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天下(二)(1 / 1)

虽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的时候就法定采用公元纪年,但是中国老百姓还是把春节当年来过。就说自改革开放以后相继成立的大大小小的民营企业吧,也是按照祖宗传下来的规矩行事,春节前夕给员工发红包,放年假。至于那些成了规模的民营公司,绝大多数也在春节前后召开会议,先作上一年的工作总结,再作下一年的工作部署。

黄如论先生也不例外,在春节前夕,召开了“世纪金源集团”辞“狗”(年)迎“猪”(年)的大会。司仪宣布开会之后,全场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黄如论先生满面春风地站起,挥动双手向员工们致意;待到会场安静之后,他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先是非常自豪地讲了“狗”年取得的骄人战绩,接着,又**澎湃地向属下描绘了集团在“猪”年奋战的蓝图。

我用心地拜读了黄如论先生的春节祝辞和这次讲话,也査看了“世纪金源集团”内部有关的宣传材料,他们对集团在“狗”年取得的骄人战绩,以及对在“猪”年描绘出的蓝图——即新的奋斗方向有着各式各样的评说。但是,在我看来,黄如论先生在“狗”年取得的骄人战绩,主要是两份喜悦和三项荣誉。所谓两份喜悦,一是锻造了一支队伍,他们称之为“可爱金源人”;二是第三轮投资全线告捷;所谓三份荣誉,一是人围“2006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名列第187名;二是连续三年名列“中国行业纳税百强”前三甲;三是连续三年获得中国大陆慈善排行榜第一名。说到黄如论先生在“猪”年向“世纪金源集团”绘制的所谓蓝图——那就是完成了第四轮投资的整体构想和布局。对此,《世纪金源的答卷》一书是这样写的:

金源人认真分析国内经济形势,结合实际,有的放矢地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综合调查、研究、探索,确定了以湖南长沙、责州贵阳为主要投资方向的第四轮投资的工作思路和总体布局。在湖南长沙,集团分别签下了共计一千三百多亩的土地协议,成立了世纪金源(湖南)集团,预计开发面积为430万平方米的“长沙世纪城”;在贵州贵阳,2006年5月,集团与贵阳市人民政府签订了5000亩土地的框架协议,首次顺利完成土地摘牌2038亩,成立了世纪金源(贵州)集团,预计开发面积为五百多万平方米的“贵阳世纪城”。同时,又在云南昆明(实际上是腾冲)征得一万多亩土地并签署协议,准备建造54洞的高尔夫球场和将近3000套的别墅对于“世纪金源集团”的第四轮投资,黄如论先生认为“是在60年一遇的‘金猪年’中拉开序幕。应该说,无论是从唯物论立场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还是从唯心论探讨金猪年的运气,都是吉气盈门之象,特别是两者碰撞在一起,更是一个大好的机遇和兆头”。

在我与黄如论先生的交往中,我一直认为他在做具体事情——尤其是在早期作出关键决策的时候,那是绝对依靠毛泽东军事思想行事的。换句话说,他是一个真正的唯物主义者;他谈起为人处世和设计理念来,又经常地把儒、道、佛、易经、玄学等杂糅在一起,且能说得头头是道。自然,这属于彻头彻尾的唯心主义范畴。对此,我采取“大辩非辩也”的教导行事,只听不语,绝不从学问的角度争个孰是孰非。然而,在我们之间长达数年的交往中,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他把唯物论和唯心论放在一起来谈,还公然声称“都是吉气盈门之象”;使我难以理解的是,他还认为“两者碰撞在一起,更是一个大好的机遇和兆头”。我曾带着这份疑惑请教过一位朋友:

“老兄,您是理论家,黄如论先生为什么会有这种知行分离的现象呢?是实用主义使然,还是有意而为之呢?”

我的这位朋友自然明白我问话的目的,但他却没有直接回答,只是笑着说:

“你比我更有发言权。我能说的是,纵观古今中外历史,什么主义都可以造就大的事业。”

另外,我知道黄如论先生是很看重属相的,甚至与人相处他也要看看对方是属什么的。举例说,他曾经有一个能干的保镖兼秘书,是他的小同乡,和我也比较熟,没有干多少日子就离开了。我问其原因,他说他们二人的属相不和,不宜留在自己的身边工作。再者,我也亲眼见过他这个大老板为部下找对象,关心他们结婚,甚至生男育女,他不仅认真地问询双方的属相,而且还十分肯定地说,你们二人的属相互补,在某月结婚保你们喜得贵子。据我所知,那些被他算过属相的年轻员工对他崇拜之极,一定会应命而行,按照他说的日子举办婚礼。

对此,我有着自己的看法。有意思的是,我还为其中一对年轻人当过主婚人。

话又说回来,我绝对不相信黄如论先生的第四轮投资方案,就是因为2007年是“金猪年”。

或许是因为“金猪年”时逢2007年,使我又想起在上个世纪和一位所谓“高人”的谈话。大意谓:20世纪有一特点,逢“6”必转,逢“9”必变。意思是说,在20世纪每一个10年之中,见了“6”字,政局必然转向;见了“9”字,政局必然生变。他还举例说,1卯6年过后,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相继去世;1909年过后,各地揭竿而起,孕育了辛亥革命;1916年后张勋复辟和南北议合;1919年五四运动不久,中国共产党诞生;1926年北伐过后,弓丨来了“4*12”大屠杀?,1929年过后开始中原大战;1936年第二次国共合作,接着转为“七七”卢沟桥事变;1939年过后发生山西十二月事变(即国民党第一次反共**),1946年爆发解放战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过后是反右*派斗争;1959年是庐山会议;1966年爆发了“**”?’1969年林彪当选接班人;1976年毛泽东等三位伟人相继谢世、粉碎“四人帮”;1979年开始执行三中全会制定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了准确地把握黄如论先生的心路历程,我有意向他讲了这位所谓“高人”的见地,并听取了他的意见。接着,我又有意地问道:

“黄先生!您是否认为2006是‘狗年’旺旺,且又相信逢六必转,所以您才决定在2007‘金猪年”开始第四轮投资的啊?”

