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洞里鸟瞰万千吊脚楼(1 / 1)

重庆城叫山城,不是把建筑修得高大如山,而是让吊脚楼这种古老的民居建筑自然生长在高崖土坡之上,那种自然生长之美和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层次感,成为重庆特有的景观。作家张恨水在《说重庆》一书中,将重庆的吊脚楼称为“世界上最奇怪的建筑”。有了这样的建筑形式,在两江夹峙里的渝中半岛和崖陡岩峭的江北南岸,不管你从哪个角度看,都美如山水画廊。

多年前,我就听一个老重庆讲,要看吊脚楼,就到洪崖洞上去。他说,悬崖壁上的洪崖洞其实不是洞,只是一个斜凹进大块岩石下的大岩窝子,有股清亮的水就从岩石顶上滴下来。岩窝四周绿树葱茏,野草茂盛,雨后的阳光晒在洞前融进水瀑里,常常出现美丽的彩虹。有人说那是神仙在洞子里修行,还说亲眼见仙鹤在那里飞进飞出。因为岩窝能遮风避雨,又在重庆九开八闭城门的闭门洪崖门之外,就成了一些难民、乞丐和流浪汉休养生息的好地方,之后简易的竹木捆扎的吊脚楼一片又一片建造起来,把好好的神仙洞子遮盖住了。

我在翻阅老巴县县志时,见清乾隆时巴县知县王尔鉴介绍过洪崖洞。他说:“洪崖洞在洪崖厢,悬城石壁千仞,洞可容百人,上刻‘洪崖洞’三大篆字,诗数章,漫灭不可读。城内诸水越堞抹额而下,夏秋如瀑布,冬春溜滴,汇入池入江。石苔叠翠,池水翻澜,夕阳返照,五色陆离,莫可名状。至若渔舟唱晚,响答岩音,又空色之别趣也。”这神秘的洞充满了仙气与诗趣,让好探险寻奇的我想去看个究竟,看看历代诗人骚客镌刻在石壁上的诗句,哪怕它们让岁月和风雨冲蚀得“漫灭不可读”。

那是30多年前了,我站在临江的那条公路上,抬头仰望高高的崖壁,一大片歪斜杂乱的吊脚木楼生长在崖壁上,稀疏的绿草与树木混杂其间,见一条长长的石梯蛇一样地在木楼丛里穿进穿出,然后消失在高高的岩石旁。公路旁有一群学画的小孩在写生。那个年代临江的这条路上常有画家和学画的孩子们来写生,那些破旧的悬在岩石上的吊脚楼群**了好些喜好画画的人。他们告诉我,这楼看着破烂不堪,可就适合这样的山地。那神态姿势就像有生命似的,根咬在山壁,魂附在山体。画下来,就鲜活了,不用着色就是幅好画。

我却想沿着石梯走进去,走进吊脚楼的丛林里去,走近那个滴水的崖洞前,掬一把崖上滴下的清冽泉水。

我跟着几个挑着重物的“棒棒”(即挑夫),朝山壁上走去。石梯窄小,可能很久没有修理了,好些地方石阶破碎,像缺了的牙齿。我没爬多久就气喘吁吁了,挑夫们却很轻松,尽管挑着重物,粗着脖子轻哼着什么为自己加油,一会儿就把我扔得好远。我曲里拐弯地穿行在吊脚楼丛里,抬头看不见路的尽头。木楼间烟火味浓重,那是烧煤球和炒菜煮饭的油烟混合味。天空悬着烈日,木楼烤得焦脆,似乎手一摩擦就会溅出片火星来。我也热得受不了,脱得只剩背心。

好不容易从木楼丛里穿了出来,我听见了滴水声,滴滴答答地敲击在石板上,响声清脆。我东找西寻,都寻不到水滴在何处。问旁边居住的人,说是在木楼背后,人进不去。那个洞子也在那里,里面是什么公司的仓库,堆放着乱七八糟的东西。热心的他带我去他家悬楼上,从窄小的窗户看出去,我见到了刻在石壁上让苔藓污染了的几个大字“洪崖滴翠”。

“洪崖滴翠”这4个字让人遐想,不知道是哪个朝代哪个诗人取的。据说这是旧时重庆12景之一,比洪崖门洪崖洞还有名气。那位带我寻到崖石刻字的热心人,就随口背出好一串古人的赋诗。他最赞赏的还是王尔鉴的那首赋诗:“洪崖肩许拍,古洞象难求。携得一樽酒,来看五色浮。珠飞高岸落,翠涌大江流。掩映斜阳里,波光点石头。”当然,那个时代高崖下还无人筑楼居住,空留一眼滴水石洞让过路文人墨客们观赏后写诗诵吟。后来,崖上居住的人多,形成了大街小巷,崖下靠着洞子和流水处也搭起了成片的吊脚楼子,“洪崖滴翠”这一景便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只留存在往日的记忆里了。

