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毕加索(1 / 1)

三毛有一个二堂哥,他和三毛一样也是一个性格叛逆的孩子,同时和三毛一样也是休学在家独自去研修喜好的科目。不同的是,三毛热爱的是文学和绘画,二堂哥热爱的是音乐。这个爱音乐的二堂哥虽然并不画画,但他却很喜欢毕加索。这一天,他带三毛去看了毕加索作品的展览。当那幅用大块的色彩拼贴去表现纳粹暴行的《格尔尼卡》摆放在面前时,三毛所有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住了。她不知道自己正在面对的是一幅多么伟大的作品,她只知道自己也许从此之后会疯狂地爱上这种艺术方式。她的心像是被什么抓走了,在老师的教授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此炽热的情感表达,也没有出现过这么癫狂的色彩运用。三毛在潜意识中开始察觉到自己的真正喜好,她需要用某种忘我的方式去表达过于丰富的内心。很显然,那些细腻的花鸟虫鱼并不完全适合三毛。

自此以后,三毛彻底爱上了毕加索,爱上了一个她永远都不可能与之谋面的西方人。在三毛看来,毕加索所有的画作中都在迸发着生命的张力,那奇幻的色彩交织出来的明暗变化正是他对人生的热爱。三毛突然间渴望长大,渴望变成一个成年人,渴望把自己第一次的爱情献给毕加索。

当时,三毛正在绘画风格上产生犹豫,一件非常具有戏剧性的事情恰巧发生了。

在一个非常普通的日子里,姐姐邀请了很多玩伴来家中聚会,其中有一对姐弟,姐姐叫陈缤,弟弟叫陈骥。大家玩得兴起的时候,弟弟陈骥突然发言说要给大家展示一幅画作。当那幅画缓缓展开时,一队骑兵和印第安人正在激烈交战的场景也呼之欲出。画作中的战马和骑士都受了伤,帐篷车也被烈火燃起,战争的气氛让所有人无法呼吸。或许这样的画作并不适合此时欣赏的心情,很快这幅表达壮烈战争的作品就被丢弃到一边。

恰巧并不太合群的三毛捡起了画作,她蹲坐下来仔仔细细地开始研读起绘画的风格。这是一幅她从来都没有见过的绘画形式,画面中的色彩异常浓重,甚至某些部分还会产生强烈的碰撞感。三毛忽然开始害怕起来,她知道自己是真心喜欢上了这样的绘画形式,但它又和自己接受的教育完全不同。面对陌生的喜爱,任何抉择都是一种不可掌控的冒险。后来陈骥告诉她,这幅画是他自己画的油画。在三毛的追问下,陈骥说他正师从顾福生老师学艺。顾福生,三毛在心中默默记下了这个名字。

在经过百般纠结后,三毛最终把自己想要改学油画的想法告诉了父亲。陈嗣庆感到些许不安。他本打算让这个内心不安定的孩子在国画中受一些熏陶,这或许可以为她找到一种修养身心的方法。如果是改学情感炽烈的油画,陈嗣庆很害怕三毛会控制不住内心的叛逆,从而在与世隔绝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面对三毛的热忱,他又无法说出自己的隐忧。陈嗣庆深爱这个女儿,为了她他付出了比另外两个孩子更多的心血。但现如今他又能做出什么选择呢,唯独答应她的请求才是最好的答案。与对未来的担忧相比,陈嗣庆更不忍心看到她当下受到的伤害。

终于,陈嗣庆和妻子商量后,接受了女儿提出的想法。他们选择了新潮画派的新秀、国民党高级将领顾祝同的后人顾福生作为三毛新的导师。

请顾老师的过程并不是很顺利,但陈嗣庆最终还是做到了。他并没有详细表述过程中的艰难,而是很轻描淡写地告诉三毛去上课的时间。得知这个消息后,三毛的开心溢于言表。但性格内向的她又开始了莫名的担心,她不敢踏出房门去上课,怕因为没有油画的功底而被顾老师看不起。眼看着已经错过了约好的上课时间,无奈之下,母亲只得致电顾先生重新更改了见面日子。

三毛很是懊恼自己的懦弱,她在房间中把枕芯撕得粉碎,仿佛是在宣告某种决绝。

最终,出于对艺术的渴望,三毛还是战胜了内心深处的恐惧。

当她站在泰安街二号深宅大院外时,三毛一次次在心中告诉自己不允许逃跑。她鼓起勇气按响了顾老师的门铃,穿过一条长满了杜鹃花的小径,来到一个挂满了各种油画的房间,见到了崇拜已久的顾先生。看着眼前这个怯懦的小女孩,老师先是笑了。他问三毛为什么喜欢画画,为什么要学油画。三毛支支吾吾,根本不知道自己当初给出了什么样的答案。就在这样的懵懂中,她跟随顾老师学习的过程真正开始了。

让三毛非常感激的是,在跟着顾老师学习的过程中她完全处于被保护的状态,她不再需要敏感地去面对这个世界的是是非非,而只需要用所有的力气把内心中最真实的自己表达出来。一直在历经着动**不安心灵的三毛,这一次真正体会到了安慰的意义。

三毛在《我的快乐天堂》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多年过去了,半生流逝之后,才敢讲出:‘初见恩师的第一次,那份‘惊心’,是手里提着的一大堆东西都会哗啦啦掉下地的‘动魄’。如果,如果人生有什么叫作一见钟情,那一霎间,的确经历过。”原来,那颗百般纠缠的心一直在渴望着某种温柔来抚平。三毛遇见的,终是期许已久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