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北京002(1 / 1)

与之同时,关于黄如论先生在北京开发大型综合社区“世纪城”的情况,我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如有些房地产商对北京“世纪城”一直耿耿于怀,议论不休,就说我为写作电视连续剧《船政风云》到了福州,也听过当地一些人有鼻子有眼地讲个没完没了。仔细想来,大多是对着“世纪城”这块地皮说三道四的。

诚如序言所述,我写作的对象是毛泽东、蒋介石等这些历史人物。这些年来,两岸三地不仅对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议论,而且还煞有介事地编织了一些无知的谎话到处传扬。对此,我不予以置评,照旧坚持凭事实说话、写书和创作电影、电视剧。何为凭事实说话呢?那就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评判这些历史伟人已经做过的事情,从整体看是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还是阻碍了历史的发展。在我看来,前者是进步的,后者就是应该批判的。至于那些具有政治歧见的好事之徒编织的谎言,我只是一笑了之。

现在,我写作《我心目中的黄如论》,依然是坚持这样的原则:黄如论先生在北京建造大型综合社区“世纪城”,是给中、低收人者造福,还是单纯地为他自己积累财富?当初,我并不认识黄如论先生,就像是其他的购房者一样,是通过与“世纪城”周围的楼房价格比较,独立自主地选购了“世纪城”的房子。这说明“世纪城”是受广大中、低收人的业者欢迎的。不久,我们一家搬进了“世纪城”,感到生活十分方便,这又说明黄如论先生“我们造城”的理念是正确的。因此,我即使是作为一位普通的业主,也应对“世纪城”大书一笔。

需要说明的是,房地产商购买地皮属于商业机密,根据我与黄如论先生相约的君子协定,我也不去过问此事。

或许是我想起了“曾参杀人”的故事,也或许是我出于人所皆有的好奇心,在采访蔡训善先生的时候,我知道他当时是福州驻京办事处主任,遂策略地向他问起了购买“世纪城”这块地皮的事情。对此,蔡训善先生坦然地讲了如下这段记录在案的话:

“我们当时与四季青的合作方式是对方出地,我们来盖房,根本不存在用钱拿地的情况。四季青当时也觉得很合算,因为他们当时拆迁任务也很重,另外京密引水渠的建设、绿化、四环改造都需要有人投资,都需要合作者。当时的情况就是如此,你现在再回头去评价这个项目,就不能用现下的眼光去说不能这样不能那样。现在的评论有好有坏,也有人幸灾乐祸,因为你把周围的对手(房地产商)都打垮了,他们就难免说些坏话。”

谣言止于智者。是真,是假,拿出当年金源集团和四季青签订的合作建房的合同一看便知。再说,九年过去了,有关职能部门不仅没有追究这块地皮,而且还给予了“世纪城”很多荣誉,这也就说明问题了。另外,关于金源集团和四季青联合开发“世纪城”,下文还要论及,略。

从纯军事的角度出发,军事战略家与战地指挥员之间最大的区别,前者是统筹、指挥战争的全局,其中最难的是部署好战役与战役之间的衔接;后者则是负责指挥局部战争的胜负。因此,前者是统帅,后者是将军。

我们以此反观金源集团的指挥系统,黄如论先生理所当然地就是负责统筹、指挥实施“我们造城”的统帅。但是,他这个“统帅”实在是有点特殊,既不同于当年摇羽毛扇的诸葛亮,也和指挥三大战役时期的毛主席不一样,他同时还是打造大型综合社区“世纪城”最有权威的现场指挥员。为此,我曾和他半开玩笑地说过这样一句话:

“黄先生!您既是金源集团的统帅,又是负责实施具体工程的将军,最后一定是金源集团的皇帝。”

但是,我们评定黄如论先生功过的标准只能有一个:那就是看他这个“统帅”在金源集团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举例说,他在胜利完成“我们造城”第一阶段的任务——“世纪嘉园”的营销之后,他是如何平稳地过渡到第二阶段——总投资50亿元、总建筑面积120多万平方米的巨无霸楼盘——“世纪城”一期、二期的。为此,我曾有意地向他提过这样的问题:

“黄先生!据我所知,‘世纪城’第一期工程是在1999年9月份开始动工的,那时‘世纪嘉园’还没有封顶,请问您是在什么时候完成准“几乎是与‘世纪嘉园’同时。开始,与四季青商签合作开发‘世纪城’的合同;接着,我就带着有关人士到现场考察,很快,我就有了全部的设计思想,并亲自主持‘世纪城’的所有规划设计。”

“请问‘世纪城’第一期工程开工的时间,应是1999年9月9日吧?”

“谁告诉你的?”

