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何许人?

他最初在重庆璧山县供销社端铁饭碗。改革开放之初,他毅然转身,干起个体,做起了广告装饰与房地产等生意。诚恳、悟性、魄力加上时代的照应,他的生意顺风顺水。他属于那时中国先富起来的那批人。

有些人是饱思**欲,刘健不屑。他更喜欢叩问灵魂,企望自己的生命能有一种飞翔的姿态,涂抹上太阳的光芒。但,怎样才能把自己从尘埃间拎起来,他也相当茫然。

老天照拂,他迷上了收藏老东西!

收藏,竟成了他拼命挣钱的动力,甚至生命的动力!

最初,他对古物的喜欢与收藏只是带着一种原始的热忱,如同人与人的一见如故或一见钟情。渐渐,他把玩这些古物时体会出它们看似衰老的生命里一直燃烧着的智慧之光、艺术之光,它们是那样的雍容华贵,品质超群。在时光面前,从不缩手缩脚,仍是王!

他在收藏中领悟着上天的美意,祖宗们的教诲,因为每一件收藏品里都蕴含了或人文、或民俗、或宗教、或历史的各种信息。它们是一部部雕刻或塑造在木头、石头上的巨著。刘健读之读出了天地的磅礴,读出了中国文化、巴蜀文化的厚重,读出了历史的浩如烟海,也读出了个体的孱弱、渺小、卑微。

读的时间一长,他读出了自己耐磨的性子,脾气愈来愈温润,待人接物愈发谦和。而收藏于他而言,也步入了第二层境界,由热爱升华为责任——

大圆祥有一尊明代红木金的释迦牟尼像,几乎所有的观者,走到这里都会驻足、仰望,为这尊回归故国的佛像庆幸!它在世界上曾颠沛流离很长的时间,长达120年……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两名士兵将这尊佛像运到了加拿大的维多利亚。其中一名士兵逝世后,其夫人带着他的儿子和佛像改嫁,辗转定居于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并将佛像陈设在家中。因为他们不识这是释迦牟尼像,看着它精妙绝伦,以为是一尊女神,便把他们的农场叫作“女神的农场”。刘健听说后,多次与伍迪,即那名士兵的儿子沟通,晓以大义,又耗费巨资才把这尊属于中国人的珍宝千里迢迢捧回家。这不但是请回了本该属于我们的吉祥,更是在疗愈我们民族的百年伤痛——当我们可以用文明世界的规矩,我们的人格魅力,我们的财力与当初侵略者的后代平等地、言笑晏晏地和平买卖,这是怎样的胜利?这可能也是释迦牟尼创造佛教的初衷,是我们祖先们当初打造这尊佛像的初衷。刘健的收藏行动已不局限于独善其身,也是在向广阔的世界放飞洁白的鸽子——传递爱,这个主题永远清新!

文物收藏以及建立大圆祥这个乡村博物馆不只成了刘健一个人的心愿、理想、事业和奋斗目标,也成为他们家庭每个成员的人生目的——

他的妻子是发妻。他们志同道合,共创事业共担风险,共爱居于乡野,共愿去履行大圆祥博物馆这份“侍奉祖宗,服侍神灵”的工作。

他们的3个孩子都爱上了古物收藏,皆为热心又专注的文物保护者,愿拿人生去走父亲的道路。

已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大女儿刘炜,更是父母的骄傲。她理解并赞同父母的选择,并以此作为自己的选择。她辞去花旗银行的工作,回到璧山乡间的家园,当起父亲的帮手。负责发掘整理藏品的文化内涵,藏品的分类整理和运营工作,创办了“重庆笑脸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致力于将博物馆打造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和交流平台。她现在担任着重庆大圆祥博物馆副馆长等职务。

她曾跟随书法家、微雕大师瞿仁伟苦练书法和微雕微刻,还创新了微书。2020年初疫情告急、武汉告急的那些昼夜,“她花费了二十一天,每天书写约五个小时微书,抄写四十遍国歌、近万字制成一幅拳头图案,为武汉鼓劲、为中国加油。这些微书每个字约一毫米,用放大镜才能看得清楚。作品表达的是:在这场抗疫战争中,每个人犹如沧海一粟。但汇聚一起,便有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磅礴伟力”。这段文字是新华社记者对她的报道。短短的文字哪里能道尽那21天她对自己身心的磨砺?微书比微雕、微刻更难,柔软的圭笔游走在纸间,要写比米粒更小的字,还是近万字,这真像个神话!难道这个长得清秀、美丽,宛若从仙境中离家出走的仙女来到人间就是为了创造这个神话?而懂的人都说,那可不是靠神话、吹一口气便得来的。她写微书时,必须全神贯注,屏住呼吸,连一丝杂念都不能生出……

当他们一家人站在你面前的时候,仿佛你在被暖融融的阳光笼罩,舒服,清新,如同鲜亮的一天刚刚开始,感到4月的乡村真是芳香四溢;当你看到父亲与女儿站在你面前,讲述着大圆祥每一藏品的细枝末节,神情是那样的庄重、神圣与陶醉,你会想,玉的珍贵便在于它愿意接受年轮万千次对它身体的碾压,风雪对它从不怜悯地淬炼……它死亡过万千次后,终于征服了死亡,永远青春。那些大圆祥中的藏品就是玉一般内敛又蓬勃着的青春之魅……

璧山如玉,玉皎洁如月!

(吴景娅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