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1世纪的曙光照耀在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华大地的时候,伴随着城市化浪潮的撼天啸声,一夜之间,“城市经营”几乎成了最热门、最众说纷纭,也是最富有挑战性的超级命题。在城市经营这个几乎与一切问题相关的神经中枢上,政府有政府的出发点,学者有学者的专业视野,企业有企业的发言动机,而公众则更关心自身的利益。乱花渐欲迷人眼,究竟孰是孰非,一时难辨。
2001年秋,华南板块成功引爆之后,工作室进军北京。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大盘运动中,随着中国优秀地产商们的触角日益强大,地产与城市的关系也日益紧密。如果不能把握住城市跳动的脉搏,很难想象动辄上万亩甚至是十几平方公里的土地将如何开发。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尽管城市发展这个课题一直是政府官员关注的重点,也是学院派专家们研究的传统领地,但在全国各地城市化浪潮风起云涌的新时代,随着各种新产业形态的急剧嬗变,随着政府职能的日益转型,城市经营这个庞大的课题依然是一片尚未真正开垦的处女地,有着太多的空白等待着世人去探索。
那么,究竟什么是城市经营?如何从战略上把握城市经营的精髓?让我们不妨从夹在北京和天津之间的廊坊讲起。
|一根扁担挑两头|
据地方志记载,19世纪初的廊坊还是一个偏僻的小村,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京山铁路建成通车时在此设站,之后渐成集镇。廊坊没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只有一个庚子年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廊坊大捷”,但在如今这招商引资的年代里却没有什么宣传价值。1948年廊坊解放时的城区面积仅0??.5平方公里,人口还不到5000人。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落户廊坊,随着大批新移民的到来,廊坊才开始有了点城市的样子。
廊坊刚好夹在京、津之间,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但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里,全国城市一盘棋,城市不存在自我发展的问题,一切都按照上面的指令运转。很久以来,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地上基本无山水,地下基本无资源,国家基本无投资。这就是廊坊曾经的真实写照。
改革开放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机会女神也没有光顾廊坊。在河北省的经济战略部署中,廊坊一直不在省里重点投入的范畴之列。1984年,河北省委、省政府为了回答“全国翻两番,河北怎么办”,组织全省经济发展战略大讨论,决定开发重点向“两山一海(太行山、燕山和沿海滩涂)”转移。
是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秦皇岛市为沿海的14个开放城市之一。因此省里强调,要充分发挥秦皇岛市开放城市的窗口作用,增强向内陆城市的辐射能力,省内沿海城市的唐山、沧州也要逐步开放,大力开发沿海开放带。在此形势下,既不靠山、也不沿海的廊坊自然沾不上边。
继“两山一海”战略之后,河北省意识到应该通过开放,利用京、津发展自身,提出要特别重视加强同京、津两市的协作,把京、津、冀建成一个大的经济协作区。当时确定的河北省环京津地区共涉及11个地、市,47个县,面积7万平方公里,人口1700多万。在这一群兄弟城市中,廊坊本来最有条件成为这一战略部署的先头部队,但结果还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依然没有借上太大的光。
为什么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反而没有给廊坊带来好运呢?有人一语道破天机:“廊坊的位置太令人不‘放心’了,令河北省感到这个城市有随时划归北京或天津的可能,况且历史上的廊坊也确实曾属于天津专区。”
让廊坊人没想到的是,自河北省推动环京津发展战略以来,廊坊不仅没有享受到地利之便,反而由于处在京津走廊的两个超级巨人之间,又遭受了新的“无枉之累”。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京津塘高速公路开通后,廊坊建了开发区。中央、地方都看好廊坊,认为高速公路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无限发展机遇。但事实恰恰相反,京、津两地就像两个巨大的磁场,将周边地区的资金、人才、机会尽可能地吸收到自己的辖区,廊坊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走廊”。有例为证:廊坊每年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有800多人,而分回的仅20多人,原因是夹在京、津之间,根本留不住人。
