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1 / 1)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释义】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我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用他们的缺点来对照自己,加以改正。”

【智慧解析】

这本是孔子劝人谨慎认真、虚心求学的一段话,但其中亦蕴含着交友之道。三人同行,亦可谓之为“志同道合”,那么这句话就可以如此解读: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朋友,其中必然有人能够成为我的老师,我学习他的优点,用他的缺点警醒自己,如此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大家一定都会变得更加优秀。

难道不是吗?林肯就曾说过一句话:“从某种意义上说,你选择了什么样的朋友,便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就像三国时蜀主刘备,如果当初他没有与关羽、张飞、诸葛亮这些志同道合的人结为朋友,没有虚心接纳诸葛亮的建议,又何谈三分天下,建立蜀汉帝业?

由此可见,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需要朋友,更需要几个志同道合的挚友,他们是我们的人生寄托,会对我们的人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赫蒙·克洛依是来自卡耐基故乡玛丽维尔的作家,他自幼就聪明过人,还在小学时代,就在《哈里》杂志上发表过文章,也算是小有名气。

卡耐基和他都是从玛丽维尔走向纽约的,刚开始时,他们两人并没有什么交往,在一次偶然的度假中,卡耐基遇上了克洛依,两人交谈起来,讲述了各自在纽约的奋斗经历。

卡耐基在与克洛依的一系列交往中,逐步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一生的挚友,关系一直持续到卡耐基逝世。

两人都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喜欢旅游,而且还经常一同出去游泳。

一次游泳中,克洛依问卡耐基:

“亲爱的戴尔,为什么不尝试写作呢?”

“我正在积极地准备。”卡耐基兴奋地回答。

从此,卡耐基提起了笔,下定决心进行创作,在卡耐基一生的畅销书创作中,克洛依功不可没。

卡耐基对克洛依在他成功道路上起的作用,非常感激,为此,他特意在《影响力的本质》一书的扉页上写了一段话赠给克洛依,他写道:

“让我以最高的名誉把此书献给我最尊敬、最重要、最诚实的朋友。”

卡耐基与罗威尔·汤姆斯的交往之始,则完全出于偶然。

汤姆斯在普林斯顿大学时,为了赚取一些零用钱,接受到普林斯顿一带的地方俱乐部及社区中解说去年夏天访问阿拉斯加情形的报告。

汤姆斯为了完成任务,为即将来临的讲演做准备,决定去纽约拜访卡耐基。他们两人合作并取得了轰动性效应,从此以后,卡耐基和汤姆斯成了好朋友。

当汤姆斯雄心勃勃地想以一种兴奋、乐观、激动的第一手资料表达方式,发表演说时,在他脑海中涌现出的第一个人便是戴尔·卡耐基,这个曾经帮他获得巨大成功的真正朋友。

接到电报后,卡耐基略做准备,便匆匆地收拾行装奔赴伦敦。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首场演出获得了轰动性的成功,伦敦的新闻界整天都对此进行报道。

这是卡耐基演讲中一次新的尝试,他心甘情愿地做朋友的助手,帮助朋友的事业取得成功。

初次的成功给他们带来了极度的喜悦。他们开了一个小小的庆功会,汤姆斯端着一杯酒对卡耐基说:“为我们的友谊而干杯,为我们的事业成功而干杯!”卡耐基举杯回祝。

以后的演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他们成群结队地前往皇家阿伯特尔大厅,甚至也有不少人从其他城市赶来观看演出。

演出任务完成后,卡耐基满怀喜悦地返回纽约。

对卡耐基而言,友谊的感受是非常深刻的,而他对增进友谊也是全身心地投入的。

如果一个人孤独地在社会上生活,身边没有一个能够信赖的朋友,他的事业是很难成功的。卡耐基事业的成功固然与他自己的艰苦奋斗分不开,但是,亦离不开这些挚友的支持和帮助。

与那些比自己聪明、优秀和经验丰富的人交往,我们或多或少会受到感染和鼓舞,增加生活阅历。因而和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会让你体味到无穷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