“是《易经》上说的,九五至尊嘛!”

黄如论先生听后笑了。接着,他又绘声绘色地讲起了他对“世纪城”所倾注的全部心血随着黄如论先生的述说,我的脑海中闪现出一位曾在黄如论先生身边工作过的女士,她和我讲起这段往事的时候是那样的神采飞扬,至今,我还记得她讲的这段话:

“那时,我们紧紧跟在老板的后边,走在坑坑洼洼的荒地上,他指着右边的荒地说:这里是‘世纪城’的四区和六区;他转而指着左边的荒地又说:这里是‘世纪城’的五区和二区当时,我们多数人都认为是天方夜谭。可是,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他说的一切都变成了现实。这就是我们的老板!”

我作为从四季青到“世纪城”变迁的见证人,亲眼看到了那数十台高耸入云的吊车,在工地上不分昼夜施工的壮观场面;也目睹了那一幢又一幢不同形状、错落有致的板楼、蝶形楼等是如何拔地而起的。但是,我作为作家更为关心的是,黄如论先生率部来到北京不到一年的时间,是如何完成到北京发展、我们造城、建设“世纪城”这三个不同阶段的转换和飞跃的。与之同时,他的思想又有什么变化?对此,黄如论先生给我讲了如K这段话:

“在北京也是我思路大长的时候,一个人的思路和抱负是连在一起的,也是相辅相成的。抱负大的时候,思路也开阔,思路扩展的时候,也会扩展自己的抱负。总之,我认为思想、抱负、行动是三位一体的。一句话,我在福州、南昌继续发展,不会产生‘我要造城’的理念,更不会在这样短的时间,就把‘我们造城’的理想,转化为北京‘世纪城’的建设。”

黄如论先生这段深入浅出的谈话是十分精彩的,不仅为我解惑释疑,而且还让我不得不提出这样的疑问:黄如论先生进北京的时候,他带来数亿投资资金,“世纪嘉园”为他赚了一些利润,但在此基础上,即使就算加上银行合理的贷款额度,也无法完成这一百二十多万平方米楼房建设所必需的巨额资金啊!直言之,他在完成“我们造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平稳过渡的时候,又是如何运转流动资金、确保“世纪城”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建设呢?对此,黄如论先生幽默地笑了,说道:“柱子哥,饭要一口一口地吃,钱也要一块一块地花,一块一块地挣,先拿一块钱赚来一块钱,再拿这两块钱赚四块钱,四块钱赚八块钱,如此下去雪球越滚越大,资金越来越充裕,项目就会很自然地顺利推进下去,而不必要等到所有的资金和材料都齐备了,再着手去做,这样不仅争取了时间,还赢得了更难得的商机。什么叫运作?这就是所谓的‘运作’,是一种对外在资源的综合掌控能力。这就像你写书那样,构思成熟了,写书的条件、时间也无需全都齐备了再动笔嘛!”

“那您是如何分解实施‘世纪城’第一期、第二期的建筑任务的呢?”

“第一,先盖四幢板式楼,让散居在这里的老百姓搬家,做到无后顾之忧;第二,集中优势财力、物力打歼灭战,一年之内盖好第一期的主体建筑四区、六区的所有楼房。等第一期工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再启动第二期的主体楼房建筑三区和五区。”

黄如论先生采用以战养战的办法,不仅如期完成了“世纪城”第一期、第二期的建设,同时还如愿建成了更大规模的第三期以及其他宏大的建筑。用建筑业的行话说:聪明的黄如论先生就像是滚雪球,钱越滚越多,楼房的规模也越滚越大。很快,金源集团以北京为基地,步人了全国知名的房地产行列了。自然,作为金源集团的“皇帝”——黄如论先生也一步一步地变成世人关注的房地产商了!

在与黄如论先生的交往中,我感触最深——也是他弓I以为自豪的是在京城所取得的成绩。尤其对创建大型综合社区北京“世纪城”,他更是情有独钟。其一,他认为大型综合社区北京“世纪城”,是实现“我们造城”建筑理念的成功样板;其二,他在设计大型综合社区北京“世纪城”的时候,创造性地提出了很多为民谋利益的设计理念,这不仅给客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而且还为未来在昆明、贵阳、长沙、合肥等地相继建成的“世纪城”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也许是隔行如隔山吧,我们全家人住北京“世纪城”某小区已经有些时日,虽然居住质量告诉我,“世纪城”的房子不错,堪称物美价廉,但是我对着居住的小区和房间左看右瞧,也不曾发现有哪些地方展现出黄如论先生创造性的设计理念。为此,我直言问道:

“黄先生,我真的看不出在小区和室内,有哪些为民着想的设计是由您提出的。具体地说,大型综合社区‘世纪城’如何才能做到价位低、质量好的?在小区、户型的设计上,还有哪些像‘户户朝阳’这种创新?”

