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回国003(1 / 1)

我信服地摇了摇头。

“换句话说,我的霸气体现在建筑上,就是所建房子大气,敢为人先。唯有如此,我才会有后来的‘我们造城’的理念,才有全世界最大的单体购物中心。”黄如论先生说罢平静片时,又笑着说道,“详情待下回分解吧!”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与黄如论先生关于建筑风格的谈话到此结束了,遂不太情愿地说道:

“好吧!客随主便。”

据我所知,黄如论先生大体上是属于定向型的思维,但有时也会冷不丁地出现跳跃型的思维信号。换句话说,在我们二人交谈的过程中,他偶然也会偏离主题,出其不意地提出一些问题让我回答。今天,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他突然话锋一转,出我所料地搞了一次突然袭击,他分外认真地问道:

“柱子哥,请你告诉我,当年毛主席下井冈山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或许是我的情绪依然留在关于建筑风格的交谈中,所以十分简单地答说:

“为了红军的发展。”

“是真的吗?可不能拿教科书上的结论X付我哟!”

“教科书上的结论可不是这样写的!”

黄如论先生深知我对待学术问题的严肃性,他再一看我一脸认真的样子,遂笑着说:

“那就请柱子哥把你的结论告诉我吧!”

我沉吟片时,随手拿起茶几上的三只茶杯,按着由南向北的方向平行摆开。接着,我伸出右手指着中间的一只茶杯说:“假设这就是井冈山!”旋即,我用右手指着右边的一只茶杯说:“假设这就是湖南的潇水!”然后,我又用右手指着左边的一只茶杯说:“假设这就是江西的翰江!”我抬起头,看了看黄如论先生那紧蹙眉头的样子,遂又指着茶几上的三只茶杯,像是指挥员在推演沙盘那样说道:

“井冈山位于罗霄山的中段,南北长数百里,真可谓是山道崎岖,难于通行;再加上满山遍野的茂林修竹,没有种植粮食的农田。因此,井冈山上人烟稀少,只有山下各县才有种植粮食的老百姓。”

黄如论先生深思不语,似在琢磨我讲的内容,又似在等待我继续讲下去。为此,我郑重其事地说道:

“从军事战略学上讲,打仗,一要有兵源补充,二要有粮仓供给。这就是当年诸葛亮为了争夺汉中这个兵源、粮仓之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出岐山、伐北原的真正原因。精通历史的毛泽东,他不仅知道诸葛亮用兵的历史掌故,而且从现实出发,他也绝对不会靠着下山挑粮来维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

黄如论先生微微地点了点头。

接着,我又指着茶几上左右两只茶杯,严肃地说道:

“您来看,井同山西有潇水,东有赣江,它被夹在这一江、一水之间。一旦遇上敌军大规模进剿,向东面转移,有赣江拦路;向西面出击,有潇水阻隔。换句话说,没有‘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回旋余地。因此,中国工农红军要发展,中国革命根据地要扩大,就必须走下井冈山,向着赣南、闽西前进。”

黄如论先生是一个率性而为的人,他不由分说就一挥右手,非常兴奋地说道:

“你讲得实在是太好了!也太对了!”

我就像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那样望着兴奋不已的黄如论先生,似乎是在问:“我讲的好在什么地方?又对在什么地方?”

黄如论先生很快平静下来,他看着我无限感慨地说了这样一段实出我所料的话:

“柱子哥,你知道吗?我在动手兴建‘金源大广场’的时候,也碰上了同样的问题。”

我一听黄如论先生这番话语,敏感地猜出一个新的采访题目就要登场了。遂有意地问道:

“黄老弟,您能讲得更清楚一些吗?”

黄如论先生依然沉浸在兴奋之中,他连声说罢“可以!可以。”接着,又对我讲了如下这段记录在案的话:

“后来,我认为在福州的发展,很快就到阶段性的顶峰,再向前发展就有局限了。我当时就想,要把企业发展大,就必须到外面去。再后来,我看了毛主席的书,懂得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道理。因此,我就确定了以福州为根据地,向外发展壮大企业的方针。”

“向何处发展?”

