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啸林独自一人踏上报考之路,这次出去也是他改变一生命运的开始。在路上,张啸林遇到了同样去报考武备学堂的,也是未来日子成为至交好友,并且在危机之时屡次伸出援手的张载阳。第一次见面,张啸林就救了张载阳一命。
张载阳可以算改变张啸林命运的关键。张载阳,字春曦,号暄初,原是新昌梅渚镇人。相貌出众,身材伟岸,幼年随父务农,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春,考入浙江武备学堂,二十七年以正科第二名毕业,历任浙江常备军及新军多项官职。辛亥革命光复杭州时,张载阳驻守镇海,后授陆军少将衔,并兼杭州警备司令。1912年9月任浙军第二十五师五十旅旅长兼杭州警备司令,授陆军少将。后任浙江省省长,翌年授陆军上将。任内十分关心和重视地方公益和慈善事业,兴建公路及学校。
张载阳也是当年武备学堂考生一名,一个人带着全家人的希望独身来到杭州城。他还是第一次坐船,心里充满兴奋,尤其是刚从小地方过来,看什么都新鲜。船到杭州,张载阳一手拎着一只藤条筐,一手提个铺盖卷,从南星桥码头上岸。没想到这里这么热闹、嘈杂,而且人口稠密。他背着大包小包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从一堆车夫和旅店拉客的人群中突围出来。他对这里人生地不熟,也辨不出方向。张载阳打算先找个地方歇脚,喝口水顺便打听一下路。
于是他沿着码头往前走,走了四五分钟,终于看见一个简陋的茶铺,立刻赶过去,发现门外也摆着几条长椅,于是坐下计划下一步行程。几分钟之后,他才算歇过来,准备继续赶路。谁知,伸手摸箱子,却恰好摸到一只大脚。抬眼看去,一双满是灰尘和油渍的布鞋正蹬在自己的箱子上。
张载阳有点不高兴地说道:“先生,麻烦您挪一挪脚吧,您踩到我的箱子了。”
谁知他这样一说,对方的脚非但没有离开,反倒更放肆地踏上箱子中间,还发狠地拧了一下。张载阳打量对方,发现对方也在打量自己。很显然,那群面带不屑的人来者不善,很可能是一群混混,而码头附近的混混多半靠讹诈外地游人为生。
张载阳恰好是他们的挑衅对象,想躲都躲不开。他虽然没怎么出过门,但基本的人情世故还是知道的,于是面带笑容地对那个人说道:“劳驾一下,先生。我现在要赶路了。”
那混混一看对方就知道是外地人,正好开张。于是,把脚躲开,在张载阳伸手之前,把箱子直接提在手中,道:“外地来的吧,给我们两块龙洋,我们帮你搬箱子。”那混混朝旁边一努嘴,旁边立刻有人冲上来把张载阳的行李卷抢过来扛在肩上。
“不用,去得不远,不劳烦先生了,把东西给我吧。”张载阳依旧以礼相待,毕竟强龙难压地头蛇,何况自己还不是什么强龙,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继续忍气吞声。
“什么劳烦不劳烦的,刚到杭州城吧。这里的规矩就是你掏钱,我们帮你运送行李。”那混混继续耍无赖,旁边已经开始有人围过来看热闹了。
张载阳看躲不过了,只能硬着头皮对那个为首的混混说道:“根本没听说过这么没道理的规矩,如果我不给呢?”
为首的混混显然没料到对方忽然强硬起来了,于是又冲旁边使了下眼色,又有两个穿短褂的青年赶过来。
“如果不给钱,就别想要箱子和行李!”
张载阳其实早已忍不住了,他在家乡算是小有名气,混得开的,哪里受过这种气。心道,这要是在家乡他恐怕已经把对方打得满地找牙了。不过现在是人生地不熟的杭州,担心一时冲动,自己吃亏。
怎奈此刻却是忍耐不住,直接瞪着混混头说道:“钱我是没有,东西你们也别想动,识相的最好给我放下。”
“哟,敢在我们兄弟面前逞英雄,那就看看你有没有这个本事了。”说着,为首的混混直接抬脚将那个藤条箱子踩扁,踢飞出去,另一个混混也将行李卷抖搂开,扔在地上,临走之前母亲给换的新被面就这样直接与地面来了个亲密接触。
张载阳气愤地抬腿就是一脚,直接将为首的混混踢倒在地。对方惨叫一声,捂着肚子,痛得在地上打滚。旁边几个人看自己大哥吃了亏,立刻蜂拥而上,将张载阳围在中间,有眼疾手快的,还从旁边拽了根棍子过来。顷刻间,几个人打作一团,刚开始的时候,几个外围的人根本无法近身,但很快,张载阳便寡不敌众,感觉体力不支。他知道不能久战,又不能扔下自己的东西逃走。正在他喘息寻找空当的时候,腿上突然挨了一棍子,这一下直接把他打倒在地,几个人立刻冲上来对他拳打脚踢。
就在这时,一个壮汉忽然跳进来,三拳两脚将两个混混放倒在地。另外几个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这人又将为首的混混举起来直接扔出去了。其他混混知道遇到厉害的主了,立刻扔掉棍子,扶着受伤的伙伴落荒而逃。
那个壮汉就是张啸林,他本来赶路口渴,坐在这家茶馆喝茶,刚才的一幕都看在眼里。如果张载阳继续服软,或者求饶,他是绝对不会搭理,但看到对方开始反抗,他也忽然热血涌上来。大概两个人的气场太相近,张啸林忽然就想结交这个朋友。事实证明,这次的出手搭救,真的让两人成为了挚友。
打走那几个混混,张载阳也非常高兴,一定要请张啸林吃饭算是报答对方的救命之恩。两人找了一家小酒店,点上几个菜,要了壶酒。几杯酒下肚,两人开始聊天时才发现,双方来杭州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要报考武备学堂。经过这一层,两人关系更近一步。酒足饭饱之后,二人结伴上路,一路上再没有遇到麻烦。等到考场之后,才发现,这报考武备学堂的大多是官员子弟和士绅子弟,于是,两人对考试更是谨慎对待。最终,不仅双双考进,还住进了一个宿舍。
就这样,张啸林开始了他的武备学堂生涯。武备学堂主要分文理两方面学习,文的要学习读书、习字、作文等项;武科要学习枪炮阵式,建造台垒,操练马队、步队、炮队及行军、布阵、分合、攻守诸式。不仅如此,还聘用洋老师教授西洋行军新法、天文地理、格致测绘等。武备学堂培养的主要是“武化人”,而非“文化人”,但是我们不能小觑了这些武备学堂。晚期的武备学堂培养了一大批具备近代军事和文化知识的军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