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人来说,春节是全年中的第一大节日。可是从旧中国走过来的人都知道,每年到过春节的时候,又一定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对欠账躲债的杨白劳这样的穷人而言,春节就变成了鬼门关。所以,我从小就知道春节还有一个别名叫年关。有意思的是,黄如论先生恐怕做梦也不曾想到,这一年的春节竟然变成了他非常难过的年关。我思忖片时,望着依然沉浸于往事回忆的黄如论先生问道:
“还有给建筑公司的工人和材料的钱吗?”
“没有!”黄如论先生说罢又沉重地摇了摇头。
这时,我突然想起和黄如论先生的交往中,他谈得最多的是“诚信”二字。翻一翻他的讲谈录,出现最多的话语也是“我绝不克扣员工的薪水,我要从生活上爱护跟我创业的所有的员工”。“如果我不讲诚信,员工就不相信我。”可是,时下残酷的现实是,黄如论先生真的没有钱了!在此年关之际,他如何才能让属下的员工拿着工资高高兴兴地回家过春节呢?接着,我又很自然地想到这批盖国泰大厦的建筑工人们,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是来自福州三建公司。我想了想,又说道:
“您应该把自己的困难,如实地告诉建筑公司的领导,我想他们会体谅您的难处的。”
“不行!”黄如论先生断然地否决了我的这一提议,接着又从经商之道和为人品格讲了一番道理,进而又说道,“我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向私人借高利贷,让这些建筑工人回家过年去!”
我听后震住了,许久没有说出一句话来。不知何故,这时我竟然想起了《霸王别姬》的故事转瞬之间,我又想到了蒋介石在二次革命失败以后,跑到上海去长三堂子消磨时光的往事。为此,我十分好奇地问道:
“黄先生,那年的春节你是在什么地方过的?”
“福州。”
“您为什么不回连江老家——或回菲律宾马尼拉和亲人们一块过春节呢?”
“没有钱!”黄如论先生说罢看着我那惊愕不巳的表情,又蓦地大声笑了起来,接着,他又以玩笑的口吻说道,“柱子哥,你知道吗?那时我的口袋里就剩下几百块钱了。”
这就是事业有成的黄如论先生!
在这个辞旧迎新的除夕夜里,黄如论先生驻足空****的房间之中,隔窗看着照亮福州夜空的火树银花,听着那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声,他一定会想到远在菲律宾马尼拉的妻子儿女,也会想到近在连江县马鼻老家的父老乡亲,然而他此时此刻想得最多的却是:福建省委何时撤销八部委下发的那纸命令,让巳经封顶的国泰大厦起死回生,早一天淘到他回国创业的第一桶金。
或许是黄如论先生经商、为人的高尚品德真的感动了上帝,也或许是他坚信这段背得烂熟的毛泽东语录得到了证明:“往往有这种情形,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简之,他终于等来了福建省委撤销八个部委下发的命令,福州的房地产市场顿时活跃起来,他刚刚盖好的国泰大夏一上市就成了中外商贾的抢手货。事后,黄如论先生对我说过这样一段话:
“当时前来参观、购买国泰大厦写字楼的中外客商络绎不绝,红火极了!一句话,这15层的国泰大厦真的是供不应求啊!”
黄如论先生是个十分精明的商人,他粗粗地算来,这座国泰大厦能为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赚得3500万元!或许是淘得的这第一桶金实在是太难了,黄如论先生开心地笑了,公司的同仁和部属也开心地笑了。正当黄如论先生准备和同仁弹冠相庆的时候,出他所料的是又突然祸起萧墙,一位公司中的主要合作者为了“摘桃子”,竟然不择手段地把黄如论先生告上了法庭。
四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黄如论先生被同仁告上法庭的远因和近由,我认为很有必要花一些笔墨,探寻一下我国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纵观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无一例外都是一个最高家族统治取代另一个最高家族统治的历史。追根溯源,恐怕早在母系社会就逐步确立了这样一种家族统治的模式。如果说统治阶级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主要的文明史的话,那么这种统治阶级的文明,也就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举例来说,一个家庭的组成,一个行帮的兴衰等等,无一不是在效仿、对应最高家族统治者所确立的皇权制度。其中,受影响较大的行业恐怕是中国的商界。举例说,远在秦朝初期的商圣吕不韦,近在清朝末年的徽商代表人物——红顶商人胡雪岩,几乎都是商界最大的家族王朝。说到晋商,人们马上就会想到王家大院、乔家大院,这就更直截了当地道出了晋商的性质依然是商界的家族王朝。
但是,历代王朝的开国元励在打天下的最初阶段——或曰拉杆子上山聚义的时期,基本上就像是瓦岗寨、水泊梁山上的英雄好汉那样,大多是一群志同道合——或曰带有某种私人关系的朋友组织。因此,拜把子、认干亲就成了凝聚这种带有哥们弟兄性质组织的手段。自然,他们之中的首倡举义旗者——哪怕就像是程咬金这等人物,无论他有无领导之才,也会顺理成章地被推为瓦岗寨上的老大。在这时期,占山为王的老大自封为山大王,他所指挥的大小喽啰也仅仅是军队的雏形。因此,历朝历代的统治者视这等的义军为乌合之众,明令下达讨伐檄文的时候则叫山匪、流寇。
我权且给这样的义军一个名称:由志同道合者组成的造反有理的农民军队,简称朋友队伍。
随着起义队伍的不断扩大,这种朋友式的占山为王的农民军队,必然会向着夺取天下的正规大军转化。自然,当年称兄道弟的大小山大王也随之分成三六九等,有的被推为水泊梁山上的宋江,有的还继续当他的李逵和武松。这样一来,由朋友们共享权力的阶段结束了,代之而起的是确立领袖的地位,建立一支效忠领袖的军队,使之完成领袖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隋朝末年的李世民,元朝末年的“丐帮”帮主朱元璋,他们走的都是这样一条首先建立自己的军队,进而夺取和建立一个新的王朝的道路。因此,当年在瓦岗寨上共同起事的哥们弟兄和一道建立“丐帮”的难兄难弟,也就必然会出现大的分裂或重组。追其原因,是起义者们的目的不同一或曰为利益驱动所造成的。在这时期,朋友式的义军组织逐渐消亡了,与此同时,遂又转化为使其走上九五之尊的最高家族的军队。
我权且给这样的军队一个名称:为最高家族打天下的军队,简称家族军队。
我没有专门研究过中国商界的兴衰历史。但是,我相信有很多巨商在创业、发迹的不同阶段中,也曾经出现过朋友企业向着家族企业转化的典型事例。换句话说,在被称之为朋友企业的草创初期,大多是由几个亲戚或者在江湖中认识的朋友共同发起的。自然,也会有一个共同认可的掌门人物。说到他们结合的基础,表面上谁都会堂而皇之地说是为了一个“义”字,可是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呢,谁都又清楚是**裸地建立在一个“利”字上。所以,一旦这种朋友式的企业获利——尤其是获大利,这些建立在“利”字基础上的合作者们,就会一个个瞪大眼睛看着这块用“利”字打造出来的蛋糕,暗自计算着自己应当分到多大的一块。其中,有些以追逐实利为己任的合作者,还会想方设法为自己捞到一块大一点的蛋糕。到这种时候,这种朋友式的企业内部就会因此打破平衡,发生矛盾,甚至付诸于不文明的行为冲突也是正常的了!追查原因,一是分配不均闹分歧,再是合作者存有私心。结果,这种朋友式的企业随之解体,代之而起的是家族企业。
