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自己退一步让下属进两步(1 / 1)

主持顺局者动不动就毫无节制地没使民力,为了一已一时之私,让大多数人受尽若楚。相反,如果能自己退一步,众人得到的就是进两步的实惠,布顺局者对此不能不察。

乾隆即位十多年后,当百废俱兴,政通人和之时,他大概是在皇宫里呆得过久了,总想到处走走,而下江南,则是他最为喜爱的一件事。他是怎么下江南的呢?

首次南巡之令,乾隆大帝在乾隆十四年已下达,而直到乾隆十六年才成行。前面已讲过南巡的重要之所在,而乾隆皇帝执政这么久才想起南巡,这其中也是自有一番道理的。

乾隆刚执政时就有苗州之乱,宗室内也积存着矛盾、朋党营私等与新政不协调的种种隐患。可以说,那时候政权仍不是很稳定,人心向背也不清晰,还没有雄厚的经济资本和所创下的辉煌政绩,在当时情况下南巡,根基还是薄了点。

而在经过十几年孜孜不倦地治理之后,乾隆皇帝认为自己已成功地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扫清了皇权周围的障碍,西南苗疆已被平定,大小金川亦被征服,并且国库内的帑银储备丰裕,足以满足自己南巡之用。于是,乾隆皇帝便决定巡幸江浙,以“问俗观风”为由来达到自己南巡的愿望。

第一次南巡的筹备几乎用了两年的时间,虽然乾隆皇帝多次下谕,责令群臣不得铺张浪费,扰乱民间,但是,如此大规模的行动所耗费的物资之巨,是可以想象得到的,难怪下臣们反对皇上下江南,这是因为皇帝一旦决定下江南,他们就不可能不安排得排场些,否则说不定会怎样获罪呢!

乾隆十五年,首次南巡尚在筹备之中,就有河南道御史钱琦上奏,说江南总督黄廷桂“令铺设备极华靡,器用备极精致,多者用至千金,少亦五、六百金,且有随从员役任意勒索,该督复差员往查,惟恐稍有简略。”据钱琦奏报:家居苏州的刑部员外郎蒋楫,竟“独力指办,御跸临幸大路,计费白金三十余万两,亲自督工,昼夜不倦”。仅苏州修御路即用银三十万两。而南巡来回五千八百里路程需要多少银两,而且修筑行宫、征用马匹车辆船只、各省预备饭食蔬菜又要花去多少白银,这自然又是个惊人的数目。

乾隆皇帝首次南巡带了一大批人马,从京城经直隶和山东到江苏,渡黄河,再乘船南下,经扬州、镇江、丹阳、常州到苏州。一路上御道要求平整、坚实、笔直,凡是有石板、石桥的,需撒黄土铺垫,水道中则要有豪华舒适的船只乘坐,沿途建造无数风格各异、小巧别致的小亭子,几十处气派的行宫,以供赏玩住宿。

南巡的奢华浪费本不是乾隆所求,南巡前乾隆皇帝曾指示各地官吏从俭办理,不得骚扰百姓。他说:“所在行宫,与其远购珍奇,不玩好,不如明窗净几,洒扫洁除,足供住宿之适也。经过道路,与其张灯悬彩,徒侈美观,不若蔽屋茅檐,桑麻在望,足觇盈宁之象也。”竹篱茅舍,开轩桑麻在望的景象自然也有趣味,但在趋奉的下臣们那里是不愿做、不敢做的,大家都想竭力把皇帝伺候等更好一些,为此不遗余力,奢华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此外,乾隆皇帝还要求各地督抚不得向随从皇帝出巡的官员馈送钱礼,随从的兵丁也不得骚扰百姓。这一点,倒是相对容易做到一些。

为了让手下官员不致于浪费民力,乾隆皇帝还屡谕军机大臣说:“清跸何至,除道供应,有司不必过费周章。”又说:“至川原林麓,民间冢墓所在,安厝已久,不过附近道旁,于辇路经由无碍,不得令其移徙。”乾隆皇帝为了不劳累百姓,连老百姓的祖坟是否迁移这样细微的民间小事都能想得到,其爱民之心也非虚拟。

皇帝出行,自然要用气派的龙船乘坐,但是,当臣子奏报说御道中有些河道狭窄,要想通过就得拆去几十座石桥。这样岂不是劳民伤财?

乾隆皇帝闻知为此,马上下谕说:“朕初次南巡,禹陵近在百余里之内,不躬亲展奠,无以申崇仰先圣之素志。向导及地方官拘泥而不知权宜办理之道,鳃鳃以水道不容巨舰、旱地难立营盘为虑,若如此,所议拆桥数十座,即使于回銮之后,——官为修理,其费甚巨,且不免重劳民力,岂朕省方观民本意耶?”

