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可以试着允许的事情(1 / 1)

爱的五种能力 赵永久 3324 字 8个月前

允许世界以它的方式存在

世上发生的事情中,有一些是我们必须要允许的。因为它们是大的,我们是小的,个人的力量是抗争不过它们的,与它们抗争,犹如螳臂当车,输的只能是自己。这些事情中,首先就是自然界发生的事情,各种自然现象和规律。

在长篇历史小说《说唐》中,描述的天下第一大力士,叫李元霸,原型是李渊的三儿子李玄霸。

李元霸力大无穷,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力,捻铁如泥,用两柄铁锤,四百斤一个,两锤共有八百斤,如缸一般大,天下无敌。在当时几乎没有人能在李元霸马前走上三个回合,可以说打遍天下无敌手。

就是这么一个英雄好汉,怎么死的?

小说上说是被雷劈死的。在他行军的过程中,遇到了下雨打雷,他大怒,说天为什么要在他头上打雷?把手中的锤往天上扔,结果雷电通过锤打到他,锤掉下来把他砸死了。

这就是不允许大自然,然后大自然也不允许他的存在。

虽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但这样的真实案例在我们身边太多了,近代工业的发展过程中,人类违背大自然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不允许大自然按她的规律运作,现在我们已经清楚地感受到大自然对我们的不允许了。

气候越来越反常,自然灾害频发,一些物种在灭绝,极地的冰川在融化,海平面在上升,天空被雾霾笼罩,癌症患病率逐渐增加,大自然已经有了太多的反常……

大自然,她是规律,是道。当我们不允许她的时候,她也就不允许我们了。

所以但凡自然界发生的事情,我们都可以试着去允许。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生老病死,与这些相比,我们太小太小,只有允许这些事情的存在,才能更好地生活在地球上,这是对自然的适应。

需要强调的是,允许并不是消极对待,不是允许下雨了就不打伞,允许生病了就不治病,而是通过允许下雨、生病的发生,与下雨、生病带给我们的痛苦在一起,在心里接受这些事情的发生,这反而会使得自己的心理资源得到释放而更有力量去面对生活中下雨、生病等带来的困难。

更好理解的例子是丧失。

丧失是每个人一生都会经历的事情,也可以说是一种自然规律,包括丧失亲人、荣誉、财富、爱情、所爱之物等。丧失发生后,你如果允许这件事情的发生会让人与内心的悲伤与痛苦在一起,进入哀伤过程,然后经历一个必然的痛苦过程后会慢慢恢复心情,更好地去创造未来的生活。

但如果不允许这件事情的发生,不跟那些悲伤与痛苦在一起,不去经历这个痛苦的过程,无法进入哀伤过程,人就很可能会陷入抑郁。当然,对于不少进入不了悲伤与痛苦的人而言,主要原因还是痛苦对于他们而言太大了,他们会本能地逃避或承受不了这种痛苦,而这会带给他们更大的痛苦。

自然的法则是你不允许她,她也不允许你。我们存在于自然界,就必须与大自然和睦相处,而不是违背她的规律。

世上有很多事情,它力量比我们要大得多的时候,我们要允许它们的存在,一旦与之对抗,输掉的只能是自己。

就像面对一股巨大的潮流,你与它对抗,它可能会吞没你,你顺着它的潮流方向游,它会把你带到岸边,这就是我们面对大自然需要有的态度。

当你试着去允许这些事情时,本质上是在和自己的无助、局限性在一起,和自己的痛苦在一起,这也是在接纳真实的自己。

所以,如果你曾经有一些因为大自然的规律而不能允许的事情,可以试着对自己说:“我允许这件事情的发生!”去和内心的痛苦做一个轻轻的接触。

允许过去,才能更好面对未来

已经发生的事情,是属于过去的客观事实了,我们只有允许它们的存在,才能不再受其影响,因为人们是没有办法回到过去改变事实的。

不管是前面提到的那位女士高考的失利,还是另一位女士的老公有外遇的事实,都是已经发生的事实,都是需要允许的,不能与之抗衡的,因为这些都已经发生了。

假设刚刚有人跟你相亲,没有看上你,没说几句话,对方就站起来走了。事后你想想,总是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在内心总是不允许,你的心理资源就会被这件事情占据。但你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了,因为这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所以,这是可以试着去允许的事情。