或许是这种为利所驱的失败教训太惨痛了,使得创办朋友式企业的商人变得聪明起来;也或许是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中国几千年皇族统治的经验和教训,很快都悟出了一个不谋而合的结论:创办企业必须有忠诚的合作者!说到忠诚二字,在注重血缘关系的中国人看来,只有家族才是最忠诚的。俗语说得好:“打架要靠亲兄弟,上阵还得父子兵”,就是对这种家族忠诚最好的写照。正因如此,这种家族忠诚就渐渐地化作了家族企业的灵魂所系,自然也是家族企业的精神基础。极而言之,古今中外绝大多数成功的中国式(含华侨)企业,都是清一色的家族企业。
在这种特定的中国式的家族企业发展、衍生的历史中,又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商业帝国,随之掌门人也就成了这大大小小的商业帝国中的皇帝。更为有意思的是,这些商业帝国的皇帝在行将驾鹤西去的时候,他们也学着天子传位和分封诸侯的办法,把自己掌控的财政大权一定要传给长子,让其他兄弟姐妹从旁辅佐或分掌各种权力。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自己含辛茹苦打造的家族企业发扬光大。
然而,残酷的现实却经常有意无意地和家族企业的创业者开玩笑,他的尸体刚刚人土,由他一手抚养长大的不肖子孙就违背了他的遗愿,打破了他的美好愿望!一言以蔽之,这些不肖子孙打着重新分配财产和权力的旗号,很快就出现了类似皇室中同姓王争夺皇位的乱局。最后,他们一致同意违背先父的遗嘱,把一个好端端的家族企业平分几份,各自再建立一个同样性质的家族企业。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几千年以来的商业发展历史,就是由这种朋友企业向着家族企业转化——再由家族企业内部的分合与争斗创造的!
我们从宏观的视角考察了中国商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话再说回来,我们再从微观的角度审视一下黄如论先生独资创建的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
诚如前文所述,黄如论先生怀着报国之志携款从菲律宾回到祖国,想在自己的家乡做些贡献。可是,他已经离开祖国整整十年,一切变得都难以辨认了!可以想见,他做起事来就必然会遇到预想不到的困难。举例说,他在独资创建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的过程中,还有他在福州如何才能打开房地产开发的大门,等等’毫不夸张地说,每前进一步都需要采用不同的手段,摆平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拦路虎。直言之,一切都要有打通各种人际关系、摆平大小拦路虎的所谓能人。实事求是地说,那时的黄如论先生在福州人地生疏,两眼一抹黑,既没有这种所谓能人的本事,也没有建立这种能人所具备的人际关系。多年之后,他讲起这段往事,依然有些感伤地对我说了这样一段话:
“你是知道的,我是从连江县马鼻乡走出来的一个穷孩子,后来又去菲律宾发展,在福州无亲无故,更没有什么官家背景。怎么办呢?就由帮着我共同创业的八个弟兄各显其能,分头去办。”
由此可知:黄如论先生独资创建的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的骨干成员,是由帮着他共同创业的八个弟兄组成的。我们再考察一下他这八个弟兄是何等的人物呢?简而言之,有的曾是黄如论先生的老朋友,有的很早就曾和黄如论先生合伙经商或办事的合作者,有的还是因黄如论先生施恩才得以重新走上社会的贪污犯但是,他们都是受着一个共同的利益驱动,自觉地依附在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这个载体上来赚各自的钱。自然,他们在大面上也都听命于黄如论先生这个公司老板的领导。
按照我对企业界定的标准,这时的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虽然是黄如论先生的独资企业,但它仍然是属于朋友企业。
在创办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的初期,林褚先生曾任过黄如论先生的秘书,谈起公司初创时期的性质,他曾经对我直言:
“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是黄如论先生独资投资的企业,聘请朋友来帮助管理。”
公司涉及到利润之初,黄如论先生按贡献大小,以赠配股的方式进行分红。
或许是为了写作《我心目中的黄如论》的缘故,我关心的视角却是黄如论先生作为公司的法人,在祸起萧墙、发生突变前的心路历程。换句话说,他是如何领导、驾驭公司中这八个成员的呢?为此,我曾向林褚先生问道:
“那时,黄如论先生的创业理念是什么?他又靠着什么样的经商之道引领你们前进?” ‘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我们的黄主席似乎尚未形成完整的创业理念,也没有一整套经商之道,更不像现在这样,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他靠什么领导你们这八个朋友建设国泰大厦呢?”
“我认为主要是靠身体力行!”林褚先生说罢沉吟片时又说,“虽然我们的黄主席能讲,且脾气又大,可那时的公司是初创阶段,他聘任的八个人都是朋友,实在不适宜多讲,只有以身作则,给我们当表率。”
“请讲一讲在这期间,黄如论先生是如何身体力行、给你们当表率的,可以吗?”
林褚先生微微地点了点头,接着,他又十分真诚地给我讲了如下这两段话:
“我对他(黄如论)感受最深的是:他是一个工作狂,他的内心深处有一种商道,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在提升商人的形象,他把传统的思想与现代管理经验相结合,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彰显人性。”
“他看了很多书,知识很渊博。他为人也很率性,高兴起来就会像小孩子般手舞足蹈。他对员工很关爱他的个人能力太强了,手下难免就显得黯淡无光。有一次我还跟他开玩笑说:‘如果大家都像你,就都自己当老板去了’。”
我们从林褚先生讲的这两段话中,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黄如论先生不仅是一位重商道的老板,同时还是一位率性而为、又有人情味的普通商人,他为了提升商人的社会地位,绝不沾染暴发户才有的那种财大气粗、指手画脚,甚至是唯我是爷的恶劣作风。可以想见,他为了团结这八个朋友共同创业,每天都顶着似火的太阳战斗在工地上。因此,黄如论先生的个人操守是无可指责的!