其原拟安立营盘二处,著于此处造大船一只,专备晚间住宿,不必于旱路安营,既避潮湿,且免随侍人众践踏春花之患。朕在宫中,及由高梁桥至金海,常御小船,宽不过数尺,长不过丈余,平桥皆可往度,最为便捷。越中河路既窄,日间乘用,俱当驾使小船,石桥概不必拆毁。

在这里也想出了个妥善办法,即用小船。他之所以用大船,原是以免随粮食踏坏庄稼,既如此,为了避免拆桥,只有改乘宽不过数尺,长不过丈余的小船了。这个办法既可以不拆桥,又能省钱,把乾隆皇帝不注重个人享受,力求节省民力的明君形象表现出来了。

为了避免南巡期间影响河运,乾隆还准许地方政府采取一些得力的措施来保证日常运营。镇江等南北航运枢纽外,百货云集,船只往来不断,如果在御舟未至,就早早地把各地往来商船拦截,势必会引起商人集聚,货物也运不到所需地方,导致市场价格上涨。于是,乾隆大帝允许各地在御舟抵达前三、两天内,把商船避入支港,等御舟过后,马上放行。

除了第一次南巡时对百姓有所滋扰外,乾隆皇帝其他几次南巡总的来说对百姓的滋扰并不算太大。为了不让官府以办差为名搜刮百姓钱粮,乾隆皇帝鼓励官府动员当地商人操办差务,这样商人出钱雇佣民夫,还可以增加百姓收入,而官府也不能借机敛财,损害天子“圣德”。在选择南巡时间时,乾隆皇帝也能够注意避开农忙之日,尽量做到不影响当地百姓的日常生产与生活。

为使百姓们能瞻仰天颜,以慕圣恩,满足百姓的要求和愿望,乾隆皇帝还开明地降谕,允许沿途百姓观望。他对此说:“人烟辐辏之所,瞻仰者既足慰望幸之忱,而朕亦得因而见闾阖风俗之盛。”接着就命令地方官:只要道路宽广,就不许禁止百姓观瞻,以免阻塞庶民爱君的诚意。在百姓拥挤着争观天颜时,乾隆皇帝不厌其烦地向他们点头微笑,还说自己看到百姓们争呼万岁的热烈情景,就不忍心进船而让百姓们敬爱之心失望。所以在旅途中,尽管天气有时寒冷,乾隆皇帝也不避于船中。

在南巡回途中,乾隆十六年乾隆大帝看到很多景观均为新建,便下谕说:“虽谓巷舞衢歌,舆情其乐,而以旬日经营,仅供途次一览,实觉过于劳费且耳目之误,徒增喧聒,朕心深所不取。”

在第三次南巡途中,乾隆也下谕道:“今自渡淮而南,凡所经过,悉多重加修建,意有竟胜。即如浙江之龙井,山水自佳,又何必更兴土木,虽成事不说,而似此踵身增华,伊于何底?转非朕稽有时巡本意,目河工海塘为东南民生攸关,朕廑怀宵旰。”乾隆皇帝竭力要求检朴,反对奢侈之风,但在南巡途中各地竞相把迎驾场面办得华丽壮观,无奈之中,也只能对此风气屡下谕批评。

譬如看到苏州和扬州等城市的奢侈风俗时,乾隆大帝就曾下谕说:

“朕命驾时巡,周览风俗,观民察吏,惟日兢兢,三吴尤素所廑念也。粤自我皇祖圣仁皇帝巡幸东南,先后六举,历今四十余年,盛典昭重,衢谣在耳。顷者入境以来,白叟黄童扶携恐后,就瞻爱戴,诚意可嘉。朕已叠沛恩膏,广敷渥泽,惟念大江南北,土沃人稠,重以百年休养,户口盖增,习尚所趋,盖藏未裕,纷华靡再现主之意多,而朴茂之风转有未逮。夫去奢崇实,固闾阎生计之常经,而因时训俗,以宣风而布化,则官兹土者之责也,其尚励乃实心,以行实政,无忝教养斯民之任。凡兹士庶,更宜各敦本业,力屏浮华,以节俭留其有余,以勤劳补其不足。时时思物力之艰难,事事惟侈靡之是戒,将见康阜之盛益臻,父老子弟共享升平之福,朕清跸所至,有厚望焉。”

历次南巡,乾隆皇帝都特别注意不惊扰百姓,虑事周详,总是尽可能地考虑所有因素,使既能达到南巡的政治目的,又可以得到百姓的赞颂。