黄如论先生听后禁不住地笑了,遂又说道:

“对此,我曾回答过一位记者的提问,等文章出来,你看后就明白了。”

不久,我读到了一篇《对话黄如论》的文章,看后愕然一惊,与前边那段有关唯物论、唯心论的讲话相对照,没有一点是共同的。现摘抄有关段落如下:

从国际形势分析,第一,应该说今年是和平过渡年,大部分的国家都不喜欢战争,希望和平,追求经济的发展,努力把自己的国家做强。随着社会的发展,连其他好战的国家都认识到战争是一场灾难,包括朝鲜、越南等国也都在着手搞经济,形成了一种要求和平的国际大环境。第二,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虽然屡起事端,但是国民怨声载道,反对党也开始起哄,总统布什名声大跌,受到了国际和国内的谴责,其锐气也有所收敛。

从国内形势看,其一,我们今年即将迎来中共十七大的召开。纵观我国发展,今年是持续稳定发展的一年,特别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经济会议上对房地产的评价讲话中,指出房地产还是占市场的主导方向。根据这一方针的推测,虽然国家着手进行土地控制和房地产调控,但目的都是把土地使用和房地产开发进一步纳入有规划、有规范的管理体系中,让有实力的、有信誉的房地产商脱颖而出,以更好地规范行业环境,造福人民。其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要求房地产开发打造有档次、有水准的商品房,这种需求,正日趋成为房产消费的市结论:这才是黄如论先生决定第四轮投资的客观原因。

对此,黄如论先生也坦言:“可以说,我们选择了2007年进行第四轮的投资,是利大于弊,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机缘巧合,也是我们集团顺天应人的决定,更是乘胜追击的好兆头。”

由此,我对黄如论先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同时,我也相信聪明的读者也会从中悟出属于自己的结论来。

春节到了,按照“世纪金源集团”的传统,举行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首先,由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如论先生发表**洋溢的春节致词,赢得了一阵又一阵掌声。令我感到惊奇的是,他在历数了“世纪金源集团”在2006年取得的战绩,以及2007年的战斗任务之后,又真诚地讲了如下这段话:

“金源人唯有更加埋头苦干,努力为社会提供优质创新的产品,乐于承担社会责任,持续发展我们的事业,与时代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才能打造成我们的百年基业,才能为共创和谐社会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展望新的一年,我们豪情满怀。2007年,世纪金源的传奇故事将演绎出更加灿烂的篇章!”

事后,我用心地分析了上面这段讲话,我认为这不仅是黄如论先生的内心独白,而且也是向全体金源人发出的新的战斗号令。

接下来,新年文艺汇演开始。黄如论先生依然像过去那样坐在评委的正中间,给那些歌颂金源集团业绩、倡行要做“金源人”的节目评分、颁奖。

黄如论先生为什么如此重视这样的文艺汇演呢?他很早就认为:

“世纪金源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企业经营管理发展史,也是一部企业文化发展史。”在他看来,“世纪金源企业文化的独特性,体现在与儒家、易学思想的一脉相承,体现在朱嘉理学的当代诠释,同时也体现在浸润着慈善为怀的佛家胸襟上。这些倾注心血提炼出的既富有传统文化精华又能体现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企业理念,有机融合了员工个人愿景、企业发展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了全体世纪金源人的行动指南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人了用之不竭的原动力。”同时,他还坚定地认为:“一个民族因为有其人文特质才成为民族,一个企业拥有自己的理念,才能成为有灵性的企业,才能具备高尚的精神境界。”为此,他组织有关人士编写并由他审定《金源集团企业理念和管理规范》、编印《发展中的金源》《中国金源集团发展史》《合格金源人必读》以及黄如论先生的文选《为人处世与企业管理》等,并要求组织集团的全体员工进行学习和讨论。与此同时,他还亲自审定《金源之歌》的歌词,并请作曲家谱曲,要求所有“金源人”都要会唱。每当集团有重要聚会一尤其是汇报演出晚会的压轴节目,那就是黄如论先生亲自指挥大家唱这首《金源之歌》:

我们从闽水三山崛起,

为国泰民安插上奋飞的翅膀,

我们手挽手,务实又高效,

我们心连心,开拓又进取,

灵性赋予勤劳智慧的金源人,

开创出光辉灿烂的新业绩。

我们乘着时代的风云,

朝着那崇高的目标形成合力,

我们手挽手,务实又i?j效,

我们心连心,把情洒大地,

宏伟的事业召唤着金源人,

重塑着发奋图强的骄傲。啊!金源集团,

带着金源人的希望,

带着金源人的追求,

走出八闽,走向世界,走向辉煌!

对于这首《金源之歌》的歌词,无需我去评头论足,读者一定会有自己的定见。但是,我作为曾经的职业作曲家,似应该对这首《金源之歌》的旋律、气质发表意见。在我看来,这首《金源之歌》的旋律,带有很强的上个世纪60年代的气质。当我默默地哼唱一遍之后,使我想起了当年我爱唱的“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虽然我从未和黄如论先生谈起过这首《金源之歌》,但是我依然会感到他是喜欢这首歌曲的。

另外,公平地说,授予这首《金源之歌》为行业歌曲特别金奖也并不为过。

就在这次晚会上,有一位保安人员的妻子正在医院中等待分娩,他因爱岗敬业没有去医院守护妻子,相反为了让外地的同事参加晚会而留下值班。黄如论先生知道以后深受感动。事有凑巧,当他指挥大家唱完《金源之歌》以后,这位保安人员接到家人的电话,告诉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儿子。黄如论先生当即拿出一沓人民币,激动地说道:

“我祝贺你喜添贵子,这是你的儿子,也是我们金源人的孩子,请收下我送给孩子的红包,愿他和我们金源人一起成长!”

另外,据我所知,为了培养员工做“可爱金源人”,集团属下的各个单位经常组织郊游,为了凝聚“金源人”的战斗力,集团还定期组织各类球赛。T句话,黄如论先生的企业文化,是为了“世纪金源集团”的发展服务的!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人怕出名猪怕壮”。意思是说,人一旦出了名,算计你的人就会多起来;猪一旦壮了,也就到了被宰杀的时候了。但是,纵观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根本上讲还是鼓励出名的。我们权且不论中华民族有着对英雄崇拜的情结,就说在我很小的时候吧,就知道老祖宗留下的一句名言,“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后来,我这个农民的儿子不仅身体力行,而且还为了出名不惜血汗,奋斗不止,且又历尽各种坎坷和艰难。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渐地看清了名和利的关系,这时——也只有这时,才恍然醒悟陶令吟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真谛。再后来,经历的事情多了起来,也自认为看清了所谓英雄们出名后的下场,这时——也只有这时,似乎才觉得懂了“人怕出名猪怕壮”这句话的本意。推而广之,我想那些明明知道“人为名死,鸟为食亡”的为官者、为商者、为科学艺术献身者,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属于“人精”一族,可他们为什么会采取低调回应社会的颂扬呢?仔细想来,恐怕也是一种比较好的自保策略吧!