但是,在这种朋友企业中一尤其是在没有制定严格规章制度的朋友企业中,仅仅依靠老板知行合一的善良愿望是不够的,它不仅不能抑制有些朋友的私欲,而且还会使得有些头脑发热的朋友视你软弱可欺,甚至还要借此把他个人的私欲无限膨胀。可以想见,嫉恶如仇的黄如论先生,一旦遇上敢于在公司中胡作非为的朋友,他一定会像是一头狮子那样雷霆大发。结果,在他独资建立的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中,就无可避免地上演了一场朋友反目、合作者把老板告上法庭的闹剧!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黄如论先生早在福州创业的初期,认识了一位在官场有些地位的朋友(权且隐去他的姓名)。后来,黄如论先生去了菲律宾,历经艰辛奋斗,终于在马尼拉闯出了一片天地,而且事业一天比一天红火,公司的业务也逐渐拓展到欧亚两大洲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黄如论先生携款回国投资后,这位依然留在官场且自视甚高的朋友,看到他在菲律宾取得了成功,在国内也可以风风光光地开展事业,非常眼热,很快就提出请黄如论先生帮忙,把他也办到国外去定居,换个华侨身份。过来人都知道,在那时帮人移居国外是很困难的,一要在所在国做财产担保,二要花钱打通有关的衙门,三要拿钱在移民城市给他租到栖身之所,等等。但是,十分念旧的黄如论先生却满口答应了,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位朋友的一家办到了国外定居。
据林褚先生告诉我,黄如论先生的这位朋友是一位马谡式的“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人物。另外,他去菲律宾的动机十分简单,想和黄如论先生一样变成有钱的富翁。很快,他就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国外不是黄金遍地,所在城市也不是一个能不劳而获的地方。因此,他的这种异想天开的发财美梦很快就破灭了!
不久,他的这位移居国外几近到了百无聊赖的朋友,也回到了福州,但是他却找不到谋生的饭碗。就在他历经挫折,躁怒乃至发狂之时,他的夫人找到了黄如论先生,当面请求说他想到黄如论先生的公司工作,还说他在官场多年,有诸多人脉关系,可以帮忙拿地、办手续等。当时,黄如论先生考虑到回国投资不久,对国内一些情况不甚了解,而且公司刚刚成立不久,也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于是就答应了下来,还任命他为公司的副总经理。同时,十分念旧——且“义”字当先的黄如论先生,还当众答应国泰大厦项目取得效益后,可以出于朋友情谊赠送给他为数不少的管理股。
然而,这位朋友人职后却吊儿郎当,既没有帮着拿地,也没有发挥多少管理作用,而且自从坐上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一职后,很快就又找到了在官场的那种感觉。每天上班之后,除去吸外国名牌香烟,品家乡上好的功夫茶以外,全天都是一个表情,就是铁青着脸,摆出一副见了谁都不说话的面孔。公司上下对他敬而远之。多年之后,林褚先生讲起这个副总经理,还喟叹不已地说了这样一句话:
“真是好大的架子啊!”
按照我的界定,那时的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的同仁们,全都希望在创业的过程中平等共事、相互关照。换句话说,就是希望“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然而这位官气十足的副总经理刚一上任就摆起了架子,不仅以领导者自居,而且还傲视公司中的其他合作者。因此,企业内部的团结、和谐的气氛很快就被人为地打破了。
黄如论先生作为公司的法人代表,自然不愿看到内部因人事关系发生冲突。恰在这时,他为了加快国泰大厦的建设速度和降低所需成本,同时也是为了扩大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的规模,遂决定投资2388万港币,成立一个国泰混凝土有限公司。需要说明的是,该公司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和高新技术,拥有世界先进水平、全电脑控制的生产线,未来产出的水泥也堪称福州地区的一级产品。由谁出任国泰混凝土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呢?创业初期的八个兄弟都曾为之心动过。但是,黄如论先生几经权衡利弊,毅然决定任命这位官气十足、架子很大的副总经理出任该公司的总经理。他这样做的用心是良苦的,一是可以保住这位副总经理的面子,二是可以化解公司内部越来越严重的人际矛盾。当然,他还相信这位昔日的老朋友是识趣的,理应尽其全力完成公司交给的这一重任。
实出黄如论先生所料的是,他的这位昔日的老朋友、今天国泰混凝土有限公司总经理的私欲却恶性膨胀,他利用手中的权力,把七大姑、八大姨,大舅子、小侄子全都安插进国泰混凝土公司中去。很快,国泰混凝土有限公司变成了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而他这位新上任的总经理也就成了独立王国中说一不二的独裁者。更为可气的是,他还先后“捞”了30万人民币!俗话说得好,上梁不正下梁歪,一个小小的混凝土公司就被他搞得乌烟瘴气。未经多少时日,有正义感的同仁们气不过,遂在公司中传起了类似当时社会上流行的这样的顺口溜:吃喝成风,账目不清,左吹右拍,裙带当红!
那时,黄如论先生虽然专心致志领导国泰大厦的建筑,但他依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尤其对国泰混凝土有限公司的情况则更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可是,他几经权衡利害得失,还是难以采取断然改组的措施。对此,我曾经向他的一位属下发出这样的提问:
“据我所知,对犯错误同仁的处理如此犹豫再三,不符合黄如论先生的性格。”
这位部属感慨地叹了口气,遂说了如下这段话:
“或许是我们老板的心地实在太善良了,也或许是我们的老板相信这位老朋友尚能悔过图新,所以决定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办法找这位老朋友单独谈话。”
“你知道黄如论先生和他谈话的内容吗?”
“我不在现场,只是事后听说了一点。”
“那也好嘛,说说看。”
“首先,我们老板严肃地指出国泰混凝土有限公司存在的问题,接着又严厉地批评了这位老朋友有负重托,把国泰混凝土有限公司搞得乌烟瘴气。”
“他一定不服气吧?”
“岂止是不服气啊,对老板的指控一条也不承认。”
“哈哈,黄如论先生一定被这位老朋友执迷不悟的做法激怒了吧?”
