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有过一个这样的经历。有一天,我和一个朋友在外面聊了些事情,回到家里,我太太很关心我们聊的结果,在她闲下来的时候,问了我一句话:“你们刚才说了些什么?”
她刚说完这句话,我忽然就感觉到一股无名之火从心里蹿出,大声地对她说:“关你什么事?”
她听到后非常生气,大声反问道:“我关心你不可以吗?”
此时,我忽然意识到她问我并没有问题,她只是关心我,而我会对她的关心起情绪,一定是我的问题。
就在我们对话的这一瞬间,我脑子里闪过了一个儿时的经历。也许是从事心理学方面工作的缘故,我马上意识到,当下我的这种情绪,可能是和这个儿时的经历有关。
在我小的时候,居住的村庄离外婆家有三四公里左右的路程,由于我母亲腿脚不方便,很长时间都不回一趟娘家,那时也没有电话和网络,所以母亲对外婆家情况的了解,需要经过我们几个孩子来传递。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以后,逢年过节经常去外婆家。在我的印象中,我从外婆家回来以后,母亲会经常很仔细地问我:“大姥爷给你说了什么?”(我的外公排行老大,他有两个弟弟。)
我会重复一下外公跟我说过的话,有时我说外公没有给我说什么,她会问:“什么话都没有说吗?”当然不是,至少会给我说“来了”这样的话,所以,我就需要把外公说过“来了”这样的话,也给母亲重复一遍。
问完外公跟我说了什么,母亲还会问:“二姥爷跟你说了什么?”
接着是:“三姥爷跟你说了什么?”
然后是每个外婆跟我说什么,姨、舅舅、姨父都跟我说了什么,都要跟她汇报一遍。
这样全部汇报下来,通常是外公家的十几口子人跟我说了什么或什么也没说,都要跟母亲汇报一遍。
有时,刚跟母亲汇报完毕,正冲向门外想找小朋友们玩,父亲又回来了,也叫住我问外公家的情况。他们不愧是夫妻,问话的格式也是:“大姥爷跟你说什么了?”
那时我回来后一心想着出去跟小朋友玩,是没有什么耐心的,听到他们的问题就心烦,所以很不愿意回答父母的这些问题。但又不能不回答或者发脾气,只好把自己的心烦先压抑起来,一一回答。
久而久之,我的潜意识学会了一个模式:一旦有人问了“谁跟你说了什么”,我马上就会心烦或愤怒,用来保护自己,想要攻击问这样问题的人。所以才会有我太太一问我,我就有一股无名火蹿上来。但她关心我是正常的,潜意识让我攻击她,明显是一种有问题的保护模式。
这种一旦被触碰就会起情绪的某些心理敏感点,像是心理上的一个按钮开关似的,我们称之为“情绪按钮”。而人在“情绪按钮”被触碰后头脑中产生的一些想法通常是非理性的,甚至是偏激的。这样就会出现前面所讲的“假设”,被情绪支配着大脑开始编故事,使人失去客观。
比如:
看到男友手机上存有他前女友的电话,一些女孩儿的“害怕被抛弃”的情绪按钮被触碰到,就开始胡思乱想,编故事假设男友可能跟他前女友还保持某种关系,其实不一定是事实,可能只是被情绪支配后的自由联想。
只不过“假设”是在头脑里发生,而“情绪按钮”在心理层面,两者紧密关联,相互作用,头脑的自动化思维—“假设”会导致情绪反应,内心的情绪也会导致头脑的自动化思维,产生“假设”。
情绪按钮并非某些人特有,而是每个人都有,只不过有的人多些,有的人少些,多的人敏感脆弱,少的人淡定强大。
情绪按钮多的人,会非常难相处,因为不知道怎么样就触碰到他们那些按钮了,所以,跟他们一起生活的人是常常会紧张和痛苦的。
情绪按钮阻碍人们获得幸福
电脑处于待机状态下,把手指放在电源按钮上按一下,立即被唤醒,切换到工作状态。电源按钮是电脑的唤醒开关,一旦触碰,就有固定的结果发生。
情绪按钮是我们心理上的开关,并不需要价值判断、理性的参与,一旦被触碰到,就马上会有相应的情绪被唤醒。没有理性的参与,事件直接导致了情绪反应,毫无疑问,这种情绪属于本能的情绪。
比如:
我有一个上海的学员,只要有人跟她说话时声音里带着些愤怒的情绪,她马上就会恐惧。这就是她的一个情绪按钮,想让她害怕,只需对她稍微提高点声音训斥,她马上就蒙了。
上课时,她问我:“老师,如何才能鉴别出什么样的男人有暴力倾向?”
