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胜于严寒!感人心者,可先乎情。温情管理可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及潜在才能。在日常管理中,管理者若能处处以员工为先,就会令他们在工作中备感舒适和温馨,从而达到“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效果。现代管理中一再提倡的“温暖法则”,胡雪岩那时候可谓用得烂熟。
法国企业界有一句名言:“爱你的员工吧,他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这句话对于任何一个企业都是绝对的至理名言,因为每个企业最重要的问题也就是“人”的问题。由于情绪、情感是人精神生活的核心成分是人类所特有的,因此情感管理对于每个企业而言是很必要的。情感管理就是说管理者要以情感为手段,最大限度地影响追随者的思想、感情乃至行为,激发出情感内部的巨大能量。为此,如果管理者仅仅依靠一些物质手段激励员工,而不着眼于员工的感情生活,那是远远不够的。
“无情未必真豪杰”,“大人常怀赤子心”。优秀的管理者首先是一个具有普通人类感情的人,同时又是一位善于把握人类情感的大师,情感与思想紧密相连。管理者要注意与传统的忽视个体的管理理念划清界限,时常把员工的事当成企业的事,关心照顾退休员工会使在岗员工安心工作,关心有困难的员工会使他们对企业更加忠诚,这也是做好员工思想工作的前提。只有上下同心,关心员工,才能形成团结向上共同进步的气氛。从某种意义来说,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大家庭,而管理者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
那些真正聪明的管理者非常清楚,用人就要先解除人的后顾之忧,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一般来说,员工缩手缩脚,无非是妻室儿女父老双亲摆在那里,只要老板每事先替他们考虑,就可以唤起员工的工作**。许多大老板也是利用这一点做羁绊,以防店员起二心。
胡雪岩弃防治不用,采用激励的方式,先要人把担子减轻了。这样一则心思更专,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工作中;二则产生感恩心理,忠诚激发创造性。对于这一点,胡雪岩很得意,也很自负。从他陆陆续续所用过的人看,基本上是特点鲜明,能上台面,有所作为,这对形成这番乾嘉年间扬州盐商全盛时期都及不上的局面起了很大作用。他能识人,更能用人,也有一套自己的选人观、用人观。
《慎节斋文存》胡光墉篇云:“又知人善任,所用号友,皆少年明干精于会计者。每得一人,必询其家食指若干,需用几何,先以一岁度支畀之,俾无内顾忧。以是人莫不为尽力。”
在胡雪岩的时代,儒家传统和佛教轮回观念在民间以一种强烈的信念形式绝对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知报的观念本来就根深蒂固。师傅打你骂你教训你,尚要知好德、报师恩,师傅如果像胡雪岩这样把你手把手扶持起来,居然还会有不知好歹的言行的话,单是社会舆论就足以让你抬不起头来。
能够体会到这一点的话,我们对胡雪岩用人的这一特点,只会看重其实际影响,不会把它看轻了。
况且,衣食父母。父母生身,提供衣食者养身,后者不亚于父母的生身之恩。胡雪岩“所用号友,皆少年明干精于会计者”,就是说,都是伙计出身,从底层提拔上来的。中国封建社会,只要稍有恒产,就不会舍农、舍士地位而就工、就商。即便是家中只有3亩薄田,做父母的也会勤苦耕作,想办法供孩子入塾读书,以圆了他们“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夙梦。像胡雪岩这种刚开蒙几天便不得不去当学徒的,定是连3亩薄田也保不住的。徽州多商,本就是地瘠田少逼出来的。
这样的一批人在外边混,饭碗端的是别人的,一不小心就会摔破,深体“衣食父母”分量之重,因而对赐予生路的人,保存的只是人格表层上的平等关系,只要表层不受大伤害,内心总是充满感激。
做事总要为人着想,这一直是胡雪岩用人的高明之处。尽管前面已经提到过下面这个例子,但是不妨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
清政府的日常开支及军饷多靠富庶的江、浙支撑。江、浙每年征收的粮食主要靠漕帮经运河送到北京,但由于运河年久失修,加之干旱,运河沿路关卡甚多,漕运不畅,因而浙江的粮食运不出,朝廷催促甚严。刚当上浙江海运局“坐办”的王有龄急得团团转,刚当上官的那份春风得意也变为千斤担子压在了身上:漕粮运出困难,即使运出也还是误期,难免上司斥责,还会使明年的漕粮相应推迟。胡雪岩一个妙招将他的焦虑化为乌有:改海运,直接到上海买粮,转海运进京。这样就免去了漕运中的一系列困难和麻烦,速度要快得多。
然而这也有许多工作要做,首先要钱庄肯垫钱,在上海买米需要10万两白银。其次还要有粮商肯卖粮。肯垫钱的钱庄是信和钱庄,由于胡雪岩善于诱之以利(许下今后海运局钱款往来只找信和钱庄的诺言),且以海运局作保,因而信和钱庄敢于冒这个险。倒是兼做粮商的松江漕帮尤五颇为踌躇:松江漕帮在上海的通裕米行虽有粮可垫,但松江漕帮本身由于这几年来朝廷上下层层盘剥,自身并不景气,原本打算以这批粮食脱货求现以解帮内燃眉之急。而且,由于太平天国已起,南方兵荒马乱,北方震动惊惶,粮食本已紧张;加之不久即是青黄不接之际,粮价眼看要上涨,因而对这件卖粮之事不能不盘算自己的利害得失。