可是,中国还有一句老话,叫“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意思是说,老百姓的那张嘴啊,比洪水决堤还要厉害。他们吃饱了,喝足了,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听或谈马路新闻,其中特别关注所谓名人——尤其是演艺圈中的桃色新闻。现在,老百姓也会上网了,传播这类新闻的速度往往比中央电视台还要快得多。至于准确性有多少,是没有人去管的。为此,我遵照“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古训,做一个闭门谢客、只知写书的书呆子。我内心的潜台词是“老了,图个清静”。出我所料的是,一位分别多年的老友来看我,有些愕然地问道:

“柱子老兄,我可听说你住着黄老板不收钱的五星级酒店,过得够安逸的了!”

我听后一怔,从老友的话中听出了弦外之音:“一向以清高自许的柱子,也向有钱人看齐了!”对此,我说道:

“第一,我住在黄老板的五星级饭店是真;第二,这些年来,我从未白用过黄老板一分钱也是真。”

“那谁给你付房费和饭费呢?”

“共产党!具体地说,是请我写剧本的中央电视台和各省市宣传部。”

我不是有钱人,也算不上什么名人,竟然还有人传播我的新闻。更为有意思的是,连我多年的老友听了以后都信。这使我又想起了“三人成虎”的故事。

由此推绎,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出来,像黄如论先生这样的亿万富翁会有多少“新闻”在社会上流传。同时,他也必然会成为各种媒体聚焦的焦点。

熟悉黄如论先生的人都知道,由于他深谙“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的真谛,所以这些年来很少出头露面,也不愿接受记者的采访。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做人是很低调的。或许是黄如论先生的事业做得实在是太大了,也或许是各种媒体——尤其网络上的八卦新闻也实在是太多了,他为了以正视听,终于接受了媒体的采访。我看了一些公开发表的文稿,内容大致有这样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金融资本运营。

诚如前文所述,“世纪金源集团”有四大支柱产业,其中之一就有金融资本运营。时下的各种媒体,为什么特别关心金融资本运营这一块呢?按照常人的理解,一个企业想赚钱嘛,本钱是从哪里来的?赚的钱又到什么地方去了?有经验的记者都知道,这是最大的商业机密,企业家们根本不会把这张底牌拿出来示众。因此,我从来不和黄如论先生谈论金融资本运营这方面的内容。聪明的读者也会发现,我在书中数度讲到“世纪金源集团”有四大支柱产业,可我从未涉及有关金融资本运营的情况。在我看来,一些根据采访黄如论先生写成的文章,并无多少实质性的内容,只是围绕着“世纪金源集团”为何人股“北京市商业银行”作了一些提问,他也只是作了一般的解答。

据我所知,“北京市商业银行”的前身是城市银行,在银行改制的过程中,他们希望寻找有实力的大型企业人股,遂通过关系找到了“世纪金源集团”的一位负责人洽谈。后来,在黄如论先生亲自主导下,经过反复论证和磋商,双方在2001年底达成协议,“世纪金源集团”决定入股“北京市商业银行”。新年过后,“世纪金源集团”注资2。1亿元人民币,宣布成立“北京世纪隆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介人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并酝酿对上市公司进行收购和兼并等项目。同时,等待最佳时机,实现集团控股的几家公司上市的战略目标,达到资源最优配置和提升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接着,投资人民币1。7亿元,成功入股“北京市商业银行”,成为“北京市商业银行”的第四大股东,促成了集团公司的金融背景,提升了世纪金源的品牌,强化了“世纪金源集团”的社会信用度。

2003年,黄如论先生又成立了“香港金源恒业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介人国际性资本运作,极大地加快了集团的国际化步伐。

股民们都知道,“北京市商业银行”上市之后,一块钱原始股暴涨了近20倍,小学生都算得出来,黄如论先生入股的1。7亿元就变成了30多个亿。

我于金融业不仅一窍不通,而且也从不玩股票。当我获悉这一消息之后,遂又得出如此外行的结论:“这就是经济泡沬化的真正原因!”

对此,黄如论先生讲过这样一段话:“在投资北京银行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后,还成功入股云南富滇银行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今后将进一步有计划、有步骤地投资四大国有银行。随着集团金融产业规模的壮大,我们对合作对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只有能让我们持有1亿股以上的银行,我们才会考虑将其列为投资对象。”

由此可知,黄如论先生搞金融资本运营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世纪金源集团”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是关于黄如论先生的“靠山”问题。

说到“靠山”问题,这是时下既时髦又敏感的话题。就说我这个写书人吧,也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我们不能和王朝柱比,人家有背景,有靠山,能够看我们看不到的档案材料!”由此可知,说黄如论先生“有背景,有靠山”的人一定少不了!

我作为一位史学界中的绿林好汉,十分清楚企业与政治的关系。诚如我在前文说的那样,古今中外的企业家是离不开政治的,就说那些多如牛毛的民营企业家吧,他们也和当地的官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的忠告仅仅是不要削尖脑袋往政治圈里钻,不要参与政治,更不要玩政治。基于此,我从未和黄如论先生谈过他的“靠山”问题。出我所料的是,黄如论先生竟然亲自出面对“靠山”问题作了解答。现摘录有关的段落如下:

《英才》:一个福建人在短时间内可以在北京做到今天这个样子不容易。很多人好奇你是如何做到的?

黄如论:我是农民的儿子,没有别的依靠。只能用勤劳来换取收获。我家祖上世代都务农,只有我一个人出来了。他们教育我,做农民也好,出人头地也好,一定要守住一个“诚”字我做人很低调,不需要太多的宣传。再者,做事先想到对方,不要总是想自己,越想自己越觉得不划算有人说我有“天线”。其实我所谓的“天线”是大众。你的产品有人认可,比任何“天线”都有意义。“天线”能把你所有的房子都买下来吗?在北京这样的地方,有哪个“天线”对你讲,土地出让金可以缓半年交?如果他们这么做,被人告发势必自身难保。一切还要靠自己。

《英才》:有人说你走的是“上层路线”。

黄如论:其实很多官员和官员的秘书找过我,我都会避开。和这些人很熟,但是我不去求他们。

《英才》:怎么个熟法?

黄如论:比如在北京,当然会有很多熟人朋友,但是我会和他们保持一定距离。中国有她的具体情况,平常送些烟酒,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其他的事情我就没有做。这块土地应该是50万,你45万给我,我后面给你2万,这样的事情我不做。并且我告诫我儿子千万不能做,那会得不偿失。不要为一时的风光冒成为阶下囚的风险。我的祖父告诉我:一个人不要做后悔的事情,也不要让别人怨恨。做后悔的事是不成功的,让别人怨恨就没有市场。

《英才》:这个距离如何拿捏?