“南昌!”黄如论先生说罢有些得意地说,“当年,毛主席下了井冈山,向我们福建闽西发展;如今,我黄如论走出福州,要向江西南昌发展。”

“当年,您确定走出福州的发展方向,为什么不选择南下深圳、珠海,北上温州、宁波、杭州或上海呢?”

“当时,你所说的南下或北上的这些城市,房地产开发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在我没有完成原始资本积累以前,我是没有实力去和人家竞争的。”

我非常赞赏黄如论先生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

事有凑巧,就在黄如论先生到南昌投资房地产前后,我为写作史传文学《毛泽东周恩来的长征》也来到江西深入生活。那时,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革命老区的很多男女青年都南下深圳、海南等特区打工去了,似乎改革开放的脚步显得慢了很多。为此,我曾向江西省的一位作家求教,他操着自嘲的口吻说了这样一句话,令我难以忘怀:“大作家!您知道吗?我们江西省的东边是福建省,西边是湖南省,我们江西位处中央,不东、不西,不是东西嘛!”一句话,那时的江西省在政治上是比较闭塞的,在经济上也落后于周围其他的省市。

“黄先生!对于您去南昌投资房地产,江西省有关负责同志一定鼓掌欢迎吧?”

“欢迎!但他们还是派人到福州调査我们的家底,结果认为我们的名声不错,才让我们到南昌投资。”

“您初到南昌的投资方针——或发展策略是什么?换句话说,是大干,是中干,还是小干?”

“简单地说,我在南昌发展的策略是短兵相接,速战速决。用毛主席的话说,用以战养战的办法,要求很快就打胜在南昌的战役。”

黄如论先生讲得头头是道,我听后如人五里雾中。接着,他又给我讲了如下这段记录在案的话:

“我刚到南昌的时候,先买了一座烂尾楼,然后马上装修、加层、立即出手,等收回资金再盖一座‘南昌金源国际贸易中心’。这个贸易中心21层,12。5万平方米,是南昌标志性的建筑。我当时的这种策略,也是以快制胜,以短带长。我买烂尾楼,是为了马上收回现金,盖‘南昌金源国际贸易中心’,是为了打品牌。”

我终于听明白了:黄如论先生在南昌采取的发展策略,和当初在福州搞开发如出一辙。事后追论,这是在原始资本积累尚未完成之前,或者流动资金受到限制的时候,主动采取的一种灵活变通的策略。

黄如论先生指的烂尾楼,就是现在位于南昌市风景宜人的抚河公园旁边的“南昌桃苑大厦”。占地面积16亩,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楼高九层,一、二层为大型商场,三至九层为现代专业写字楼。大厦内三菱空调可以分区随意享用,漂亮的流线草幕墙引领城市建筑新风尚,直到今天,还是南昌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请问,这座‘南昌桃苑大厦’总投资是多少?回报率又是多少?”

“总投资不到1亿元,回报率嘛,不到一年,我也赚了它一两千万元。”

黄如论先生把建筑“南昌桃苑大厦”的资金以及赢利的钱,用来支持建设“南昌金源国际商贸中心”。该项目占地40亩,总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地下停车场1万平方米,是一座21层星级酒店兼高级写字楼和两座19层的高档公寓,巍然耸立在长跨二百多米的四层裙楼上,气势磅礴,堪称在江西轰动一时的建筑典范。值得一提的是,至今仍然稳居南昌市单体建筑面积之最。可以想见,它不仅为金源集团打出了品牌,也为金源集团积累原始资本立下了汗马功劳。

与此同时,黄如论先生为了拓展自己的事业,自然也是为了加快金源集团原始资本的积累,他在福州相继设计、开工了“金晖新村”、“晋河新村”、“乌山大厦”以及在南昌兴建“海联大厦”等。笔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一一展现上述建筑的全貌,以及在兴建中的各种故事。为了让读者了解黄如论先生在建筑行业中前进的步伐,容我扼要地解剖一下“金晖新村”吧!