“看来,你对我们老板的为人太了解了!当时,我们老板作出决定:委派有关人员进驻国泰混凝土有限公司进行调査,写出报告,在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的大会上公布,听取全体员工的裁决。”
“按照性格逻辑的发展,黄如论先生的这位老朋友还会醉死不认那四两酒钱的。”
“你说的完全正确!那天,我们在公司大会上听了调査报告以后,认为这位国泰混凝土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只有一条路好走,那就是向老板、向公司的同仁承认错误。没想到他当场表示不服,而且还说了一些伤害老板的话。”
“我想,黄如论先生虽然怒气难抚,但他依然不会开除这位老朋友出公司的。”
“不幸又被你言中!我们的老板当众宣布改组国泰混凝土有限公司,同时免去他的总经理职务,调回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当副董事长。”
“好心没有好报,接下来就上演了状告黄如论先生的好戏,对吧?”
这位同志沉重地点了点头,接着又告诉我:这位被免职的朋友被调回总公司以后,不但不思过悔改,反而采取极其不正当的手段——派他老婆来到公司,通过非法的途经拿走了之前写下的赠送管理股凭据,偷偷地将其复印了一份,并找了一位部队退役后在法院工作的战友,密谋策划一番后,就把材料递到了法院。大意谓:根据当初议定的赠送管理股条款,时下国泰大厦就要盈利了,在他离开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之前,应拿到一笔数目可观的钱。
在他的那位战友授意下,法院随即派人查封了公司的所有账目。然后又发话让他们“和解”,也就是让黄如论先生掏出一千多万元。如果不“和解”的话,就继续查封账目,封到黄如论先生答应拿钱为止。
真是一石击起千层浪啊!黄如论先生接到法院的传票之后,犹如五雷轰顶,一时真不知所为何来。可是当他的情绪逐渐平静之后,又不得不承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丨再和这位昔日的老朋友面对面地评理吗?现在的案子已经进人诉讼阶段,完全失去了再对话的基础;收下法院的传票和这位老朋友打官司吗?他又不得不审慎考虑,进入法律程序之后将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当他想到一旦法院开庭,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的门前聚集着前来采访的记者,他那颗愤怒且颤抖的心又开始犹豫了。
实事求是地说,这时的黄如论先生,刚刚回国不久,对国内相关法律条文不熟悉,也从未和人——尤其是和曾经做过朋友的人打过官司。再者,他创办的公司刚刚起步,也没有聘请专职的律师。当向商界的其他朋友做了一些咨询之后,几乎所有的答案都是这种官司往往因各种证据纠缠不清而旷日持久,而最直接的后果,则是冻结账户,从而严重影响公司的资金流动。因此上法庭,打官司,绝不是他的第一选项。怎么办?他陷人了矛盾之中!
同时,这石破天惊的消息在公司内部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有的说“真是画虎画鬼难画人,知人知面难知心!”有的说“国泰大厦还在销售阶段,成本和利润还没有核算的情况下,他就抢先下手当摘桃派了!”有的气愤不过,索性叩开黄如论先生的办公室大门,一通大骂过后就力主和他打官司。但是,公司也有一些高管的态度却不尽相同,有的气愤不已,有的劝黄如论先生要慎之又慎,有的甚至在底下私语:“白纸黑字,铁证如山,这粧案子很难打赢”简之,面对“利”字的**,当年这些高喊“义”字为先的朋友开始分化了!
黄如论先生不愧是一位拿得起、放得下的企业家,他很快就作出了理智的抉择,并公开宣布了他的决定:
“同仁们!朋友们!这个官司不能打,一旦进人法律程序,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的财物必须冻结,已经开盘的国泰大厦也要停止销售,今后的业务也将无法开展,结果,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的名誉不仅受到了损害,而且还等于变相地宣告我们的公司破产了!”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同仁们不解地问道。
“经过法院的合议,给他1300万元!”黄如论先生沉重地答说。
“我们公司哪有这样多的流动资金啊?”
黄如论先生深知这句问话的丰富内含:一是说国泰大厦尚未销售完毕,拿不出1300元给他;二是说给了他1300万元之后,国泰大厦的运作和利润就必然受到影响,他们每人应该分得的利润股份也就会少了许多。而且,当时公司已经预收了很多客户的定金,如果账目继续被封,就无法按时交付,届时势必给公司造成更大麻烦,搞不好还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对此,黄如论先生通盘考虑,一再斟酌后,掷地有声地说道:
“请诸位放心,我是公司的法人,自然损失由我个人承担。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以二分五厘的高息向私人借了1300万元高利贷,一次性给了他!”
黄如论先生的肝胆和气魄震撼了每一位同仁的心!
然而,这并不等于说黄如论先生认同此案的判决,更不赞成他的这位朋友以怨报德的行为。他只是基于对大局的考虑,不希望因为打官司而拖累整个公司的经营,也不愿意与那种人多作计较,于是筹借高息巨款给他,以息事宁人而已。多年之后,他仍然带着极大的情绪对我讲了如下这段话:
“他当年诈了我1300万元钱,虽然当时影响了公司的发展,但我为了息事宁人,避免公司受到更大的损失,也是出于朋友情谊给他留一条出路,并不和他计较,也没有和他打官司。”
“但是,您的部属却对我说:人不报天报,他日后没有什么好的结果,他的儿子、孙子也都没有什么好的结果。”
“我不赞成这种说法!这有悖老祖宗留下的古训:君子绝交,不出恶言!”
这就是黄如论先生的为人!
事后追论,黄如论先生如此而为的目的至少有二:一是他坚信“有舍才有得”的经商理念。事实上,他很快就从国泰大厦的销售中获得了3500万元的盈利,这也就是他回到福州以后淘得的第一桶金;二是希望通过自己这种大舍的行为,进而获得全体公司同仁的人心,继续把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这种朋友式的企业办下去。
但是,黄如论先生的这种大舍的行为,并没有获得他要大得的人心,相反,在各种“利”的引诱下,又有三位和他一块打天下的所谓朋友离开了他,并影响到他独资创办的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每每说到此事,黄如论先生总是感慨万千。其中,尤其讲到一个姓王的所谓朋友,他则更是摇头喟叹。请看他给我讲的如下这段话:
“早期和我打天下的八个人,有个叫王x的,是江西人,他早先有工作单位,但由于他贪污挪用公款被单位处分,之后在我的帮助下,他就到我们这边和大家一起工作。后来,他听了其他公司的话,就把我们公司的材料复印带走,借以在新的公司谋个高位多赚几个钱。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在那个公司里做不下去了,就再回来找我,希望再回到我的公司工作,我因念旧情就答应了他的要求。但是,这个心术不正的朋友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又离开了我的公司。他后来的结局也不好。”黄如论先生伴随着淘得第一桶金的前后,他所独资创建的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作为朋友企业的历史任务,实质上已经完成了!但是,他接下来的路应该向何处走?似乎又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五
黄如论先生自携款回国投资,到建成国泰大厦淘到第一桶金,前后历经将近三年,真是太难、太难了!下一步该怎么走——或曰向着什么方向走,他真的是有些犹豫了。
在我和黄如论先生的交往中,他不止一次地说过:“当时就想赚两三千万的钱,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就算了。”说句老实话,我对他讲的这番话一直是存疑的。在我看来,如果是在回国前后说的,则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他回国投资的一些想法。据我的了解,他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既然是回国投资,就有不可预测的风险,能赚到两三千万的钱也不错了。如果是在盖成国泰大厦并淘到了第一桶金后说的,那我就有了另外的一种解读:一方面,他历尽创业初期的种种艰辛,深知回国造就事业的不易;另一方面,他通过亲自创建的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即所谓朋友企业阶段的解体,看清了在利益至上的社会中的友情、人性是那样的脆弱,遂于瞬间萌生了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情愫,或曰仅仅是瞬间产生的某种隐退之意。一句话,这并不完全代表黄如论先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为了验证我的这些看法,我们之间曾经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那时,您是不是想学我国第一位激流勇退的商圣范蠡的样子,或在国外菲律宾、或在故乡连江县马鼻乡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幸福地终老一生啊?”
