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坤俞有爱伴学路(1 / 1)

1910年放暑假,郑佑之放假回到画象嘴,后母王氏一天同佑之讲:“佑之,这几年你在宜宾上学,花了不少钱,现今你也读了不少书。你是知道的父亲病故后家业落败,还差了很多债务没有还清,是我们全家人省吃俭用,才勉强盘你上学的。你现在已经不小了,干脆不读书了,回家帮助家里,盘好3个未成年的弟弟。”

听了后妈的话之后,郑佑之心中也明白她这些年当家的苦处,但不管怎样说,他也要坚持完成学业,就向后妈说:“母亲,书我是要继续读的,我必须要完成初中学业。家里钱紧,我就节约用,我还可以请长辈帮助我解决上学的一些费用。”

“母亲不想让你外出读书,还有一个重要的事。你父亲在闭眼睛的时候,拉着我的手说,‘一定要尽早把你的婚完了。’现在你19岁了,已经成了一个大男人,不要整天只想着在外面读书,现在你应该成家立业了,早日把李家大小姐娶过门,这样也才让你父母在九泉之下安息……”

“母亲的心意我懂。但我现在的学业半途而废,没有完成学业就结婚,我坚决不同意。”

“你这孩子咋就不听长辈的话。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是管不了你,那就请你家长辈来教你。”王氏自以为对佑之的关心,他不领情又听不进话。她一生气带着老六,去了同族大哥郑富安家,请求大哥出面,劝劝佑之。

郑富安就出面召集郑家同族兄弟,来到郑佑之家,由大伯主持正式开个家庭协调会,研究如何解决郑佑之的问题。

郑富安首先叫王氏先讲。她就把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并请在座的各位,好好劝劝佑之。

王氏讲完之后,郑佑之就在长辈面前,陈述了自己想继续读书,暂不结婚的理由。

在座的郑家人,也纷纷发表了看法,各说各有理,各讲各的话,甚至还有人提议王氏干脆把家分了,让他们各自奔前程……真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啊。

听了大家的话后,郑富安说:“大家同心协力,资助佑之继续在宜宾读书吧。现在就让他放弃学业,真是太可惜了。至于佑之的婚姻大事,再过些时候完婚,也不耽误什么的。”

最后,在郑富安的主张调停之下,大多数人支持郑佑之继续读书,王氏也才勉强答应佑之继续求学。

1910年冬,当郑佑之从宜宾放寒假回到画象嘴后,后母再向他提出完婚大事,并找来同族长辈劝说。大家都叫郑佑之利用这次假期把李家大小姐娶进门,把婚结了,一可告慰九泉之下的父母;二可帮助郑家打理家务;三则同意让他结婚后继续去宜宾读书。

在这种情况之下,郑佑之才答应完婚。随即,由郑富安、王氏,带上郑佑之到伯阳嘴,正式向李家提出为儿女完婚的喜事。

李鸿绪对于郑家这些年来发生的变故了如指掌。虽然郑家败落,但他们对未来的女婿郑佑之,看得清清楚楚。他喜欢佑之的人品,爱他一心求学上进,更爱他的才华横溢。李先生相信佑之今后一定能有出息,重新光大郑家,那是指日可待。

蓝明富更喜欢长得高大帅气的未来女婿,她对郑佑之相当喜欢。特别是大闺女坤俞,从小就同佑之感情盛好,两情相悦,把心交到了佑之的身上。今天,终于盼来了郑家人说婚事。李家人满心欢喜,爽快答应。

征得李家同意后,王氏就以母亲身份做主,请人看好了黄道吉日——1911年正月初八。于后,她积极张罗,为郑家娶第一个儿媳妇忙碌开来……

正月初八的太阳,暖烘烘地爬上了当顶的天空,一顶8人抬的大花桥,一闪一闪地进入人们的视线,随后跟着一路不算太长的送亲队伍,正向画象嘴欢欢喜喜地走来。

观看热闹的人们,长长地排在画象嘴的朝门外,喜迎新娘进门。站在画象嘴朝门口的郑富安高声大喊:“放喜炮,迎新人!”

顿时,从画象嘴燃放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向人们报喜:郑佑之、李坤俞这对新人,从此结为夫妻。

大红花轿抬进了画象嘴。郑佑之满脸红光地走在大花桥的后面。充当新郎伴郎的唐大兴,满脸笑开了花,好像是他结婚一样欢天喜地。

当大花桥抬进画象嘴宽阔的院坝时,唐大兴高声大喊:“佑之,把新娘子抱出来,让我们沾喜气!”