他指着眼前那片简易的,向一边歪斜的吊脚楼说,别瞧不起这些破破烂烂的房子,我家在这里住了3代人了,住惯了嗅着这里的烟火味都很舒服。他指着那些木楼说,别小瞧这些简单丑陋的吊脚木楼,其实历史久远着呢!明洪武四年(1371)重庆府指挥使戴鼎在宋代旧城基础上大规模修筑石城,形成九开八闭17个城门之规模,城墙围合面积约 2.35平方公里。明朝天顺年间,重庆人口数量为西南之最,城区也日渐扩大。尤其是沿江一带的商业性用房已是鳞次栉比,突破了城墙的限制,形成城内八坊、城外附廓两厢的城市规模,城内城外民居多为吊脚楼,“家家楼阁层层梯,冬雪下来不到地,春水生时与树齐。”这是明代诗人杨慎在《竹枝词》里描写吊脚楼的情景。从那时起,这里居住的就都是穷人,不是搬运工就是纤夫,还有不少洗衣人。俗话说富人的大街漂亮,穷人的窄巷热闹。明代以来,这里虽说在城门以外,居住的大多是穷苦之人,也热闹得很。酒店、茶馆、客栈一家接着一家,街巷里商人、船员、居民、力夫各色人等来往穿梭,进进出出。入夜后,酒店、茶馆内灯火通明,生意非常兴隆。

他让我仔细瞧,这些吊脚楼大多采用捆绑结构,工艺简单,所以适宜在重庆山地地形建造。重庆吊脚楼建筑材料的选择以竹、木等自重轻、受弯、抗剪性能良好的材料为主。外墙多由竹编夹泥墙或木板墙做成,屋顶多为小青瓦双坡悬山式,楼面采用简单木地板。在外地人看来,高高的木楼歪斜着悬在半空,半挑的窗户飘出缕缕炊烟,瞧着都为住在里面的人惊出一身的冷汗。其实多虑了,这是千百年来居住此地的人们同大自然和谐相处中创造出的民居样式,饱含山地民居建造的智慧。吊脚楼采用本土材料,装修简单,古朴自然。而重庆的山形地势,潮湿燠热,这样的建筑能透气纳凉又能防毒虫的伤害,轻轻松松地就把一户户人家的根扎在土坡山崖上了。像那些自然生长的草木,生了根就茂茂盛盛地葳蕤起来。

他说,那个时候,吊脚楼里住的都是下层市民,纤夫、船夫、力夫、贩夫,闯世界耍把戏的、开店铺做小本生意的,还有一些小职员、小店员和教书匠,都拥拥挤挤,热闹在这里。就因为捆绑式吊脚楼结构简单,租金也低廉。他们这一片吊脚楼子里的居民真的是“鸡犬之声相闻”,人与人之间也亲热得很。吃饭时,家门口的街边边,各家简单的菜食一摆,凑成一桌,不分你我,边吃边摆“龙门阵”。夜晚就在梯坎旁乘凉。自家的凉椅,凉板常谦让给邻居坐着躺着,摇着蒲扇,把“壳子”和“龙门阵”冲上了天,哈哈……

他笑了,说:你知不知道,吊脚楼在我们重庆还有个称呼,叫“望儿楼”,是从龙门浩那边传过来的。据说是大禹母亲站在长江南岸之滨的崖边楼房上,天天倚窗遥望远方,期盼治水的儿子早日归来而得名。“望儿楼”背山面水,与闹市、船码头近在咫尺,是母亲盼望远方讨生活的儿子归家的地方。重庆开埠后,工商贸易发展迅猛,外来移民也大量增加。于是他们在岩坎上悬空建起一间间下面用竹木支撑,崖壁上打孔,用木榫借力拉扯的吊脚楼。这些修建在崖壁上的吊脚楼,看上去好像悬挂在人头上的耳朵,于是又叫它“望耳楼”。站在楼顶的窗前,伸着耳朵顺风听听,能听见遥远老家的声音呢!