其实,在计划经济色彩相对浓厚的北方,像廊坊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但廊坊的例子也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不可能脱离周边环境的大气候,城市自身的主观努力固然重要,但时机未到也只能自叹英雄无用武之地。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廊坊开始奋起直追。一是大力推进开发区的建设,利用优惠的政策、廉价的成本、优越的位置招商引资,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排头兵;二是探索农业专业化、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发展特色经济,主攻京津市场。据统计,廊坊每年把16亿公斤蔬菜,1.??2亿公斤果品,2亿公斤肉、蛋、奶和水产品送到了京、津两市人民的餐桌上,其中牛羊肉占到北京市场的80%,粮油占到30%,猪肉则占了半壁江山,成了京津地区名副其实的“菜篮子”、“面袋子”和“油瓶子”;三是依托京津形成了各类专业性市场,如全国最大的摩托车配件市场、渔具市场、花木市场、农产品市场等等。到了“九五”期间,虽然廊坊的人口与面积总量在河北省10个地级市中倒数第二,但全市GDP、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四年位居河北省第一位。
如果说上个世纪90年代的廊坊的经济只是相对快速的增长,那么,到了2001年,廊坊才终于要迎来千载难逢的跨越式发展的机遇。这一年10月,一项由两院院士、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牵头,由不同领域的上百位专家历时两年的研究成果刚一问世就不胫而走,成了社会各界和媒体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这项后来被外界广泛称为“大北京规划”的研究成果,向人们描述了把首都经济圈打造成世界级城市群的宏伟构想。
所谓大北京地区,主要是指由北京、天津、唐山、保定、廊坊等城市所辖的京津唐和京津保两个三角地区,面积7万平方公里,云集了华北诸多大、中城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首都经济圈。
“大北京规划”一抛出,立刻引起了京、津、冀地区的**,天津表示要按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加快京津一体化的进程,河北省再一次提出了“面向京津、依托京津、服务京津、发展自己、做足做好”的口号,甚至连远在山西的大同市也专门组织了课题组,研究如何根据“大北京规划”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
在此背景下,廊坊的战略价值很快被河北省发现,作为带动省域经济新一轮发展的战略棋子,如何下好廊坊这颗棋从而牵一发而动全身,也就成了从河北省到廊坊市都亟待突破的战略课题。世人对大北京地区关注度日益提高,一直在寻找快速发展突破口的廊坊自然也不甘落后,但当机会真正到来时,到底从何下手、如何最大限度地承接新的机遇,却也成了不得不百般思量的问题。
正如王志纲所说,在城市经营时代,地方首脑就好像昨天在长江里行船,突然一夜之间驶出长江口来到了太平洋上,几乎所有的船长都不免有一种昏眩的感觉: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今天在哪里?明天到哪里去?自己的航船有什么核心竞争力?在区域经济中到底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怎样扬长避短、脱颖而出?
所有这些问题,都一一不可避免摆在了人们面前。
|齿轮理论|
显然,廊坊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其一,廊坊作为离北京最近的地级市,位于京、津两大直辖市之间的黄金走廊之上,可同时享用京、津两大城市的各种社会资源,尤其是高级人才、商务资讯、国际机场等高级资源,加之廊坊自身的环境优势和地价优势,洼地效应十分突出。
其二,廊坊是“京津唐金三角”和“京津保金三角”两个“金三角”的中心,因而是大北京地区的轴心区域,不仅有四千多万富于消费力的大北京地区人口为支撑,而且地处北京城市经济扩散的主导方向之上,同时承接北京和天津两大城市的经济扩散,有可能成为京、津两极之间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区位。
其三,廊坊经济总量不大,但运行质量很好,是河北省经济增长最快和多项人均经济指标居榜首的城市,外来人口与外来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给廊坊的经济注入了极大活力,位于京津塘高速科技带上的廊坊开发区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据初步统计,来自于北京市区的消费量占廊坊消费市场的20%以上,因而廊坊是一个极具活力的消费城市。
但面临新的区域发展态势,廊坊的城市定位却并不清晰。长期以来,人们对城市定位的理解见仁见智,当一个规划师来到一个有山有水的城市时,会情不自禁地称之为“山水城市”;当一个经济地理研究者来到某地的时候,会惊叹其为“某某门户”;当一个政府官员视察某地的时候,也会挥毫写下“北方香港”的字样。这些说法都是城市定位,又都不是;都对,又都不对。
工作室则认为,所谓城市定位,就是在充分盘存、梳理城市各种资源的基础上,按照惟一性、排他性和权威性的原则,因时、因地、因人,找到城市的个性、灵魂与理念。中国有句老话,叫“纲举目张”,对经营城市来说,城市定位就是那个“纲”,在发展方向和目标没有确立之前,一切作为都无异于盲人摸象。
综观现有各城市制定的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城市定位中,我们深深感到,真正困难的不是给城市定位贴上一个美丽的标签,也不是给城市定位一个具体的说法,而是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论把握城市发展的趋势,如何在动态的环境中真正寻找到既符合城市个性又有着无限前景的坐标。