“金晖新村”位于福州市连江路,投资4。7亿元,总建筑面积达28万平方米,由37幢高级商住楼组成。日后,我到福州曾光顾过名震一时的“金晖新村”,留给我的整体印象是:新村内丛丛翠竹弯腰迎客,片片细草随风摇曳,绿化率超过30%,自然空气清新宜人。另外,小村内还配有商场、幼儿园、文化中心、医院和大型娱乐场所,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从某种意义说,它就是北京世纪城中一个小区的缩影。像这样一个功能齐全的成熟社区,必然一开盘就会出现抢购热销的火爆场面,并在年内全部售罄结案。自然,“金晖新村”等建筑的热销,又加速了金源集团原始资本的积累。

随着金源集团投资规模、建筑面积越来越大的走势,黄如论先生也尽显其指挥的才能。他忽而飞到南昌査看“南昌金源国际贸易中心”的质量,忽而又回到福州督促“金晖新村”等建筑的进度。他虽然刚过不惑之年,但却能做到处变不惊,笑迎困难,已经显现出了运筹帷幄内,决胜千里外的才干。同时,他也初步具备了“临大战而不乱”的优秀房地产商的素质!由此反观今天的黄如论先生,他能够从容不迫地指挥金源集团旗下的昆明、贵阳、长沙、合肥、腾冲等公司,并在同一时期兴建近2000万平方米的建筑,完全是从实干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黄如论先生如此顽强的拼搏,不息的奋斗,在福州、南昌一干就是八年,难道仅仅是为了金源集团的原始资本积累吗?否!诚如前文所述,他是为了给社会作贡献。为了说明在这八年当中,黄如论先生为社会作了哪些贡献?我扼要地摘录了他做的一些善事,抄写如下:

第一,为了促进福州国际招商、增进福州世界经贸文化交流,黄如论先生应福州政府的请求,自愿无息为市政府垫资人民币2。3亿元,承建具有福州标志意义的“福州国际会展中心”。接着,他亲自坐镇指挥,以雄厚的实力和惊人的速度按市政府的要求一年建成,并交付使用,再一次引起世人的瞩目和盛赞。同时,也证明了黄如论先生赚钱,是为了给社会作贡献的允诺是真诚的。

第二,慷慨捐资,无私回报桑梓。为了简明扼要地说明问题,我抄录了如下这组数字:

1993年,捐赠400万元兴建福建省连江博物馆、连江陈弟公园、连江民兵训练中心;

1994年,捐赠638万元,分别用于拓宽福州市福新东路,改善福州的交通面貌;兴建连江四中黄云钦教学楼;铺设连江马鼻至拱头水泥路,设立马鼻中心小学教学基金,以及设立连江马鼻辰山村老人赡养基金会;

1995年,捐赠200万元建设罗源县一中格致楼。为追宗溯祖,成立黄氏老人基金会,从1995年起,发给云楼黄氏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50元生活补助费,直致逝世为止。

1996年,捐赠78万元,给福州公交公司用于添置新的公交车,进而提升城市品位;

1997年,捐赠2590万元给社会各界,分别捐赠于福州市国际会展中心,捐资兴建筱埕村希望小学、连江一中教学科技楼、福建省统战部“海联中心”,修缮福建省政协委员会友谊之家、连江环境绿化工程、连江医院门诊部以及福建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等社会团体。

第三,为职工分利,为部属解忧。

在我与黄如论先生的多次交谈中,他多次讲到公司赚钱不仅是为了发展事业,而且还要让公司的职工能够得到实惠的利益。为此,他修正了原来不科学的股份赠送办法,从项目的利润里拿10%送给公司部门副经理以上干部。有鉴于那位副总经理诈骗股份的教训,遂开始了有条件地赠配送股,一年结算一次。前提是,只要在工作期间没有犯错误,都可以享受这种权利。这样,公司的职工除去工资、奖金以外,还要拿到一笔可观的股份。

需要说明的是,那时我们国家尚未实行股份制,仍然处于经济学家撰文呼吁的阶段。

稍微年长的同志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在吃大锅饭的年代里,住房是天字第一号的难题。对此,黄如论先生也了如指掌。他为了帮助部分职工解决住房难的问题,决定从商品房中拿出一定数量的住房,按照在公司职务的高低,无偿地分给有关的职工。举例说,当高尚住宅“民安新村”落成之后,他一次就拿出了13套商品房分给了职工。