黄如论先生微微地点了点头。
“如果说性格即命运的话,我认为这种想法不符合您的性格。事实上,您后来在事业上的选择和发展,就是对这种想法的一种否定。”黄如论先生笑了,遂赞同地点了点头。
“您能给我讲讲这前后的想法吗?”
“可以!”黄如论先生想了想,又说道,“我记得曾给你讲过这样的话:在菲律宾的时候,我想的是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回到福州的时候,我是想帮助我的家族、我的乡里乡亲脱贫,把日子过得好一些。”“您现在决定继续干下去,又是为了什么呢?”
“我是想帮助社会多作些贡献!”黄如论先生说罢沉默了一会儿,分外沉重地说,“我看到家乡的孩子像我当年一样,没有钱进学校念书;我看到家乡的老人生病以后,就像我的爷爷那样没有钱进医院看病。这时,我就想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社会作些贡献呢?”
“我非常赞赏您的这些想法!可您当时想过没有,这是一条不归之路啊!另外,您想没想过,一旦踏上这条不归之路,您就会遇上更多的困难!”
“说全都想到了,那是骗人;说一点也没想到,那也不是实话。当我决定用自己的一生再拼一把的时候,我就只想到了这样一句话: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这就是黄如论先生!
诚如前文所述,黄如论先生不仅有着坚韧不拔的创业性格,而且还有着向强权或恶势力挑战的气魄。那时,他面对一个又一个朋友式的合作者相继离去,可能瞬间会产生心灰意冷的念头,但是他决不会就此消沉下去!相反,他会很快扬起头,挺起胸,继续大步朝前走去,让离他而去的人看一看,黄如论是一条打不垮、难不倒的汉子;同时,他还要用实际行动向世人宣告: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不仅现在岿然不动地蛇立在福州,而且在不久的将来还要走向全中国!在这期间,他还要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实现他人生的一个梦想:给天下的穷人盖房,让更多的像他当年一样的孩子们有书念,让更多的像他爷爷一样的老人们能进医院看病!
然而梦想毕竟不是现实,前进的路也要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正当黄如论先生独自思索如何才能梦想成真的时候,他从自己的故乡——马鼻带出来的建筑子弟兵找上门来,一个个义愤填膺地痛斥那些不义之人,并坚定地表示跟他搞建筑。我想,这时的黄如论先生一定会想到《霸王别姬》的故事,同时也会为这些子弟兵的正义举动为之动容。就常理而言,他的内心深处,一定还会涌动着一股难以言述的情潮!多年之后,我曾问过他:
“黄先生!您能给我讲一讲那个时候的真实感受吗?”
“不记得了!但是,我对他们讲的一番话是永远也忘不了的。”“可以给我再复述一遍吗?”
黄如论先生微微地点了点头,遂又说了如下这段话:
“请相信我黄如论吧!我不会被困难吓倒,我会梃起胸膛,带着你们搞房地产!带着你们学好建筑知识,带着你们在建筑界创出一番名堂来。”
黄如论先生是位“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汉子!同时,他又有着所有成功人士所具有的聪明和智慧。用他部属的话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与挑战,他都会冷静地想出战而胜之的办法。请看如下事实:
首先,黄如论先生镇定地处理了一个又一个离他而去的所谓朋友的同时,又冷静地分析了所谓朋友企业所存在的各种弊端,遂暗自下定决心:立即改组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换言之,由过去的朋友企业逐渐向家族企业转型,并建立一套严格的适合家族企业发展的规章制度。这时,他清醒地知道,虽说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是他的独资企业,但要从朋友企业的种种弊端中解脱出来还是需要时日的。或许是残酷的教训使他变得聪明起来,也或许是为了适应企业发展的运转,他明确地宣称:
黄如论是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的唯一法人,不仅拥有公司发展的财权,而且还握有公司干部的任免大权。从现在开始,他是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的唯一中心,他和公司中的其他同仁都是雇佣关系。
这样,他就确立了家族企业应具备的首要条件:黄如论是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的唯一掌门人。
接着,黄如论先生为了彻底改变朋友企业中的干部结构,他又有目的地从黄氏宗亲中选拔德才兼备——尤其是对他无限忠诚的亲属进人公司任职,让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砥砺和提高,逐步成为公司中各个部门握有实权的负责人。
这样,他就一步一步地建成了以黄如论为核心、以黄氏家族的亲属为主要骨干的家族企业。
对此,后面还将详述,略。
黄如论先生在近20年的商海沉浮中,他懂得古今中外的企业家有着共同发迹的规律,那就是必须首先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或许他是盖房子出身的企业家,他经常借用建筑来比喻原始资本的积累:
“你们知道什么叫原始资本的积累吗?它就像是我们盖房子那样,需要先打好地基。要想把房子盖得高,就必须把地基打好。换句话说,我们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要想又快又好地发展,就必须先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
与此同时,黄如论先生还清醒地知道,国泰大厦的建成,为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淘到了第一桶金,但这仅仅是原始资本积累的开始。换言之,要想完成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的原始资本的积累,还需要金源人付出更大的努力。