这位学员儿时父母经常吵架,父亲对母亲和她有暴力行为,她很恐惧。这导致她有了一个这样的情绪按钮,一旦遇到有人看起来想对她凶,就马上会害怕。很多时候,她的害怕并不是当前这个人给她带来的,而是儿时父亲施以暴力时的恐惧记忆被唤醒了。
这会使她跟男人交往时特别关注对方是否有暴力倾向,只要对方言行略微有点“像”有暴力倾向的人,她就会逃之夭夭,进而错过更多的人。
实际上,想在刚认识一个人时,就鉴别出这个人有没有暴力倾向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即便一个男人有暴力倾向,一般也不会在刚开始恋爱时就表现出来,而是要等到关系稳定后才能发现。
她的这个情绪按钮更大的问题在于,即便她找了一个自认为没有暴力倾向的男人结了婚,这个男人也可能会有发脾气的时候,一旦对方发脾气,她就会害怕,做出让步。这可能会让对方意识到发脾气对她很有用,发脾气得到强化,进而对她发更多的脾气甚至动手。她可能会自己创造一个对自己施暴的人,让同样的事情在自己身上重演,产生强迫性重复。
所以,她的这个情绪按钮可能会给她的婚姻情感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阻碍她拥有幸福。
一些人吵架时会说:“是你让我伤心!”“是你让我委屈!”“是你让我生气!”他们以为自己的痛苦来自对方,而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有这么多情绪按钮,内心如此脆弱和敏感,才是自己诸多痛苦的来源。
比如:
有的人怕受到委屈、有的人怕被否定、有的人害怕被人拒绝、有的人怕被忽视、有的人怕被抛弃,等等。
情绪按钮越多的人,越有机会被人触碰,越敏感,越难相处,也越难拥有和谐的家庭。他们如同一个机器人,身上有很多开关,别人只要触碰,他们就开始痛苦。他们的幸福,掌握在别人手里,做不了真正的自己。
人们的情绪按钮有很多种,管理这些因情绪按钮被触碰而产生的情绪,其实就是消除这些情绪按钮,本书中称之为“穿越情绪按钮”,让情绪按钮最终消失,别人触碰时也就不会再有这些情绪了。
这些年来,很多感情遇到问题的人走进《爱的能力》课堂,学习情绪管理。当他们了解情绪按钮的原理后,即便还没有消除这些情绪按钮,他们的感情关系已经开始发生好转。因为以前认为是对方的问题,现在知道是自己的问题。以前认为应该改变对方,现在知道应该自己成长。
改变对方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成长自己,随时可以开始。
情绪按钮多与童年经历有关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初期,都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对养育者是绝对依赖的,离开成人的照料几乎无法生存。身体没有力量,心理也很脆弱,经历一些对自己有伤害或威胁的事件时会有强烈的情绪体验。潜意识记住了这些曾经带给人们痛苦或威胁的场景,在以后再遇到相似情景时,就会用当时的情绪来提示和驱动自己。
这些伤害可能是入侵,即不该发生的发生了,比如打骂、惩罚、剥夺自由意志等;也可能是缺失,即该发生的没有发生,比如得不到爱、重视、理解、认可等。这是情绪按钮形成的原因,也即心理创伤形成的原因。
比如:
有人儿时被狗追过甚至咬过,当时会形成对狗的恐惧,这样可以看见狗就躲得远远的,有效保护自己。
长大后有能力保护自己了,也知道现在很多人养的宠物狗一般情况下是不咬人的,但儿时对狗的恐惧还是存在的,还是觉得狗是可怕的,即便是看见宠物狗还是会因为恐惧而躲得远远的。但其实需要保护的只是当年的那个孩子,而不是成年后的自己。
人的潜意识并不懂得这个道理,它会用这种简单的方式保护人,使儿时的恐惧情绪依然像一条忠诚的狗一样寸步不离地保护着人们。
一个女孩儿,曾经在年幼时期受到过性侵犯,现在谈恋爱时,只要对方一想跟她有亲热的动作,她就会特别地紧张害怕,然后迅速想办法逃离对方,并且再也不想见到这个人。
