想独自逃出地狱,因而受到了相应的惩罚,重新坠入地狱的犍陀多,在释迦世尊看来,想必是卑劣无耻的吧。

然而,极乐净土的莲池中的莲花,对此事却浑不在意。那白玉般的花朵,在释迦世尊的脚边轻轻摇晃着花萼,从其金色的花蕊中,不断地向四周散发着无以名状的阵阵清香。

其时,已近极乐净土之正午。

大正七年(1918)四月十六日

[1] 本篇并非佛教故事,而是作者根据铃木大拙的译作《因果小车》(原作为美国作家保罗·卡卢斯的《业力》)而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其主旨与佛教的世界观、价值观也不尽相同。

[2] 传说中的生界与死界的分界线。因为河水根据死者生前的行为,形成缓慢、普通和急速三种不同的流速,故称。

[3] 指地狱中折磨罪人的插满尖针的山。也称刀山、剑山。

[4] 一种让看客透过透镜孔观看图片(多为西洋奇景)的游乐装置。在日本,流行于江户时代中期至昭和时代初期。类似于中国旧时的“洋片”。

[5] 多读犍(qián)陀多。——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