父母的婚姻,也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并且先于我们的存在而发生,也是属于可以允许的事。

我们曾经的失败,不管是学业上的,还是工作上的,还是人际关系上的,都是过去的事实,都是属于可以允许的事情。

我们过去曾经做的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不好意思的事情,在内心也可以试着去允许,因为无法改变。

人们往往会认为,允许自己会使自己放纵,不允许才能使人改变。实际上恰恰相反,渥太华卡尔顿大学对一群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拖延症的调查,这个调查持续了整个学期。

很多学生在第一次考试时推迟了复习计划并影响了考试成绩,和那些已经允许了自己、不再纠结这件事情的学生相比,那些没有允许自己、没有原谅自己的学生更可能在接下来的考试中继续拖延复习计划。并且他们对第一次拖延的不允许程度越大,下一次考试时拖延得就越厉害。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是不允许占据了他们的心理资源,耗掉了他们的能量,让他们更没有能量去战胜拖延,而允许的学生轻松上阵,很容易战胜自己的拖延,把注意力放在复习上。

我们可以试着去允许的事情还有别人对我们曾经的伤害。无论是原生家庭里的,还是朋友间,还是情感关系里的,已经形成事实,也无法改变,在内心都可以试着去允许。

其实,一切过去的事情都可以试着去允许,因为我们无法改变过去。过去的事情,只要不允许,就没有真正地过去,还占据着你当下的心理资源。

一旦允许了,才会真正地过去,那些事情也会把能量还给你,你才可以去更好地创造未来。

比如:

一个人丢了手机,已经丢了,也找不回来了,他很长一段时间都接受不了这个事实,脑子里总是在想:“怎么就丢了呢?”老是在回忆那个场景,并且一直在为此后悔。

那么,这个人丢的就不只是手机了,还为此丢了大量的时间。

丢手机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发生了就让它过去就是了。不然还要为此赔上大量的时间去后悔。而且在这个后悔的期间,人的状态是很不好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当下,还容易再做错事情。

如果因为一直在后悔,在开车时不在状态而蹭到别人的车子,结果就应了一句老话“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其实,这种情况下,不允许就是“祸不单行”的原因。

我们要做的是允许过去,好好面对未来,在未来避免这些事情再次发生。

简单说就是允许过去,把精力用在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上。如果不允许过去,就没有能量来创造更好的未来。就像一首歌里唱的“擦干眼泪,昨天的就让它过去,**人生才是生命的真谛,让我们坚强地走,勇敢地奔,去追逐心中的梦,无怨无悔”。

而也只有允许过去,你才能够有心情享受当下的美好。否则,你的注意力都在过去的事情上,当下再美好你都不会留意到。

就在刚才我收到一封学员的邮件,她在邮件里说:

“我才发觉,自己每天早晨其实都是听着鸟儿的叫声醒来的,它们叽叽喳喳地似乎就在轻声说:亲爱的,起床啦。我抓了一把小米放到窗台上,希望它们来吃。一种说不出来的畅快,在心里蔓延。最近睡得很好、很香,不再失眠。”

看,她开始享受到当下的美好了,之前就是因为一直活在过去的事情里,小鸟每天都在她的窗边叫着,她却听不到。

当她开始学习允许过去、放下过去时,当下有了更好的心理资源,她开始注意到当下的美好了,注意到其实每天早晨都有小鸟来叫早。

如果你愿意,试着去允许过去发生的这些事情,让过去真正成为过去。在内心,也就是试着和过去发生的事情带来的痛苦在一起,让痛苦不再痛苦或承受痛苦的能力得到提升。

允许差异的存在

全球有几十亿人口,但没有任何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哪怕是同卵双胞胎,虽然相貌几乎一模一样,也可能会有心灵感应,但他们依然是有着很大差异的人。

同卵双胞胎,家庭环境一样,基因也几乎完全一样,所受教育一样,但双胞胎中排行老大的那个有个双胞胎的弟弟或妹妹,小的那个有个双胞胎的哥哥或姐姐。这就很不一样了,因为人在家里是排行老大还是老小,又或是中间的那个,对性格也是会有影响的。