情绪按钮都与儿时的创伤经历有关,但并不都是简单地因为儿时经历过某件特定的事情,所以就有了某个特定的情绪按钮这么简单,还有很多其他决定因素。
比如同样是送到外公外婆家,两岁送去和五岁送去,影响就很不同。两岁的孩子会有强烈的被抛弃感,五岁的一般就不会有了。
人的创伤是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对人影响最大的是生命最早期的经历和体验,因为越是早期,人的内心越脆弱,对养育者的依赖和需要也越强,越是容易形成创伤,发生了创伤事件以后,对人格发育的影响也越大。
并且也不是发生某一类的事情就一定会形成创伤,只有当时发生的一些缺失或入侵,所带来的痛苦体验超出了当时人们可以承受的程度才会形成创伤的。比如婴儿饿了没有及时喂奶,饿五分钟,也许可以承受,饿五十分钟,就不一定能承受了,饿五个小时,也许就会带来很大的创伤了。
并且,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次数越多,影响越大,很多人经历的创伤体验都不是一次,而是一直持续的。
比如:
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长大的女孩,所感受到的自己不重要的感觉,可能是从出生一直到当前的。
一个无法理解孩子的母亲所带给孩子的不被理解、孤独、心冷的感觉,也往往是从出生到当前的。因为这样的母亲,如果没有长程的心理治疗参与的话,其理解他人的能力缺失这一点是很难发生改变的。
有一些人回忆自己童年的时候,感觉自己挺幸福的,但自己有很多情绪按钮,他们想不明白自己怎么了。
这可能是创伤体验发生在他们还没有记事之前,他们是不记得的。比如婴儿期即便有被抛弃的经历,如果大人不说的话,长大后一般也不会记得的,还可能因为创伤经历太痛苦了,被防御起来暂时不记得了。
还有可能他们所经历的创伤体验,并不是挨打或被抛弃等很明显的事件,而是父母长期太溺爱他们,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机会,致使他们心理发育停滞,他们也会有较强的依赖性、内心比较脆弱、害怕被抛弃等特点。
除此之外,有的人怕猫,有的人害怕所有毛茸茸的动物和其他东西,有的人害怕多足爬虫,有的人害怕飞蛾,有的人害怕密封的空间,有的人害怕密集的东西,有的人害怕尖状物。每个人都有自己害怕的东西,很多人并不能说清楚原因。
这些心理特点,除了先天因素外,很可能是因为小时候遭遇的某些事情引起了恐惧。这些恐惧在潜意识深处,人们意识不到,所以也就不知道原因。
情绪按钮是在描述某个因创伤而导致的敏感点,但有不少人还存在着人格发育不完整的问题,这有点像一种情况是人身上有几个伤口,另一种情况是整个人都没有长大。对于有几个伤口的情况,用这里介绍的方法可以应对,但如果是身上皮肤太薄或整个人都没有长大的情况,这里的方法就不够用了,想彻底解决问题的话,他们最好接受系统的心理咨询,来帮助他们重新长大。
穿越“情绪按钮”的时机
一个女孩给男朋友打了两次电话,男朋友都没有接,她马上就开始生气、委屈、抱怨,这可能是她“害怕自己不被重视”或“害怕被抛弃”的情绪按钮被男朋友触碰到了。
接下来她可能会因为情绪的驱使不停地继续拨打电话,或者等男朋友回电话时先责问一番,又或者干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等他回电时也故意不接电话。
这明显对关系有伤害,如果她一直有这样的情绪按钮,对她一生中的情感关系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她想消除这个情绪按钮,在她男朋友不接电话,她的情绪按钮被触碰,情绪被唤起时,就是一个面对这个情绪按钮被触碰所唤起的痛苦体验的机会,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穿越情绪按钮”。