此前,廊坊为自己确立的城市定位是“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强市名城。也许是旁观者清,在一片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工作室在全盘梳理了廊坊的各种资源之后,对于廊坊自己确立的城市定位并没有当地人的兴奋之情,相反却感到深深的不足:真正的城市定位不仅要言之有物、突出重点,更要成为指导城市经营的灵魂和指针。城市定位既定之后,城市发展战略则应该紧紧围绕着城市定位长计划、短安排。
在工作室看来,“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与其说是城市定位,不如说是一种对城市面貌的静态描述,尤其是在大北京你争我夺的发展趋势下,平面化的城市定位显然已远远不够,廊坊亟须在新的城市定位下,探索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先、人先我变,极富差异化、突破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之路。
几乎是凭借策划家的直觉,王志纲第一次来到廊坊,简要地听了项目组的调研汇报后,就从大势下手直奔主题,指出了把握廊坊的视野和方向。他认为,山雨欲来风满楼,大北京地区正悄悄进入由量变到质变的时刻,机会终于来了,廊坊要上台阶了。一直到2008年,全世界都在关注大北京。未来的机会在东方,东方的机会在中国,中国的机会在北京,关键是怎么整合!
王志纲说,如果说昨天的廊坊是火车拖来的城市,从县级市到地级市,是行政管辖下的廊坊,那么,明天的廊坊必将由河北的廊坊变成大北京的廊坊,由条块分割中的一个城市变成大北京一体化中的一员。大北京之下廊坊的战略地位已显露出来。随着大北京地区战略布局和产业布局的变化,一场深层次的洗牌刚刚开始。市场经济是关联经济,行政区划的篱笆终要被冲垮,廊坊不是河北的,是大北京的。因此,廊坊要主动对接、参与大北京战略,获得应有的地位。
接下来,王志纲讲了一个齿轮理论:
制定城市定位必须要有动态、辩证、发散的思维方式,不能局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面,如果游离于大的经济环境和分工协作的格局之外,按照自给自足的眼光进行简单的城市规划,往往事与愿违。如果说城市定位有窍门和捷径可言,那就是要紧密结合周边环境的经济形态的变化,把自身变成一个齿轮,死死地咬住区域中心城市这个大齿轮,大齿轮转一圈,自己跟着转十圈。
毋庸置疑,此时此刻的廊坊正处在一个历史性飞跃的门槛上。伴随着北京这个超级巨人的飞速成长,与首都一箭之遥的廊坊肯定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但同样是机遇,主动争取和被动接受的结局有天壤之别。问题的关键是,当廊坊把眼光瞄准在北京这个“超级齿轮”的时候,该如何找到那个与“超级齿轮”的咬合点从而带动自身的快速发展呢?
|“吃北京的粮食,下自己的金蛋”|
其实,这些年来廊坊一直在打北京市场的主意,正如一位市领导所说,以前我们是把廊坊的副食品送到京城让北京人消费,今后我们要让北京人到廊坊来消费。然而,此时的北京已远非一般意义上的政治文化中心了,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以北京为龙头的首都经济圈正在迅速崛起。
中国第一个经济板块——“珠三角”经济圈肇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对外开放,“珠三角”借助毗邻港、澳和先行一步的政策优势,形成以“三来一补,加工贸易”为主要经济特征的经济体;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上海市为龙头、以江苏和浙江两省为两翼,形成了以大型制造业为主要经济特征的第二个经济板块——“长三角”经济圈,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再添宝贵的动力。那么,进入新世纪,凭借申奥成功和正式加入WTO,借助北京和天津两个千万人口的核心城市,这一区域通过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形成中国第三个经济板块已是必然。
北京近些年的发展的确引人注目。2001年,中国GDP增幅最快的发达省、市依次是北京市(11%)、浙江省(10.??5%)、上海市(10??.2%)和江苏省(10??.2%)。从人均GDP看,全国最高的是上海市,为37000元左右;其次是北京市,达到了24600元。2001年,北京市实际利用外资额以33.??2%的增长速度紧跟上海市后,达到了40.??1亿美元。而且,北京市的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令人惊讶,已占到GDP的近60%。此外,北京市无疑是2008年奥运会的最大受益者。据预测,奥运会每年将给中国带来0.??3%的GDP增长,对体育、旅游、建筑、建材、房地产、通信、商业服务等产业的影响最为直接。初步估计,2008年奥运会成本为2800亿-3000亿元,其中1800亿元用于北京市的基础建设,由此引发的间接投资更高达上万亿人民币。
伴随着中国第三个经济板块的崛起,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大整合中,谁能先知先觉、主动挖掘和寻找实现超常规发展的良机,谁能准确把握大势、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梳理出大北京潜藏着的巨大资源并善加整合利用,谁就能抢先一步占领制高点,尽享天时和地利,在竞争与发展中脱颖而出。
时势造英雄。时代的浪潮正冲击着廊坊的大门,廊坊必须重新思考自己明天的命运。
在大北京时代,大北京地区的区域经济将重新洗牌,一个“新廊坊”将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廊坊独特的区位优势将使之成为京津经济一体化的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廊坊的当务之急是要想方设法把自己这节“车厢”挂在北京这个“火车头”上。但到底该怎么对接?