你喜欢吃米,他喜欢吃面;你喜欢吃荤,他喜欢吃素;你喜欢运动,他喜欢读书;你喜欢赚钱,他喜欢平淡……这些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人与人之间之所以有这些大量的差异,除了基因不同外,还因为我们生活环境不同、所受影响不同、经历的事情不同,所以导致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体系。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本没有什么对和错,是需要我们允许的事情,但在生活中恰恰是这些大量的差异导致了爱人们之间的各种矛盾。

而男人和女人之间本身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男人比较理性,感知能力和直觉不如女性。女性直觉很好,理性差,方位感相对会差些。

男人理性,没有女人敏感,通常也难以猜到女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就容易觉得女人事情太多了。有些女人在遇到男人猜不到时也会生气,就会认为男人不够爱自己,这是不尊重差异的存在,本质上也是不允许差异。

有个女学员就曾经向我抱怨,说自己的男朋友不够在乎自己,原因是经常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问她:“你告诉过他,你想要什么吗?”

她说“没有”!

我说:“那他怎么会知道呢?”

“他真的在乎我就会知道啊!”她激动地说。

这就是典型的不尊重差异,男人和女人不一样,同样是男人,这个男人和那个男人也不一样。很多时候,自己的想法不告诉对方,对方可能是不知道的。

有些男人在遇到女人搞不清方向时,也会很生气,认为这个女人真笨。其实哪里是笨,这根本就是女人的特质,是和男人不一样的地方。

所以在给女人指路时不要告诉她向南走还是向北走,需要告诉她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给男人指路时则可以说向南走或向北走。这跟笨不笨没有关系,是属于男女的差异,是需要尊重和允许的。

包括在家里看电视,有的人喜欢看武侠片,有的人喜欢看美国大片,有的人喜欢看韩剧,有的人喜欢看喜剧,都是人的差异。但有人遇到别人喜欢看的节目跟自己喜欢的不一样时,却说:“你不觉得这节目很难看吗?”这也是典型的不尊重和不允许差异。

有些人跟原生家庭的联系紧密些,有些人疏远些,这也没有什么对错。这是这一家人之间长期相处形成的模式,甚至是世世代代形成的家庭文化,就像每个企业的文化有差异一样,每个家庭的文化也会有差异,所以,联系得紧密些或疏远些都是需要允许的。

我结婚后不久,我太太就发现我俩在与家人的联系频率上有很大的差异。我基本上有事情时,或逢节假日会和家人联系一下,而她几乎每周都会跟她的父母联系。

这本没有谁对谁错,只是长期形成的习惯,我没有每周都联系一下家人,家人并不会因此有意见,大家心里还是挺关心彼此的。

不过,长期生活在一起以后,我们夫妻彼此在这一点上都发生了变化,这是相互影响的结果。那就是我跟家人联系的频率增加了,而她减少了,我们在这一点上即将形成一致了。这样以后,就形成了我们这个新家庭的文化特色。

做事业也是一样,现在社会上一般只会把那些努力工作挣钱追求成功的人认为是正确的,而那些平平淡淡、心甘情愿做好眼前工作、没有想着挣大钱的人,会被一些人认为是不求上进,或不思进取。

可为什么这些人不能这样生活呢?为什么只有挣大钱、追求成功才是对的?这是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不同,每个人都有追求他想要过的生活的权利。

没有什么对和错,只是每个人对事业和金钱在理解上的差异,是需要尊重和允许的。尤其是在情感关系里,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别人身上。

当然我们可以在择偶时尽量去找跟自己在事业、金钱等价值观上理解比较一致的人,以减少在这方面的差异。

但不要指望两人之间没有差异,没有了这一项差异,也许还会有别的。更不要找了一个这样的,却希望他变成那样的。

差异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看待差异,以及是否允许差异的存在。

在本质上,不能允许这些差异的存在,是因为这些差异唤起了我们内在的某种痛苦,当我们对这些差异说我允许时,也是试着和这些痛苦在一起。

允许爱人有一个成长的过程

人的一生都在成长,这也是我们可以试着去允许的事情。

那么,可以成长的事情,是些什么事情呢?

