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巷的汤圆西施(1 / 1)

这里,还特别要说说几十条山城步道之一的山城巷。

山城巷紧邻十八梯西边的中兴路口。怎么说呢?应该说山城巷比十八梯更重庆!

它弯弯曲曲地挂在岩壁上,虚幻得似乎遥不可及。去山城巷,应该从山脚下往上而不是相反,“上坡容易下坡难”是古今人们的共识。

山城巷路口有一小摊,现烤现卖的烧饼有咸甜两种口味,外脆里软。当然一路往上,几乎重庆所有的小吃都有:冰粉凉虾酸梅汤、桂花醪糟豆腐脑、猪油麻花酸辣粉,还有重庆火锅和重庆小面……

走到山城巷的半山腰,你会被一家叫“啥子巷巷大汤圆”的店名吸引。坐下来吃或白或绿或粉的大汤圆,每个的味道都让你惊叹不已——汤圆好吃起来竟也像酒一样令人如痴如醉!店主龚艺林,被称为“汤圆西施”,这绝无半点夸张。面容姣好,有着异国血统的她大学时参加“重庆小姐”比赛,就获得过十佳佳丽的荣誉。龚艺林琴棋书画皆通,而唱意大利歌剧,跳弗拉明戈更是其拿手戏。就这么个重庆妹崽,偏偏喜欢上研究外婆家祖传的做汤圆秘诀,爱上做汤圆。大学一毕业就先做了线上网店。山城巷刚修复开张,她的门店就成了第一个入驻商家。3年多来,她家的“龚氏大汤圆传统制作技艺”已是重庆渝中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她更在传统之上花样翻新,创造了10多个品种的汤圆,上了央视的《开门大吉》《越战越勇》和《好吃客 重庆》……好多外地客,汗流浃背地爬山城巷,就是想看一看“汤圆西施”,吃一碗龚氏大汤圆来铭记蜜与谜一样的山城巷**。

山城巷当然不只是吃货们的最爱,它也是文青和摄影人的打卡地。在山城巷凭栏俯瞰,脚下的长江自西向东浩浩汤汤,“桥都”果真名不虚传:目光所及,菜园坝大桥,长江大桥,长江大桥复线桥,轨道专用桥,东水门大桥……都在水波里沉思着;唯独重庆主城的第一座公路跨江桥——长江大桥桥头的4座人体雕塑“春”“夏”“秋”“冬”,似乎仍在述说当年重庆人对这些人体雕塑“是否可以**”的争议。

还有夕阳里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的终点“菜园坝火车站”,也在你的目光里欲言又止。

山城巷倔强地沿崖壁一路向上,最后抵达重庆母城唯一的陆路城门“通远门”。通远门外最早是一片乱坟岗,当年去四川省城的官道就从那里经佛图关向西远去。所以通远门也是重庆母城陆路通向外面世界的起点。

这样说来,山城巷也是下半城走出重庆,走向世界的一条历史悠久的道路。

下半城可以走得更远。

张恨水曾在他的《山城回忆录》里写道:“重庆半岛无半里见方之平原,出门即须升或降,下半城与上半城,一高踞而一俯伏。欲求安步,一望之距,须道数里。……如十八梯、储奇门、神仙洞,均坡中之最陡者。由坡下而望坡上,行人车马,宛居天半。”

山城巷的陡峭,远甚于十八梯。山城巷也更能展现重庆城山地建筑的精妙,更能诠释重庆人骨子里的那股“冲”劲!

街、梯、巷,它们在重庆人心中只是叫法不同,并没有根本的差别,倒有一种共同的特质,那就是随遇而安,但坚韧!

小时候读过一篇课文《天上的街市》,是一首诗: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远远的街灯亮了,像天上的街市……

与老师们讲解的不同,重庆下半城的娃儿们,并不觉得那些诗句有多高妙,有什么了不得的夸张。因为他们从小就看着山城巷那些星星点点的“天灯”长大;而且他们都知道,山城巷曾经就叫作“天灯巷”。

(鲁克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