在我与黄如论先生的交谈中,知道他曾看过许多外国知名的大企业家是如何发迹的书籍,而且非常清楚这些不同国籍的大企业家在起步的时候,都是通过各种不同的异常残酷的手段,完成他们的原始资本积累的。对此,我也曾向黄如论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记得有一位外国的大学者,曾经说过类似(不记得原文)这样的话: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汗毛孔都淌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今天,我还要再加上一条:那就是包括企业家之间的相互欺诈、争斗的手段和劣迹。”
黄如论先生非常赞赏我的这一看法。
但是,我又从黄如论先生那疑惑不解的眼神中看出,他难以理解像我这样的一个作家,为什么会对原始资本的积累有这样的见识,故微微地摇了摇头。对此,我先是以玩笑的口气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是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办事的,没有调査就没发言权嘛!”接着,我又对他讲了自己人生之中不为外人所知的一些经历。
我作为一个作家,在改革大潮的冲击下也曾数度南下深圳、海南等沿海特区。开始,是应朋友的邀请要我下海经商,还亲自封我为副总经理;后来,我发现自己不会骗人、说瞎话,也不习惯商海之中那种走马灯似的“你方唱罢来我登场”的生活,遂以自己不是经商的料,还是当作家的好为借口,婉谢了朋友的好意,继续留在商海的岸边当一名看客。从此之后,我每次再南下特区就美其名曰,为了准备未来创作的素材,继续深人各种类型的大中小企业生活。事后,我也曾给自己作过这样的小结:虽说特区如此丰富且极具内涵的生活,没有使我孕育出一部有生命力的作品,可我却有了类似北方农民说的搂草打兔子——捎带脚的收获,那就是不仅认识了一些新型的资产阶级(这是我对企业家的习惯用语),而且还亲眼目睹了所谓具有中国特色的各种原始资本积累的情况。在我看来,这是在特定的全民经商的大背景下,突然兴起的一场无序竞争的原始资本积累。从某种意义说,这种原始资本的积累不但有着极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在其原始资本积累的过程中,还显示出它独有的不择手段的残酷性。请看如下事实:
有的是刚刚从监狱中放出来的罪犯,为了完成他的所谓原始资本积累,像个赌徒似地进行各种金融诈骗;有的表面上是国家权力部门的干部,为了谋取极大的个人私利,在暗地里靠出卖商机等非法手段,悄然地完成了他所需要的原始资本积累;有的是国家的高级干部,有的则是一些高衙内式的所谓高干子弟,他们相互勾结,利用手中的特殊权力,通过国有企业的转型、重组,明目张胆地化公为私,一夜之间,这些社会的蛀虫就像是变戏法似的改变了自己的身份。把话说白了,这些社会的蛀虫不仅轻而易举地完成了所需的原始资本的积累,同时还堂而皇之地变成了所谓新兴企业的大老板。等等。需要说明的是,我看到的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家的起步,是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自然,我也看到了一些昧着良心的中小型企业,他们是通过非人道的手段,靠着盘剥打工仔——甚至是喝童工的血,来实现他们的原始资本积累的。
我在讲述自己这段不为外人所知的经历的时候,还有意地察看黄如论先生的表情变化。他给我的感觉是,不仅在认真地听,似乎还想从我的谈话中能悟出一些什么。突然,我把话锋一转,开门见山地问道:
“黄先生,当您在福州淘到第一桶金以后,又是如何乘胜前进,继续完成金源集团的原始资本积累的?”
“搞房地产。”黄如论先生淡然地答说。
“容我直言,您在搞房地产的过程中,是否也像世界大多数的企业家那样,是通过残酷盘剥的手段,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
“我绝对没有!”黄如论先生以断然的口气否决了我的提问。接着,他又有些生气地说,“我曾多次给你说过这样的话:我认为我能成功就是因为不欺人,不骗人,不哄人,不诈人,不害人,我要在持续的工作中和辛勤的劳动中取得回报。”
“请问您是如何在持续的工作中和辛勤的劳动中取得回报的?换句话说,您讲的所谓回报,是否也就是完成您的原始资本积累?”
“一言难尽啊!”
“没关系,慢慢讲。比方说,您通过搞房地产,前后用了多少时间才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
黄如论先生沉吟片时,低沉地说:
“如果从我回国投资算起,整整八年。”
“啊!一个抗日战争所需的时间哟。”我看了看黄如论先生那极其严肃的表情,又有意地问道,“您是知道的,中国的八年抗日战争,一共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请问,您在完成金源集团原始资本积累的八年之中,又经过了几个不同的阶段?”
“恐怕也是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应该是建设国泰大厦,淘到回福州的第一桶金,对吧?”
“对!一共用去将近三年的时间。”黄如论先生有意停顿片时,转换一下情绪,分外郑重地说道,“接下来,我集中全部的精力和财力,投资开发了民安新村、晋河新村、金辉新村、金源花园、金源大广场,完全打胜在福州的战役,算是第二个阶段,又耗去了两年多的时间;在第二个阶段的中后期,我又分兵移师江西南昌,同时在福州、南昌两地分兵作战,最终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算是第三个阶段,又用了三年多的时间。”
“前后相加,整好是三个阶段,八个年头。”
黄如论先生深深地叹了口气,遂又微微地摇了摇头,有些怆然地说道:
“柱子哥,请你告诉我,当代中外知名的企业家,有哪一位像我一样,前后用了八年的拼搏和血汗,才得以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
我自然明白黄如论先生讲这番话的用意,也十分清楚他的潜台词是:如果我黄某人走外国企业家发迹的老路——或者是采取当今中国某些企业家发迹的卑劣手段,我早就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了!至此,我认为不应再探讨原始资本积累这一话题了,遂有意地问道:
“在您原始资本积累的第二个阶段,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已经完成向家族企业的转型,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所遇到的困难会少一些吧?”
“不!只是困难的性质不同罢了。”黄如论先生说罢又惨然一笑。“那就给我讲一讲这不同性质的困难,好吗?”
