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知人才能善任,如果不能对人才的特点了然于心,管理者在用人时就很可能会“乱点鸳鸯谱”。譬如,让秀才去喂牛、让铁匠去教书等,这显然是对人才的一种极大浪费!不知人而乱用人,受到伤害的不只是人才,损失更大的恰恰是企业自身。胡雪岩心很细,眼睛很毒,他总是知道该用什么人做什么事。
俗语有云“好钢用在刀刃上”,又说“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就是适当的人和物要用在适当的地方,即企业管理上常说的“人岗匹配”。也就是说,管理者在用人之时,一定要注意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用人就用其最优秀的部分,这样才能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国内的管理方式来自于融化在我们血液里的文化,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的主体是改正缺点、日臻完善。但是人无完人,作为管理者、员工,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各有长短?
用人所长,才能见工作效益。有些蹩脚的老板不善于抓住员工的特长,只会让他们像个机器一样工作,岂能产生工作效益。胡雪岩善于用人之长,并以此激发下属的活力。
胡雪岩和古应春一见如故。古应春是怡和洋行在华从事经营活动的早期代理。在洋场混久了,古应春对外国典章制度、工业农业等方面了如指掌,对于外国人的经商方式、行为特点也都熟透。胡雪岩能得此人之助,和洋人打交道就不至于盲人摸象、一叶障目了。胡雪岩自己不知道的事,古应春知道。借洋款时,多少钱的利息,什么时间还,以何种方式还,通过古应春,都可有个大致不差的判断。所以洋人就不大有可能出过于悬殊的条件,胡雪岩也不至于蒙着头吃亏。西洋诸国的国内生产情况时有变化,古应春有足够多的朋友、足够多的渠道及时了解到各国经济起伏,有了这层了解,在西洋人硬撑着不收蚕丝时,胡雪岩已事先知道西洋各国这一两年受灾,本土的蚕丝供应大减,除非他们自己愿意丝织厂关闭,否则他们必须接受胡雪岩这方面的条件,按胡雪岩的开价收购茧丝。正是由于胡雪岩有了古应春这样的好帮手,才能垄断中国上海洋场的丝业贸易长达二十多年而不衰。
在与何桂清打交道时,胡雪岩就发现,他自己对官场上的事,能够清楚了解的仅至府县、省里的事,仅能猜出几分,至于说官的各种缺分,他就更茫然无知了。不知道京官的品秩,就无办法参与出谋献策,更不用讲借此谋取厚利了。有过这种抱憾的经历,胡雪岩就格外着意接近各种人物,比如饱读诗书的嵇鹤龄,宫中行走的小军机徐用仪,户部尚书的弟弟等。和他们交往,胡雪岩了解了不少官场知识。这些官场知识,既包括死的知识,比如官阶排列顺序,见面必守的规矩,也包括活的知识,比如理当某官执首而宫中实宠某人,由于各官性情不同而宫中有所调整等。对胡雪岩而言,需要的就是这些零碎的官场知识。左宗棠平定西北回乱而调入军机,曾商议再借洋款,时逢东宫太后崩,按规矩要停议,但是胡雪岩事先已经从徐用仪那里了解到,此次东宫仙逝,实属西宫下毒手,既然如此,表面上的礼节固然要考虑到,稍有越矩之事也不会过于深究。这样看来,借款之事倒不必因为这个意外而停下来。况且,左宗棠收复西北,威震海内外,朝廷正不知以何作为酬谢,稍有擅专,自然也不至于引起龙颜不悦。有了这些了解,胡雪岩就不必有任何负担,一心一意地去办借款了。
至于解读官书,胡雪岩更是外行。而且分析官场荣衰,目的是要帮助自己下定做各种生意的决心。事属隐秘,就不便聘个文书帮忙。所以胡雪岩培养了几个亲密至好。一个是浙江道台德馨,一个是古应春,一个是尤七姐。有了内圈人物,而且是懂规矩、善揣测的内场人物,胡雪岩就很少失误,把他苦心经营所做成的官势、商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洋人帮助小刀会,引起两江督抚的震怒,胡雪岩提早得到消息,知道督抚联名上折,要朝廷关闭丝茶市场,惩戒洋人。消息知道得早,而且是从秘密渠道揣摸而得,就既准确而又鲜为人知。凭着这一判断,胡雪岩第一次放胆囤丝、板价不卖,直到洋人出高价求售,获利甚丰。胡雪岩通过这些朋友,把官场的消息化成了商场的利润,颇和国民党时期四大家族亲眷利用政策,在股市债券上买空卖空,牟取暴利类似。不过胡是凭朋友、凭本事,后者却是凭地位、凭后台。后来在胡雪岩生意失败、钱庄崩溃时,凭着尤七姐对官方的分析,胡雪岩知道事情尚有转机,所以才能有条不紊地着手收拾残局,为时人称道:“在落魄之中,气概光明,曾未少贬抑。”我们不便假定在没有正确分析官方态度时胡雪岩可能的处理方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因为有了预先估计,胡雪岩的行为更为从容了。