如果说见微知著是真理的话,那么黄如论先生日后能成为全国知名的慈善家,是因为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着为社会作贡献的允诺!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黄如论先生历经八年艰苦卓绝的创业,终于在家乡福州市的房地产界打出了一片天地,也超额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日后,我曾经半开玩笑地和他说过这样一段话:

“当年,毛主席在延安生活了13年,从政治、军事和组织诸方面,都做好了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的准备。因此,他毅然率部东渡黄河,不失时机地进驻西柏坡。阁下在福州打了八年天下,有了钱,有了队伍,也有了指挥更大战役的经验,难道您就不想动一动吗?”

“想啊!但是,搞房地产的人都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去什么地方发展,必须先要评估天时、地利、人和,方能较为准确地预测未来的成败。换句话说,你到那里盖的房子能不能卖得出去。”

黄如论先生所说的天时,就是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以及国内政坛的态势和即将出台的经济政策;所说的地利,就是要预先调査清楚要去的城市有多大发展的空间;所说的人和,就是金源集团这个团队中绝大多数骨干所持的态度。把话说白了,作决定之前,一定要讲民主,不能一个人说了算。对此,我是赞成的,遂又近似调侃地说道:

“看来,你黄某人是要集占天时的曹阿瞒、得地利的孙仲谋、讲人和的刘皇叔于一身啊!怎么样?按照天时、地利、人和的顺序讲给我听听,好吗?”

“好!”黄如论先生轻轻地叹了口气,说道,“那时,所谓天时,最糟糕!东南亚各国相继出现了金融风暴,通货膨胀导致了经济大萧条;说到地利嘛,也不很好。就福州而言,受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影响,许多侨商从中国撤资,回国救市,房地产业很不景气;恰在这时,我们公司又因‘乌山大厦’与中介公司对簿公堂,大家的情绪也受到了影响。”

“乌山大厦”,是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与福州市政府合作的项目,是座11层的高级写字楼。由于该建筑背山面水,环境清幽,再加之有市政府的牌子,因而建成以后一定会热销。这时,黄如论先生分兵南昌,同时在两个战场上作战,一时间公司的人手顿感不足。他和福州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员几经磋商,决定委托中介公司“龙宇集团”总代理“乌山大厦”的销售。但是,出所有金源人所料的是,中介公司“龙宇集团”销售完“乌山大厦”所有的房子,把大量的钱转人自己的账户里,梦想去开发自己的项目,借以赚得更多的钱。与此同时,他们又编织各种美丽的谎言,就是不偿还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和市直房地产公司应得的钱。

很快,所有金源人都知道了中介公司“龙宇集团”赖账的事情,为了维护金源集团的利益,相继找到黄如论先生,坚决要求把中介公司“龙宇集团”告上法庭,追讨欠款。对此,黄如论先生却显得异常冷静,说道:

“请大家放心!我一定会以法人的身份和中介公司‘龙宇集团’打官司。但是,我更希望你们多花些心思想一想,我们公司下一步的出路在何方?”

对此,很多金源人想不通,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为什么不尽快追回“龙宇集团”的欠款?这其中有没有难言之苦?对此,黄如论先生讲了这样一段话:

“急是没有用的!一句话,我们不能让‘龙宇集团’的不义之举牵着我们的鼻子走,相反,我们要笑看‘龙宇集团’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走向灭亡的!”

“行吗?”

“行!我们一定要相信这句古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时间一到,一切都报!”

黄如论先生的预言很快得到了应验。请看,他当时的秘书林褚先生讲的如下这段话:

“本来说你拖欠人家的钱,一两年应该还给人家了,但‘龙宇集团’不这样想,他就想拿着这笔钱去开发。但他没想到诉讼程序一启动,‘龙宇集团’公司的财产全部被查封,后来他就调不动资金,社会名声也就臭了,最终在社会上彻底失去了信誉,一事无成!”

黄如论先生在与中介公司“龙宇集团”打官司的时候,他一面结算回国后八年以来的原始资本积累——在福州、南昌总共赚得了多少钱,一面悄然北上搞调査研究,很快就作出了这项重大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