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的13岁,是在孤独和忧郁中度过的。
她开始越来越不喜欢和外界接触,更甚至要求父亲将卧室增加了铁栏杆,还在门上上了一把大大的铁锁。似乎只有这样做,才能确保外界的影响不会偷偷跑到她这个小天地中。只有在这时候,三毛才觉得自己的世界是可以被自己掌控的。最开始时,她还经常出来和家人一起吃饭。但依旧还在上学的姐姐和弟弟难免会在饭桌上谈起和学校有关的事情,这总是会让三毛为之一颤。慢慢地,三毛越来越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甚至每一餐都要母亲送到门口,她把自己堵在小屋子中完成了一个人生存所必需的一切。
因为姐姐考上了大学,现在卧室成了三毛自己独属的房间。她在这个世界中可以看自己想看的书,说自己想说的话,没有人去在意她在做什么,她也不需要被人知道自己的行踪。实在无聊的时候,三毛就会一个人到海边散步。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大海,三毛可以感受到难得的自由、安逸和安全。她通常会哼唱着自己喜欢的小曲儿,看着面前浪潮的起落,这种不受控制的感觉总是如此美妙。她还会捡起一两个被海水遗落的贝壳,将它们放在耳朵边细细聆听。三毛说,她可以从中听到上古时代的回忆。
三毛的内心深处其实是很享受这样的生活状态的,她认为在这种非常自我的仪式中可以充分感受到来自于自然和自我的灵性。如果有一天她也能化成那一枚小小的贝壳,在未来也会被某个小女孩捡起,她会告诉她属于自己的一切秘密。原来,三毛也是渴望被人理解的,她希望有人能真正静下心来去倾听自己的诉说,只是她比所谓的正常人更不知道怎么去表达罢了。
虽然三毛自己并不介意这样的生活状态,但父亲陈嗣庆却有完全不同的想法。他为女儿如此浪费青春的美好而感到不安,或许给她找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做,才可以很好地安抚下她那颗不知该如何安放的心灵。陈嗣庆每每看到女儿眼中闪出的和所有邻家孩子一般的天真光芒,他都无法相信在这幅童真面孔的背后会隐藏着一颗时刻在躲避着阳光的心。陈嗣庆决定,必须要给三毛找一个可以培养的爱好。
那是一个初春的时节,台湾早已经处处都是鲜艳的花苞了。陈嗣庆把女儿叫到身边,问她想不想要学画画。三毛先是一愣,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这么问,但她又想起了幼年时曾看到过的画布上的美丽姑娘。三毛动心了。她的心中住着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她需要用某种方式把这个世界表达出来,而画画,则是最直观有效的表达方式。三毛点头说愿意,陈嗣庆非常开心,这世界上终于有一件书本之外的事情可以让三毛动心了。
很快,陈嗣庆通过关系认识了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的黄君璧教授。黄老师是一位非常知名的画家,他在传统山水画上的造诣非常高。陈嗣庆带三毛拜了黄老师做师父,陈嗣庆的目的很明显,他希望女儿能接受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希望女儿能在名家的带领下真正提升内心的高度。黄老师在绘画上的造诣是毋庸置疑的,他采用的教学方式却也是最传统的,三毛的绘画就是从一笔一画、一招一式的临摹开始了。黄老师的教学方式非常单调,每天上课时的必备工具只有一杯茶、一炷香,三毛要每天都是从研墨开始,然后就是不断地临摹。这样的慢节奏显然并不适合三毛,她从中根本无法体会到中国画的魅力,她只觉得每一次的上课都是枯燥且无聊的,于是这样的课程只坚持了两个星期便宣告结束了。
好在父亲并没有责备她。深谙教育之理的陈嗣庆知道,在如何教育三毛这件事情上需要的是耐心,而不是拔苗助长。在告别了黄君璧老师后,陈嗣庆又继续给三毛物色合适的老师。机缘巧合下,他结识了年轻的邵幼轩老师。邵老师是一位性格非常温和的女先生,虽然在艺术造诣上和黄君璧老师有不同,但邵老师同样是绘画上的行家。她曾经受到过蒋经国的高度赞赏,还被美国各大艺术学院聘请为终身教授。陈嗣庆在和邵老师详细介绍了三毛的状况后,邵老师表现出了如同母亲一般的慈爱。她或许早已经看透三毛的不平凡,所以并没有按照常规的方法来教三毛绘画的基础,而是给了她更多的时间去自由创作,去画她脑海中可以想象到的一切。
这样的授课方式很得三毛的欢心。她曾经用画笔画出过渴望自由的鸟儿,画出过随心遨游的鱼儿,画出过从来无人触及的星空。三毛的每一笔画,都是她内心真实的诉说,是那被压抑的太久的灵魂的释放。
在邵老师看来,三毛在绘画上是具有非一般的灵性的。她甚至认为,三毛画出的某些作品的灵动传神甚至可以超越自己。她为能教导这样一位不寻常的女孩而开心,并且也有信心把三毛培养成足以令万千人欣赏的画家。很多年后,三毛已经可以画出人们交口称赞的作品了,她继承了邵老师花鸟图中的婉约,却也有自己独特视角下的思考和态度。三毛正在一点点地把自己世界打开,那该是多么令人惊叹的一种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