黄如论:我不怕房子卖不出去,只怕我的手段不够好。做买卖还是要靠民众,靠官员,不是长久之计。我要巴结的官是民众。

以前,一个菲律宾的朋友和当时的菲律宾的领导人关系很好,生意做得很大。那个领导人倒台后,他的生意急转直下,很快就完蛋了。搞政治就搞政治,搞经济就搞经济,权钱交易,我不喜欢。

也就是在这年的春天,我答应为黄如论先生写一本书。为此,我陪着黄如论先生南巡他的企业,看了他在重庆、昆明、贵州、长沙等地的产业。自然,沿途我不仅向他做了数次采访,而且还谈了与“天线”、“靠山”有关的其他问题。

初夏的北京是百花盛开的季节,也是北京人喜爱外出游玩的时候。那时,我创作的电视剧本《周恩来在重庆》已经审査通过,重庆市委宣传部等单位正在紧傻密鼓地筹备拍摄。我作为编剧如释重负——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可以播出了!

接着,我又随黄如论先生南巡他的企业,心情自然是很爽的了!

行前,我又认真地拜读了有关评述黄如论先生的文章,从字里行间依稀看出,对黄如论先生在识才、用才等方面是有微词的。大意谓,黄如论先生是个小学毕业生,在他的企业中并不重视高学历的人才。

对此,我也有自己的看法。首先,学历不等于人才,学识也不是人才的全部;其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换句话说,有学历和有学识的人才,也并不等于你就是通才,再其次,实践出真知,反对本本主义。我们老祖宗说得好,“先生领进门,修身在个人”。意思是说,学历只是打开人才大门的钥匙,有没有作为,还得看在实践中的结果。否则,你就不能解释,井冈山培养出来的军人,为什么能够打败黄埔军官学校的毕业生。再极而言之,毛泽东从未进过军校大门,他却能指挥雄师百万,把既是军校毕业生,又是国民党三军统帅的蒋介石赶到台湾去。另外,就人才而言,至少应分两大类,一是专门家,再是行政领导,或曰操作型的人才。举例说,发明电器的是专门家,国美电器的老板就是操作型的人才。你不可以要求发明电器的专家会卖电器,自然也不能要求国美电器的老板上过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同时还会发明、制造各种电器。

我称之为专门家和操作型的干部,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人才。对此,我有一点发言权。在影视圈内,编剧、导演、明星是属于专门家,负责拍影视剧的制片人是操作型的人才。十多年以来,我在影视艺术创作的实践中既是编剧,又是负责拍电视剧的制片人。我的体会是,编剧这个行当,只是和自己脑子中所写的人物打交道,让这些虚拟的艺术人物典型化,并化作戏剧结构的框架和剧本所要体现的灵魂;制片人是全剧组的中心,既要指挥全体拍摄人员工作,还要把剧本的内容变成可供播出的电视剧。在这期间,他既要管人,又要管钱,还要负责联系播出。我没有学过编剧,等于连编剧幼儿园都没进过,可我也写了电影、歌剧、话剧和15部电视连续剧;我没有学过制片专业,又等于是制片盲,竟然也当了十多部大型连续剧的制片人。但是,我清醒地知道,编剧的技巧,制片人的经验,都是在艺术实践中偷着向同行们学得的。其间,真是苦不堪言,难为外人所知啊!因此,我不仅赞赏“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这句古语,而且还要终生笃行不止。

就这个意义上讲,黄如论先生没有上过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建筑系,也并不影响他通过自学和拜师学艺当建筑设计家;同样,他虽然是农民的儿子,也并不影响他成为身价百亿、且能指挥上万人的“世纪金源集团”的企业家。

结论:我是敬重有高学历的人才,但也坚决反对唯高学历论。某些管理人才的部门,把学历看成是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是错误的;一些干部跟风上大学,通过不正当的手段骗文凭是可笑的,一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狂妄地认为老子天下第一是无知的。

或许是我上述的人才观点,和黄如论先生有着某些相通之处,当我们在沿途谈起对大学生的看法,他毫不客气地讲了如下这段话:

“他们以为自己有知识就很了不起,自命不凡,自命清高,我很看不起这样的人,这些人是要栽跟头的。”

“您是如何看待学历的?”我问道。

“我明确地告诉在我企业工作的大学生,不要把学历看得太重,学历并不是绝对的因素,学历再高,如果没有正确的做人做事的思想,不能理论联系实际,是没有用途的。另外,我从来不认为学历高的人就能做领导,我自己是小学毕业,一样领导如此庞大的金源集团。”

“那您的理论根据呢?”

“很简单!我不管你们什么学历,你们的知识没有通过实践的检验,也没有通过历史的见证,就不算是一个合格的人才。我相信,无论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外国企业,担负重任的都是那些脚踏实地、有真才实学的人。”

“在您麾下的干部中有大学生吗?”

“当然有了!我们集团人事管理中心主任翟兵权就是大学生。”

“您对他是如何培养的呢?”

“一,教他为人处世的道理,养成好的工作习惯;二,在工作中锻炼他,考査他。举例说,他到集团之后,我委以重任,让他学习酒店管理。经过实践,感觉他更适合从事人力资源管理,遂又调任集团人事管理中心工作,我教他学,进步很快,六年之后,一步一步地升任集团管理中心主任。这也说明一个道理,玉不琢,不成器。”

“那您最赏识什么样的人才呢?”

“在我看来,人才本身就是一种相对模糊的概念,并没有一种明确的衡量标准。对企业而言,只有认同我们企业的核心理念,只有服从我们意旨的人,才是我们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尽职便是称职,管用便是有用!反之,你的文凭再高,理论再好,不能为我所用,不能派上用场,相对而言,就是没用。”

通过上述对话,我们不难看出黄如论先生的人才观,是带有一定的实用主义色彩的。但是,这又是他在指挥“世纪金源集团”发展、壮大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他行之有效的实用人才的经验。据我所知,在中国当今的民营企业之中,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家是赞同——并践行黄如论先生的人才观的。对此,我只能说这样一句话,在人才储备供远远大于求的今天,具有高学历的知识分子一定要懂得这句古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我自身是一位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几乎又是天天和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们打交道,应该说对其优点和缺点是比较了解的。但是,在这次随黄如论先生南巡他的企业中,没有想到知识分子那固有的缺点——尤其是理论脱离实际等毛病是如此难改。请看如下我亲眼见到的几个活生生的实例吧!