忽然他哀叹一声,眼内似乎有泪,咬紧牙齿说:我不谈重庆新中国成立前夕发生的那场让重庆吊脚楼毁掉一大半的“九二火灾”,只说1929年重庆建市,在第一任市长潘文华任内,千厮门外蔡家湾一带突发一场大火烧毁千家,从火里逃生的人遇上老城墙又高不可越,因此烧死的不少。洪崖洞亦遭灾,大火封洞,乞丐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死者甚众。张恨水的《说重庆》曾这样描写那个时期的重庆吊脚楼:“重庆的房子,尽管悬崖陡壁,搭屋四五层,却全是木板木架钉起来的,大风一刮,可以倒几十幢。大火一烧,可以烧千百间……”

这位给我带路的热心人感慨地说:日本飞机轰炸重庆时,洪崖洞洞口坍塌,人们以砖柱撑持。那个年代,重庆人顽强得很,个个都不怕死。小日本的炸弹扔到崖顶就像滚石一样朝崖下滚,带火的爆炸把一片又一片木楼掀倒了。可熏人的硝烟刚飘过,埋在泥土里的人又爬起来,挥着拳头对天空高声咒骂:任你龟儿子疯,任你龟儿子炸,格老子就是不怕……他们又把倒塌的木柱子立起,房架捆绑起来,高高低低歪歪斜斜的吊脚楼又生根在崖壁上了,温暖的炊烟味又从半开的窗口飘散出来……

唉唉,他望着屋外那片破朽不堪的吊脚木楼,脸红了,拍着胸脯说,岁月不居,古洞垂老矣。但也正是这种年迈,它才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历史。我相信它不会永远这样破烂下去的,会有新生的一天。它的将来肯定是美好的。他笑了,问我信不信?

我当然相信,因为我看见老朽的树根正有几枝青嫩的苗芽顽强地生长着。30年后,由重庆著名女企业家、被誉为“火锅皇后”的何永智率领团队打造的洪崖洞楼群,正是在这样的建筑文化传统里寻找到灵感,复活了吊脚楼这种古老的山地民居。新建的“洪崖洞”在山崖叠翠里,把吊脚楼的乡情与现代时尚融为一体,建成一片崭新的山地建筑群,成为重庆的一个新地标。

1993年修建嘉滨路时,洪崖洞居民整体搬迁。2002年洪崖洞片区开工建设,2006年洪崖洞民俗风貌区落成开业,它“一不小心”成了重庆的网红名片。洪崖洞民俗风貌区,现在已是重庆最知名的景区之一。万千游客来到重庆,人人都想一睹它的真容。这组有吊脚楼风格的建筑群依着山势朝上生长,古老与现代的混搭使它更加时尚,在薄雾里像古画里的山水楼阁一般的神奇俊秀。建筑楼群吸取了传统吊脚楼的精华,以前是用捆绑的杉杆支撑着一间间四四方方的木楼,现在木头变成了条石,竹墙变成了砖壁。不变的是那依山就势、层层耸叠、错落有致的风貌。乘坐两江游船或站在雄鹿似飞跃大江两岸的千厮门大桥上的人们,都会为它的神韵所迷醉。特别是夜幕降临,五颜六色的霓虹灯一起绽放,洪崖洞建筑群便展示了另一道风情:每一幢仿古建筑都似宝石打造,晶莹剔透,璀璨夺目,真是美轮美奂的人间仙境……

我跟随天南海北来打卡观赏的游客,走进这组建筑群,踏上充满怀旧气息的青石板街道,脚步会不由自主地慢下来。这不是在建一座只适于居住或单纯的商业用途的房子,而是在筑一座城,有街道有商店有展馆有戏院有逛街人群的浓缩了巴渝城市古韵的小城:青砖石瓦、飞檐斗壁、镂花窗格……像一张张光影迷魅的黑白老照片,勾起人们心底那些模糊而久远的记忆。设计者采用传统的框架,把一幢幢松散的街道民居构连在了一起。走在街上,恍入古代,又似在未来,建筑的功能在这里获得了极限扩张,又有让人品味不尽的民俗之美。

璀璨壮观的洪崖洞 (文国斌 摄)

不知道那位曾经为我介绍吊脚楼的热心人,今天迁居去了何处?如是他今天也站在这里,是否也会伸出拇指赞叹一番这换了新貌的人间呢?

“山是一座城,城是一座山”,这就是重庆,中国独一无二的山城重庆。

今天,重庆人都能讲洪崖洞的老故事。而在来重庆的旅游者眼里,洪崖洞是一处此生必去打卡地,是从童话世界里走来的建筑群。不管白天还是夜里,不管在崖下还是崖顶,你遇上了她,都会禁不住赞叹:这是自然生长在山崖上的最奇特最现代最漂亮的吊脚楼群。

(嘎子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