王志纲认为,既然要挂北京的档,把河北的廊坊变成大北京的廊坊,最大限度地缩短廊坊与北京的心理距离,就要有超级题材,不能用“手扶拖拉机”挂“火车头”。关起门来谈廊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大北京的背景下,廊坊要想实现超常规的发展,必须“把嘴巴伸进北京,屁股坐在廊坊,吃北京的粮食,把金蛋下在廊坊”。
廊坊已经憋了二十多年,如果再着眼于内部发展,空间是有限的,必须寻求突破、向外发展,但要往外扩张,思路、理念都必须从根本上改变。
后来,工作室将廊坊的发展战略形象地称之为“金蛋计划”。
可以想象,在大北京板块迅速隆起的背景下,全国乃至世界的资源都会向北京集聚,然后再以北京为中心向周边扩散。廊坊作为承接其扩散的近水楼台和河北的“金钩”,如何以主动的姿态大口吞吐和消化大北京超常规发展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与商机,是廊坊乃至河北区域经济发展最为核心的战略问题。
廊坊不是简单的一个地级市,而是作为河北省融入大北京的桥头堡,是将河北的车厢挂在大北京火车头上的“金钩”。以“新廊坊”为支点,大河北将得到超常规的发展,使全省成为大北京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为此,廊坊必须跳出过去的廊坊意识,强化大北京意识,甚至是全球意识。
|打造休闲商务城市|
“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在工作室看来,廊坊的“抓手”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关键看你是否善于发现。
2002年3月的一天傍晚,王志纲与廊坊市市长相约北京CBD的一家五星级宾馆。之所以选在北京尤其是在CBD晤谈廊坊的城市发展战略,别有一番深意。
王志纲开门见山地说:“现在几乎全国人民都在打北京CBD的主意,是人是鬼都想往它身上靠。如果我们现在以其为圆心、30公里为半径,看看这个圆圈内到底有多少人,总体供应量应是目前的两个北京城。谁都想做CBD的生意,谁都想拉世界500强,但多半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为什么?这些都是常规思维,大家玩的都是规定动作,要不了多久一定会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泥潭。廊坊怎么办?一定要玩自选动作! ”
廊坊要玩什么样的自选动作?工作室给出的答案是:利用毗邻首都,尤其是北京CBD的独家优势,打造休闲商务城市。
为什么是休闲商务?如果说体验经济是社会高度发达后的必然产物,那么,在中国刚刚开始兴起的休闲经济却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尤其是对廊坊来说,要想吸引投资和消费,必定要依托一种与众不同且极具市场号召力的体验方式,那就是借助休闲经济的浪潮,实现自身的升级换代。
长达十多年的市场实践使工作室坚信一个简单的道理:市场不是等出来的,也不是找出来,而是做出来的。“等”、“找”、“做”,一字之差,三重境界,效果大不相同。既然要做市场,首先要摸清楚市场对象在哪里,然后为他们量身定造对胃口的空间“聚而歼之”。其实,只要稍加梳理,就会发现一个庞大的市场冰山已悄悄浮出水面,只等有心人去挖掘和开采。
第一,摆在嘴边的一块现成的“肥肉”是,廊坊刚好处在北京和天津中间,一路上大大小小的开发区近10个,这些开发区都有留不住人的特点。为什么呢?因为功能单一,缺乏人性化。如果廊坊按照这些投资者深层次的需求,营造出休闲商务的气氛,比如建10个高尔夫球场,形成集聚效应,何愁这些人不“自投罗网”?