在酒席上胡雪岩已看出松江漕帮尤老五的心事,因而替对方着想,要对方说出自己的难处。得知对方的难处之后,胡雪岩也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又主动说和,请信和钱庄放一笔款子给漕帮,将来卖掉了米再还。由于胡雪岩此前已将信和钱庄的张胖子收服,因而张胖子不假思索就爽快答应了贷款的条件。也许是事情太容易了让人不敢相信,张胖子的爽快反使尤老五心生疑虑。这时张胖子显出自己的精明,说出自己敢于冒险垫钱的原因:第一是松江漕帮的信用,第二是浙江海运局的招牌(即担保),第三是米还在那里,因而不怕钱庄受损。尤老五这才一块石头落了地,双方、三方皆有利可图的一笔大生意,就此谈成。
胡雪岩刚一出道,就显示出自己的不同凡响,他人情练达,处世周到,善于察言观色,更擅长揣摩对方心理,因而在与人交往中不仅能礼节周到足以满足对方的心理需要,更以从物质上满足对方的需要为其根本。
“做事总要为人着想”是胡雪岩待人接物的原则,也是他招揽人才,使跟着他做事的人都能心甘情愿为他拼命的“秘诀”之一。“做事总要为人着想”,也就是角色位置的调换,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从而对对方的利害得失与困难有较为切身的体会,这样利于自己的决策,并做适时的调整,有利于自己的决策便于对方接受,使自己的决策不至于在运作中有悖于对方利益而遭到拒绝。更重要的是,能为别人着想,而且使别人实实在在知道自己也确实肯为别人着想,也善于为别人着想,这会使对方一下子就知道你的情分,知道跟着你做事绝不会吃亏,他也就心悦诚服地被你拉住了。这个时候,即使在实际物质利益上稍有缺欠,他也不会在乎,照样实心实意为你做事。
如今,一些企业老板在“雇佣关系”的理解上有失偏颇,他们认为自己与员工之间就只是单纯的“雇”与“佣”的关系,即“我”给你钱,“你”替我干活,就这么简单。殊不知,这种态度是根本无法令员工为你忠心做事的。
在管理学上有一种“南风法则”,它要求管理者对员工体现足够的关心和尊重,时刻以员工为本,帮助员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员工真正感受到企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这样,员工才能尽心尽力地为企业做事。
在这一点上,那些知名企业领导人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先生说过:“当我看见员工们同心协力地朝着目标奋进,不禁感动万分。”所以,他提出并倡导社长“替员工端上一杯茶”的精神。松下先生认为,一旦社长有了这种温和谦虚的心胸,那么,看见负责尽职的员工自然会满怀感激地说:“真是太辛苦你了,请来喝杯茶吧。”松下先生的意思是,社长也不一定亲自为员工倒茶,但是,如果能够诚恳地把心意表达出来,就可以使倦怠的员工感到振奋,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松下先生还说:“即使是公司的职员众多,无法向每个人表示谢意,但只要心存感激,就算不说,行动也自然会流露出来,传达到员工心里。”这里所体现的正是尊重员工的精神。
据报道,在东京街头曾有日本工人声势浩大地反对老板盘剥,要求增加工资的大游行。但人们又熟知,日本的企业家很重视企业的“家庭氛围”,在寻求和建立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情感维系的纽带”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声称要把企业办成一个“大家庭”,因而注意为员工搞福利,为员工过生日。当员工结婚、晋升、生子、乔迁、获奖之际,都会受到企业领导人的特别祝贺,这一套又的确使不少员工感到企业是自己的家。
美国IBM公司提出的口号是“尊重个人”,如果员工不能在公司受到尊重,就谈不上员工能够尊重和认同公司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作为管理者,更应该身体力行,把尊重员工落到实处,而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美国著名企业家埃丝黛·劳德说过:“员工是我最重要的财富。”美国惠普公司创立人惠利特说:“惠普公司的传统是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尊重员工,并且肯定员工的个人成就。”该公司也是这么做的,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萧条时期,他们坚持不裁员,上下一心渡过了难关。
对于管理者来说,对员工的关爱也是一种感情投资。就算是你的一句祝福话语、一声亲切的问候、一次有力的握手都将使员工终生难忘,甘愿为你抛头颅、洒热血。一位愿意为员工着想的管理者,则必定赢得下属的信赖与爱戴。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的“仁”,主张的“施仁政”,强调国家的统治者要像爱护亲属一样地对待臣民,道理即在其中。著名军事家孙武则要求将帅一定要爱护士兵。他在《地形篇》中分析道:“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如果将帅们能像对待自己的爱子一样对待士卒,就能取得士卒的信任,使之甘愿追随自己赴汤蹈火,这样的军队就无往而不胜。管理者若有如此做法,也将得到员工的信任,使之提高工作效率,以期达到工作目标。
毋庸置疑,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往往付出更多、贡献更大,所以给予高一点的薪酬是理所当然。同时,管理者应多方考虑,在住房保障、医疗保险、社会保险、职称评定、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给予人才一定的便利条件,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