我与黄如论先生先飞湖南长沙的目的,是检査“长沙世纪城”打地基的情况。一出飞机场,就被一辆“路虎牌”吉普车接到湘江岸边的工地上。这时,只见一位负责具体设计的工程人员赶到近前,取出一沓图纸,双手奉上,有点傲气地说道:

“黄老板,这是根据您提出的意见修改好的图纸,请您审阅。”

我寻声看了一眼,这位工程设计人员也就是刚过而立之年,一付卓尔不群且又胸有成竹的样子。至于我的存在与否,他全然不放在心上。

黄如论先生双手接过图纸,先是十分客气地向这位工程设计人员介绍了我的身份,接着,他又麻利地蹲下身来,把这一沓图纸平铺在坑洼不平的工地上。为了防止江风把图纸吹乱,他又随手拿起几块石头,小心地压住图纸的四个角。再接下来,他就像是练功的和尚先要入定的样子一言不发,目不转睛地审看着这一张又一张图纸。

我于建筑学是真正的门外汉。在我看来,这图纸上那密密麻麻的各种建筑符号,就像是难以破解的天书中的文字,我一个也不认得。但是,为了能够了解黄如论先生在工作中的真实情况,我也只好硬着头皮站在一边,一声不响地随着黄如论先生瞎看这些天书。

或许是作家职业的需要,我偶尔侧目看看这位刚过而立之年的工程设计人员,从他的表情可以猜出,是一位十分自信的青年知识分子。他可能是知道了我的身份,遂又主动地走到我的身旁,侃侃而谈他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看法,以及对电视剧的评价。

如果在平常的日子里,哪怕是邂遁相遇,大家一起谈谈历史和戏剧也是可以的。但是,现在是黄如论先生在严肃地审看你改定的图纸,如此而为就跑题了。如果我再接着他的话题谈下去,不仅对黄如论先生太不尊重,而且我也太失身份了!为此,我有意用嘴呶了呶黄如论先生,示意这才是今天活动的中心。

事有凑巧,黄如论先生抬起头来,他指着地上的图纸十分生气地说道:

“你怎么搞的?我让你在这段湘江大堤上画上一溜粧位,你怎么没有画啊?”

这位年轻的工程设计人员听后大不以为然,傲岸不逊地答说:“黄老板!我也再声明一次,这一段湘江大堤的宽度不够,是不能打粧的。”

“胡址!”黄如论先生腾地一下站起身来,习惯地用福建官话骂了几句,然后又问道,“你从哪里得出来的这段江堤不能打粧的结论?”

“从长沙多年防汛的资料上。”

“书呆子!我已经下令在那段堤坝上打好了桩。”

“不可能!”

“上车!”

黄如论先生说罢将我扶上吉普车,然后坐到驾驶员的座位上,亲自驾车沿着工地向前进发。有顷,他把车停在一边,纵身跳下,又把我扶下车来,指着湘江大堤上那一溜早已打好的粧子,生气地说:

“我看这个书呆子还能说些什么?”

不久,这位傲气十足的工程设计人员驱车赶到了,他一看这早已打好的桩子,就像是遭霜打了的花草一样,渐渐地把头低了下来。

这时,黄如论先生依然是余怒未消,大声地骂了几句以后,又生气地说道:

“你应该明白,我为什么要在湘江大堤上打桩呢?这是为将来买我们房子的百姓着想的。因为只有地基牢,楼房才能坚固嘛;我为什么打了桩以后还要你画在图纸上呢?这也是替我们未来的业主着想的。万一多年之后房子发生点问题,他们还可査看图纸嘛!”

我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真是无地自容!

当天晚上,我随黄如论先生出席一个宴会,东家是某设计院的领导和工程师。我一看他们送给我的名片,堪称是当地一流的大知识分子。

自然坐在主宾位置上的那位大知识分子还有官衔。当时,我就暗自思忖:“世道真的变了,是大知识分子请企业家吃饭。”公平地说,宴会的气氛是蛮好的,彼此之间都说着对方爱听的话。宴会就要结束了,黄如论先生终于点破了主题:

“请问,你们何时把全部图纸交给我啊?另外,政府部门的批件搞下来了吗?”

请客的这些大知识分子被问得有些愕然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他们的视点全都集中到主宾位置的那位大知识分子领导,似乎是在说:“该你出马了!”

有顷,那位带着十足知识分子气质的领导站起身来,很是不好意思地说道:

“全都搞定了,现在交给您黄老板也行,只是”

“怕我黄如论不付给你们预先讲定的钱!对吧?”

“这、这” ’

我看着这位大知识分子领导那种欲言又止的样子,真是好难过,为什么就不能说个“对”字呢?这时,黄如论先生又很不客气地说道:

“你们也太小看我黄如论了,我是这么大的一个老板,能不给你们钱吗?”

“对!对只是”

“不要再说了!明天,你们把全部图纸和有关的批件送到我的住处,我立即就给你们开一张支票。”

“好!好”

“但有一条,我们都要替老百姓想一想,如果发现设计不合理,你们必须改!”

“是!是”

这天夜里我久久未能人睡,一直在想一天里发生的这两件事情。起初,邓小平同志说过的一句话“财大才能气粗”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接着,不知为何又想起了毛泽东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有关评价。最后,我也终于想明白了,遂又暗自说道:

“看来,黄如论先生对知识分子会有上述那些说法,是有他自身的道理的。”

在这次陪同黄如论先生南巡他的企业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他经常走在工地上,和一些年纪稍长的建筑工人们打招呼,偶尔还要停下脚步来和他们聊天,问寒问暖,甚至还要问到这些年纪稍长的建筑工人们的家里情况。给我的印象是,黄如论先生没有架子,和建筑工人们打成一片。待到我们由长沙转到贵阳之后,我才知道这些年纪稍长的建筑工人们,都是他从家乡带出来的子弟兵。为此,我曾和他半开玩笑地说:

“当年,毛泽东无论是在得意还是在失意的时候,他都要到从井冈山下来的部队看看。就是到了晚年,他见到陈士榘这些老将军还说,我们是井冈山头的。如今,您是不是也想学毛泽东啊?”

黄如论先生有点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声调有些低沉地说道:

“说老实话,是想学啊,可是我学不了。”

“为什么呢?”

“毛泽东取得政权以后,他可以给那些跟着他打天下的穷弟兄们封官,给少数留在老家的穷弟兄们某种待遇。我黄如论也想学啊,可我学得了吗?”

我从黄如论先生的语气中完全地感到了,在对待“子弟兵”的问题上是有所愧疚的。为了进一步了解黄如论先生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真实想法,我又问道:

“说说看,您打算如何解决这些‘子弟兵们’的后顾之优呢?”

“一,有工作能力的,提升他们的职务,然后再从工地调到城里;二’能力差一些,但有培养前途的,让他脱产学习;三,只会盖房,年纪又大了,就由公司帮着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比方说,您认为有工作能力的,经过培养、锻炼,然后提升他们的职务,有这样的典型人物吗?”

“有!当年我的保卫干事陈宗强有潜力,经过15年的培养,现在升任云南集团的副总裁;我早年的保卫秘书杨茂平,小伙子很精明,也能吃苦,我就有意在工作中磨炼他,给他各种工作做,经过十多年的学习,现在已经升任世纪金源集团矿业领导小组的组长,享受见习副总裁的待遇;再如当年在我身边当警卫的卢忠林,是个侦察兵出身的小伙子,很机灵,也能吃苦,就是喜欢听表扬的话。有一次,他工作上出现了疏漏,我就严肃地批评了他!”

