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其所好”使得妙(1 / 1)

会处世者善于抓住不同人的特点,区别对待,抓住对方的“软肋”做文章,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投其所好”。在这方面,胡雪岩显然是个行家里手。

周文王在渭水北岸见到了正在直钩钓鱼的姜太公,太公说,用人办事的道理和钓鱼有点相似之处:一是禄等以权,即用厚禄聘人与用诱饵钓鱼一样;二是死等以权,即用重赏收买死士与用香饵钓鱼一样;三是官等以权,即用不同的官职封赏不同的人才,就像用不同的钓饵钓取不同的鱼一样。姜太公接着说:“钓丝细微,饵食可见时,小鱼就会来吃;钓丝适中,饵食味香时,中鱼就会来吃;钓丝粗长,饵食丰富时,大鱼就会来吃。鱼贪吃饵食,就会被钓丝牵住;人食君禄,就会服从君主。所以,用饵钓鱼时,鱼就被捕杀;用爵禄收罗人时,人就会尽力办事。”

可见,我们在与人相处时,别人有什么需要,我们尽量去满足,那么他会很乐于接纳我们,当然也包括满足我们的要求。其实无论是政治家,还是圣贤哲士、凡夫俗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痒痒肉”,如果你能对其加以利用,对症下药,一切就会变得更加得心应手,称心如意。

虽然每个人的做人之法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弱点。一般来讲,最容易突破的就是人的弱点。胡雪岩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他善于抓住不同人的特点,区别对待,也就是通常说的“投其所好”。这是胡雪岩成大事的性格绝学之一。

在胡雪岩的那个时代,要经营势力,离不开银子的作用,大多数人都是眼盯钱袋的。胡雪岩深谙此道,自然也从不吝惜银子,甚至到了有索必给、有“求”必应的地步。比如,浙江藩司麟桂调署江宁藩司,临走时在浙江亏空的2万多两银子需要填补,又一时筹不到这笔款项,便找到胡雪岩请他帮助代垫,胡雪岩二话没说便爽快地应承下来,以至麟桂派去和胡雪岩相商的亲信也“激动”不已,称胡雪岩实在是“有肝胆”、“够朋友”,要他一定不要客气,乘麟桂此时还没有卸任,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反正惠而不费,他一定肯帮忙。胡雪岩做的却也实在“漂亮”,他没有提出任何索取回报的具体要求,只是希望麟桂到任之后,有江宁方面与浙江方面的公款往来,能够指定由阜康代理。这一点点要求,对于掌管一方财政的藩司来说,自然是不费吹灰之力。事实证明,胡雪岩的投资是有眼光的,最终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益。

胡雪岩在商场中如鱼得水,跟他善于抓住弱点并进而投其所好的心思和方法是分不开的。

送礼也要看你送的是什么,若是人家过大寿,你去送一块钟表,再看看自己会是什么下场。很多人在与人办事时屡屡碰壁,吃亏就吃亏在没有摸透人家的心思上,大热天送棉袄,还怎么能奢望人家感谢你呢?所以说,与人交往、办事时,我们要看准形势,抓住不同人的心理特点。他需要什么,你就“送”什么,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其实每个人都有他的心理弱点,依据对方的病症下药,可以做成一件坏事,但同样也可以做成一件好事,所以只要你的心是善良的,大可不必拘泥于做事时的手段。我们在与人相处时,若能掌握世人的普遍心理,抓住对方的心理弱点,集中攻之,多会事半而功倍。

这对症下药,说到底也就是投其所好。正如送礼,要送得合适,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对方喜欢。而要对方喜欢,常常也就是送给对方急需的又一时没有的。比如,左宗棠喜奉承、求事功,胡雪岩正好给他送去了能使他成就事功所必需的东西,也就送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胡雪岩说:“送礼总要送人家求之不得的东西。”可见他是深谙此道的。

做人、做事能否出彩,关键在于是否能够了解人心、把握人心,这样,才能掌握对方的真正需要,从而投其所好,赢得对方的好感,并获得支持。也就是说,只有了解人心、把握人心,才能达到以心攻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