同样的道理,廊坊交通便利、地势开阔、绿树成荫,如果再加上成规模的高尔夫以及各种休闲娱乐、体育锻炼、健康养生项目,一定会吸引京津地区有闲阶层、金领人士在此置业作为自己的私人会所,廊坊怎能不成为京津地区的“后花园”?
第二,除此之外,成千上万欲进京寻找发展机遇的国内外中小企业,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和大北京经济圈的日益形成,进军北京将是众多企业必定无疑的选择。但一边有情、一边无意,北京的门槛也越来越高,难免嫌贫爱富,于是很多国内的中小企业只得望京长叹!当此之时,紧邻京城、区位绝佳的廊坊应该伸出热情温暖之手,给他们一个发展的家园、一个温馨的空间,以涓涓细流汇成江海。
第三,主打那些扎堆在北京尤其是CBD的国外企业。如果说北京的CBD是都市钢筋水泥的中央商务区,是阳刚的CBD,那么,廊坊可以借力借势,做一个生态、休闲、阴柔的CBD,阴阳互补。这里将以清新的空气、宁静的氛围和现代的设施,吸引那些整天缩在都市阁楼中的CBD企业。条件成熟后,廊坊将很有可能成为这些企业的休闲商务区和知识孕育区,成为他们高层决策的场所、管理层培训及会议的场所和员工交流、休闲度假、运动健康的场所。
第四,吸引大型科技企业和创业型的中小科技企业的进驻。科技研发工作是高智慧的创造性工作,是理性加**的思维活动,故其需要能够触发**的场所,需要独立深入的思考,需要宁静、适于沉思、有研究气氛的场所。在研究过程中,尤其在最后的阶段,需要集体合作,需要研发人员在一起交流和碰撞,这时往往是夜以继日进行的,不受时间和场所空间的限制,需要活动自如、方便的场所。而廊坊相对疏朗、自由的环境,辅之以生态、园林、休闲的环境,再加上优质的服务、低廉的成本,何愁不会成为在京科技企业研发的首选之地?
此外,还有一个潜在的市场不容忽视。北京拥有数不尽的全中国各级政府驻京办事机构,与此同时,很多企业都想在北京建立自己的联络处,对他们来说,北京城内生存成本过高,而廊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环境恰恰给他们的日常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在北京有个家”,廊坊可以凭借独特的休闲商务的氛围和现代服务为他们提供安居之地,便于他们沟通、公关与勾兑且私密性强,届时,这些驻京机构来廊坊设办事处或分公司的理由就更充分了。
总之,还是那句话:思路决定出路。
我们以动态的眼光考察廊坊就会看到,在未来的一二十年里,北京作为中国门户的地位将无可动摇,北京的城市化将会高速发展。当北京实现2006年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的时候,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北京的肥水肯定要流到廊坊的脚下;让我们以发散的眼光来看,随着北京的城市建设所带来的副作用的日益明显,今天被北京人视为乡下的廊坊由于天生丽质且仅有30分钟的车程优势,将成为都市人向往的休闲胜地;当我们以复合的思维方式看待廊坊时会发现,经济的发展不仅是招商引资、工厂的多寡,环境是生产力,体验也是生产力。因此,廊坊完全有可能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自然环境成为乡村CBD。只要大力发展休闲商务环境和设施,顺应人们“在工作中休闲,在休闲中工作”的渴望,大北京地区的精英阶层自然会蜂拥而来,廊坊的经济形态亦将随之发生根本的变化。
在此背景下,工作室勾勒出一个完全崭新的廊坊,一个充满无限活力和生机的廊坊——“休闲CBD,商务北戴河”。基于上述判断和推理,工作室得出了廊坊新的差异化的城市定位——大北京休闲商务城市。
|撬动“大北京商谷”|
有了“休闲商务城市”的方向和目标,围绕这个新的城市定位,工作室紧接着开始考虑如何实施发展战略的问题。经过一个多月的系统研究,我们提出了一个名叫“大北京商谷”的构想。
据统计,在以京津为中心的500公里的范围中,集中了40个城市,在只占全国1/7的土地面积上,产生着20%的GDP,集聚着占全国1/5的人口,有着全国1/4长的海岸线。作为一个休闲商务城市,廊坊的“金蛋”不是别的,就是利用城市化的发展机遇打造一座个性鲜明的廊坊新城,一座按照市场化、一体化、主题化理念设计的城市,而不是简单的城市扩张。
2002年初,在工作室提交给当地政府的一份报告中全面阐述了“大北京商谷”的内涵和意义。
其一,城市经济发展必须结合自身优势走差异化的道路,必须培育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金蛋”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在廊坊打造出大北京地区惟一一个以休闲商务为内涵的新城区,它将以休闲商务为主体,集商务办公、会议会展、研发培训、休闲度假、运动健康和商业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身,采用市场化、企业化的运作模式,高起点、高定位,统一规划、开发、经营、管理,以全新的品牌形象去吸引市场、号召市场,使其最终成为廊坊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增长极。
