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美好(1 / 1)

让三毛一直坚持下去的信念只有一个,那就是即便是在再艰苦的环境中,也永远都要保持着生活中的好情绪,保持对心底自由信念的向往。

在撒哈拉的这段时间中,三毛每天都会把大部分的心思花在装饰房间上,有了闲暇时间她就会醉心于研究各种不同的食谱。可沙漠中可供使用的食材实在太少了,三毛只得写信央求远在台湾的母亲每隔一段时间就给自己寄来一些家乡的食材,有粉丝、冬菇、猪肉干……正是在这一份跨越了万水千山的母爱中,三毛和荷西的一日三餐才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在家里,三毛扮演的是创造食物的角色,而荷西则是负责把餐桌上所有的美食风卷残云般消灭掉。

三毛做的第一道菜是粉丝煮鸡汤。荷西不懂中国菜,他除了觉得好吃外,甚至不知道食材有哪些。荷西疑惑地问三毛,三毛却回答说这是用春天下的第一场雨煮成的汤,所以才有这么特别的味道。荷西只是对三毛说的话不完全相信,不过他并不介意,对他来说能一饱口福是比一切都重要的事情。

收到母亲寄来的猪肉干后,嘴馋的三毛瞬间起了私心,她原本是想趁着荷西上班离家后自己偷偷享用的,不想却被眼贼的荷西看到了。他问三毛这是什么,三毛撒谎说是治疗咳嗽用的中药。荷西疑惑地把这些“中药”放到嘴里尝了尝,却再也无法忘记这种味道。第二天三毛起床后,发现荷西偷偷把一大半的“中药”带走送给同事们了。自此之后,凡是尝过荷西给他们带来的“中药”的同事们一见到三毛都会假装咳嗽几声,目的只是想要再骗三毛的猪肉干吃。

三毛对此也不介意,她继续沉醉在研究美食的旅程中。她后来又给荷西做了寿司,可看到米饭是用一层蓝蓝的薄纸包起来后,荷西最开始是拒绝接受这道“美食”的。因为他认为三毛用的这层蓝纸是他在公司常用到的复写纸,这怎么能吃呢!可在三毛的强迫下吃下去第一口后,荷西马上就喜欢上了这种食物的美味。原来,他尝出了这层蓝纸的味道竟然是海苔。荷西在三毛的额头上使劲亲了一下,表示对妻子这番良苦用心的感谢。

百无聊赖之际,三毛又把自己研究美食的过程用文字记录了下来,取名叫《中国饭店》,然后把稿子投给了《联合日报》。1974年5月,《联合日报》航空版上刊登了署名为“三毛”的文章。这是她第一次以“三毛”的笔名来发表文章。拿到刊有自己文章的报纸后,三毛高兴不已,她说:“我接到寄至撒哈拉沙漠的《联合日报》航空版,看见文章登出来,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实在是太快了。我拿了这张报纸就走,那时我和荷西还没有车子,可是我实在是等不及了,手拿报纸就往沙漠一直走,打算走到工地去告诉他,我走到他的交通车会经过的路上,后来,交通车过来了,他看见我就叫司机停车,我向他跑过去,他说:不得了,你已经投中了!我说:是,是,就在这里。那真是很快乐的一天,到现在都不能忘记,十年以后,第一次写文章;在沙漠里,只有一个人可以分享,而这个人是看不懂我的文章的人,可是还很高兴,像孩子一样在沙漠里跳舞。”

这篇文章的发表,彻底激发了三毛进行文学创作的信心,从此她开始了文学创作的第二个高峰。之后,三毛又相继发表了《结婚记》《悬壶济世》《娃娃新娘》《荒山之夜》《沙漠观浴记》《爱的寻求》《芳邻》《素人渔夫》《死果》等文章。1976年,三毛的这些文章结集成为一本叫《撒哈拉的故事》出版发行,三毛的名字从此在台湾文坛掀起了一股阅读风潮。真正属于三毛的时期终于到来了。

在三毛的故事中,荷西是唯一当仁不让的主角,可真正的荷西却是不太懂得三毛的文字的。他们俩唯一一次在文学上的合作,是一起翻译了一本漫画书,名叫《娃娃看天下》。这本漫画书出版后,在港台地区也得到了很热烈的追捧,三毛由此才发掘了自己译书者的角色。遗憾的是,二人的文学交点也仅仅限于此了。

当时很多读者在阅读了三毛的文字后都会写信给她。有人问她,为什么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中她还能保持如此乐观的生活态度。三毛却回答说,自己其实并不是一个乐观的人。即便是在充满了自由的撒哈拉沙漠中,三毛性格中的阴郁成分也会时时发作。她总是对自己的生活进行着精心的策划,并且常常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所幸有一个爱她的荷西存在,他可以包容三毛所有的任性。正是因为爱情,才让一个脆弱的女人变得坚强。

荷西的性子很倔强,有时候三毛为了实现自己和荷西相反的目的,总是会事先设一个圈套,然后等着倔强的荷西自己慢慢地走进陷阱。有读者写信问她是如何保持爱情中的鲜度的,三毛总结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开放婚姻论”。她和荷西约定,即便两人结婚住在一起了,彼此也还是要保持相对独立的个性,谁也不应该受到对方的约束。荷西成长在西方独立的环境中,他很赞成三毛的这一做法。三毛还有一句名言叫“爱情有若佛的禅——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生活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磕磕碰碰,两人的爱情需要不断地磨合,只有那些愿意忍让的婚姻,才是可以最后走到底的幸福。三毛为荷西写过很多浪漫的情话,她说:“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这样动人的话语,任谁听完都会奋不顾身地爱上爱情。

三毛以为,她的生活就会在这样的平淡中度过,她以为幸福会一直延续到永远。在她看来:“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它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人,享受生命一刹那的喜悦,那么我们即使不死,也早已在天堂里。”然而撒哈拉的平静却被打破了。当地爆发了民族自决战争,腥风血雨转眼就来。三毛寻找了一生的安稳,终究还是被飘忽不定的政局取代。

人类太渺小了。虽然每个人都在努力地发着光,可除了只能照耀自己和身边的爱人外,这光芒还总是在不经意间被狂乱的风吹熄。可为了燃烧,有些人已经耗尽了全部的灯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