郑佑之就把李坤俞抱进怀中。新娘头顶红盖头,幸福地依偎在新郎的怀抱。

婚礼现场,王氏穿着一件大红棉袄,满脸喜色地坐在婚礼的主台上。新郎新娘站在铺着一块红地毡上。郑福安主持婚礼:

“一拜天地,苍天为证:郑佑之、李坤俞天造一双,地配一对,从此结为夫妻。”郑佑之带着李坤俞,向老天鞠躬。

唐大兴带头鼓掌。婚礼现场,爆发出喜气热烈的掌声、高声欢乐的笑声,一齐飞出了画象嘴,回**在天空。

“二拜高堂,感谢抚养之恩,永远孝敬老人。”新郎新娘面向后妈鞠躬。

“三,夫妻对拜,夫妻恩爱,早生贵子,永结同心,百年好合!”新郎新娘面对面幸福地互相鞠躬。

结婚礼拜仪式结束后,郑佑之就牵着李坤俞的手,进入了幸福的洞房……

那天的婚礼,按郑佑之的要求办得简洁。只请人郑家同族、李家送亲客人,加上郑佑之的外公家人,王氏家人,总共摆了9桌婚宴喜酒。

一天,郑佑之同新婚妻子在郑家庄园里赏梅时,他突然来了灵感,借《红梅》为题,赞妻诗一首:

东风为汝洗铅华,又点胭脂学画家。

似笑绛桃无骨骼,却怜红杏少横斜。

新妆照水窥明镜,薄醉当春斗绮霞。

蜂蝶未知芳信草,清高到底是梅花。

随后,郑佑之还写了几首“内人出阁时姊妹之离绪”的词——

在昔龃龉嫌聚久,偏今离异触愁多。

柔肠翻是香烟织,缕缕相思结一坨。

岂为于归次及哉,为渠多病自徘徊。

是红是黑凭天去,珍重明朝早转来。

在昔分离原与姊,今朝别妹更添愁。

最怜弱妹娇痴甚,照样拖裙叫破喉。

历年什物赖收罗,此目分离意若何。

一样爹娘齐坠泪,独渠赢得哭声多。

大婚喜事办完之后,郑佑之没有沉浸在蜜月之中,他将继续去宜宾读书新婚妻子同新婚丈夫甜蜜相守10天后,她知道丈夫的心思,温情地对他说:“佑之,马上就要开学了,我虽然舍不得你离开我,但为了你的前程,为了你的理想,为了我们今后幸福的生活,你就走吧。”

郑佑之轻轻地把妻子揽在怀中:“谢谢你的理解与大度。坤俞我走了以后,家里就交给你了,你要好好同母亲、兄弟们相处。”

“佑之,你放心地走吧,我会按你的要求做的。”

“我也舍不得离开你。但我们都还很年轻,一个人不能仅仅守着小家庭过日子,特别是作为一个男人,要干的事还有许多。因此,为了我们今后的幸福生活,我不得不继续外出去完成学业。”讲到这里时,郑佑之心中就像煮沸的开水,一股股热浪涌向眼眶,男人的泪水洒在了娇妻的胸怀。

李坤俞也向丈夫倾洒心雨。郑佑之率性一把搂紧了妻子,以阻止将要分别的惆怅。她像一只温顺的兔子,乖乖地入住丈夫宽厚的胸膛。

正月19那天,郑佑之背着爱情行囊,向站在画象嘴的爱妻挥手告别,带着妻子的爱迈向求学之路。

郑佑之走出了画象嘴,身影渐渐地离开了泪眼模糊的李坤俞。她还深情地目送丈夫远走的背景。

“二嫂,二哥已经走了,我们回家吧。你不要悲泪了,以后我们兄弟陪你玩就是。”郑瑞符懂事地对二嫂说。

到了宜宾之后,郑佑之立即给妻子坤俞写了一封信,还抄摘了古人的诗,借以表达思乡的心情:

花前洒泪临寒食,醉里回头问夕阳。

不管相思人老尽,朝朝容易下西塘。

相思无路莫相思,风里扬花只片时。

惆怅深闺独归客,绕莺啼断落花枝。

嘱咐花香莫过墙,隔墙人正绣鸳鸯。

闻香定要停针线,绣不成双不寄将。

花飞一片减春光,恰逐春风送夕阳。

莫放珠帘遮燕子,好教含泥上雕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