其二,廊坊的城市发展正处于升级换代的前夜,亟待通过高层次的第三产业来拉动地方经济。
廊坊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主导产业是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二者之中,先导产业应是第三产业,没有一个好的、吸引高科技产业的第三产业环境,高科技产业的生产要素难以集聚。如何营造一个富有独特个性和魅力的第三产业环境,迅速带动经济要素集聚、拉动产业结构升级、超常规推进城市化进程,是摆在廊坊面前的重大课题。
其三,从“招商引资”到“招智引商”将是廊坊发展高层次的第三产业的必然转换。
为了实现“招智引商”,“大北京商谷”要成为北京、国内外企事业机构来此设立培训中心、研发基地及会议、公关接待、休闲度假中心,成为高层次的人才、信息密集的地方,成为高层次的教育培训中心、会议会展中心、商务办公中心、公关活动中心等的有机复合体。在这座新城里,人们将看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企业联合国”:这里有以“企业联合村”为核心和各种商务休闲如大型酒店式会所、休闲高尔夫、休闲公园、时尚运动MALL、休闲培训中心等辅助设施为配套,满足企业进行商务活动、文化、娱乐、服务、居住等多种需求。可以说,这座新城将发展成为一座充满休闲氛围的商务王国,一座名副其实的“望京新城”,廊坊也将以崭新的形象和内涵屹立于大北京经济圈之中。
可以预见,如果按此思路为上述对象提供量身打造的环境和服务,新城区必将成为大北京地区别树一帜的“商务联合国”和企业大会所,成为国内外各类企业趋之若鹜的加油站和充电器。“金蛋计划”将把廊坊的区位优势发挥到极致,并且吸引最具拉动效应的各类企业,通过高层次的第三产业和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整合相关产业链条,为中国21世纪的新城开发摸索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更重要的是,这座休闲商务新城将是廊坊作为河北省与大北京对接的桥头堡的“金钩”,“大北京商谷”表面上看是一个点、一个城区,实质上是以点带面、以商谷为支点撬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
可以说,“大北京商谷”所解决的不是一时一地的问题,而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全局性战略问题,解决的是区域经济增长极、区域先导产业和城市定位等核心战略性问题。它不仅关乎廊坊的明天,更关系到整个大河北的兴衰。
“大北京商谷”的横空出世,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激活廊坊现有的各种资产存量,如开发区、大学城、各部委培训中心、会展中心、高尔夫、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农业高新园区等,还可以使大批的企业精英来到廊坊,让他们认识廊坊、喜欢廊坊,从而形成人旺、地旺、财旺的良性循环。顺带的结果,一旦商谷这个“金钩”使廊坊的经济挂上大北京经济的高速列车,一个独具发展特色、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新廊坊将破土而出,廊坊将就此成为省政府实施“大河北”战略的排头兵和异军突起的高地。
因此,工作室预言,21世纪的世界经济将进入一个大整合时代。如果我们跳出廊坊看廊坊,站在大北京的高度看廊坊,随着大北京经济浪潮的到来,只要找到城市发展的理念和灵魂,按照“金蛋计划”的战略构想坚定不移地培育市场、营造市场,廊坊对于北京来说,将极有可能成为东莞之于深圳、昆山之于上海、硅谷之于美国加州的新经济。
所谓休闲商务城市和实施“金蛋计划”,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说法,也不是一次观念的变革,而是把廊坊的历史命运建立在全新的城市定位并且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上来。可以想象,随着北京城市的不断扩张、经济实力的高速增长、产业结构的深刻转型,随着人们在享受着都市的便利与现代化的同时,也越来越渴望一个更自由、更惬意的人居空间,廊坊这个距离北京不过二三十分钟车程的新兴城市,这个大北京地区首屈一指的休闲商务城市,通过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浓郁的休闲商务氛围,有朝一日能不会融为北京的特色卫星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