“那就太多了!”黄如论先生沉吟片时,又说道,“这样吧,我让他们给你一份材料,是专门讲北京‘世纪城’有哪些突出创新的,你看后就知道了。”

不久,有关人士给我送来了关于北京“世纪城”突出创新的材料,我看后颇受启发,选其要点摘录如下:

第一,在北京“世纪城”的开发建设中,我们按照规范的流程,向社会公开招投标,众多有资质且信誉良好的工程队前来竞标,其中不乏一些福建连江的工程队。基于乡里乡亲的情意和相互信誉,我们从中选择了一些管理规范、实力雄厚的老乡的工程队,并以相对优惠的价格实现了项目外包,且自始至终实行严格、统一的质量标准,确保了商品房的南品质和I§J性价比。

第二,黄如论先生从功能实用角度与美学角度出发,在北京“世纪城”的设计过程中,将“户户朝阳”、“蝶形结构”、“动静分离”、“主客分区”、“洁污分区”、“人车分流”、“南北通透”等先进理念成功加以实践。北京“世纪城”一、二期在板楼和塔楼(即蝶形结构的楼)结合的基础上创造了400多种户型,满足了各种客户的多种需求,并以阳光室、厨房中西分区、有烟无烟分区、卫生间干湿分区等新型设计,给北京商品房市场带来了强劲的户型风暴。三期的折板设计较以往的平板增加了采光、通风面,外加独有的270度景观阳台设计,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同时,内部户型的设计也相当完善精巧,别致新颖,动静有别,贴合人性,实现了非常优良的楼盘生态功能。

第四,通常,北京商品房地下都有两层。黄如论先生在设计北京“世纪城”的时候,细致考察当地土质,并结合地质条件,在设计上果断创新,通过提高负一层的标高,使有的B1层露出地面,有的B1层露出一半,成为通风、采光良好、适合居住的空间。由于这一层不计入土地使用的成本,只有建筑成本,从而有效地提升了项目的综合收益,提高了土地使用率,而这种先进的做法,也为行业注入了崭新的设计思路。

第五,黄如论先生在北京“世纪城”的设计中,充分发挥地处京西,上风上水的优势,利用社区里弥足珍贵的土地资源,实施了近乎奢侈的全景立体式绿化,在所有的小区中,绿化率全部达到47%,远高于政府对该类规模社区所规定的30%。特别是三期405亩150米宽的工字形绿化带,实现了乔木、灌木、草坪相结合,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总之,大型综合社区“世纪城”实现了大区套小区的移步换景的绿化特色,改变了北京当时房地产项目园林的做法,带来了一场崭新的地产景观环境的革命。“世纪城”最具特色的是,在与四环相接的狭长地带,备有9个洞,27杆,6。7万平方米的普及性高尔夫练习场,以及其他体育健身设备和设施,共同组成了综合活动空间,为净化社区环境,方便业主健身休闲创造了绝好的条件。

第六,由于北方气候变化大,建好的房子墙壁表面常会出现裂缝,这不仅是建筑上的通病,而且也是北京建筑行业多年来都没有解决的一个课题。黄如论先生在建设北京“世纪城”的时候,经过多方调查研究,并听取有关专家、群众的意见,遂决定采用保温墙板,并买来几十万米的‘的确良’布贴到墙上,最终使裂缝率降到10%以下。

聪明的读者一定会发现,我在抄录黄如论先生创新设计材料的时候遗漏了第三条。对此,我要郑重说明是我有意而为。在我看来,第三条设计的出炉与付诸实施,并不是黄如论先生首倡的创意。请看原文:

“在北京‘世纪城’一期工程中,一位已购房的客户在看房的时候,小声嘀咕了一句:‘这里什么都好,就是窗台高了点儿,用餐时看不到四周的风景了。’黄如论先生得知此事,赶忙到现场体验,觉得客户说得有理,于是下决心把已经建好的三幢楼的窗台全部打掉,一律降低到离地面15厘米高,重新装修,仅这一项举动就增加成本几十万元。提意见的客户没有想到,自己的一个小小意见竟受到开发商如此重视,并很快付诸实施,真是非常感动。自然,其他购房的客户也因此而受惠。”