“好吧!”接着,黄如论先生给我讲起了他在第二阶段前后合计两年多的创业经历。
国泰大厦的建成以及火爆的营销,在福州不太景气的房地产界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旋风。由此,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在格城名声鹊起,作为该公司独资法人、侨商黄如论先生也今非昔比。换言之,有了良好的声誉就有了无形的资产。从此,黄如论先生在福州选地建房、融资贷款等关键的环节,不仅无需自己再辛苦地四处奔走,八方求援,而且还有出售土地的部门、贷款的银行家主动地找上门来,和他谈土地的价钱以及贷款的利息。自然,某些1‘送货上门”的官员、银行家,绝不会轻易地让利给房地产商的,在他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本账。但是,这对黄如论先生而言,无疑等于这些存有私心的官员,自觉地拆除了私设的一个又一个路障,对迅速拓展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的业绩不仅提供了方便,而且也赢得了时间。
黄如论先生几经筛选,终于选定位于福州南北交通主干道六一路与温泉支路交汇处的一块地皮,占地面积总计6688平方米,所建房子的性质依然是高级公寓。
不久,工程技术人员根据黄如论先生的整体建筑构想,很快就设计出了地下2层、地上31层公寓大楼的图纸,总建筑面积为9万平方米。黄如论先生为了有意打造金源集团的品牌,亲自命名这座33层的高级公寓叫金源花园。为了写作《我心目中的黄如论》一书,我曾亲自参观了这座高级公寓,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高高悬挂在公寓中央的“金源花园”四个字,一看便知,仍然出于福州的女婿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同志的笔下。
多年之后,黄如论先生和我谈起“金源花园”所处位置、建筑规模和公寓样式,依然是非常满意的。但是,我在采访有关人士的时候获悉,黄如论先生当时没有立即开工,让大家再等一些日子。为此,我有意问道:
“黄先生,你为什么还让大家等一些日子,再破土动工兴建高级公寓金源花园呢?”
黄如论先生习惯地眯起了双眼,又有些狡猾的一笑,操着调侃的口吻说道:
“在当时说来,让大家等一下是商业机密,不能说。”
“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可以给我说了吧?”
“当然可以!用老百姓的话说,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用商人的话说,第一要计算建筑周期,第二要看自己手中有多少钱,如何运用才合算。”
黄如论先生这番话等于给我泼了一头雾水,似明白又似不明白,因而我有些焦急地问道:
“这和建筑金源花园有什么直接关系呢?”
“当然有了!”接着,黄如论先生如实地讲出了他当年的苦衷。
“正当全体金源人摩拳擦掌,准备杀上金源花园工地的时候,我对其建筑周期作了科学的评估,预计两年。同时,我又认真地核算了建筑成本,需要预先投资3。6亿元人民币,除去我自己需要先期投入的资金以外,还要向银行贷款2亿元。我想,你应该明白了我为什么暂缓上马金源花园的工程了吧?”
我从中听出了一些门道,但我还是想请黄如论先生讲出其中的原委’故微微地摇了摇头。
接着,黄如论先生就给我讲了如下这段记录在案的话:
“因为开发投资高层房子,周期都在两三年,这期间就没有现金流动。当时金源花园,需要两个亿先投进去,两年后才能卖,光利息就背不起。”
“那您如何解决这两难困境呢?”
“我当机立断,首先开发普通的商品房,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流动资金。”
黄如论先生看着我点头称道的表情又指出:为了取得建筑金源花园所需的流动资金,他在位于福州市区对外交通枢纽地段福新路与长乐路交汇处,购得25亩土地,由他亲自领导、设计了10栋高尚住宅,总建筑面积为13。5万平方米,并亲自命名为民安新村。
如果说一个知名作家的学步之作,也会折射出他日后扛鼎力作的某些光辉,那么黄如论先生回国以后建筑的第一个民安新区,也理应体现出他在未来提出的“我们造城”的某些建筑理念。为此,我在最后一次去福州的时候,有意私访了民安新区。令我惊i?宅的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这个只有10幢住房楼的小区内,依然配有车位、商场。远远望去,布局合理,设计新颖。再一看居住在民安新区的老人和孩子们,一个个在那如茵的草地上各寻其乐的样子,竟然使我想起了在北京世纪城小区中的家。这时——也只有这时我蓦地想起了一句话:啊!一滴水可以透视出太阳。
黄如论先生不可能猜到我在这时候想些什么,他依然按照他的思路滔滔不绝地说道:
“民安新村,共计投资2。7亿元,为了尽快实现资金的流动,我限令当年施工,当年建成,当年销售,前后总计半年多一点的时间必须完成。”
我听后愕然,脱口说了一句:“天啊!半年盖10幢高尚住宅楼,行吗?”
“行!”黄如论先生说罢又看了看我的表情,非常自信地说,“实践证明,是年年底,民安小区的10幢高尚住宅楼如期建设完成。除收回资本以外,我还赚了几千万元。”
这就是黄如论先生雷厉风行的作风!
“当时,我的资金不足,又必须尽快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怎么办呢?我只有采取以小至大、以快制胜、以小发展高的策略。”黄如论先生说罢沉吟片时,又笑着说道,“与此同时,33层高的金源花园也如期建成,并顺利地销售一空。”
“至此,前后历经两年多的时间,您胜利地完成了福州战役的第二阶段。对吧?”
“对!到这时,我在福州的名声就有了,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的品牌也就完全地确立了。接下来嘛”
“停!”我第一次打断了黄如论先生的讲话,遂有意地问道,“您如此顺利地完成第二阶段的战役,和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改成家族企业有关系吗?”
“有!我在指挥第二阶段的战役中,上下齐心,全都服从我的命令,没有出现过去朋友中那些扯皮的事,也没有任何人敢向我挑战。”“谁要敢豪刺,你就当即把他给开了!”
黄如论先生听后开怀大笑起来。
或许我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不仅深知皇室中的兄弟姐妹经常为嫡出、庶出发生矛盾,而且还知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中,也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我们是井冈山头的!”就说同是井冈山头的吧,也会有人不无骄傲地说,“我们是毛主席的嫡系第二十九团的!”这说明无论是皇家的锦衣卫,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封建思想的影响。如果说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这句话是真理,那么黄如论先生改组后的家族企业——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一定也深受封建宗亲思想的影响。为此,我问道:
“黄先生,在您的公司中,尤其是在由您的子弟兵组成的房地产队伍中,有没有因为和您是老乡,或者是亲戚,就想称王称霸的啊?”“有!准确地说,在开始阶段还不少呢!”
“对此,您有何感想啊?”
“我的感想实在是太多了!简单地说,这种盘根错节的宗亲观念是封建思想的反映,从某种意义说,是阻碍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精神枷锁!”