“他能接受吗?”

“开始不仅不接受,而且还准备离开。”

“那您如何让他来个浪子回头金不换呢?”

“等他认识到错误之后,我就十分动感情地对他讲了这样一段话:你如果在这里做不好,你到哪里都做不好。你想到哪里去?像你这样到外面只能去流浪。一个年轻人如果受不了气,就成不了器,这么一点小挫折都承受不住,以后怎么做大事?男子汉大丈夫要能屈能伸,上级对你严厉批评是为你好,严厉的批评会让你记住犯错误的代价,修正你的言行,改变你做事的习惯,好习惯的形成就会改变你一辈子的命运。从此之后,他就像换了个人似的,老实做人,踏实做事,现在已经升任见习总经理了。”

上述三个例子,又进一步说明了黄如论先生培养干部的理念和方法。

但是,作为一个有上万人的集团,单靠言传身教是不够的,因此我真诚地问道:

“公司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了吗?”

“建立了!”黄如论先生沉吟片时,又说道,“公司除了给他们买各种保险之外,我们还建立了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的制度。”

“可以讲得更具体些吗?”

“当然可以!”接着,黄如论先生讲了如下两段话:

成立“世纪金源企业年金”。所谓企业年金,就是每年从利润中抽出一部分,作为基金,为员工工资的提高做一定的补贴,向从公司退休的老同志发放一定的退休金0集团基于构建百年基北和人性化经营的考虑,今年起计划设立“企业年金”机制。我希望通过“企业年金”的设立,进一步免除员工后顾之忧,密切员工与企业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员工与企业共成长、同进步。

根据世纪金源集团董事局2006年10月昆明会议精神,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上,实行“责、权、利”统一的利润分成机制,解决为集团作出贡献老员工的后顾之忧。今年我们在股份奖里面,已经提取一部分作为股份管理股的赠配送,以后还会加大这种利润分成。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血像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长城内外、大河上下,以及江南 尤其是沿海地区。30年来,除去绝大多数奉公守法的企业家外,欠民工工资的有之,携款逃跑者有之,把民工当奴隶的也有之。或许是我孤陋寡闻,尚未听说过有哪一家私营企业,还想到退休员工的后顾之忧?自然,我也不知道又有哪一家私营企业,还为醉决退休员工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创办了有关养老性质的基金?实事求是地说,我只知道黄如论先生麾下的“世纪金源集团”已经开始做了!

但是,作为“家天下”的民营企业如何走向“天下家”呢?我依然在期待着。自然,我更加期待着黄如论先生的“世纪金源集团”再来一次天下先!

贵阳,我前后去过多次,如果说实话,这座有着数百年的老城给我的印象不佳。简单地说,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房子老化,街道脏乱差。但是,当我这次陪着黄如论先生来到贵阳的新城金阳区以后,它的绿化、它的山水把我真的迷倒了。清晨起来,我们自由地徜徉在整齐有序的绿树之中,看着人工河湖中那列队畅游的鱼群,一种怡然自得的感觉打心底生起。如果再对着湛蓝的长天深深地吸上两口清新的空气,你就会情不自禁地说:

“啊!这里是最适合人居住的地方。”

黄如论先生精心打造的“贵阳世纪城”,就坐落在金阳新区。

我记得随黄如论先生安抵贵阳飞机场以后,就直接坐车驶往“贵阳世纪城”基建工地了。我们乘坐的吉普车开进工地之后,扑面驶来、驶去的都是那种黄色大型卡车,由于道路高低不平,这些黄色大型卡车就像是左摇右晃的一只又一只铁船,安全有序地向着自己的方向奔跑着。

吉普车停在宽敞的工地一边,黄如论先生对我说了一句“你就不要下车了,我去去就回”,打开车门,纵身跳下车去,与早已等在旁边的几员大将说了些什么,然后又回到车上,说了一句“我先带着你参观工地!”遂亲自驾车向前驶去,并停在一座小山包的上面。

我跳下吉普车,站在高处向四面望去,发现工地三面环山,一面是长满合抱粗的松树林,连一间房子都没有。接着,黄如论先生忽而指着东边的青山讲一通,忽而又指着西边的青山说些什么,给我留下的记忆是,这里是龙脉,未来“贵阳世纪城”就是一座“龙之城”。说老实话,我够有艺术想象力的了,可是我怎么也想不出未来这座“龙之城”是个啥模样。或许是为了藏拙吧,我有意指着那片松树林问道:

“这片林子在‘龙之城’中起什么作用呢?”

“用北京人的话说,氧吧!”黄如论先生说罢叹了口气,又补充说,“这片氧吧,是我把它救下来的!”

“为什么?”

“当初,这片松树是要伐掉盖房的,我说不行,留下来。他们说这样一来地皮就不够了,我说放炮开山,向三面的山要。这样一来,仅放炮开山一项我就多花了6000万元。”

“值得!您做得好。”

不久,我又随黄如论先生到达了春城昆明,当天就参观了“昆明世纪城”,我拍手叫绝地说:

“黄先生!如果说‘北京世纪城’圆了您一个造城的梦,那么‘昆明世纪城’才真正体现了您造城的设计理念。”

“两年之后,请你再看‘贵阳世纪城’,你一定会说,‘贵阳世纪城’才是黄如论真正的水平。”

“一言为定,到时我一定亲自来看这座‘龙之城’!”

一年多过去了,听说“贵阳世纪城”已经有了个眉目。可惜,我正在写作《我心目中的黄如论》,无暇前往。不久以前,我听说世纪金源文化宣传中心某位干部随黄如论先生去了一趟贵阳,我请他给我讲了有关这座“龙之城”的印象。他讲得绘声绘色,我听得津津有味。不久,这位干部根据我的请求,很快把黄如论先生在设计“龙之城”中有哪些突破整理成文。我读后兴奋不已,心驰神往,真想亲自看一看这座有着独特创新的“龙之城”。为了使读者先睹为快,摘抄如下:

第一,中国西南独一无二的“龙之城”大盘。

在“贵阳世纪城”的规划上,黄如论先生秉承天人合一的传统风水理念,充分凸显传统文化的力量,以“龙之城”的整体理念统御全盘,将楼盘设计推向新层次。充分利用规划区内的小湾河,并进行人工延展,以独特的创新视角在“青龙白虎——龙形水系”的风水格局融入地域人文景观,打造成以“龙形”水脉为主轴的滨水景观和文化空间、以“太极”理念为指导的中心区布局、以“风水”理念为主导的绿地景观布局,以“九子”理念为指导的簇群式住区,体现了深层次的人文关怀和生态意识的和谐统一,使社区里处处萦绕着中华文明的文脉馨香和自由畅行的哲学气息,成就了中国西南独一无二的“龙之城”大盘。

在这个设计中还有两个机缘巧合:当黄如论先生整体地规划好龙脉的设计后,一次偶然的询问中,得知项目所在地的村庄名称就是龙泉村,正好和规划中的龙字相对应。当初要引小湾河的水,至少需要花3000万元来做一个涵洞,才能把水引进来。当黄如论先生最后一次到工地去看的时候,发现那边有个溶洞里面有水流出来,从西到东,恰好符合设计的规划。这种天人感应,引得黄如论先生当场感叹:“真是天助我也!”