我相当认真地审阅了这份材料,心悦诚服地赞同了黄如论先生讲过的一句话:“我在房地产开发中始终坚持以‘民生’为导向,以‘为民众盖房子’为宗旨。”我作为一位作家,掩卷自思,遂又产生了这样一些问号:建房赚钱,天经地义。可是黄如论先生为什么会产生有钱不赚——甚至是白白扔钱的事情呢?就说他坚持的“民生”为导向,以“为民众盖房子”为宗旨吧,是凭空产生的吗?思之良久,我认为在《我心目中的黄如论》一书中,这些问号自应有个结果,我才好向未来的读者有所交待,遂请黄如论先生解惑答疑。然而出我所料的是,黄如论先生竟然使用极其朴素的语言讲了如下这段话:

“只有对人、对社会充满着爱,才能做出好的东西。换句话说,作为房地产商,也就会产生为百姓所欢迎的设计了。我多次讲过,爱要大于恨,鱼要融于水。只有融于社会才能了解社会,只有知道老百姓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才能处处想到为他们盖房,而且为他们盖所需要的好房。”

“您这些近似泛人道主义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

“是我的经历告诉我的,是向社会学来的,更重要的是老百姓教给我的。”黄如论先生真的有些激动了,他凝思有顷,又很动感情地说道,“也或许是思想决定行动吧,我经常对我的部属说:我们做事情要有感恩之心,一定不要忘了我们的衣食父母。在一般老百姓的心中,房子是一个财产,不是一个简单的财物。我们盖的房子能不能帮着百姓保值、升值,能不能改善民众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是每一个房地产商所必须坚持的正确抉择!”

“事后而论,大型综合社区北京‘世纪城’取得了预想的效果,请问您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呢?”

黄如论先生听完我的问话之后,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他的情绪突然变得有些反常,似乎是有所指地讲了如下这段有案可査的话语:

“从某种意义上说,北京‘世纪城’的胜利,不但是‘我们造城’理念的胜利,最重要的是我们建房要大众化的胜利。我不是为富人盖房,我明确反对某些房地产商的盖房理念。我抱定决心为老百姓盖房子,为穷人盖房子,我们金源集团追求的是产品大众化。我经常想,旧时代的国民党为什么被打败?因为他们只是为了少数人谋福利。而共产党昵,是为大众谋利益的,所以他们就成功了。总结起来说,我们金源集团立业、立世的原则是:控制成本,规模制胜,薄利多销,追求质量,产品大众化。”

我们从这段谈话中明显地感到,黄如论先生在建房的理念上和某些房地产商发生了分歧。据我的推测,虽未有过“明枪”式的辩论,但一定发生过那种“暗箭”式的不愉快。由于这种争论远离了《我心目中的黄如论》一书的主题,我有意结束了这次交谈。

不久,我又与黄如论先生见面了,交谈的内容是关于大型综合社区“世纪城”第一期、第二期工程的建设。首先,我十分轻松地问道:

“黄先生!您有了‘世纪嘉园’提供的流动资金,又有一支打硬仗的建筑队伍,‘世纪城’一期、二期的工程,自应是一顺百顺、大获成功吧?”

“这让我怎么说呢?”黄如论先生想了想,遂有些沉重地说道,“开始,所有的人——包括我在内都认为,‘世纪城’一期、二期是顺势而上的工程,不要一年,就会开盘营销,大获全胜。但是,没有想到,建筑工程刚刚破土动工不久,工地上突然发生了300多建筑工人中毒的事件。人命关天,影响极坏,政府派来了公安人员,立即封闭了工地,连中纪委都派人过问此事”

我听后愕然一怔,遂禁不住地暗自问道:

“黄如论先生又是如何渡过这一难关的呢?”

对于“世纪城”工地三百多人中毒事件,当时有着各种传言。其中,还有某些建筑同行幸灾乐祸地说:“这是黄如论得意忘形的结果,让他知道什么叫乐极生悲!”为此,我查了“世纪金源集团”的大事记,黄如论先生在这期间的确是够“得意”的了!请看:

黄如论先生于1999年9月宣布“世纪城”破土动工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就迎来了50周年的国庆大典。他作为华侨代表于10月1日登上天安门,与国家领导人一道参加国庆50周年的庆典活动。他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望着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内心涌动着难以言述的情潮!他或许想起了为革命牺牲的先烈,也或许想起了自己奋斗的坎坷之路,当他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相联系之后,遂百感交集地说道:

“月是故乡明,我爱祖国,思念故乡,能为国家为家乡尽点绵薄之力,我是引以为荣的。”

同年12月31日,是不平凡的20世纪走到了最后的一天,一旦子夜钟声响起,它就打开了伟大的21世纪的大门!在这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全世界人民以不同的方式举行隆重的庆祝大会。为了向全世界宣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崛起,我国政府决定在中央电视台的东北角建立中华世纪坛。当天晚上,中华世纪坛揭幕仪式开始,党、政、军、民、学以及各族人民代表、港澳台代表、海外华侨代表齐聚一堂,为中华世纪坛开坛。在这如此庄严的时刻,黄如论先生荣幸地入选首都各界13位精英之一,为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醒狮点睛。事后,他感慨万端地说: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21世纪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子,一定要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崛起贡献力量!”