由此,我与黄如论先生又说开去,从孙中山先生在广州观音山蒙难,讲到毛主席在福建古田召开有名的古田会议,都说明要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就必须肃清革命队伍中形形色色的封建落后的思想。最后,黄如论先生感触颇深地摇了摇头,说了一句:“难啊!”接着又说道:
“为此,我学着毛主席办军事学校的办法,每年都要开办几期干部培训班。虽有收效,但仍有新的问题发生。”
“你应该知道吧?当年,毛主席在延安曾经学着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样子,枪毙了井冈山时代的子弟兵、长征中的英雄黄克功团长。”黄如论先生微微地点了点头,遂又低沉地说道:“你知道吗?我也曾亲自处理过违纪的亲娘舅舅啊!”他凝思有顷,心情有些沉重地对我讲起了这段往事:
俗语说得好:穷住闹市无人问,富住深山有远亲。随着黄如论先生在福州房地产界的红火发展,有不少亲戚朋友找上门来或求职、或要钱,他都根据不同的情况一一帮助解决。一天,他远在家乡的舅舅来到福州,直言要黄如论这位外甥给他安排个混饭吃的工作。黄如论先生看着年迈的舅舅怪可怜的,自然会动恻隐之心,当即就把舅舅安排到国泰混凝土有限公司当门卫,并再三叮嘱:
“舅舅!这里不是农村,一定要遵守公司的制度,服从公司经理的领导,千万不能出事。”
“放心!我这个舅舅啊,绝不会给你这个外甥丢脸的。”
黄如论先生的这位舅舅上任之后,还算老实、尽职。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中的同事们,很快都知道了他是公司老板黄如论先生的舅舅,从此之后,有的亲热地叫他“老舅”,有的给这位老舅递烟送酒,有的下班以后还请这位老舅去吃饭。不久,这位乡下的老舅也找到了进城后的感觉,那就是宰相门前七品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结果,他很快就忘了自己是个门卫,至于自己应负的责任,就更是放到脑后边去了。一天,国泰混凝土有限公司的保险柜被人撬了,黄如论先生立即查明原因,十分严肃地对公司经理说:
“我的舅舅是门卫,应负全部责任,按照公司的规定,罚他三百元钱,从下月的工资扣除!”
这位舅舅听后火了,找到外甥黄如论,大声质问:
“外甥处理舅舅,天下哪有这个道理?”
黄如论先生听后也来了气,非常严肃地说:
“在私人关系上,你是我的舅舅;在公司里,你是我的员工。你违犯了公司的纪律,我照罚不误!”
“不行!”
“行!我言出法随,令行禁止,我一定要扣你下个月的工钱。”黄如论先生看着舅舅无理取闹的样子,把右手一挥,以命令的口吻说道,“从今以后,你要再敢违犯公司的纪律,我就开除你!”
舅舅感到失去了面子,说了一句“你不用开除,我自己走,饿死也不来福州找你要饭吃!”卷起铺盖就回家乡了。
过了几天,黄如论先生取出一笔钱交给秘书,说道:
“把这些钱给我舅舅送去,就说,在公司里我是总裁,你是员工,你犯了错,我开除你,是总裁开除员工;现在,你是我舅舅,是外甥给舅舅的生活费。同时,还要告诉我舅舅,每年我都会如期给他两万元生活费。”
我听后五味杂陈,一种说不出的情潮在心底翻起。
黄如论先生在福州打胜第二阶段的战役之后,其原始资本积累足以支撑在福州地区的发展。为此,他为了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事业,在完成“民安新村”的营销之后,又陆续成立了福州民安建筑公司、福州金辉装饰装演有限公司、福州金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福州金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细心检点,可知这些新建的公司,都是为了开发、完善他未来的房地产业服务的。
不久,在福州具有标志性的建筑“金源花园”就要落成了,黄如论先生不仅看到了触手可及的业绩,而且还感到了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形势,遂决定在原有事业的基础上,成立福建金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他自任董事局主席。从福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到福建金源实业集团,虽然从地域上讲只有一字之差,但我们可知黄如论先生的企业已经由福州市走向福建省了。
接着,黄如论先生还在浙江成立佳利大酒店有限公司,在广东成立珠海金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等。由此可知,黄如论先生有意把商业的触角由福建省伸向外地,向着跨行业、跨地区、综合型的大型集团发展,希冀拓展金源集团的发展空间。另外,根据我事后的推测,黄如论先生如此而为,还有一个不愿示人的目的,借用军事术语说,为了未来向外地发展,先搞它一个火力侦察。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这时的黄如论先生,已经是一位具有前瞻性的企业家了!
同时,黄如论先生又是一位深谙毛泽东军事思想,并遵照“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行事的实干家。换句话说,他在此时此刻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想法,可是他非常清楚自己的根据地是福州,努力打造的主体企业依然是房地产业。为此,他在1995年,亲率福建金源实业集团重磅出击,投资人民币4.8亿元,在福州市万商云集、寸土寸金的五一广场南翼,兴建33层、总建筑面积达12万多平方米的高级写字楼“金源大广场”。
从“国泰大厦”到“金源花园”再到“金源大广场”,从现象上看,他精心设计、组织施工的建筑一座比一座大。自然,这一座比一座大的建筑投资也随之增加。同时,也说明黄如论先生通过盖房子,实现原始资本积累的目标也越来越接近了。作为写书人,我更关心黄如论先生在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过程中,他的建筑理念——或曰建筑风格又是如何完成的呢?为此,我曾直截了当地问道:
“您实现原始资本的积累,必须通过盖房子赚钱,可是您在赚钱的过程中,又是如何完善您的建筑风格呢?”
说到建筑风格,这是黄如论先生的长项。在我的想象中,他一定会洋洋洒洒地大谈特谈有关建筑风格的时代特点、民族特色以及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方能形成一家建筑风格等专业问题。然而出我所料的是,他竟然如此平淡地说道:
“柱子哥!我记得你说过这样一句话:风格即人。对此,我是十分赞成的。因此,要想弄明白我的建筑风格,必须先认识我黄如论这个人。”
我有些愕然地望着黄如论先生点了点头。
“我黄如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是一个有霸气的人!这种霸气,是洞察现状,胸有成竹,放眼未来的气概,是建立在正气基础上的阳刚。人,只要有了这种霸气,或曰阳刚之气,他就一定要体现在你的书法、绘画、音乐、文章以及建筑之中。这就是属于你独有的风格。”我听了黄如论先生这番宏论不能说不对,但我仍然感到解决不了我提的问题,遂微微地摇了摇头。
对此,黄如论先生似乎猜到了我的疑惑,又以反问的口气问道:
“柱子哥,你参观国泰大厦、金源花园、金源大广场后有什么感想?”
“最突出的感想是敢为人先。”
“对!国泰大厦,为提升福州的商业面貌,做出了贡献;金源大广场,为树立金源品牌、铸就高尚典雅、有金源特色的建筑风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就是我黄如论的建筑风格!”黄如论先生说罢得意地一笑,很是自信地说,“请你想一下,有哪一个靠着自己的实力起家的房地产商,有这样敢为人先的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