第二,首创贵阳复合生态绿化与多层次园林景观。

黄如论先生在“贵阳世纪城”的规划中,注意保护和利用规划区内的自然格局,强调与自然和谐共存,坚持共生互惠的生态原则,不惜巨资改动设计规划,保留了一座意外发现的百年原生态树林,如此一来规划区内三座小山错落有致,就以这三座小山为青龙、白虎、玄武,以贯穿社区的水系为朱雀,打造了“青龙白虎——龙形水系”的风水布局。由于朱雀又有凤的寓意,而三座小山则宛若传说中海上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恰好实现了“三山合一,龙凤呈祥”的祥和美景,为业主创造了上风上水的风水人居环境。通过强化自然绿化向住区内部的横向渗透,实现山水绿化、一组团绿化、一宅间绿化的多层次复合生态绿化融合,创造出气势恢宏的内部园林景观,比如数百亩原生林带、多座山体公园、绵延数公里的龙形滨河公园等。建筑结构布局讲究,高低结合、疏密相宜,高层住宅、小高层住宅、多层次住宅、花园洋房、滨水别墅、山地别墅依托地势而合理布局,形成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空间形态。每组建筑群形成各具特色的庭院空间,完成从室内空间到公共活动空间的过渡,创造出更适宜人居的生活环境。二百多米高的“西部明珠塔”近可览新区全景,远可眺责阳全城风貌,作为贵阳地标性建筑,成为城市天际线的独家点缀,再加上多处广场景观和上百种雕塑小品,实现了社区人文特色景观和自然景色的有机组合,创造出多层次景观序列。

第三,首创责阳“户户朝阳”、“功能分区”的户型设计。

“贵阳世纪城”的户型设计中,黄如论先生考虑不同需要,保证室内空间的精确度,精心雕琢和合理利用每一寸空间,全面满足购房人不同需求。充分考虑现代人居的需求,采用南北座向,户户朝阳,多数户型做到贵阳罕有的12米进深、10至12米面宽,采光通风优越,打破了贵阳绝大多数建筑环山而建,忽略朝南的传统。室内空间实行“内外分区”、“主客分区”、“洁污分区”、“动静分区”、“干湿分区”,各空间互不干扰。同时,为将优美的社区绿化景观纳入居住视野,多数户型主卧室采用大幅低突窗,起居室大面积落地窗,客厅通透的半圆形凉台,真正做到兼顾景观与室内环境,为业主提供更为合理、更为人性的多层次生活空间。

我不知可爱的读者看完这段文字有何感想?我的心在动,老躯也想行动。为此,我问这位干部:

“请问‘贵阳世纪城’的房子多少钱一平方米?”

“比贵阳同类楼房低500到1000元。”

“啊!真是太贱了。”我说罢感慨地叹了口气,遂又补充道,“要是在北京该有多好啊!”

但是,当我冷静下来再细心一想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黄如论先生让利贵阳人民的善举哟!

让我们再回到极富戏剧性的长沙“湘江世纪城”。

“湘江世纪城”位于新河三角洲对面,有中南第一地之称的五合垸。去年——也就是2006年10月举行五合垸地块的拍卖,由湖南投资集团子公司湘水雅境房地产公司以10。25亿元竞得。两个月后,遂又转让给黄如论先生麾下的“世纪金源集团”。接着,黄如论先生就根据自己的理念精心设计、精心打造中南第一城“湘江世纪城”。仔细算来,到我随黄如论先生去长沙视察“湘江世纪城”,才七个多月的时间。但是,在我看来,整个工地上已经是车水马龙、人群似潮了。

我随黄如论先生在长沙住了五天,有几件事情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首先,我与黄如论先生到达“湘江世纪城”工地以后,遂马不停蹄地检査工程的进程和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午,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在工地食堂吃饭,主食是馒头和米饭,菜和汤嘛,自然是那种大吃大有的大锅菜。我看着黄如论先生十分香甜地吃着饭和菜,暗自说:“这才是黄如论先生的本色啊!”令我惊奇的是,他吃饭的速度是很快的,不到五分钟就放下了碗筷,说道:

“柱子哥!慢着吃,等一下还给你准备了几个炒菜。”

“不用了!”我举着手中又白又松软的馒头,说道,“这馒头真好吃,有它我就满意了。”

吃过午饭之后,我们又立即赶到工地。或许是黄如论先生性急,也或许是他身高腿长,只见他一马当先,大步流星地走在前边,身后紧紧相随的是有关工程人员。说到我,也不甘示弱,依傍在黄如论先生的身边,听他向我讲解有关“湘江世纪城”的远景。半个小时过后,我这个年近七十的老兵不仅全身是汗,而且连呼吸都加速了,说句老实话,就差把嘴张开大口地喘气了。由于我争强好胜的性格作祟,所以依然无声地坚持着。晚饭过后,我累得连澡都没洗就上床休息了。一觉醒来,天已经大亮,我溜下床来,活动了一下酸痛的身体,暗自调侃地说:

“啊!走路是最好的治疗失眠症的良方。”

我刚刚走出卧室,想到街上走一走,看看久违的长沙市容有什么变化。只见黄如论先生笑眯眯地走来,说道:

“柱子哥!吃早饭了。”

“您何时起床的?”我有些愕然地问道。

“早上6点。”

“昨晚几点休息的?”

“今晨1点!”

“您去过夜生活了?”

“我哪有这样的闲心哟!咋晚8点钟,我召集‘世纪金源(长沙)集团有关的负责同志开会,然后又对他们讲解国内外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我回到卧室冲完凉,倒在**一看手表,正好1点钟。”

黄如论先生已经年满56岁了!用我和他开玩笑的话说:“黄先生!您已经到了毛泽东进北京时的年龄了。”由此可知,黄如论先生的精力是过人的。

其次,我们吃过早饭以后,立即随黄如论先生乘车去萍乡钢厂,沿途一路欢笑,他坐在车上还用福州方言唱几句自己作词的歌曲《海连江》。但是,我的思维很快就跳出了这欢声笑语的氛围,独自默默地坐在车上,侧目望着窗外那生长在这红土地上的庄稼,似乎又想起了当年发生在这块红土地上的战火。

“柱子哥!你到过萍乡吗?”黄如论先生问道。

“到过,那是近40年前的事了。”

“是为写作而去的吗?”