这有点像中医说的如果女人坐月子时落下病根,下一次再生一个孩子,再坐一次月子时,治疗的机会就出现了。对于每一个人而言,当情绪按钮被触碰时,都是一个穿越情绪按钮的机会。
所以,对于要面子、害怕被否定的人来说,被否定时,就是穿越的机会;
对于相亲时紧张,不知道说什么的人来说,相亲中再次紧张时,就是穿越的机会;
对于害怕亲密、对性有恐惧的人来说,当对方想要亲密而自己也觉得应该亲密时,就是穿越的机会;
对于害怕吵架,别人一跟自己吵架就头脑空白、不知道说什么的人来说,下一次有人跟自己吵架时,就是穿越的机会;
对于烦别人催促自己的人来说,下一次有人催促时就是穿越的机会。
情绪按钮被唤醒时,为了摆脱情绪,人们一般会逃避或攻击触碰自己情绪按钮的人。
比如怕被别人催促的人,要么攻击催促自己的人“你着什么急啊”,要么远离这样的人,避免以后再被催促。
害怕被否定的人,一旦遭到否定,有的可能会冲对方发脾气,有的可能会再也不想理对方。
如果要穿越情绪按钮,人们需要挑战自己,直面内心的恐惧,不是去攻击,也不是去回避。
穿越“情绪按钮”的方法
情绪按钮被触碰时,内心的情绪被唤起,如果此时这些痛苦是可以承受的,人们不逃避,不转移注意力,感受着内心的情绪,同时做深呼吸,就可以逐渐穿越情绪按钮。
具体步骤:
1.一旦觉察到情绪按钮被触碰,就先感受着内心的情绪。如果可以承受的话,不要逃避内心的痛苦,注意力集中在情绪上,一直感受着情绪,直到情绪慢慢消退。
2.同时做深呼吸,把气吸到腹部,这样胸腔下方的横膈膜会下降,腹部鼓起,肺泡里的废气得以和氧气充分交换。
3.如果是愤怒、怨恨一类的想要攻击对方的情绪,要去透过这些情绪去感受背后的痛苦是什么,因为愤怒、怨恨,包括心烦都是想要攻击对方的驱动力,可为什么想要攻击对方呢?在背后都是有痛苦的,可能是羞耻感,也可能是被抛弃感、不被重视感,等等。
比如,爱人忘了你交代的下班路上帮你买个充电线,你如果愤怒的话,很可能是感觉他不重视你的事情,即对你不够重视。你这个方面的创伤越严重,就会越痛苦,也就会越愤怒。
4.如果这个时候,脑子里会闪现出过去有类似感受的事情,也可以跟过去的感受在一起。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现在的感受,还是想起过去事情的感受,太痛苦,承受不了,都不要再做这样的练习了,因为这个方法不适合这种情况,想要解决问题的话,可以去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
如果可以承受,每一次情绪按钮被触碰时,都做这个“穿越”的练习,情绪按钮就会被消除一部分,假以时日,情绪按钮就会被彻底消除。穿越之后,人的内心由敏感变强大,别人再次触碰情绪按钮时,原来的情绪就不会再被唤醒。
穿越的原理:
情绪按钮穿越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记忆被改写的过程。情绪按钮被触碰后,人们不再逃避,面对情绪时,潜意识就获得了一次重新评估、重新加工痛苦的过程。当情绪起来而危险并未发生,或潜意识发现是可以承受的,潜意识会记住这一次的经历,下一次类似的场景出现时,情绪反应就会比前一次低些。
生活中人们实际上有很多不自觉地就穿越了情绪按钮的事情在发生。比如当了领导了要上台讲话,刚讲时会紧张,但带着紧张继续讲,慢慢就不紧张了。唱卡拉OK、打针、拔牙等都是类似原理。
人是有适应环境、承受痛苦的能力的,很多儿时承受不了的痛苦,在成年之后是可以承受的。如果刻意去穿越,获得了一次以成年的自己面对儿时的痛苦的机会,会得到新的体验。
穿越情绪按钮的过程是对自己挑战的过程,故意去承受情绪所带来的不舒服或痛,做以前自己不会做的事,让内在的记忆更快地被改写,也更快地战胜情绪按钮。
比如:
以前男朋友不接电话就不停打电话的女孩,现在可以不再打男朋友的电话,而是与自己的感受在一起。
老公一出差就疑神疑鬼担心他在外面乱搞,而忍不住半夜打夺命连环Call的女士,来个深呼吸,然后梳理好自己的情绪,问问自己:我是不是可以面对一下内心的害怕?