与此同时,黄如论先生深知北京“世纪城”一期、二期工程的重要性,从破土动工那天开始,他就日夜奋战在第一线。他身穿普通的建筑工作服,头戴一顶柳条编的工作帽,没白天没黑夜地奔波在工地上。据一位黄如论先生的朋友告诉我:他除去比一般的建筑工人高半头以外,你是很难辨认出哪个是工人,哪个又是黄如论先生。对此,有一篇文章是这样描写的:

“黄如论先生为确保‘世纪城’一期、二期工程如期完成,他坚持现场主义与走动式管理,亲力亲为,每天坚持清晨下工地直到晚上12点,全程指导,狠抓质量关与效率关。每星期开会讨论研究工期安排,监督工程质量,遇到问题现场拍板,现场解决。他就是这样一位不知疲劳、不知寒暑,一心扑在工程上的老板。”

在这个时期,我还不认识黄如论先生。但是,根据我在一年以后——尤其是现在所熟悉的黄如论先生’我认为这段文字至少是不全面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作为一个作家,更想知道工作以外的黄如论先生。事有凑巧,我碰到一位福州电视台驻京的记者,对我讲了如下这段话:

“我在福州的时候就认识黄老板。后来,我们二人相继来到了北京,住的地方又相距不远,经常在夜里见面。那时,为了减轻他一些压力,我们就主动提出一块打扑克。他或许生来就是一个认真的人,玩扑克也要兑现输赢。他要是输了,该顶枕头就顶枕头,该钻桌子就钻桌子。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无论是谁输谁赢,最后由他掌勺,做一餐纯闽菜风味的夜宵。当他听到我们夸他手艺好的话后,就笑着说,明天晚上再来,我还有更拿手的家乡菜呢!”

我虽然没有和黄如论先生打过扑克,也未见过他顶枕头、钻桌子,但我却亲眼见过、亲耳听过他和员工们一块唱卡拉OK。从纯音乐的角度评判他的歌声,谈不上有多高的水平,但是他唱歌时那种如醉如痴的样子,给我这个曾是专业音乐工作者的作家以深刻的印象。另外,我吃过黄如论先生亲手做的夜宵,水平倒是蛮专业的。由此可知,我这个记者朋友讲的话是可信的。

话再说回来,黄如论先生的主业是指挥盖房子,他在建筑工地上忽而是统帅,忽而是将军,忽而还要当一下搬砖头、拿工具的小兵,我们完全可以想得出他那不知劳累的样子。冬去春来,春尽夏至,“世纪城”一期建设中的楼房,绝大多数都看出个模样来了。就在这时,他急需回菲律宾处理一些私人的事情,就在他刚刚飞抵马尼拉不久,突然接到了北京打来的国际长途电话:“世纪城”工地发生了三百多名建筑工人食物中毒的事件,政府指示武警于当天封锁了工地,一个如火如荼的“世纪城”建筑工程全都停工了。一句话:黄如论先生必须赶快飞回北京,想方设法解决食物中毒事件引起的一切后果。

黄如论先生被这道万分紧急的“金牌”追回了北京,他大步流星地走下飞机,立即驱车赶到“世纪城”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现场,当即作出三条指示:

其一,立即把食物中毒工人送往医院,想尽一切办法抢救工人的生命;

其二,做好食物中毒工人的家属工作,一定要稳住建筑队伍;

其三,自己向政府承担全部责任,搞清食物中毒的原因,制订严格的制度,坚决杜绝食物中毒事件再次发生。

接着,黄如论先生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医院,亲自探视食物中毒的工人,并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困难。因此,方方面面对黄如论先生的态度是满意的。

谢天谢地,三百多位食物中毒的工人无一死亡,很快就从医院回到了工地。接着,封锁工地的武警战士奉命撤走,冷清的“世纪城”建筑工地又恢复了活力。

但是,黄如论先生却陷人了更深层次的思索,那就是如何才能防止类似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在他看来,之所以发生三百多位工人中毒、建筑工地被封的严重事故,一是对员工关爱不够,再是缺少严格的规章制度。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他认为正在发展壮大的“金源集团”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方能保证前进的航程不偏离正确的方向。对此,我在后面会有专门论述,略。时下,吃一堑、长一智的黄如论先生想到了如下几条措施:

一是要求所有的管理人员要有爱心,及时发现、解决建筑工人的需求和困难二是用餐卫生,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中;三是如期发放工资,绝不允许包工头克扣建筑工人的薪金。

黄如论先生是一位知行合一的老板,又有着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他就像是一位令行禁止的指挥员,很快这三条措施就化做了行动。从此,“金源集团”不仅没有发生像食物中毒这样大的事故,而且从制度上也稳定了这支不怕吃苦、能打硬仗的建筑队伍,这对未来“金源集团”为穷人盖好房、建设更多的“世纪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黄如论先生虽然有着身先士卒的领导作风,但他又十分清楚,为了确保“金源集团”的发展,还必须有一个坚定执行他的意志的核心团队。首先,他要求自己和总经理级以上的骨干分子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其次,他非常关心这个核心团队中每一位成员的发展和使用,甚至于他们的私人生活。在我的采访中,有十多位高级管理成员都对我讲了他们的切身感受,也不乏感人的例子。昔日黄如论先生的秘书、今天世纪金源上海集团的总裁林褚先生,对我讲了如下这件事情:

“在我们老板风光的背后,其实也是很心酸的。有时他忙的时候还半夜起来画图纸,有时他还帮着给员工谈朋友,当媒人。比如说我老婆生孩子的时候血崩,医院挂电话说血崩非常危险,问我是要保住老婆还是要保住孩子。那天一早,我就亲自飞回福州,老板知道后不停地往福州挂电话请人家帮忙,体现了亲人般的关心。最后,我的老婆和孩子都活下来了。因此,我经常说,金源集团的工作是我找到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我的最后一份工作。”

但是,黄如论先生的性格中还有另外一面,那就是粗暴、不讲人情。有一次,他当着我的面训斥——甚至用粗话骂他的属下,搞得我这个老童生不知如何应对。对此,蔡训善先生向我道出了这其中的原委:“他很少在会议上表扬某个人,因为他觉得,过多的表扬会使人骄傲自满。他长期在工地上,性子就很急,因为工地上的工头不骂不行。任何人和他接触,一开始都会受不了他的脾气,他一发现工程问题,开口便骂,这有好有坏:好的是让人时时提心吊胆,把工作放在心里;坏的就是不能集思广益,人家都不敢说话了。但是,他的出发点是为了把建筑工程搞好。”

或许是黄如论先生的性格使然,也或许是出于财大气粗的原因,他骂过人以后很快就忘了,依然和你谈工作,甚至开玩笑。就说我们之间的交往吧,他曾动感情地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和你的交往,如果没有友谊,哪有这样的投缘。”公平地说,他对我是十分尊重的,并以兄长相待——甚至是无微不至的关爱。但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他也偶然会说有伤我自尊心的话,作为一个重浮名的作家听了以后,自然会产生一些想法。但是,等我们二人再相见的时候,他还是那样热情地对待我和尊重我。因此,我相信林褚先生说的这句话是公允的:

“我们的老板性子急,有时也会骂人,但他骨子深处却是慈祥的,是与人为善的。”

事后而论,黄如论先生一是出于爱心,再是以身作则,没有老板的架子,三是在实际工作中恩威并举,所以,他不仅创造了独特的“黄氏”领导艺术,更为重要的是,他把“金源集团”的核心骨干紧紧团结在自己的身边,带领全体金源人务实、高效地完成了“世纪城”一期的建筑任务,并于2000年8月准时开盘,并以“我们造城”这句平凡却掷地有声的口号,轰动了京城。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黄如论先生带领全体金源人历经近一年的打拼,终于在“世纪城”这个项目上获得了巨大的回报。请看如下这组数字:

在2000年最后的四个月中,“世纪城”以13亿元的销售额,创下了北京市销售套数、销售面积双第一的记录;2001年,“世纪城”以23亿元的销售额,勇夺北京市房地产界年销售额冠军。

同年6月2日,三百多名客户连夜排队抢购“世纪城”的楼房,当天以2。3亿元创下了北京市房地产界日销售额最高的记录,2002年,“世纪城”在北京市房地产交易所统计的数据中,以20亿元的销售额再次获得年度住宅销售冠军;

2002年11月(“世纪城”二期已经封顶),“世纪城”一期、二期全部封盘告罄。遗憾的是,我手中没有销售总额的准确数字,略。

“世纪城”一期、二期热销的现象,再次证明“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是真理。从另外一个视角去剖析,一是楼房的质量和价格是决定一切的,再是说明黄如论先生“我们造城”的理念也是正确的。

回首往事,感慨万千!黄如论先生仅仅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就带领全体金源人不仅在北京打开了局面,立住了脚跟,而且“金源集团”作为最有实力的私人房地产企业,在京城各界广为传扬。同时,黄如论先生追求的“我们造城”的样板——“世纪城”模式的成功,也引起广大开发商的震惊和兴趣,纷至沓来参观、学习。作为“世纪城”的创意人、“金源集团”董事局主席的黄如论先生,也因此连续两年入选北京最佳发展商阵容。自然,他也成了各种媒体采访的重点。为此,我曾经郑重地向他问道:

“当年,某些房地产商针对三百多位工人食物中毒的事件,说您是得意忘形,乐极生悲。如今,他们会不会认为您又是否极泰来呢?”