“对!那时,我们为了写歌剧《狂掩曲》,了解毛主席在安源煤矿的革命经历。”我说罢惨然一笑,又说道,“多有意思,今天我又随着新型的企业家——黄如论先生到萍乡钢厂买钢材。”

或许是黄如论先生的大名远扬,也或许是希冀黄如论先生能到萍乡投资,有不少领导出面为之接风。吃得相当不错,谈话的气氛也很融洽。但一触及到具体问题双方就变得一本正经起来。他们之间谈论钢材的价格、数量以及运输等问题,我全都忘却了,但是,黄如论先生十分动情地说的这番话,我至今仍记在心中:

“按理讲,像我这样的大老板用不着亲自出马来你们钢厂,由手下的人和你们商谈买建筑钢材的事就行了。可是,我是为老百姓盖房子,必须做到质量第一。这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钢材和水泥,听湖南的朋友说,你们厂生产的钢材质量好,有保证。另外,萍乡离长沙很近,可以节约很多运输费用,这样就降低了建筑成本,房子的价钱也就可以降下来。所以,我亲自来你们厂,促成我们的合作。”

这时,我才知道黄如论先生“御驾亲征”的目的,依然是为了未来买他房子的老百姓。

再其次,我们一行回到长沙以后,黄如论先生兴味盎然地拿出长长的一卷“湘江世纪城”示意图纸,请工作人员小心地铺在条几上,约有一米宽,好几米长,就像是一幅长长的彩色照片,显得是那样的壮观、漂亮。给我的第一印象,就像是一座高楼大厦林立、万家灯火辉煌的不夜城。我再仔细一看图纸上的标记,才知道中央蜿蜒北去的河流是湘江,不用说,江心那座长长的小岛一定就是橘子洲头了!再顺着示意图往上看,从旁流入湘江的河流是闻名全国的浏阳河。再放眼湘江、浏阳河交汇处那鳞次节比的高楼大厦,这就是黄如论先生准备打造的“湘江世纪城”。

接着,黄如论先生指着这幅示意图,十分认真地给我讲解“湘江世纪城”的构成,以及他在设计理念上又有哪些创新,等等。又是隔行如隔山的原因,他讲得头头是道,我听得就像是一头雾水,到今天我还能记住的,一是“湘江世纪城”横跨浏阳河,总建筑面积约有四百多万平方米,等于“北京世纪城”大;二是他要建几条可行驶汽车的湘江水下通道,把两岸的“世纪城”联为一体,成为一座横跨湘江的新型城市。至于他说这里是高二百四十多米的饭店,那里是中南地区最大的购物中心等,我已经没有具体的印象了。记得他讲完之后,我很是兴奋地说了这样一句话:

“壮哉!黄如论。”

我们留住长沙期间,记得有不少人员来找黄如论先生,或黄如论先生外出会朋友,不用问,这是继续再谈“湘江世纪城”的未竟之事。对此,黄如论先生从不请我旁听,我也有意躲在客室中避嫌。可是,我们毕竟朝夕相处,从一些言谈话语之中,总会听出一些蛛丝马迹来。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湘江对岸——有“文化曼哈顿”区的新河三角洲——约有1200亩土地还没有拿到手。我记得当时曾问过黄如论先生:

“湘江对面那1200亩土地能拿到手吗?”

“没问题!”

“他们不是说要搞什么竞拍吗?”

“那是个形式!”

“为什么?”

“据说中南地区的房地产商,没有能拿出40多个亿参加竞拍的。”我一听说四十多个亿就吓了一跳,暗自一算,合三百多万一亩,与“北京世纪城”的地皮相差不多,遂又担心地问道:

“长沙这么贵的地皮,盖的房子一定会很贵吧?”

“不会的,房价一定比长沙同类房子贱。”

我虽然不懂得建筑行业的交易,但我知道自改革开放以来,各地主管土地的干部、掌管建高速公路的单位出问题最多,被法办判刑的贪官污吏真可谓是数不胜数。这不仅有制度方面的问题,更为重要的还是赃官败类贪得无厌的本性使然。换句话说,他们为了自己捞到更多的钱,可以打着各种漂亮的旗号——自然包括政府的牌子到处招摇撞骗。

另外,近两年以来,房价在涨,地价也在涨,再加之房地产业被视作暴利产业,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商又展开了争相储备地皮的热潮。随着各地层出不穷的“地王”炒作,地价与房价互相推高的恶性循环愈演愈烈。结果,在房地产商期望获得暴利的前提下,中国大中小城市的普通百姓就越来越买不起房子了。从一般规律出发,我认为政府绝不会坐视不管,任其发展。因此,我这个局外人,也开始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有着各种隐忧。说到参与竞拍新河三角洲那1200亩地的时候,我记得说了这样一段话:

“黄先生!我是一个十足的外行,希望您在这个问题上要多长一个心眼。古人说得好,预则立,不预则废。”

我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要相信任何人当面作出的承诺;再是要按规律办事,不要随风而上。

黄如论先生听后笑了,我从他那自信的笑靥中看出,他已经成竹在胸,或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把话说白了,只要长沙竞拍一开始,湘江对岸新河三角洲那1200亩土地就可以收入囊中了。

对此,我不便再说些什么,只好暗自为黄如论先生祝福,希望他如愿竞得这块土地,实现他打造七百多万平方米“湘江世城”的理想。

8月下旬的一个晚上,虽说时令早已出伏,但天气依然显得有点闷热,我像往日那样,一个人躲在香山金源商旅中心酒店的客房中看书,准备写作《我心目中的黄如论》有关的材料。突然,我的手机响了,黄如论先生的贴身秘书告诉我,他的老板到了香山,希望我能过去聊天。我放下手中的书籍,快步走过横架在人造小溪上面的木桥,来到我们二人经常聊天的地方——木桥旁边那张圆圆的木雕桌前边,只见黄如论先生早已坐在一个木雕凳子上,他未等我坐定寒暄,就有点惨然地笑着说:

“柱子哥!我们竞拍输了。”

我听后一怔,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遂下意识地问道:

“是什么竞拍输了?”

“就是湘江对岸那1200亩土地啊!”

到这时,我才明白长沙竞拍会已经开过,而且有财大气粗的财团出高价,逼迫“世纪金源集团”放弃新河三角洲那1200亩土地。我十分好奇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