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纲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像蛇蜕皮一样,每一次蜕皮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考验。
他认为,任何一个民营企业的发展一般都要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创业初期,靠人格力。
这个阶段主要依靠企业领导者的人格力来发展,以家族作坊为主要形式,管理松散,机制单一,一人管理、决策并执行,企业员工没有过分的要求,在企业主个人魅力的影响下基本保持同心、同利状态。
第二个阶段,守业阶段,靠管理力。
这个阶段通过企业开始尝试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创业阶段形成的高利润增长,向正规化方向发展。决策、执行体系由一人决定转化为企业骨干共同商议、共同决策、分工执行,企业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主要依靠形式化的口号和理念来维系,要求同利、同道的愿望进一步加强,但同心的想法开始下降,企业潜在的矛盾开始浮现。这一阶段企业领导者的人格力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管理力是企业能否长久发展的关键。
第三个阶段,变业阶段,靠机制力。
这一阶段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是最痛苦的阶段。因为守业阶段的矛盾开始全面爆发,同心目标开始分化,同利价值观发生偏移,同道概念逐渐松弛,更谈不上同志了。这一阶段客观上要求企业迅速增加机制力的建设,企业机制力的建设往往要以损失部分创业者的利益为代价,而这一矛盾对于企业创始人来说是痛苦的、致命的,所经受的考验是全方位的,很多企业和企业创始人都过不了这一关。历史上成功企业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保证相对公平的同利机制是企业能够稳步发展的最重要基础,解决好同利,才有可能解决真正意义上的同心、同道和同志,才能使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普通员工志同道合,确保企业在变业阶段处理好分与合的关系。
第四个阶段,成业阶段,靠文化力。
当企业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变迁后逐步成熟起来,直接矛盾和同心、同利、同道问题基本得以解决,企业最危险的崩溃时期暂时过去,但是企业的长久发展之计并没有得以真正、彻底地解决。这时候就必须依靠文化力来谋求企业长治久安的发展。企业的文化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就好像平坦的河流中下游会形成冲积平原一样,是时间的河流不断冲刷而成的。
“四力(人格力、管理力、机制力、文化力)”与企业的生命周期也是一脉相承的(如图所示):
[img alt="005" src="images/195957467257.jpg" /]
“四力”与企业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