很多时候,这些事情就是我们认为的对方的缺点、对方做得不好的事情。比如有些人不会做家务,有些人自理能力差,有些人人际交往能力差,有些人学习能力差,有些人沟通能力差等,但凡人身上的一些短板,都是可以成长的地方。

我们可以允许对方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与不允许有很大差别。不允许的时候,当对方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差时,我们会指责对方,不接纳对方。而允许的时候,我们不再指责,不再抱怨,不再想着改变对方。

其实,所有人都有短板,人的短板基本都是受成长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原来的环境中不需要他们具备这些能力或者环境制约了他们这些能力的发展,他们这些能力就没有机会得到成长。

比如,有些人在成长中父母照顾过多,没有给他们照顾自己的机会,他们就不需要发展出太好的照顾自己的能力,也发展不出来。

父母从来不让孩子参与做饭、做家务的家庭,孩子长大后做饭、做家务的能力当然就差,因为根本就没有得到锻炼的机会,没有成长这个方面的能力,做得差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想做也很正常,因为依赖父母习惯了。

有些夫妻之间的问题往往就出在这里,在原来的家庭由于不需要这些能力,没有成长出来。而组建了新家庭以后,爱人却希望他们具备这些能力,当发现他们不具备时,就急于改变他们。

这等于环境变了,环境要求他们具备这些能力,而他们暂时却没有。

这也是他们对这个环境的适应出现了问题,最好可以给他们一个适应的过程,允许他们慢慢地发展出这些能力,而不是不接受他们,甚至指责。

一个新婚的学员向我诉苦说:“我渐渐发现他有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做事动作特别慢,洗澡、刷牙都很磨蹭。最近我的手受伤了,不能沾水,拜托他饭后洗碗,但他洗完碗常常忘记擦桌子,桌上一片狼藉。”

是的,这就是可以成长的事情,做事慢可能就是他的特质,洗碗而忘记擦桌子也可能是原来的家庭中父母就没有让他擦过,也可能他原来的家庭里就是经常吃完饭不及时擦桌子的,也可能他心里有别的事情暂时忘了。

先不要说他这样是对还是错,在他原来的成长环境,这些都不一定是问题,原来的环境可能对他也没有这些要求。

新的家庭是新的环境,对他有了新的要求,要给他一个适应和成长的过程,也就是要暂时允许他有这些特点,然后慢慢地去影响,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他的这些特点就得到了成长。

又或者他的这些特点在原生家庭里也是不被接纳的,父母也经常说他慢,经常怪他干不好活,但他依然是这个样子的,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他这些特点没有那么容易改变,或者就改变不了。

而爱人们往往总是很着急改变对方,看到对方这样就接受不了,开始评价对方的对与错,开始指责。结果这样可能让对方感觉婚姻生活很不幸福,对婚姻生活开始不适应起来。这不但不利于对方的成长,还会降低两人婚后生活的幸福感,严重的可能引发婚姻危机。

这些可以成长的事情,其实在每个人身上都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长得更好,但需要有人先允许我们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环境中待着很舒服,才愿意在这个环境中生活,时间久了自然就会慢慢地适应这个环境。

人人都是有成长的潜质的,但需要好的环境,也就是可以促进成长的环境。

那些没有成长好的人,儿时的成长环境不好,如果你也是不允许他的,现在的环境也不好了。好的环境,首先是接纳和允许的。

在此基础上,在与爱人的相处中,如果我们懂得一些影响的方法,对方在你的影响下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等过了一段时间,他可能已经成长了很多,但他却没有任何难受的感觉。因为这个过程中,他是被认可和允许的,而不是被否定。

当我们对对方身上的一些特点不满意时、急于改变对方时,通常是我们自己的一些需要没有被对方满足,当我们对这些事情说“我允许”时,是在和自己的需要没有被满足带来的一些痛苦在一起。

比如有的人是总希望对方变得更优秀,这样感觉自己就够好了或有安全感了,当允许对方暂时没有那么优秀时,就是和自己不够好或不安全感的痛苦在一起。

这不一定真的就是无法承受的,只是我们原来本能地想要通过改变对方来回避这些痛苦,但这往往导致更大的痛苦。现在,你试着对自己说我允许,也是试着跟自己的痛苦在一起,也是试着接受真实的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