胡雪岩说:“篾片有篾片的好处……好似竹篓子一样,没有了竹篾片,就撑不起空架子。”
篾片,是对帮闲一类人的称呼,这类人受富豪官宦豢养,长于吃喝玩乐,能察言观色、巧言善辩,善于照应场面,被富人用作帮闲陪侍。他们不是栋梁之才,撑不起经营大局,也当不了“柴火”,干不得实实在在的事务。但他们在奉陪富人们吃喝玩乐的场面应酬中却起着重要作用,没有他们,富人们就玩不起劲、玩不出味道,场面也就“哄”不起来。因此称他们为撑起富人的应酬玩乐之篓的篾片,是颇为形象的。这篾片,大约也可以看做胡雪岩那个时代生意场上必不可少的特殊的“公关”一类的人。
胡雪岩深知“公关”的重要性。跟对方的关系搞得密切亲近,合作的生意会做得很顺利;与对方关系陌生疏远,稳赚不赔的生意也难以做成。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双方的感情、了解、信誉、实力基础之上的。胡雪岩要用篾片,就是意在与官僚商贾的吃喝玩乐、交往应酬中,使对方玩得愉快尽兴,消除对自己的陌生感,建立起对他的信任感,从而为合作的真实目的铺平道路。对篾片的使用,既显示出胡雪岩对人情世故的洞悉,也说明他在人员安排上的各尽其才。
只可惜,一部分差劲的管理者并不明白有“其短必有其长,不可以短掩长”的道理,他们往往只注意某一个侧面,而这一侧面又正好是人才的缺点或短处,于是就武断地下结论,那么,这种识才的方式是非常危险的,大批人才将被抛弃和扼杀。孔雀开屏是美丽的,倘若一个人不看孔雀那美丽的羽毛,只看到孔雀开屏露出的屁股,就武断地认为孔雀是丑陋的,那就实在是有失公允了。
古有孟尝君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他在收罗人才时巧用“使人犹使器也”的智谋思想,把缺点十分明显的“鸡鸣狗盗”之徒也网罗室中,结果总是绝处逢生、逢凶化吉。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甚至居于高位的人,总是一方面抱怨没有人才,一方面却在抛弃和埋没人才。殊不知,说不定那些被认为不是“人才”的人当中,正有对他能起重大作用的人。
毋庸置疑,一个人的能力再全面,也会有其所不能,一个人无论多么平庸,也总会有其特长。身为管理者,在用人的问题上应该明白,用人才是要用人之长,而非用人之短。各种人才各有各的用处,把他们都放到相应的岗位上,各种人才相互配合,则能形成一种最佳的企业整体经济效应。
取其长而避其短,为的是识人所长。识人的目的是用人,因此,着眼点就应放在一个人的长处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人的优点上。正如管理专家克拉克所说:“一个聪明的管理干部审查候选人绝不会首先看他的缺点,至关紧要的是,要看他完成特殊任务的能力”。
所以,管理者要把目光从客户转移到我们的员工身上,把目光从员工的缺点转移到员工的优点上,给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真正地从内心关心他们、爱他们、包容他们,帮助他们用最擅长的方式去更好地投入工作中。
能不能用他们所长、容他们所短,这是对管理者最大的考验。
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只要能扬长避短,天下便无不可用之人。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干部的识人、用人之道,关键在于先看其长,后看其短。若先看一个人的长处,就能使其充分施展才能,实现他的价值;若先看一个人的短处,长处和优势就容易被掩盖和忽视。因此,看人应首先看他能胜任什么工作,而不应千方百计挑其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