“不知道!”黄如论先生说罢开心地笑了。

“黄先生,一个成功的发展商,若想在同行林立的房地产界独领**,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必须具备五个条件!”黄如论先生说罢伸出五个手指头,他一边数一边自信地说,“一是要有雄厚的资金,二是要使房子质量过得硬;三是要搞好配套环境的建设;四是要坚持现房销售;五是制造具有深刻内涵的人文理念。”

“‘世纪城’一期、二期,不单单是为您、为金源集团赢得了很多的声誉,更为重要的是,也为您个人和集团创造了十来亿元的财富。接下来,是不是应该启动‘世纪城’第三期工程了呢?”

“晚了!晚了”黄如论先生一边摆手一边手。

“您何时启动‘世纪城’第三期工程的呢?”

“在‘世纪城’一期破土动工以后,我就开始运作第三期工程了。”

我听后不得不佩服黄如论先生的指挥艺术,他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世纪城”一期、二期工程的同时,又于不动声色之中完成了向“世纪城”第三期工程的平稳转化。等到一期、二期的楼房相继开盘,陆续收回几十亿元流动资金的时候,恰好这时三期工程又破土动工。不言而喻,他这时的手中,正好有着充足的资金可供使用。对此,我又习惯地说了一句:“钱该您赚!”接着,我又问道:

“您是如何启动第三期工程的?难道也是从商谈购买地皮开始的吗?”

“对!”黄如论先生沉吟片时,“你是知道的,第三期的地皮是蓝靛厂的,需要认真地一项一项地谈。”

“世纪城”第三期位于海淀区长春桥西北,与“世纪城”二期舭邻相望,位处西北三环与四环之间,中心位置距远大路东端北三环苏州桥不到一公里,东至蓝靛厂北路,紧依京密引水渠——昆玉河,西到西四环,南至远大路,北到空军指挥学院,占地面积120公顷,总建筑面积252万平方米。按照黄如论先生关于“世纪城”的整体设计,堪称规划完善,布局合理,三期与一期、二期隔远大路相望,浑然一体。其中,有182万平方米的住宅区,包括10个住宅小区和1个教育区(含有1个九年制学校,两个幼儿园),另有总建筑面积70。8万平方米的北京“金源时代购物中心”,以及其他商业服务设施。

由于这个三期区有中国人民大学的教师住宅区,因此,不仅需要与海淀区蓝靛厂有关单位商谈地皮的价格,而且还要和中国人民大学协商开发建设教师住宅小区“时雨园”的问题。这样一来,黄如论先生就要分别签署两份完全不同性质的合同。

中国人民大学有着光辉的革命历史,她诞生在抗战初期的延安,是有名的“陕北公学”。当年,许多投奔革命圣地延安的热血青年就读“陕北公学”,成为日后救亡抗日大军中的领导和骨干。后迁到晋察冀革命根据地,改名“华北联合大学”,又吸引了大批来自北平、天津、保定等大中城市的知识分子,为抗战取得胜利、为全国最后解放输jit了大批的革命骨干。新中国成立后迁至北京,改名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国很有影响的文科重点大学。校长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和著名的教育家吴玉章、成仿吾。

就是这样一所革命大学,也未能逃脱“**”这场劫难,学校被勒令解散,教职员工被强迫送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校园也被军事机关、工厂等单位瓜分。就这样,一所好端端的革命大学被“文革”革掉了,校园中再也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了!

“四人帮”被粉碎之后,中国人民大学又迎来了劫后重生。可以想见,不仅教学楼、实验室等严重不足,就说几千名大学教授、副教授、讲师以及为教学服务的职工吧,长期以来,全都挤在与身份很不相适应的既小又破的陋室中,这就与当时提出的教育要发展、学校要前进的要求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怎么办?只有把教职员工全部迁出校园,学校才有发展的空间。可是,有哪一位房地产商会挺身而出,大声说:“我愿意少赚钱,帮着中国人民大学解决困难!”

黄如论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挺身而出的房地产商!