一听到老婆声音提高就不敢说话的妻管严老公,可以深呼吸一下,而后鼓起勇气,尝试对老婆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人总是要做之前做不到的事情,才可能会真的成长。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还会伴随着些痛,成长都是痛的,哪怕只是去锻炼身体,也是只有练到肌肉略有疼痛,才会逐渐适应,人的力量才可能会成长。
心理的成长也是一样的,但痛过之后,是自己的蜕变、成长,甚至再生。
痛就像李安导演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派的老虎,你若逃避它,它会追到你无路可逃。一旦你选择面对时,则早晚会学会与它和睦相处的方法。到时内心反而还会感谢它,因为它激发了自己的成长。没有那只老虎,就没有派的生还。
派训练老虎时不是一次就成功的,需要一个过程。穿越也不是一次就可以完全消除情绪按钮的,需要循序渐进。人的心理资源有限,能量有限,穿越情绪按钮本身会耗掉能量,过多地耗掉能量,反而会容易使人情绪失控。所以,穿越只需每天做一些,不要苛求一次就穿越所有的情绪按钮,这是做不到的。
在情绪按钮完全被穿越之前,你可以告诉别人你有哪些情绪按钮,让别人不要总是来触碰,这样也可以让自己情绪上相对平静。而这其实属于爱的能力的另一种能力:述情。在下一章里,我将详细阐述述情的具体方法。
心理穿越的过程,和锻炼身体时肌肉的成长几乎是一样的,都是需要重复几个月或者更长时间才能有明显的变化。健身的人通过一次的肌肉锻炼是成不了大力士的,过度的锻炼还可能会损害身体的健康,心理也是一样,需要坚持练习,并保证每次的穿越都在可承受范围内。
不同的是,身体一旦不锻炼,可能就会反弹,而心理不会,一旦强大,永远不会再脆弱。
为什么要做腹式深呼吸?
穿越情绪按钮时,做腹式深呼吸能主动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使交感神经兴奋降低,处于应激状态的人体各个器官开始放松平静,快速跳动的心脏慢慢平静下来,血压降低,让整个人的身心趋于平静。情绪按钮唤起的情绪越大,深呼吸就越用力,效果也相应明显。
而胸部的呼吸或正常的呼吸没有这么明显的效果。
穿越和委曲求全的区别:
穿越和委曲求全有相同的地方,都是在情绪被触碰后不去跟对方发生冲突。但两者之间有一个本质的区别:穿越是主动挑战自己,委曲求全是被动承受。
如同辟谷和被罚不能吃饭,辟谷是为了清理体内毒素而主动进行的不进食行为,被惩罚不能吃饭是被剥夺了吃饭的权利。
看起来都是挨饿,内心的体验完全不同。辟谷的人,多日不吃饭,但内在的能量是正向的,完成的难度越大,对自己越认可;而被惩罚不能吃饭的人,即便饿一顿,内心都充满了委屈或愤怒等负能量。
微妙的是,在情绪按钮被触碰时,有时如果人们不主动去做穿越的练习,不去挑战自己,就变成了委曲求全。
比如:
害怕被忽视的情绪按钮被触碰后,很愤怒,为了维护关系又不能发泄,不主动去感受愤怒背后的痛苦感受,进行深呼吸穿越,就变成了压抑情绪,委曲求全。
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愿意主动迎接挑战,如同被罚不能吃饭的人,要是把挨饿主动转换为辟谷的机会,内在的能量马上转为正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