我在参阅《中国金源集团发展史》的时候,看到了一幅“世纪金源投资集团、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建设蓝靛厂居住区‘世纪城三期’合同签字仪式”的照片,居中的黄如论先生举着酒杯,非常兴奋地和中国人民大学的领导碰杯。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他就为“世纪城”三期教育区——“时雨园”的设计花费心血了!

黄如论先生在完成蓝靛厂这块地皮谈判以后,遂又全力投入到“世纪城”三期工程的设计。从整体策划设计的理念上看,他十分注重空间的完整性、灵活性与可用性,而且还提倡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我作为“世纪城”的业主,曾经走遍“世纪城”三期的10个住宅小区,也曾经在450亩的绿化带一“金源运动休闲公园”从东到西走过多次,我的个人体验是:

“世纪城”三期计10个住宅小区,均冠于诗意的“晴雪园”、“观山园”、“叠翠园”等名字,并由黄如论先生亲笔题签,并刻在不同的怪石之上。最为难得的是,10个园中的设计各不相同,有的是以绿树、修竹取胜,有的是以小桥流水见长,但所有庭园中都是绿绿的草地和不同时令的花卉,给人一种颐养平和、安然自得的愉悦。

说到楼房与户型的设计,“世纪城”三期比一期、二期更加完美,大部分为折板楼,在防止夏日西晒、遮蔽冬日寒风、实现优良的生态功能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创意。在户型的设计上,更加强调私密性和独立性。我每次回到“世纪城”的家后,都要站在客厅向阳的落地式的窗前,远眺“世纪城”各个小区不同楼房的造型,俯瞰150米宽的绿化长廊,有着一种心旷神怡之感;当我夜间驻足卧室的窗前,平视京城的万家灯火,俯视化成一条墨色长带的昆玉河,顿生飘然欲仙之感,遂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喟叹:

“物有所值,颐享天年!”

“世纪城”三期最富特点的是“金源运动休闲公园”。从东到西,形成高低错落的超大型立体景观与森林走廊,彰显人居自然环境。整个运动休闲生态公园又分为生态慢跑园、运动休闲广场、水景嬉戏园、古建遗址园、儿童游戏园、探险园等片区。山水、湖泊、圆石广场、沼泽地、五岳文化园、森林、古建寺庙、城堡、篮球场相互交错,融为一体,是自然与体育健身设备组成的综合**空间。我曾多次倘徉其间,看着老同志们领着孙子、孙女嬉戏追逐,休闲公园的上空不时生出欢乐的笑声。

与此同时,黄如论先生还投资6。5亿元,开发了一个别具情趣的“世纪新景小区”。该项目位于“世纪城”的东南方向,总建筑面积14。36万平方米。它东临北洼路,西靠北洼西里住宅小区,南至银泉大厦,北依京密引水渠长河段双紫支渠。这个“世纪新景小区”采取分栋设计,从整体观看,布局紧凑合理,从局部细察,楼与楼之间距离宽,日照充分,社区花园步行道畅通,并有大面积绿地构成的公共空间。社区依然实行人车分流,再加上小区四周交通便利,风景宜人,出则享受闹趣,商肆繁华,人则静观古树,水岸清幽,为京城典型的水景项目。

为了确保“世纪城”三期工程以及“世纪新景小区”等工程的质量,黄如论先生大胆提出“打破自我,再创奇迹,因地制宜,想他人想不到的”口号,把“我们造城”的理想变成大型综合社区“世纪城”。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型综合社区“世纪城”历经三四年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楼盘以“价位低、质量好”为有形和无形的号召力,继一期、二期之后,三期楼盘又创出了京城房地产界盖完、卖完的纪录。其中,“晴雪园”还没有开盘,小区中的楼房早已销售一空。

接着,各种荣誉如雪片似的飞向“金源集团”、飞向黄如论先生!

自2000年荣获北京城市住宅学会、国家住宅中心与《精品购物指南》报社评选的“性价比精品奖”始,到2003年荣获“北京十大名盘”止,前后获得各界颁发的各种奖励数十种。同时,黄如论先生作为“金源集团”董事局主席,也被授予“十佳媒体人物”、“十大领袖人物”、“2003年十大人居财富人物”等称号。

世人皆知,如此风光的背后,一定是滚滚而来的财源。虽说黄如论先生想到了在北京一定能赚到钱,但是他绝对不会想到在短短的几年中,竟然会有数十亿的利润。也就是在这种前提之下,一个命题摆在了他的面前:是做金钱的奴隶还是做金钱的主人?那时我——包括带着各种目光看他的人都发出这样的自问:

“他应该如何看待和利用这样多的钱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